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通济城西小学 毛鑫鑫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5第二单元,走遍中国版块里的第二课,了解江南风土民情的课文。学习了北方黑土地之后,激发学生了解江南的风光秀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开篇的《忆江南》,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特产及经济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2.了解江南水乡的一些历史名城和名人,知道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3.探究江南水乡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江南水乡的一些历史名城和名人,知道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2.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件 2.古诗积累
学生准备:
1.江南风景照片 2.古诗句
【教学过程】 一、 走进江南
1.同学们:请欣赏一段音乐,边听边看一组江南水乡的精美图片。
(预设:通过学了第4课,感知东北的皑皑雪山、肥沃的黑土地、了解了北方著名的代表城市之后,出示南方的秀丽河山、小桥流水,感知南北方的差异,激发学生探知江南风俗民情的好奇心。)
2.各小组交流看后的感受。
3.个人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进一步体会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 二、了解江南
1.出示课件:长江三角洲地区图。
看地图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和地理环境。
【设计意图】在图上找出主要河湖、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分析长江三角洲河湖众多的环境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究江南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江南秀美的由来。
2.出示课件:水上人家、水上集市、临街茶馆。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小结: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出门坐上小船,辗转于城市、乡村和田野之间。风格多样的小桥映衬在水面上,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风景画啊!
(预设:在此插入学生准备的照片,让学生交流一下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可以评选出一名小导游,根据你的课前准备简单讲解一下江南的旅游景点或者特产。)
3.出示课件:家庭居室、新村面貌。学生交流体会。
小结:现在,江南水乡的经济发展很快,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生活水平多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 赞美江南
1.出示一则江南地区天气预报,学生分析这里的气候特点。
2.江南地区雨水过多,河湖多,给当地农业和人民生活得来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江南水乡四季分明,夏季气温高,冬季不太冷,雨水充足,土壤肥沃,江河湖泊众多,灌溉便利,经过人们的长期开发,这里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最丰富的“鱼米之乡”。
3.出示:水乡主要农作物水稻图片。让学生试着说说它为什么会成为江南水乡的主要农作物?水乡人民的主食是什么?
4.出示水乡茶园、蚕茧、水上捕鱼、湖上采摘莲藕图片。介绍丰富多彩的农产品和水产品。
5.江南水乡还有哪些主要农产品?在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产品或水产品来自江南水乡?学生交流发言。
小结:江南水乡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一年可以两种两收,因此,米饭成了水乡人民的主食。江南水乡又是我国淡水鱼产量最多的地方,人们采用科学的养育方法,提高了鱼的产量。人们海防养甲鱼、螃蟹和虾,养殖河蚌、培育珍珠。同学们,课后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共同赞美江南水乡吧! 四、总结归纳
1.表格展示。找出江南的代表城市、人物、景观和发展特色。 2.学生自主设计一份导游图。 【板书设计】
5江南鱼米香
特产 人物 城市 教学反思:
通过学了第4课,感知东北的皑皑雪山、肥沃的黑土地、了解了北方著名的代表城市之后,出示南方的秀丽河山、小桥流水,感知南北方的差异,激发学生探知江南风俗民情的好奇心。
学生自主探究了解了江南水乡的一些历史名城和名人,知道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但部分学生合作积极性不高,在“小导游”环节有些知识点还没找全,自己归纳性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己的归纳能力的培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