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民日报评出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收藏背诵)

人民日报评出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收藏背诵)

来源:爱go旅游网


01.《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做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雅。下片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可谓设景清丽雄阔。

02.《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03.《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它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起感情之深厚、强烈,真

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

04.《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直贯灵心,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

05.《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

06.《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0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全词基调虽是豪放,却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悲凉、惆怅之情。

8.《饮酒》

.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前四句平易如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高明在这种结构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

9.《登高》

10.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久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11.《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这首词用来概括《三国演义》的主题恰到好处。

12.《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1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南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梁启超云:《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tāng tà),未曾有也。”

13.《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有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

.

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

14.《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诗经》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的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15《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起句一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读起来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

16.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出塞》,出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

17.《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跳荡纵横,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18.《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1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悼亡词。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20.《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词,又是挽歌,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练而内涵丰富。

21.《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

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22.《龟虽寿》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3.《登幽州台歌》

.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度仓然而涕下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悲哀苦闷的情绪,两项映照,分外动人。

24.《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25.《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用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ji)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默契与交融。

26.《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

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

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27.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

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

2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感情真挚,具

有淳朴深厚之美。

29.《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定下这开篇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

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兴

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30.《回乡偶书》( 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但并不是一览无余,

它寄寓着可以供人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

31.《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本诗开头,回顾身世。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32.《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 精雕细琢和极

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3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是岑参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描绘了祖国西

北边塞的壮丽景色。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4.《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全诗具有北

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35.《归园田居》( 其一)

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此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36.《陋室铬》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托物言志,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7.<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意味深长。

38.《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

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诗人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魅力。

39.《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

.

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首诗的艺术性很高,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 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4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