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于:1305 1306 1315 命题人:龙凤仙
一、选择题
1.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焦点和重点是( )。 A. 让幼儿熟悉小学的环境、规章制度和课程
B. 多教幼儿读写算算,让幼儿做好学习方面的准备 C. 锻炼幼儿的体魄,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 D. 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培养幼儿自身的适应力
2.有的教师一谈到幼小衔接,马上就想到幼儿认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而对于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准备重视不够,这忽视了( )指导思想。 A. 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B. 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C. 多样性 D. 均衡化
3. 在幼儿衔接工作中,不应把其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度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这体现了幼儿衔接工作中( )的指导思想。 A. 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B. 终身性 C. 整体性 D. 突击性
4. 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 )方面。 A. 入学的适应性 B.幼儿的身体素质 C. 文化课学习 D.社会性培养 5. 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于( )。 A.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适应性 B.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C. 转变观念、加强研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D. 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6. 下列不属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是( )。 A.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B. 幼儿的兴趣 C. 师资力量薄弱 D. 办学条件差
7. 下列不属于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的是( )。
A. 睡眠不足 B.情绪低落 C.人际关系不良 D. 经常感冒
8. 在幼儿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 )方面的适应能力。
A. 主动性 B.独立性 C.人际交往 D.规则意识
9.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和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这使得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 )现象。 A. 提前为幼儿进小学打好基础 B.促进幼儿极大地发展 C. 小学化倾向严重 D.小学教育学前化 10. ( )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
A. 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 B.提高幼儿入学的适应性 C. 加强家、园、学校和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D.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11.在幼儿入小学后,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很轻松的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这种现象要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
要( )。
A. 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B.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C. 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D.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12.学前班的教育( )。
A.应该开始学习拼音 B.可以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C.每天至少上课三节(每节课半小时)以适应小学教学 D.与幼儿大班没有根本的区别
13.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学前阶段通过教育已经能够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了,所以至少在学前班可以进行“小学化”的识字教育。这种做法( ) A.有道理,通过提前识字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B.违背“发展适宜性原则”,不应该这么做 C.在条件好的城市幼儿园大班可行
D.可行,因为提前学习知识有利于儿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自信心 14.学前班是指( )
A.儿童上小学的课程辅导班 B.学年前1~2年儿童的教育组织形式 C.重点小学入学考试辅导班 D.学龄前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形式 15.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D.课程的问题
二.填空题
1.幼小衔接是根据( ),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 )、( )、( )三方面。 3.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4.幼儿园实施有效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长期性而非突击性、整体性而非单向性、( )。
5.学前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游戏,以( )为主要教学形式;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以( )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6.幼儿的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 )的需要,发展他们( ),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
7.当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一种误区,即小学化倾向严重。这主要表现为: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 )
三.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2.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3.简述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并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
4.简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别。
四.论述题
1.试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2.试述幼小衔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3.试述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