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第 1 页 共 7 页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作者简介 原籍辽宁抚顺,1937年出生于北京,从小与母亲相依 为命过着贫苦而孤独的流浪生活。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统计 学,毕业后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处女作《从森林里来 的
作者简介 原籍辽宁抚顺,1937年出生于北京,从小与母亲相依 为命过着贫苦而孤独的流浪生活。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统计 学,毕业后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处女作《从森林里来 的孩子》,作品讲述了一个音乐家在“文革”中身受迫害却依然坚持真 理、热爱艺术的故事,该篇获1979年度全国短篇小说奖,翌年《谁生 活的更美好》又获此项奖。1980年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任编剧, 1982年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专业作家。探索当代知识妇女的命 运是她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及中篇小 说《方舟》、《祖母绿》、《七巧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经济改革则是她 前期创作的另一个热点,1981年她创作了新时期第一部反映工业经济 改革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深刻地表现了改革过程中的斗争,作品 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至今已有十二种外文译本。张洁的前期创作几乎 都是对社会和人的心灵的探索,她为多年来所失去的人性中美好的东 西而不安,她矢意透过平凡的事物,寻出那种不平凡的美的所在。1986 年以《他有什么病》为标志创作风格和
第 2 页 共 7 页
题材有所变化,往往以虚幻、荒 诞的艺术场景和辛辣犀利的语言鞭笞社会弊端及丑陋的国民性。1989 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职务,1989年5月曾到美国康州 威斯林大学当客座教授一年,讲授中国当代文学。1989年9月获意大 利马拉巴特文学奖。
内容概要 《爱,是不能忘记的》通过一个名叫珊珊的30来岁未 婚女青年对已故母亲的回忆揭开了钟雨与老干部“有情人难成眷属”的 悲剧。钟雨年轻时遇人不淑而离婚,离婚后她带着女儿珊珊过了20多 年的独身生活。她虽不漂亮,却幽雅,淡泊,像一幅淡墨的山水画;而 且她是一个文章写得很美的作家。在这漫长的20多年中,她与一位老 干部深深相爱,这位老干部30年代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一位老工人 为了掩护他而被捕牺牲,撇下了无依无靠的妻子和女儿。出于道义和责 任,他毫不犹豫地娶了那位姑娘,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他们可以说是患 难夫妻。50年代“他”在钟雨的机关里任领导职务,“他”以强大的精 神力量引动了钟雨的心,他们开始认识并遥遥相爱——他们连一次手 都没有握过,他们一生呆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但是,为了看 一眼“他”乘的那辆小车,或从汽车的后窗里看一眼“他”的后脑勺, 她曾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可以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 每当他在 台上作报告,逢他咳嗽得讲不下去,她就会揪心地痛苦;每当她写东西 写得疲倦了的时候,她还会沿着家里窗后的那条小路踱来踱去——那 是他们唯一一次一起走过的小路——她是到那儿与“他”的灵魂相会去 了。“他”呢?每天都从小车的小窗里,眼巴巴地瞧着自行车道上流水 一样的自行车,担心着钟雨那辆自行
第 3 页 共 7 页
车的闸灵不灵;逢到不开会的夜 晚,他会不坐小车费许多周折来到钟雨家附近,不过是为了这么走一 趟; 在百忙中他注意着各种报刊,为的是看一看有没有钟雨发表的作 品。……“他”曾送她一套二十七册的契诃夫小说选集,不论她去哪儿 出差,她必得带上那二十七本中的一本,并且从不让女儿碰这套书,有 时她会坐在书橱跟前瞧着那套契诃夫小说选集出神,偶尔让女儿撞见, 便会羞红了脸;每每钟雨从外地出差回来,从不让女儿去车站接她,愿 意自己孤零零地站在月台上,享受“他”去接她的那种幻觉;钟雨去世 后,留下了一本题着“爱,是不能忘记的”笔记本,这本既不像小说, 也不像札记,又不像书信和日记的笔记是她20多年来与“他”的倾心 对话。他们的精神明明日日夜夜都在一起,就像一对恩爱夫妻,然而为 了不伤害“他”的妻子,他们相约:“让我们互相忘记”。“他”在“文 化大革命”中死于非命,当时钟雨也因为写文章而受着很厉害的冲击, 从钟雨那沾满泪痕的纸页上可以看出,“他”被整得相当惨,却始终坚 强如钢。她既不是“他”的亲眷又不是生前友好,也没有权利去向任何 人质询,不能知道“他”的下落,更谈不上最后看“他”一眼。她坚信 “他”是被杀害的、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他”死于1969年冬天,钟雨 灵性里的一部分也随之而去了。那时刚近50的钟雨一下子头发全白 了,而且,她的手臂上还缠上了一道黑纱,虽然那时她的处境很难,并 为此挨了一顿批斗,说她坚持四旧,并让她交代这是为了谁?在钟雨弥 留人世之际,她写道:“现在我却希冀着天国,倘若真有所谓天国,我 知道,你一定在那里等待着我。我就要到那里去和你相会,我们将永远
第 4 页 共 7 页
在一起,再也不会分离。再也不必怕影响另一个人的生活而割舍我们自 己。”在她行将就木的一天,依然爱得这么沉重,依然爱得那么镂骨铭 心。珊珊认为这简直不是爱,而是一种疾痛,或是比死亡更强大的一种 力量,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谓不朽的爱,这也就是极限了。每当珊珊看着 这些题着“爱,是不能忘记的”笔记本时,就不能抑制住自己的眼泪, 仿佛遭了这凄凉而悲惨的爱情的是她自己,她认为,这要不是大悲剧就 是大笑话,别管它多么美,多么动人,我可不愿意重复它!最后,作家 向人们呼吁道:如果我们都能够互相等待,而不糊里糊涂地结婚,我们 会免去多少这样的悲剧哟!
作品鉴赏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新时期最早正面表现爱情题材 的作品之一,它是张洁前期的代表作。小说揭示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 础,否则,迟早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小说提出了婚姻与爱情的关系这样 一个长久影响着人类生活的社会问题,由于婚姻与爱情的离异,使得世 上多少人处于爱其所不爱、不得其所爱、而又不能忘其所爱的痛苦之 中。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在一生中一边尝着各自不成熟的婚姻苦果,一 边又都沉入到不能实现而又不能忘却的爱的痛苦之中。小说的中心是 一颗被不能忘记的爱煎熬着的女性心灵的搏动,在爱的追求与不可摆 脱的现存道德规范的二者矛盾中痛苦呻吟。作者透过艺术形象的塑造, 表达了自己对婚姻与爱的观念,对理想的爱情的追求。小说笔致优雅、 流畅,风格深沉委婉,整篇小说宛如一部扣人心弦的散文诗。作品发表 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人们的思维尚停留在新与旧的交界处, 因而这篇小说给许多人带来的震撼是可
第 5 页 共 7 页
想而知的,一时间它在读者和 评论界引起热烈的反响和争论。首先,老作家黄秋耘在1980年第1期 《文艺报》上发表《关于张洁作品断想》一文指出: 《爱,是不能忘记 的》并不是一般的爱情故事,它所写的是人类在感情生活上一种难以弥 补的缺陷,作者企图探讨和提出的,并不是什么恋爱观的问题,而是社 会学的问题,它能让我们思索一下:为什么我们的道德、法律、舆论、 社会风习等等加于我们身上和心灵上的枷锁是那么多,把我们自己束 缚得那么痛苦?而这当中又究竟有多少合理的成分?等到什么时候,人 们才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北京文艺》 1980年第2期刊载谢冕、陈素琰《在新的生活中思考》则充分肯定了 这篇小说,该文认为:现今社会中没有爱情而只有金钱与权势的婚姻的 泛滥,引起了作家的忧虑。该文赞扬张洁执拗地宣传一种似乎是“傻里 傻气”的爱,它超越了婚姻,但却是真正的爱,这是一个严肃的命题, 而且,凡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走在生活前面思考的努力,都应得到支持。 1980年第5期的《文艺报》推出了著名评论家李希凡《“倘若真的有 这样的天国……”》和 《光明日报》1980年5月14日上发表的肖林 《试谈〈爱,是不能忘记的〉格调问题》两文对这篇小说持否定意见,引 起文坛哗然。李文指出,被作者表现为给男女主人公带来爱情痛苦的传 统道德标准,不仅不是我们社会在人类情感生活上所造成的难以弥补 的缺陷,而且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必应具备的精神道德和思想情感 境界。再说,老干部和他的妻子既然生活得那么“和睦、融洽”,能说 相互间没有爱情吗?可是,忽然有人来“呼唤”他的“爱情”了,他本 来
第 6 页 共 7 页
也可以用钟雨这样的知识妇女来代替那工人的女儿,可他却考虑到 不能这样背弃患难夫妻,而宁愿痛苦地割舍自己的爱情。这样的道德就 是“精神枷锁”吗?就是没有“合理的成分”吗?与其观点相近的肖文 则认为,这篇小说格调不高,在思想上存在弱点,离开充满浓厚的抒情 气息的语言外壳,小说的思想本质是极为贫弱和渺小的,我们应该警惕 和剔除小资产阶级思想和情调的浸染。李、肖两文发表后,引起了另外 一些批评家和读者的反批评,读者中也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有 的认为作者对所谓“天国”的希冀乃是对人间悲剧的质疑和批判,写上 一辈人是为了促进新一代的思考。希望年轻人摆脱旧习俗、旧意识的影 响,正确处理婚姻与爱情的关系。绝大部分读者和评论者对钟雨和老干 部怀有深切的同情,认为这两个人物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进 步意义,但也有的读者认为,作品宣扬男人背弃妻子另觅新欢,女人企 图占有有妇之夫,这种凌辱社会道德的暧昧关系是今天一代青年所不 齿的。钟雨和老干部的爱,是应该忘记的。并向作者提出质问:到底要 把我们青年引导到什么道路上去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再也不会纠 缠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否道德了,越来越多的人肯定它是人类更上 一层楼的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张洁自己曾说:“这不是爱情小说,而是 一篇探索社会学问题的小说。”王蒙也认为,小说写的是“人的感情,人 的心灵中的追求、希冀、向往、缺憾、懊悔和比死还强烈的幸福与痛苦。” 这些话都能帮助我们更深切更公允地理解和把握这篇小说的主题及它 对文坛的影响。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