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的思考

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的思考

来源:爱go旅游网
一 Thought about Enhancing Peasants’Farmland Protection Enthusiasm 刘莹 朱小花。 (1.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江西南昌330002;2.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 (1.Jiangxi Land and Resources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Jiangxi Nanchang 330002;2.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Jiangxi Nanchang 330045) 摘要:“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保护效益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以及我国在国 际上的政治地位。农民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在耕地保护,尤其是质量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经济效益、耕地保 护外部性、农业生产自身特点以及制度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农民耕地保护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并从增加耕地生产的经济效益、外 部性内部化、政府引导、土地产权调整以及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民耕地保护积极性的对策。 关键词:保护耕地:农民:积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1-4792-(2008)i 1-0088-03 耕地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是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和社 民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会稳定的前提。根据2006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 首先,农业科技投入不够。当前,制约农民增加农业经济 示,截至2006年1o月31日我国现有耕地18.27亿亩,比上 收入的原因还包括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农业信息和国家对 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全国人均耕地由上年的1.4亩降 农业的资金投入等方面。第一,农技推广部门不能为农民的 为1.39亩[J】。因此,耕地保护迫在眉睫,且保护耕地是政府 农业增收解决具体的生产技术问题,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未 和人民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任务。 能及时得到所需要的农业生产信息,农业信息服务不能满足 农民是土地的直接作用者,他们以土地为生产资料,进 农民的需要,农业信息化发展跟不上形势。第二,农业投入水 行物质资料的创造活动。即农民耕地保护积极性的高低,直 平低。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投资主体的政府部门对农业的投 接关系到我国耕地保护的好坏,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 资在逐年减少,由“五五”时期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 会稳定。 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1O.5%,下降到“六五”时期的5.1菇, 现阶段,虽然我国的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仍将土地作为一 “七五”时期的3.3%,“八五”时期的3.O菇,“九五”时期仅上升 种生存保障,并且,随着我国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农民 到5.6鬈,十五时期上升的也只有10.2% 。 经济效益有所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保护耕地的 其次,经营规模小,田块过于零散,难以开展规模化生 积极性。但是由于务农经济效益低,农业生产自身特点等因 产。据调研资料显示,在进行调研的21个村952户农户中, 素直接削弱了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很多农民为了多赚钱 户均承包面积为0.296hm。,而户均承包田块数却达到8.13 外出务工,将土地撂荒,在家务农的多为年老体弱的老人。据 块。田块零散直接导致了耕作田块的小规模,最小耕作田块 调查显示,为了实现见效快,在施肥选择上,有64.7%的人选 小于0.O033hm。的有66户,还有8户的最小耕作田块只有 择长期施用化肥,使土壤肥力下降 。这些都对耕地质量保 0.O007hm 。这种过于分散的耕地耕种格局,制约着农业先 护产生一定的威胁。 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规模化生产的实现,进一步影响农业生 1农民耕地保护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产经济效益的提高。 1.1经济效益低 最后,农民自身对耕地生产经营管理不到位。据调查,当 由于工农业“剪刀差”的存在,致使农业生产效益相对 问及农户是否愿对承包地进行水利建设和土壤改良投入资 低下,农民普遍认为种地不赚钱。据调查资料显示,当问及 金时,虽然有494位(占51.9鬈)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但实 “如果不计农村劳动力成本,种地是否赚钱?”这一问题时,在 际上,除了施农家肥来改良土壤结构外,真正在近十年内投 952户调查农户中,选择能赚钱的只有339户,即仅有35.6% 入了资金进行水利建设和土壤改良的农户寥寥无几嘲。由于 的农户认为不计算劳动力这一隐性成本,还能稍有盈利 。 国家和农民自身对农业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农田水利等基 经济效益低既有政策和外部诱导的原因,也有农业和农 础设施建设薄弱,严重影响了农业抗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的提高,导致农民经济效益的下降。 I.2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存在 布坎南(Buchanan)和斯塔布(Stubblebine)在1962年 其次,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可替代性小、量大、价值低,使 农业经营者往往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而且农产品价值实现 的难度大,农产品易腐烂,相对运费高,储存损耗大。集中经 提 高 用一个函数关系式表达了外部性的内涵。“外部性可以表达 营易形成垄断,分散经营又难以与其它经营者抗衡,这些因 为UA=uA(x】,X2,X3 Xn,Y1),UA表示A的个人效应,它依赖 于一系列的活动(X1,x2,X8 xn),这些活动是A自身控制范 围内的,但是Y1是由另外一个人B所控制的行为,B被假定 为社会成员之一 4]。 在农民耕地保护方面,外部性可以理解为耕地保护的边 际私人成本或边际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或边际社会收益相 偏离,个人耕地保护所带来的收益被其他社会成员分享。耕 地保护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之分,正外部性是指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了经济收益,而负外部性则是指给其他社会成员 带来了经济损失。 在农业方面,一般表现的都是正外部性。耕地保护的正 外部性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主要包括: 第一,粮食安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 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是国泰民安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的 基础,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问题。而农地能够提供粮食、 新鲜蔬菜、肉、蛋、奶、水果、纤维等农副产品,以满足不断增 长的国家或地区人口的营养及生活需求。农民保护好耕地, 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性稳定作用。然而,很多农民认为 粮食安全更多的是为城里人的安全,农民没必要为了保障城 里人的吃饭安全而苦守着耕地不放。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农 民知道他们保护耕地的隐性收益并没有被他们所享有,因 此,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农民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受到 影响。 第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与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 关:(1)它保证了人类的基本生存,维持了社会的稳定。(2)耕 地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可以使得大量的农民从耕地上脱离, 为城市的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庞大的劳动大 军,而且耕地利用还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和资金。(3)耕地利用 还带动了工业品市场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Is]。 第三,耕地保护的外部性还表现在它具有生态环境的功 能。耕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就决定了它 的生态功能。具体来看,耕地利用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1) 作物本身就是耕地利用的产物,它将太阳能以生物能(秸杆、 粮食等)形式固定下来,最终满足人和其他生物的能量需求。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物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从而对大气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通过秸杆还田,可以 对土地微观结构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质量同。耕地保护带来 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使全人类受益。 1.3农业生产自身特点的影响 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有许多区别于其他产业特征的方面, 主要表现在: 首先,生产条件易受外部条件的侵害。农业生产活动强 烈的依赖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等也对农业活动 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天灾的不确定性,致使农民辛苦种在地 上的庄稼可能颗粒无收,培肥的土壤也会由于土壤侵蚀等原 因导致肥力下降。 素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他商品【7】。 农 农业生产的这些特点使得农民收入不稳定,直接削弱了 民 保 农民保护耕地的信心。若遇上干旱、洪涝或虫灾等自然灾害, 护 将直接导致农产品减产,可能使所有投入归于无效状态。加 耕 地 之市场状况难以预测,也有可能使产品卖不出去而出现腐烂 积 等现象。因此,使农民对耕地保护缺乏稳定的安全感,大大降 极 低了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性 的 1.4我国在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建设上的缺陷 思 按我国法律,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而集体所有又 考 是一种不清晰的产权,农民对土地只有一定期限(3o年)的 所谓“使用权”,既不可进入非农市场,又不可传承子孙,还有 随时被中止承包的可能。这种权力其实还在政府手中,地方 政府和集体很容易滥用征地权,无权又无钱的农民怎么斗得 过大权在握的官员和财大气粗的老板?此外,公共的或集体 的所有权会导致所谓“公地的悲剧”,即大家都来使用、掠夺, 却无人为其可持续性负责嘲。 农村承包地的产权也极不明晰。以下的调研资料也从侧 面反映了这一事实,当问到“你认为耕地归谁所有?”时,周答 情况为:认为归农户所有的有181户(占19.1%);选择归村 集体所有的有288户(占3o.4鬈);选择归村民小组所有的有 130户(占13.7%);选择归乡镇所有的有90户(占9.5%);而 选择归国家所有的有259户(占27.3菇)嘲。农民存在这种思 想意识,原因可能有二:…方面,农民认为土地不是自己的, 所以也就没有长期投资的打算。就算他们将土壤质地培肥得 很好,国家要征用,集体要搞建设,以及承包期满要收回,或 者是农村人13调整要将集体土地重新调整,这样不明晰的产 权模式,使农民对耕地长期收益预期不稳定。另一方面,农民 认为耕地不是自己的财产,耕地被征用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带 来的短期高收益的存在,导致农民对耕地保护积极性不高。 调查发现,在当地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下,有51.4 的农户 不希望土地被征,21.7%的农户希望,26.9鬈表示无所谓。但如 果能按年产值30倍以上的价格给予补偿,情况就发生了陡 转,有高达56.7%的农户希望土地被征 。 2提高农民耕地保护积极性的对策 2.1增加耕地生产的经济效益 2.1.1实现规模化经营 据调查,21个村的农户户均田块数有8.13块之多嘲,且 每块的面积不大、田块分散。这样使农户不能实现规模化经 营,而且使农户的付出大于收入,难于获得规模效益。因此, 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只有实现规模化经营。 如何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生产呢?国家可以通过出较高的 补偿费使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或者可以使农民采用人股的 方式,然后将集中的土地再分包给其中的几个人,这样外出 务工的人有了一定数额的补偿金,而在家务农的农民由于可 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单位土地的投入成本降低了, 从而增加了务农农民的收入,进一步遏制耕地抛荒的现象, 持续科学化地经营也能提高耕地的肥力。 2.1.2加大农业科技及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89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增加农民农业经济收 入,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切实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大力加 强农技推广工作,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是增加农民农业经 济收入的必由之路。 首先,农业科研单位,特别是基层农业科研单位,要加快 科技创新步伐:国家要大力加强农技推广服务,提高科技成 果转化率;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其 时,在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稳定地权,赋予 农民永久承包权,物化农民土地使用权,使其可以转让、出 租、抵押与继承,完善农地使用权交易市场。这种农地经营权 能的分离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抑制土 地大量兼并,并且防止产生无地农民失业现象,使农民真正 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还可以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1 。 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各项 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并通过 提供资金等多渠道鼓励农民加强对耕地的生产经营管理 2.2外部性内部化 2.2.1强制性内部化 依靠政府的命令和法律的引人与实行来促进外部性问 题内部化。在这个过程中,正式的制度安排被认为是重要和 必要的手段。 对于耕地保护的正外部性,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增 加农业投资。在农用地保护中,可以通过对农产品价格进行 政府补贴,使农民因为保护耕地所带来的正外部效应在经济 上得以体现,即通过外部收益内部化来提高农民的土地收 益,来实现对农用地的有效保护。 另外,政府也可以通过投资建设农业工程设施或农地保 护设施,以降低农民保护农用地的成本,对衣地实行有效的 规模经营,提高耕地的边际收益能力;对于耕地保护的负外 部性,则可以采用税收或惩罚措施来将其外部性内部化 2.2.2渐进式内部化 采用先局部、后整体的治理方法。先对一些突出的、严重 的外部性问题进行改进,随着这些外部性问题的逐渐缓解, 局部效率的逐渐提高,力求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现在主要 是从农民外部收益流失着手,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增加农民 收入 】。 2.3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克服农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缺点 首先,对于自然灾害,国家要帮助农民做好防范,并针对 农民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给农民以种田的保证。通过先 进的科学技术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工作,引导农民积极做 好防范措施,尽量减少农民的损失,并给予与损失相应的补 偿,为农民耕种提供可靠的保障。 其次,对于农产品的量大易腐而又不能及时卖出,可通 过各种信息化渠道,帮助和引导农民走市场化道路,使农民 的销售眼光放得更宽更远,实现农产品区域化、全国化乃至 全国化销售。 2.4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期3O年不变,30 年后,也没有再变的理由。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虽然(依 村土地承包法 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 三十年不变,这就进一步明晰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利、 收益权利和获取补偿权利等n 。 然而,这方面的宣传与执行力度并不十分理想,因此,笔 者认为,在加强《浓,村土地承包法 的宣传与执行力度的同 2.5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调研统计,有87%是初中 及以下的文化水平,并且从调查资料来看,文化层次越高的 人,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比率就越高,对耕地保护的重要 性的认识也就越强n 。因此,加强农民文化知识教育是非常 必要和紧迫的。为了使农民了解土地管理法,通过开展土地 管理法律知识下乡活动,对农民实行土地法律知识教育,贴 标语,对不识字的农民也应给他们详细地讲解,进而从根本 上解决农村的文化水平低,对政策认识不清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晏.我国现有耕地18.27亩[N].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7-04-12. [2】陈美球,吴萍等.农村承包地的生产经营现状及其对 策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2005,(5):29—33. [3]杨瑞珍.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对策思考【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10):36. [4]Buchanan,J.M.,Stubblebine.W.E.Externality, Economic[J].1962,11(29):371. [5]陈东梅.保护耕地:一个沉重的话题[J].四川经济研 究,2004,(4):57. [6]韦苇,杨卫军.农业的外部性及补偿研究[J].西北 大学学报,2004,(1):149. [7]石声萍.农业外部性问题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 2004,(1):42—46. [8]蔡运龙,俞奉庆.中国耕地问题的症结与治本之策 [J].中国土地科学,2004,(6):15. [9]谭西贵,孙明芳.关于增加农民农业收入的思考【J]. 安徽农业,2004,(12):56~57. [1O]戴征社.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发展区域经济的中心 任务[J].区域经济,2004,(12):58. [1I]姚建华,徐静.实行土地永佃制是我国农业稳步发 展的重要条件[J].农业经济,2006,(1):46. [12]聂华林,高黎.农地制度的创新与农业劳动力的转 移[J].农业经济,2006,(1):45. [13]陈美球,邓爱珍等.不同群体农民耕地保护心态的 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9):19. 作者简介 刘莹(1971一),女,江西南昌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 资源利用与规划,不动产估价等方面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