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洞庭碧螺春茶果间作园土壤矿质养分差异及其相关性

洞庭碧螺春茶果间作园土壤矿质养分差异及其相关性

来源:爱go旅游网
田 8l2—816. 澎江右 千学 第56 ̄2015年第6期 文献著录格式:董明辉,顾俊荣,刘腾飞,等.洞庭碧螺春茶果间作园土壤矿质养分差异及其相关性[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621 洞庭碧螺春茶果间作园土壤矿质养分差异及其相关性 董明辉,顾俊荣,刘腾飞,杨代凤,张国芹,陆皓茜,钱 辉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苏州215155) 摘要: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通过现场取样比较分析各茶果间作园土壤养分 状况,以为洞庭碧螺春茶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火焰广度法和原子吸收法对洞庭山碧螺春茶区5种茶 果间作类型茶园进行了土壤养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洞庭山茶区土壤pH值偏酸性,平均为4.44;养分状况优 良,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9.17 g・kg~,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24.67,160.46和 181.53 mg・kg~,超过I级茶园肥力标准,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土壤养分要求;茶果间作显著提高土壤的 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土壤pH值因间作果树类型而异,多数茶果间作使土壤酸度增加;其 他矿质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分布因茶果问作类型不同有差异,但不同元素间变异系数差异较大。生产上可根 据不同的土壤状况配套不同的茶果间作类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洞庭碧螺春茶园;茶果间作;土壤养分;测土配方施肥 中图分类号:S 5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5)06-0812-05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洞庭山, 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 收稿日期:2015-01-14 东、西山,以芽多、嫩香、汤清、味醇“四绝”闻 名于世,为清代著名贡茶,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SCX(14)2163];苏州市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SNG201442) 作者简介:董明辉(1970一),男,江苏高邮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方面研究工作。E—mail:mhdong @yzu.edu.cn。 表3 不同时期施肥比例处理对油菜619经济性状的影响 3小结与讨论 通过肥料“3414”试验,每667 m 油菜产量 190 kg以上需施纯N l7.03 kg,P20 5.72 kg,K 0 9.86 kg;如考虑肥料单一因子,则需施纯N为 l7.42 kg,P20 为7.3 kg,K20为8.48 kg。在育 2.5:3.0:4.5间存在极显著差异,4.0-3.0:3.0与 5.5:3.0:1.5问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油菜氮肥后 期施用不宜过多,应以基、苗肥为主,且以40% 作基肥、30%作苗肥和30%作薹肥为最佳。 参考文献: 杨万里,宋海星,杨勇,等.不同施肥水平对冬油菜生长 和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1(9):77— 79.85. 秧移栽条件下,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考虑,高产油菜 推荐氮磷钾肥用量为N 17.0~17.5 kg,P:0 5.7~ 7.5 kg,K20 8.5~10 kg。 [2] 包少科,赵学杏,钱海志, 油菜肥料效应“3414”试 氮肥不同时期施肥配比试验表明,施肥比例基 验报告[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6):103—104. 肥:苗肥:薹肥为4.0:3.0:3.0、5.5:3.0:1.5与 (责任编辑:张才德) 董明辉,等:洞庭碧螺春茶果间作园土壤矿质养分差异及其相关性圈囝 迄今已有1 000多年历史。洞庭碧螺春产区茶树和 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 种植,茶吸果香,花融茶味,二者相得益彰,是中 国著名的茶、果问作区,加之太湖周边气候温和湿 润,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孕育了碧螺春的良好品质。 洞庭碧螺春茶区位于太湖之滨,空气湿润,气候温 和,年平均气温15.5~16.5 c【=,年降雨量1 200~ 1 500 mm,土壤由山丘岩石风化而成,呈微酸性或 酸性,土壤中有机质、磷含量较高,极适宜茶树生 长。2003年12月,苏州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生产的 “洞庭山碧螺春”(或称“洞庭碧螺春”)获得国家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位列“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 用品牌价值十强”。碧螺春茶产业的发展已成为集生 态、文化、旅游发展为一体的品牌产业。 围绕洞庭碧螺春茶的种质资源保护、高效种 植、茶叶品质等方面已有了相关的研究报道 , 但是针对不同茶果间作区间的土壤养分比较研究还 较缺乏,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 茶园土壤养分管理粗放,多数茶农依靠经验和传统 的作业方式对茶园进行管理,未针对不同的茶果间 作区产地环境特点因地制宜,施肥不合理的现象普 遍存在。不合理的施肥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还 会使茶园土壤酸化加剧,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 高;此外不科学的施肥还会造成周边太湖水域的富 营养化,达不到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和茶园土 壤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为了解不同类型茶果间 作区茶园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提出改善碧螺春茶园 土壤养分管理措施,实现碧螺春茶叶优质、高产、 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选取 5个具有代表性的茶果间作茶园进行取样测试,并 以优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土壤营养诊断指标为依据, 明确不同茶园的土壤肥力分类标准,以期为洞庭碧 螺春茶园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田间生 产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土壤样品于2013年10—1 1月分别采自苏 州东山,茶果间作茶园中一般落叶果树覆盖率不超 过35%,常绿果树覆盖率在25%左右。依据洞庭 地区茶一果间作区实际分布和面积大小,采用GPS 对中心采样点定位,选择茶.枇杷(A,31。32 553”N, 120。08 203”E)、茶-杨梅(B,31。12 353”N,120。 27 323”E)、茶-柑橘(C,31。41 407 N,120。38 289”E)、茶 银杏(D,31。27 313”N,120。10 218 E) 问作区和纯碧螺春茶园(CK,31。05 453”N,120。 24 213”E)5个茶园的土样为样点,每样点沿茶树 树缝滴水线,采用“S”布点采样方式,用不锈钢 铲取5~8个点的等量土样混合。混合土样经风干、 去渣、碾碎、过筛,用对角取样法留500 g混合土 样供分析。速效养分和pH值分析的样品过20目 (0.84 mm)尼龙筛 。 1.2测定方法 土壤pH值测定采用水浸提电位法(水土质量 比为2.5:1);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 法-夕 加热法;土壤碱解氮含量测定采用碱解扩散 法;土壤有效磷测定采用0.5 mol・L~NaHCO 浸 提一钼锑抗比色法;土壤有效钾测定采用1 mol・ L~NH Ae浸提一火焰光度计法。zn,Cu,Mn等 其他矿质元素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 。 1.3 土壤养分评价标准 结合国家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853--2004 )中茶园土壤的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 高效高产茶园土壤营养诊断指标 ,对东山洞庭 碧螺春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评价分级。其中,优 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土壤营养诊断指标为有机质> 2.0%,pH值4.5~5.5,全氮含量>1.0 g・kg一, 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大于100,20和 100 mg・kg~。产地土壤肥力分级参考标准见表1。 表1 茶叶产地土壤肥力分级参考标准 力分级(g.kg一 )( g.kg一 )( g.kg一 )( g.kg一 )评价 1.4 统计方法 试验数据使用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茶果间作对茶园土壤pH值的影响 由表2可知,5种茶果园pH值范围为4.07~ 4.70,与茶树生长发育所需土壤pH值4.00~6.50 的要求范围 相符,说明东山洞庭茶果间作茶园 土壤酸碱度适合茶树生长。 不同茶果问作茶园土壤pH值因不同的茶果间 作类型有差异。A,B,c茶果间作茶园土壤pH值 <4.5,最低的是碧螺春一杨梅茶园,pH值只有 4.07,低于优质高产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营养指 _圜 处理 pH ‘ 渺江右J-: 千学 第56 ̄2o15年第6期 243.23 mg・kg~,表明洞庭碧螺春茶园土壤具有 较高的碱解氮含量,均超过100 mg・kg 的I级 茶园标准,达到优质高产高效茶园要求。 碱解氮含量也因不同茶果间作类型不同而异, 相对于CK的碱解氮含量,其他间作类型茶园均显 著或极显著高于纯茶园,其中尤以D和C的土壤 碱解氮含量最高,碱解氮含量大小表现为D>C> 有机质 有效磷 . 表2 不同茶果间作茶园土壤养分状况 有效钾 碱解氮 (g-kg一 )(mg・kg一 )(mg・kg一 )(mg・kg ),  A>B>CK,说明茶果问作可提高土壤碱解氮 注:l司列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者表不差异不显著,标有不同 含量。 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 2.4 不同茶果间作对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标;而CK和D茶园土壤pH值分别为4.50和 土壤有效磷是衡量土壤供磷水平的重要指标。 4.70,达到优质高产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pH值 5种类型的茶园有效磷含量在36.413~337.893 mg・ 4.5~5.5的要求 。 kg 范围内,说明东山洞庭茶园的有效磷含量均较 2.2 不同茶果间作茶园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高,均超过了10 mg・kg 的I级茶园标准,符合 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熟化程度有关,较高的有机 优质高产高效茶园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要求。 质含量是获得高品质茶叶的必需条件,高产优质高 而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因不同茶果间作类型而 效茶园土壤有机质的含最低指标为2.00 g・kg~, 异,有效磷最低的为枇杷-碧螺春间作茶园,有效 本研究所选择的5种洞庭碧螺春茶园的有机质含量 磷含量为36.413 mg・kg~,低于含量为44.185 mg・ 丰富,最低的纯茶园土壤有机质达到22.590 g・ kg 的纯茶园。其他3种茶果类型均极显著地大于 kg~,超过I级茶园标准,符合优质高产高效茶园 纯茶园,其中柑橘、银杏、枇杷间作茶园土壤有效 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要求。但不同茶园有机质含量因 磷含量分别为337.893,145.362和81.154 mg・ 不同间作类型而异,且间作类型茶园与纯茶园土壤 kg~,分别比纯茶园高出664.7%,229.0%和 有机质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4种间 83.7%,说明不同茶果间作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 作类型的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D>B> 响因类型不同而异。 C>A,含量分别比CK高出28.239,27.601, 2.5 不同茶果间作对茶园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影响 17.357和9.702 g・kg~,说明茶果问作可有效提 表3显示,5种类型茶园土壤有效钾含量在 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85.228~213.207 mg・kg~,除纯茶园85.228 mg・ 2.3 不同茶果间作对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kg 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外,其他4种类型茶果间作 碱解氮含量是反映氮素供应能力高低的指标。 茶园均超过120 mg・kg~,达到国家I级茶园标 结果显示,5种类型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在127.87~ 准,符合优质高产高效茶园的土壤含量要求。 表3 不同茶果间作茶园土壤矿质元素含量 注:同行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不显著,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 董明辉,等:洞庭碧螺春茶果间作园土壤矿质养分差异及其相关性 速效钾含量在不同茶园类型间差异也较大。与 CK比,c,A,D和B类型茶园土壤速效钾分别高 出150.2%,144.8%,111.8%和49.5%,说明茶 果间作可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 2.6 不同茶果间作茶园对土壤其他矿质元素含量 的影响 困 c最低,B次之,其他3种较高;钾含量表现为 CK、B和c较低,其中CK最低,但其间无显著差 异,而A,D最高;Na含量以B,D最高,A最 低;A1含量则以D最低,B次之,其他3种茶园 较高,但3者间无显著差异;而Cd含量与Al呈相 反趋势,D茶园最高,B,c较高,其他2种类型 最低;Pb含量在各类型间差异显著,C>D>B> CK>A。 不同茶果间作类型茶园土壤矿质元素含量之间 差异较大。由表3可知,与CK相比,茶园zn含 量与枇杷A茶园无显著差异,与3种茶果间作的 茶园均显著高于纯茶园;Cu含量以A茶园显著低 于其他4种类型,但B,C和D均显著高于CK; 2.7 土壤养分与矿质元素间的相关关系 由表4可知,pH值与土壤C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 关,与Cu,Mg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有机 Mn含量表现为A,B茶园显著低于其他3种茶园, 其中A茶园最低,CK和c最高;Fe含量仍然是A 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类型茶园,其次为CK,含量 质含量与碱解氮、Fe,zn,cd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 的正相关,与Al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速效磷与速效 钾,M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Mg呈显著负 相关;有效钾与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cd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Al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最高的为B;Se含量以A,B最低,c和CK最高; Mg含量以B茶园最高,c茶园最低;Ca含量则以 表4 土壤养分含量与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 旺:’丰口 刺代表l任u 05和u O1水平上嗣爱畀显者任。 各矿质元素含量间也呈较为密切的相关性。 Zn含量与Cu,Fe,Na,Cd和Pb含量之问均呈显 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Cu含量与zn,Fe,Na和 Pb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Ca含量呈 显著负相关;Mn含量与Se,Al含量呈显著或极显 况良好,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 量丰富,除了纯茶园的有效钾含量达到国家Ⅱ级茶 园标准外,其他几种类型茶园土壤营养诊断指标均 超过国家I级茶园标准,且总体上茶果间作茶园优 于纯茶园,符合高产、优质、高效茶叶生产环境 要求。 著正相关,而与Mg呈极显著负相关;Fe含量与 Zn,Cu,Na、Cd和Pb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 关;Se与M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Mg呈显 著负相关;K与P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Na与Zn, 茶树属喜酸性植物,该地区土壤酸度总体较 高,pH值在4.07~4.70,平均为4.44,变异系数 为4.89%,仅有纯茶园和银杏.茶园pH值介于 cu,Fe,cd,Pb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Cd 与Pb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1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3小结与讨论 4.5~5.0,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土壤pH值诊 断指标,杨梅、柑橘与碧螺春间作园,土壤的酸度 均显著增加。根据调查发现,不同茶果间作园土壤 的pH值的差异可能跟果树的落叶和落果类型有 关,也或与当地的传统施肥技术有关,如银杏属于 本研究表明,吴中区东山洞庭茶区土壤营养状 田 澎江学 矸学 第56 ̄2o15年第6期 落叶、落果型,杨梅、柑橘属于落果型,而枇杷是 常绿果树,这与石锦芹等… 的研究结论一致。但 梁月荣等¨ 认为,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施用酸 性化学肥料和茶树分泌有机酸所致,其机理及相关 的调控技术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其他营养成分之间的差异可能与果树是否落叶 或落果类型关系密切,如有机质含量也是柑橘、杨 梅和银杏这3种与碧螺春间作下显著或极显著增 加,变异系数高达34.83%;有效钾、有效磷和碱 解氮含量也是果茶间作土壤显著高于纯茶园,碱解 氮、有效钾和有效磷的变异系数达到27.86%, 37.31%和93.31%,说明生产上通过茶果间作可 有效调节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和碱解氮含量。 根据不同茶叶产地土壤特征,采取适宜的茶果间作 模式,不仅可提高茶园的收获指数,同时可调节土 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营养状况。对 于酸度偏高的茶果间作茶园,可通过改变传统的施 肥方式,将测土配方施肥与增施有机肥相结合,营 造适合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生长的土壤环境 指标 ” 。 不同茶果问作类型茶园土壤中影响茶叶生长的 其他12种矿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不同 的茶果问作类型影响土壤中化学物质含量与分布。 在这12种元素当中,变异系数(CV)0~10的有 Mg,K和Ca,CV分别为7.94%,9.30%和 9.83%,说明这3种元素受茶果问作的影响较小。 其次为Zn,Al,变异系数介于10%~20%,分别 为12.80%和18.88%;Cu,Na和Pb,在不同茶 果间作园之间变异系数介于20%~30%,说明这5 种元素受茶果问作的影响较大。其他4种元素在不 同茶果问作类型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均高于 30%,如Se,Te,Cd和Mn分别为30.22%, 30.31%,31.49%和35.72%,说明这15种元素易 受茶果间作类型的影响。根据茶树生长对微量元素 生理需求特性,如茶树是嫌钙植物,茶树生长需要 土壤提供大量的可给态铝。本研究表明,采用茶与 柑橘间作可显著提高Al含量,降低ca含量,这可 能与pH值显著降低从而提高土壤的酸度有关,同 时也说明茶果间作可调节其含量水平。另外,se, Cu,Mn,Zn等为茶树生长所必需的金属微量营养 元素¨ ,本试验表明,其在不同的茶果间作茶园 间变异系数较大,显示其具有较高的可调节性。对 于土壤中需要进行相关微量元素调节的茶区,可采 取茶果间作方式进行试验。 综上所述,东山洞庭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优良, 养分类型丰富,但土壤偏酸;不同茶果间作可有效 改善土壤营养状况,调节其他矿质元素含量,研究 结果可作为洞庭山区不同茶果园生态区土壤改良和 其他茶区改变茶园种植方式的重要参考。洞庭山茶 果问作区应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施肥技术方案,积 极改变传统施肥方式,增施有机肥等调节土壤酸 度,通过测土配方技术调节洞庭山地区土壤养分平 衡,不仅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碧螺春茶叶的 高产优质高效生产,也能有效地控制因传统养分管 理造成的大量径流流失,改善太湖周边区域的生态 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志国,王树婷,张敏,等.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地理标志与 文化遗产[J].江苏农业科学,2011(6):685—687. [2] 季小明.洞庭碧螺春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现状[J].中国茶 叶,2011(2):4. [3] 季小明,韩宝瑜,余杏生,等.太湖洞庭山茶园病虫及其 天敌区系的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 2240—2243. [4] 韩孝坤,郭雯飞,吕毅.原产地域保护绿茶洞庭碧螺春的 香气成分[J].茶叶,2006,32(3):150—154. [5] 罗敏.江苏省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6] 王红娟,龚自明.茶园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取样技术[J]. 茶叶科学技术,2008(3):46—48. [7]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9. [8] NY/Y 853--2004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S]. [9] 韩文炎,阮建元,林智,等.茶园土壤主要营养障碍因子 及系列茶树专用肥的研制[J].茶叶科学,2002,22 (1):70—74. [1O] 童启庆.茶树栽培学[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11] 石锦芹,丁瑞兴,刘友兆,等.尿素和茶树落叶对土壤的酸 化作用[J].茶叶科学,1999,19(1):7—12. [12] 梁月荣,赵启泉,陆建良,等.茶树修剪叶和不同氮肥对土 壤pH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J].茶叶,2000,26(4): 205—208. [13] 李秀峰,李云.茶树栽培中土壤酸碱度改良的研究方法 [J].茶叶通报,2009,31(4):156—157. [14] 刘小文,高晓余,何月秋,等.几种微量元素对茶树生理及 茶叶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0(6): 162一】65. (责任编辑:张瑞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