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教材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简析 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教学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目标 2、联系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简要复述主要内容。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中前后呼应句段的表达效果。 继续练习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 重点本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难点 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围绕课文重点、难点,品析重点句、段,感悟人物情感和品质。 1、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问题2、学生可能提出可能提不出的问题:课文写了雨来的那几件事? 预设 3、老师必须抛出引起学生探究的问题: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雨来是小英雄? 教具 课件 学具 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情导入。 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小英雄雨来。介绍作品的影响及故事梗概。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学本课。 出示自学提示: (1)读准字音,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会读多音字。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3)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生词。 (4)读完课文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三、交流研讨 个性化教案 主备人 焦丽霞 (一)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 (二)以第一部分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家乡美,他的游泳本领高。 2.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标题可以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概括:游泳本领高。 (三)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部分并加小标题。 小组内交流,统一自学的结果。(出示课件) 1.雨来游泳本领高 (游泳) 2.雨来上夜校念书 (读书) 3.雨来掩护李大叔 (掩护) 4.雨来与鬼子作斗争 (斗争) 5.以为雨来牺牲 (逃走) 6.雨来没有死 (脱险)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3、画出重点词句小组讨论 三、交流研讨 1、品味描写芦花村景色的段落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通过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再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并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芦花村景色的优美,学到这种朗读方法。 2、重点词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作者要强调这句话? 3、品味重点段 默读鬼子把雨来捆绑起来,对他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坚强不屈这段,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课文中哪些词语把鬼子的丑态勾画出来了? 学生通过课文本身的词语句段看到了敌人的凶残,领悟到欲来的机智、勇敢和坚强不屈。 四、质疑答疑:课文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五、专项训练:练习给课文个部分加小标题 六、课后拓展 (一)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三)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四)写一篇读后感。
《小英雄雨来》 教学反思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文章由六部分组成,要求学生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通过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学习这篇课文时,我紧扣两个重点来进行:一是让学生运用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练习给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为了突出重点、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较成功的地方是:
运用比赛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诵你喜欢的部分,听后小组内互评、评选出最佳能手、然后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部分,这样不但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掌握了主要内容从而弄懂加小标题的方法。在学生小组内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遇到疑问时及时引导并给予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高涨。 另一个教学重点是抓写作方法的指导。《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一个最突出的写作方法---反复。 教学中,我就这一写作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加以指导。
为了强调某一个意思,突出某种情感,文章的作者往往将某些词语或句子重复使用,称为反复。《小英雄雨来》中多处出现了反复,它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一)突出人物形象
例: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句子中的词语反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鬼子军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露出的气急败坏的情态,表现了敌人穷凶极恶的性格特征。反复的妙用,成了塑造反面人物的点睛之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增强抒情效果
例: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这是句子的反复,抒发了大家见到雨来活着之后的万分欣喜和激动的感情。反复的作用,把人们又惊又喜的情态、又疼又爱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三)深化中心思想 例:“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是雨来的识字课本上的两句话,作者精心地选择它,并安排在师生的诵读中,它会深深地拨动读者的心弦。反复地使用,也暗示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它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希望学生在今后阅读中能够辨识,在写作中能够应用此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