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21.9 时代特点的明清文化一 课时练 人教版新课标 七年级下 历史

3.21.9 时代特点的明清文化一 课时练 人教版新课标 七年级下 历史

来源:爱go旅游网
同步创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创新训练

1.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北京城的是( )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明神宗时 D.明英宗时 2明清时皇帝住的地方是在( )

A.京城 B.皇城 C.紫禁城 D.外城 3被誉为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的是( )

A.长城 B.赵州桥 C.卢沟桥 D.故宫 4.长城的东西两端分别是( )

A.鸭绿江、嘉峪关 B.山海关、陇西 C.鸭绿江、陇西 D.山海关、嘉峪关 5我国古代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6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生活在( )

A.明朝初年 B.清朝初年 C.明朝末年 D.明末清初 7.被国外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农政全书》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8下列是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哪一组不属于同一领域( )

A.《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 B.《缀术》与《天工开物》 C.《水经注》与《徐霞客游记》 D.《千金方》与《本草纲目》 9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B.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D.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医书

10.关于《天工开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C.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D.介绍了许多西方科学知识

11.下表中,它主要反映了《本草纲目》这部书的( )

卷数 字数 收入药物 新增加药物 收入医方 插图 52卷 190万字 1800多种 370多种 1万多个 1000多幅 A.规模巨大 B.内容丰富

C.内容详实 D.与其他书不同之处 12.下列书籍中属于明朝创作的有( )

①《齐民要术》 ②《农政全书》 ③《梦溪笔谈》 ④《天工开物》 ⑤《本草纲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13.读明长城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明长城两端各是什么地方?

(2)万里长城修建始于何时?东西起止点是什么地方?修建的目的是什么?明长城与其有何不同?

(3)如何评价明长城?

14.读图1,研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李时珍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为什么说他的著作是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

(2)根据课本对他的事迹叙述,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学习?

图1

15.读图2材料,讨论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图2

(1)材料的意思是什么?

(2)为什么宋应星强调人类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相配合? (3)为什么外国学者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自设创造

学会命题,就是对知识的应用和创造。题型、难易、数量不限,以留下创设

的空间。

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用“明朝北京城”图创设一材料解析题,以“鸭绿江”创设一否定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A 5.B 6.C 7.D

8.解析:此题是综合比较题,重在考查综合比较能力。中国历史上所学的科技著作很多,我们不仅要知道其名称,还要了解所在朝代、作者及其主要内容。同时也要注意纵向对同类知识或相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总结、比较。这样才能对所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该题把选项中医学、农学、地理学、数学及综合性科学等几方面领域的科技著作放在一起,要求选出不同领域的一组,通过审题,逐一比较,很明显就知B是本题答案要求。

答案:B

9.C 10.D 11.A 12.C

13.(1)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2)万里长城建于秦朝。它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主要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与明长城不同的是: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东段用条石和青砖砌筑;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中段用土心砖(石)砌筑。

(3)明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14.(1)李时珍主要成就是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说它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因为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这部书有190多万字,收入药物1800多种,医方一万多个。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从课本内容叙述看,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等都值得后人去学习。

15.(1)材料的意思是:天地之间物以万计,人类要做的事情因此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2)宋应星所以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求与自然力相配合,是因为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就意味着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或破坏了生存环境。如果人为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如无休止的砍伐森林等,它则意味着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尽的,但科学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与对自然的利用,这种认识和利用,不可能超越自然。

(3)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30个生产部门。他在书中还强调了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后来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