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实施课程标准后高考复习的思考

对实施课程标准后高考复习的思考

来源:爱go旅游网


对实施《课程标准》后高考复习的思考

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

高中《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五年,今年又将有四个省区的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广大中学教研人员和教师都在努力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探索实施《课程标准》后的教学和高考复习的途径和经验。经过调查和座谈,我们发现在实施《课程标准》的教学和高考复习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照的现象和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一、充分重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一些教学和研究人员只关注《课程标准》和本省的教学指导意见,没有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致于造成考试复习的被动。事实上,《课程标准》和本省的教学指导意见是指导教学的文件,并不是指导考试和复习备考的文件,因此缺乏针对性。因此在教学和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考试大纲》的研究。

课标版《考试大纲》是为《课程标准》实验省区的高考而编制的,因为各个实验省区的高考方案各不相同,教学水平各不相同,开设的选修课也各不相同。因此,《考试大纲》不是只针对某一省区,而是全面的、普通适用的。在统一的《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各省区根据《考试大纲》的指导原则,结合本省区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定符合本省区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主要依据。

教师要明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关系。在考试内容的范围方面,《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较大,《考试大纲》依据《课程标准》划定考试范围,选取了纸笔考试能够测量的内容和能力要求,有些教学内容不再作为高考的内容要求,因此《考

试大纲》小于《课程标准》的范围。由于各个实验省区的教学情况不同,考试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所以各省区依据《考试大纲》制定《考试说明》时,在考试范围上又可以小于《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

这次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知识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本次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保证高中学生在共同基础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学习课程方面,提供更多选择性。但现行高考是在有限时间、有限范围、有限内容和有限形式下进行的,要保证每个考生所测量的内容公平、可比,所以《考试大纲》要协调高考的统一性、局限性与《课程标准》的多选性的关系,扩大了高考必考的范围,增加了考试的共同基础。《课程标准》中共同必修的内容与现行课程中的要求不同,《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作了相当大的调整,必修部分的要求低于现行大纲的要求。如果按照《课程标准》只考必修模块和限定选修模块教学内容,可能不能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特别是大学选拔的需要。因此,《考试大纲》中把课标中的一些选修模块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以满足大学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避免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出现补课的现象。

例如:物理学科中的3-1和3-2本来是选修模块,但这两部分内容是电学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考试大纲》中被列为必考内容。相对论、波粒子、二相性、传感器等选修内容,为减轻学生的负担都没有列入考试内容。数学中选修系列4有10个专题,根据考试的需要,只选取了3个专题。化学中6个选修模块,其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的初步内容被列为必考内容,实验化学中涉及比较高深的原理和复杂仪器的内容没有被列为考试内容,其余四个模块作为选考内容。生物学科中一些研究性课题,例如收集资料、计算机辅助模拟等必修内容没有列入考试内容。3个选修模块中《考试大纲》只选了两个,“生物科学与社会”没有列入选考内容。地理学科7个选修模块只考4个,“城乡规划”、“海洋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三个模块没有列入选考内容。在《考试大纲》中,历史学科共有6个选考模块,但在宁夏《考试说明》中,“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

荟萃”没有列入选考内容。

所以教师在教学和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考试大纲》内容体系与《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的关系。特别是在备考过程中,要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指导,圈定复习的范围,那些选修的内容是作为必考的内容被列入《考试大纲》的,那些内容依然是选考内容,各学科的选考的专题和模块有哪些,要做到胸中有数。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对已经列为必考内容的选修内容和作为选考内容的选修内容要和必修内容同样重视,复习要到边、到位、到底,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还要注意,《课程标准》的模块式的结构设计,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知识结构的完善程度和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都有一定的差异。但高考是对学生小学和中学学习成果的终结性评价,要求考生应该能够融会贯通,综合地、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高考不是按模块命题。例如碰撞与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圆周运动有天然的联系。考查导数内容一定要结合函数内容,考查空间向量一定要以立体几何初步为基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关于选修和选考内容

在处理选修和选考内容中存在着两种错误的做法,一是抱着观望的态度,认为选修和选考内容在高考中不一定考,没有进行认真的教学和准备,如果这些内容在课标后高考中考查,再根据考试情况进行教学。二是不了解选修和选考内容在高考中要求的深度,自身也缺乏对这些内容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不求甚解,教学要求没有和必修内容一视同仁,没有达到必要的深度。这两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课程标准》中几乎各个学科都设置了选修内容,对于这些选修内容,课标版《考试

大纲》有的将其列为选考内容,有的将其列为必考内容。选修内容列为选考内容的,一般单独命题,不与其他内容综合;选修内容列为必考内容的,则要与其他必考内容有机结合,综合命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必学内容与选修内容的综合和融合。

各学科选考内容定位不同也对考试产生影响。有的学科的选考内容是主体内容的补充,有的则是相对独立的学科的重要分支。因此在考查时的考查方法、侧重和深度也应有所区别。教师在复习时也应根据情况,适当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在处理各学科的选考模块时应该注意,教师应该担负起引领作用,要在模块选择中起主动作用。最好是一个学区统一选择模块,最小单元是学校,这样便于教学的组织、共同的研讨和统一的测试。不能让学生自己选择模块。选择选考模块时的根据是:模块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对模块的理解程度和教学经验、该模块在高考中的难易程度。选择模块的数量不易过多,一般的学生只要根据需要选择就行,例如,如果高考试卷是四选二的要求,只要让学生选择两个模块就可以了,好的考生可以多选一个。但绝对不能过多,要集中力量,各个突破。不能面面俱到,不求甚解。

在解答选考题时要明确要求、加强训练,要熟悉选考内容的排列、记分和答题要求。在考卷中,每道选考题的题号后都明确标明所属的选修模块及代码,这是为了减少考生选题的时间。所以考生在选题时要看清模块的名称,尽快选出自己所学的模块。选出模块后要按照试卷的要求在答题卡上选涂所选题的标号。一般情况下,不要左顾右盼,不要再看其他模块了,要抓紧时间做题。关于选考题的记分也有明确规定,如果考生多选,按题目顺序给分,即按考生做答的前一个和两个题记分。因此考生如果在中途换选其他的选考题,应该首先改涂选考题的标号,然后注明哪一题是自己的选做题,哪一题不是自己的选择题。

三、关于考生能力培养问题

课标版《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了各学科考查的能力要求,这些能力要求是根据高等学校招生的基本要求,同时是中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所能达到的能力程度。现在的高考其主要形式是笔试,有些重要能力,如外语教学中的口语能力,理科教学中的动手实验能力等,在笔试中都很难考查。在复习过程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调整教学中的要求,对高考中考查的能力要着力培养。

关于思维的强度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省区的共同反映是学生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的同时,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与原来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实施《课程标准》后的教材和教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课标教材一般不是从概念结论出发,而是从一些社会现象或者自然科学的现象出发,然后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自主探索,经过讨论由学生得出结论。这种变化使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考试和命题模式都适应了这一变化。在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和叙述清晰的同时,一个题目往往给了较多的解释和说明,这样就造成了试卷文字量的增多,阅读量就会增大。因此要求考生必须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课程标准》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多样化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增加了很多探究学习的内容,强调探究能力的培养。高考也因此提出了探究能力的考查目标。探究能力主要是指对未知问题的研究,是在这个前提下的“提出问题、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中学教学和复习中要加强对探究能力的培养。在2007年海南省的政治试卷中设计了一道有三种参考答案的辨析题:

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不认为是鬼神在作祟,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鬼神,相信或不相信的人都可能会说这样一句话:

“信则有,不信则无。”

请给出你对这句话的判断,并根据所学哲学知识说明理由。

本题是在对学生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加以适当说明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俗语加以辨析。在评分参考种规定只要考生运用原理正确,得出恰当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的答案是,1、这个命题不正确;2、这个命题正确;3、这个命题正确与否要看如何定义“信”或“不信”以及“有”或“无”的概念。这样设计在于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活学知识,灵活运用。体现试题开放性的要求,以反映新课程“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理念,着重考查探究能力。

2007年的宁夏卷以“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但单位面积产量差别很大”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以探究两块土地上西瓜产量不同的原因。题目考查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关于科目设置和试卷结构

各省区在实施课标后的高考过程中都对考试科目进行了重新的确定,比较多地采用“3+文综/理综”的科目设置,这给教学和复习都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课标后的高考的各科的试卷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增加了新的题型,有的调整各种题型的比例,有的改变了记分方式。教研人员要及早研究新的试卷结构,了解各种题型的答题要求和答题要点,及早对考生进行指导和训练,使学生熟悉试卷结构,做好心里上的准备。

五、教学和复习建议

课标后的高考对中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导向,高中课标教学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要落实学科知识基础。《课程标准》对学科知识基础进行了更新,学生通过高中各学科课程的学习,要能准确解读和阐释学科概念,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原理,理清学科的基本脉络,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学生要掌握学习基本方法。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勇于提出不同见解。实现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教师,要切实转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倡导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作为学生,要切实转变“接受式”、“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倡导积极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努力学习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 实施《课程标准》对中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我们要努力探索课标教学的规律,探索课标后高考的复习方法和途径,为《课程标准》的推进作出努力。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