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课文同步辅导讲义
(基础知识部分)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人物简介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出生于意大利西部海岸的比萨城,他原籍佛罗伦萨,出身没落的名门贵族家庭,是16-17世纪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比萨大学教授。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他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和“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人”。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二)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概括:
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敢于向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挑战,并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嘲笑声和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生字词 会认的字: 违 妄 执 会写的字:
略() 辩() 奉() 违() 磅() 拴() 拖() 释() 宣() 萨() 妄() 执() (四)形近字
拴——栓 辩——辨——辫 拖——托 (五)多音字
的:( )的确 系:( )系统 着:( )着火 ( )顺着
( )目的 ( )系带 ( )着眼( )着数 ( )好的
1
(六)近、反义词
近义词:寻常——平常 的确——确实 消息——音信 违背——违反
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反义词:伟大——渺小 怀疑——相信 违背——遵守 公开——秘密 (七)词语解释 违背:违反,不遵守。
例:造句:我们不能违背大自然万物生长的规律。 胆大妄为: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重点句赏析
1、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的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十一磅重,落下的速度应比十磅重的铁球快。
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可见伽利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他就固执不了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人们对伽利略的讽刺,衬托出他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也说明他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冒着很大的风险。
课堂巩固:
一、将画线部分用一个词语代替。
1.那时候,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允许改变的真理。( ) 2.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
二、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 同学们就称他为 辩论家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2
1.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改成陈述句)
2.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练习: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不住惊讶地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明白,原来像晋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填空。
(1)试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________ 跟铁球的_______ 没关系。 2.围观的人惊讶的原因是:
(1)原以为两个铁球______________ ,但看到的却是 _________________。 (2)原以为胜利者是______________ ,但事实证明却是________________ 。 (3)原以为无情的事实会 ___________,现在无情的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 。 3.“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拓展:
春蚕到死丝方尽
镭的发现使居里夫人成为闻名全球的科学家。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她虚怀若谷,待人谦逊。爱因斯坦曾经说:“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倾倒的人。”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躲避蜂拥而来的记者,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跑到乡下,他们在一间渔民的房子里住下了。可是,记者的本领是能够无孔不入的。一天,一个机灵的美国记者突然在那间农舍的门口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妇人,那妇人正坐在石阶上拿只鞋往外倒沙子。记者定睛一看,正是居里夫人,便庆幸自己命好,赶忙掏出笔记本,希望居里夫人说点可供发表的话,没想到居里夫人只说了这么一句:“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居里夫人有一个信念:科学属于人类,我发现了镭,应将它贡献给人类。听说镭的射线可以治疗某些癌症,居里夫人毫不犹豫地将镭的提炼方法公布于众。1906年,居里不幸去世后,居里夫人还把她和居里共同提炼的那一克价值百万余法郎的镭,贡献给物理实验室。有
3
人劝她为了两个女儿将来的生活可以舒坦些,还是留给她们吧。居里夫人认为,重要的不是留给孩子们谋生的费用,而是留给她们一种可贵的精神武器。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女儿都成为很有作为的人。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辛劳而有为的一生结束了。居里夫人生前是非常喜欢春蚕的,看到蚕儿有求于人的只是几片绿桑,吐出的却是纤细晶亮的丝,她感动了,她觉得自己也似乎化为了一条春蚕。回顾居里夫人的一生,她确实是一位具有春蚕品格的伟人,她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学习。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若谷 无孔( )( ) 待人( )( ) 似曾( )( )
2.居里夫人有一个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里夫人为什么喜欢春蚕?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全神贯注》 (一)人物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家。罗丹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其代表雕塑作品有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 (二)主要内容及中心概括:
课文记叙了罗丹工作是竟把客人忘记一事,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说明了这种工作态度的重要性。 (三)多音字 禁:( )禁受 ( )禁止
4
(四)近、反义词
近义词:猛然——忽然 诞生——出生 邀请——约请 端详——大量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反义词:诞生——死亡 挚友——劲敌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五)词语解释 挚友:亲密的朋友。
仪态端庄:一个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正庄重。 端详:仔细的看。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快,使人不明白。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六)人物描写
从“罗丹左右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第4自然段,作者细致刻画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再现了罗丹从开始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到精益求精,反复推敲修改方案;从长时间专注投入地工作到终于满意,忘记客人的存在,充分表现了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在对人物的描写中,作者善用比喻和联想,如,“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写出了罗丹修改作品时的情绪变化,对工作逐渐痴迷,浑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27《鱼游到了纸上》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概括:
课文通过描写一位聋哑青年在星期天到玉泉画鱼的情景,说明画画只有细心观察才能画得形象的道理,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认真,执着勤奋的优秀品质。 (二)生字词 会认的字:
罢 徽 聋 哑 会写的字:
港() 澈() 壶() 缸() 罢() 苟() 绣() 挥() 徽() 聋() 哑()
5
(三)形近字
澈——撤——辙 徽——微 甜——钳——柑 (四)近、反义词
近义词:秀气——清秀 活泼——活跃 赞叹——赞许 细致——仔细 反义词:特别——一般 活泼——死板 细致——粗略 (五)多音字 杆:( )旗杆 ( )枪杆 (六)词语解释
泉白如玉:泉水像玉石一样晶莹清澈。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重点句赏析
1、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
两个“有时”写出了青年画金鱼慢是的专注,快时流畅,突出了青年通过对金鱼仔细观察,掌握了使金鱼跃然纸上的高超技艺。
2、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聋哑青年的长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心中有鱼,才能画活。“先”点明了金鱼游到心里在前,游到纸上在后。
课堂巩固: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 )( )如玉 ②( )由( )在 ③( )丝( )苟 ④( )( )见底 ⑤( )心( )目 ⑥( )为一( )
1.写出⑤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仿②的形式写两个词语。
6
、 。 3.写两个与③的字头一致的词语。 、 。 二、先加标点,再用加点词语造句。
我挤过去一看 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有时又挥笔速写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时……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训练: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 摆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sì shì)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 奇怪)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yīng yìng)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鲜艳( ) 赞叹( ) 一丝不苟( ) 3、按文段内容填空。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4、用“~~~~~”线画出描写青年画画的句子,并写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我会联系课文读懂句子意思。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的意思是:
7
6、那个小女孩惊奇地叫:“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是真的吗?这说明了什么?
7、用“有时……有时……有时……”写一句话,
8、“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那么
周围的人:老人、青年和小孩是如何赞叹和议论?我想把它写下来。
四、课外阅读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椅子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啊。”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
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啊!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根据词语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在括号里。 (1)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2)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 2.书能“煮”吗?爷爷说的“煮书”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3.用“ ”画出“煮书”的好处。
4.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父亲的菜园》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概括
课文通过写“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上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着、勤劳的品质。 (二)多音字
撒:( )撒泼 盛:( )盛满 ( )撒种 ( )兴盛 (三)近、反义词
近义词:舒畅——舒适 诧异——惊奇 可怖——恐怖 似信非信——半信半疑 反义词:舒畅——郁闷 疑惑——相信 贫瘠——肥沃 似信非信——深信不疑 (四)词语解释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了解。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气馁:失掉勇气。 可怖:让人害怕。
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成语故事:鹏程万里 理解成语:比喻前程远大
成语运用:小学毕业时,老师在我的留言板上写:希望你在今后的人生路上龙腾虎跃,鹏程万里。 作文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他可能是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的妈妈,也可能是苦练书法的小伙伴;也可能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叔叔、阿姨。。。。。选择其中的一位,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们执著追求的精神。如果你觉得他的其它品质令你敬佩,也可以说说。
要求:1、选择一个人,写成简单的记叙文。 2、根据所写内容自拟文题。
9
3、内容要具体,人物个性写鲜明,语言表达要清楚。 运用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
我的妈妈在卫生学校当老师。她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端正的鼻子下面有一张爱唠叨的嘴,胸中却有一颗关心人的心。
特色评点:先总写妈妈的身份,然后分写妈妈的外貌特点。
观察指导: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的描写。要细致观察,努力脱俗求新,去选择表现老师个性、风采的材料。就应当捕捉他们与众不同的特征,通过平凡小事加以表现。
写作指导: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要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写得准确传神,使读者如见其人。这样人物就写得栩栩如生。
孙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她中等身材,35岁模样。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那么慈祥。从那黑边眼镜中透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她的语言总是那么含意深刻,那么奇妙,引人发笑。
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教我们班的是一个女老师。// 这个女老师姓宋,因为她年轻,顶多不过20岁,所以,我们都叫她小宋老师,也有一些女同学亲热地称呼她大姐姐。//小宋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衣着比较朴素。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小宋老师梳着两条长长的马尾辫一直拖到肩头上。// 练一练:(写老师的外貌)
2、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动作,不是人物的一切动作,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行动,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作出相应、相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例文
当她拿叉子的时候,她发抖得那么厉害,那叉子竟掉了下来。她饿到了这地步,她的头竟
10
像老人一般颤巍巍的。结果她只好用手指头拿菜吃。当她把一块马铃薯塞在嘴里的时候,她忽然哽咽地哭起来。两行粗大的眼泪从两腮上流下来,直流在面包上。她始终只管吃,拼命地吞着那湿透了眼泪的面包,同时她喘得很厉害,她的下巴还抽动着。顾奢迫使她喝酒,好教她不至于噎着;然而那酒杯碰着她的牙齿却发出的的得得的声音。 点评:
因为饿极了,吃起来极为异常;作者抓住这“吃”的细节动作,把人物的处境和神态集中地表现了出来。
3、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它们的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心理刻画时,要注意捕捉人物内心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一闪即逝的心灵波动。在描述心理变化轨迹时,要做到波澜起伏。 范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我敬佩的一个人,是我的一个朋友,也是我的一个大姐姐。她叫孔凯薇。她长得不算出众,但她总是带着甜蜜的微笑,这是她看起来显得特别亲切、可爱。
孔凯薇姐姐几乎具备一名优秀学生的所有优点。我最敬佩的是她的学习,她学习好,不管是奥数、电脑、作文还是其它方面,她每一科都很优秀,并且还很会说话。她很爱学习,她也在上十二中,她是数学特长班的学生,所以她对数学特别有兴趣。初中每天都会留很多作业,但她还是坚持每天做一些奥数题,经常是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早上还得早起,特别累。以前,我还以为是她父母硬要求她做的,后来得知是自己要求做的。我就明白了,孔凯薇以前就说过觉得做题是一种乐趣,能够多做题也是对自己本身知识的提升,虽然累点,但收获多呀。不仅如此,她学习还很认真,她过生日那天,说好了上午让我们几个小伙伴等她电话,然后到她家去玩。没想到等到下午两点钟电话响都没响。不会是我们家电话坏了吧,于是我给她们加打电话,原来,孔凯薇在上午十点钟打电话前,给自己布置了一些题,没想到题有些难,想把题写完了再玩,没想到一写就……虽然害得我们白等了一个上午,但我也看到了她的认真,不得不敬佩她。
孔凯薇的心胸特别开阔,对朋友特别宽容。有一次,她向我借了一些钱,很久都没还,我着急了却老是找不着她人,以为她想赖帐,于是就在她背后说她的坏话。后来,朋友告诉我,这事传到了孔凯薇的耳朵里,这下完了,她今后肯定不会理我了。果然,过了好几天了,她都没给我打电话,我一个人呆在家里好闷,想出去玩害怕出去不小心遇到她,她当街说起我来,那多没面子。所以我还是在家里待着,这时,我突然收到了孔凯薇的电话,要我出来和
11
她见一面。见面前,我还以为她一定会说我呢,没想到一见面,她倒先说了一句“对不起”,还把钱一分不少的还给了我,我当时就愣在那了。我问:“那我在背后说你坏话的事呢?”她看我这样说,赶忙拉起我的手说:“过都过去了,走玩去吧”说着拉着我的手就向球场跑去。此后,我再也不说她坏话了,我对朋友也变得宽宏大量了起来。
她值得敬佩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守信用、大方、助人为乐……人生之中能够交到这么好的朋友很不容易,我会好好珍惜这份友谊,并且我也会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的。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拓展讲义
一、多音字
更gēng(更换)gèng(更加) 撒sā(撒谎)sǎ(撒播) 的dì(众矢之的)de(吃的)dī(的士)
着zhāo(着数)zháo(着急)zhuó(着陆)zhe(看着)
观guān(观看)guàn(道观) 吁yù(呼吁)xū(长吁短叹) 抹mā(抹布)mǒ(抹刀)mò(抹墙) 参shēn(人参)cān(参加)cēn(参差)
别bié(别处)biè(别扭) 应yìng(应变)yīng(应当) 解jiě(解决)jiè(解押)xiè(解数) 落luò(落后)là(丢三落四)lào(落枕)
鲜xiān(鲜艳)xiǎn(鲜为人知) 伺cì(伺候)sì(伺机)
二、辨析组词 略(忽略) 辩(辩解) 瓣(花瓣) 奉(奉行) 违(违背) 格(合格) 辩(分辨) 辫(辫子) 捧(捧着) 伟(伟大) 妄(妄想) 执(固执) 撤(撤退) 磅(磅秤) 栓(门栓) 忘(忘记) 挚(挚友) 澈(清澈) 傍(傍晚) 拴(拴住) 拖(拖鞋) 释(解释) 宣(宣传) 挥(挥手) 缸(鱼缸) 托(托付) 译(翻译) 喧(喧闹) 浑(浑浊) 缺(缺少) 绣(刺绣) 微(微笑) 徽(安徽) 锈(铁锈) 聋(聋哑) 微(微风)
三、填空 1. 填填动词
(推开)了门/(挑起)箢箕/(扛着)锄头/(整理)菜园/(靠着)栏杆/(抓起)铁锨/(违背)真理
2. 添添修饰语
(不容更改)的真理/(相反)的结论/(仪态端庄)的女像/(杰作)的诞生/(鲜艳)的衣裳/(骄傲)的年轻人/(诧异)的目光/(疑惑)的神情/(新修)的公路/(翠绿)的菜园/(新鲜)的蔬菜/(平缓)的坡地/(狰狞)的岩石/(碧绿)的翡翠/(伟大)的科学家
四、近、反义词 近义词:违背↔违反 固执↔执拗 竞赛↔比赛 信奉↔信仰 的确↔确实 消息↔音信 猛然↔忽然 诞生↔出生 邀请↔约请 端详↔打量 异样↔异常 挚友↔密友
12
感触↔感受 打扰↔打搅 激烈↔剧烈 清澈↔明澈 赞叹↔赞美 秀气↔清秀 了解↔知道 活泼↔活跃 仍旧↔仍然 赞叹↔赞许 细致↔仔细 翠绿↔碧绿 坚毅↔坚定 气馁↔泄气 诧异↔惊奇 疑惑↔疑虑 四处↔四周 狰狞↔凶恶 贫瘠↔贫乏 可怖↔恐怖 舒畅↔舒坦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一干二净↔干干净净 似信非信↔半信半疑 反义词:寻常↔异常 违背↔遵循 怀疑↔相信 信奉↔质疑 伟大↔渺小 公开↔秘密 诞生↔死亡 挚友↔劲敌 激烈↔缓和 消失↔出现 聚集↔分散 细致↔马虎 活泼↔安静 细致↔粗略 舒畅↔郁闷 疑惑↔相信 贫瘠↔肥沃 荒凉↔茂盛 似信非信↔深信不疑 疑惑不解↔豁然开朗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五、特殊词语 ABB式:香喷喷 ABCB式:似信非信
ABAC式:自由自在/游来游去
六、课文复习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嘲笑与猜疑中走上了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只求真理的精神。 对句子的理解
(1)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吗?”
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科学界狂热崇拜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他的话视为不容置疑的
真理。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了他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
(2)他向学生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伽利略在经过严密的推理和反复试验后证明自己是对的,才向学生宣布结果,并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主要目的是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的态度。
(2)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全神贯注》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此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稳重充分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告诉我们学习、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3.《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的认识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说明凡事都要认真专注,才能成功的道理。 对句子的理解
(1)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充分表达了当时青年人的忘我状态。在围观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了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一起,才把鱼画活了。 (2) 鱼游到了纸上。
13
称赞青年人画技高超,画的金鱼栩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而之所以画的像活的一样,正是他专注认真﹑坚持不懈的结果。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青年人长期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
4.《父亲的菜园》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 听写
1.词:辩论 寻常 解答 信奉 容许 违背 曾经 拖住 解释 教授 宣布 固执 栏杆 罢了 境界 绣花 厂徽 邀请 挚友 塑像 祝贺 杰作 诞生 打扰 异样 激烈 交谈 径自 猛然 抱歉 见怪 感触 舒畅 疑惑 坚毅
2.短语:全神贯注 仪态端庄 胆大妄为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一丝不苟
背写:
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一曝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鹏程万里
第七单元达标卷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jiē shí gù zhí shǎng xīn yué mù mò míng qí miào ( ) ( ) ( ) ( )
二、请你帮忙选一选,将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不正确读音划掉。 1、伽利略(lüè nüè)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de d..í)确说错了。
2、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zhì zì)友参观了他的工作室。 .3、原来,他是聋(lóng nóng)哑(yǎ yà)人。 4、玉泉的池水清澈(cè chè)见底。 三、根据意思选择相应的词语。
聚沙成塔 全力以赴 坚定不移 有始无终 自强不息 持之以恒 1、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 ( ) 2、比喻积少成多。 ( ) 3、长久地坚持下去。 ( ) 4、用尽全部力量或精力。 ( ) 5、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 ) 6、指人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 ) 四、在括号中填上正确的同音字。 1、jié 睫 竭 杰 洁
( )力 ( )出 ( )毛 ( )白
14
2、jìng 竟 竞 静 净
干( ) ( )静 ( )赛 宁( ) 五、写出它们的反义词。
索取( ) 幻想( ) 破坏( ) 违背( )
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把人物和他们相对应的品质连起来。 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坚持不懈、执着勤劳 罗丹《全神贯注》 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聋哑青年《鱼游到了纸上》 全神贯注、执着追求 父亲《父亲的菜园》 挑战权威、追求真理 七、选词填空。
不紧不慢 不慌不忙 不知不觉 舒舒服服 来来往往 严严实实 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说又笑 又唱又跳
清晨,推开关得( )的窗户,眼前一片雪白。我赶紧出门,一脚踏在( )的雪地上,( ),好像踩在厚厚的毛毯上。放眼望去,街上( )的人们,( ),( ),正在用身子与雪花亲密接触。树下,有的孩子( ),有的孩子( ),有的嘴里吃着( )的小酥饼……我静静地站在雪地上,( )成了一个小雪人。我沉浸在雪的世界里。
八、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上“√”,错的打上“X”。
1、读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后,我明白了,原来,亚里士多德算不上大哲学家。( ) 2、罗丹并不是故意把茨威格忘记了,而是他在工作中太全神贯注了。( ) 3、“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之间是因果关系。( )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已经消失了”,写出了罗丹工作时的痴迷状态。( ) 九、按要求写句子。
1、我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缩写)
2、(1)一场暴雨把菜地里的一层泥土冲得一干二净。 (2)父亲没有气馁。
(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合为一句)
3、用“骄傲”的两种不同意思分别写一句话。 A、自豪。
B、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4、这件事对茨威格有很深的感触。(修改病句)
十、我会选择。
引号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示引用的部分 (2)表示特定的称呼或着重指出的部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4)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15
下面句子红的引号各是什么用法?请选择。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 )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 )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 5、老师对我们说:“习惯成自然,好习惯好人生。” ( ) 十一、阅读。 (一)课内阅读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一丝不苟: (2)融为一体:
2、用“”画出青年画鱼的句子。
3、看到青年画鱼那么专注你想到了两个成语:、 。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说明青年把金鱼画得。 (填上合适的成语)
4、“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 A、他是个聋哑人,不方便和人交流,但可以和鱼儿交流谈心。
B、这句话充分表现了聋哑青年的忘我状态。他专心致志地画,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笔中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一起。 (二)课外阅读。
被人相信的幸福
一艘货轮在大西洋上行(使 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
船越来越远,孩子力气也快用完,实在游不动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最后的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掉进海里后,下令(返 反)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 诀)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孩子,(直 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16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感到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字划掉。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的大西洋 ( )的脸 ( )的船长 ( )的眼神
3、读一读文章的第2段,请把刻画“黑人小孩”心理活动的句子画上“”。 4、阅读文章3、4、5段,给下列说法判断正误。
(1)黑人小孩一掉进大海就被船长发现了。 ( )
(2)船长在决定去救黑人小孩的时候,是毫不犹豫的。( )
(3)黑人孩子之所以能在水中坚持这么长时间,因为他有坚强的体力。( ) (4)船长跪在孩子的面前是因为船长工作没有尽到责任而自责。 ( ) 5、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用“不是……而是……”写一句话。
6、“被人相信的幸福”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呢?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回答。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海珠区第三次考试真题)
黄美廉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在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17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读了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都会深深地被黄美廉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热爱生命的精神所感动。是啊,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就必须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并非只有你是不幸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对待不幸。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只看自己没有的,而要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我们就会感到:其实我们很富有。 1.根据意思从文中第②自然段中选择词语写在括号了。 (1)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 ) (2)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 ) 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自然段的意思。
3、黄美廉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请结合文中内容回答。
4、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你对“其实我们很富有”这句话的理解。
8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