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理解行业协会

理解行业协会

来源:爱go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11月 第9卷第6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NOV. 2007 Vo1.9 No.6 理解行业协会 郑江淮,江静 (南京大学经济系,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行业协会是同行业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而集中起来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形成主要 源自于交易成本的节约或者租金的创造。它的职能不仅是联系与市场,而且弥补市场失灵 和失灵。行业协会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是行业协会职能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内部治 理的基础是建立在一人一票基础上的投票制度,这也是行业协会从企业的自身利益出发的私利 组织转化成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私利的基本保证。行业协会的绩效是改善企业资本结构、促 进行业发展、提高治理效率。东欧转型国家的行业协会都是在原先的计划经济解体后组建 起来的,弥补了计划经济解体导致企业之间交易关系纽带断裂的缺陷。 [关键词]行业协会;经济治理;行业发展;市场秩序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_511X(2007)06—0055—08 以便于制定合理的行业。这种新的连接和企业 一、引 言 的纽结实际上是以行业为单位的公共职能的凝结。在当 前市场环境和技术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这些行业性公共职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内经济 运行市场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一体化。虽然职 能机构应当有哪些、如何确定行业内企业对职能的需求, 行业内企业在什么条件下能够组织成一个机构来执行这 些公共职能,以及如何认可和监管这些职能,都是所 要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从治理机制的发展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 国国内市场正El益融入国际市场体系,随着两个市场统一 速度的加快,两个市场的摩擦也在加剧。当中国加入 WTO后,要求企业之间的活动通常是以协会、商会等非 组织为平台进行的,而不是由出面组织、协调。 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使我国的经济治理结构发生了非 常显著的变化,已经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市场和政 能转变、企业制度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都已经初步达到市 场配置资源的要求,但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支持却严重 缺失,即沟通市场与、企业和之间的中介组织—— 行业协会发展不足。具体地,从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来 看,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 垄断的交易当事人可能出现机会主义行为,信用缺失导致 合约无法履行。交易当事人如果拒绝再次交易,那么必然 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扭曲和福利水平的下降。这种情况 下,交易当事人自发形成一个同行业自律组织,通过组织 权力来约束交易当事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就可以避免交易 规模萎缩或交易机会丧失,同时也可以更有力地制约对方 府的治理,行业协会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 然而,在我国目前经济和政治的转型过程 中,行业协会的功能还没得到较好的发挥。表面上看,行 业协会发展受阻源自于政治改革的迟缓,对行业 协会发展心存顾虑,而且对行业协会本身的性质、治理模 式及其绩效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实际不是这么简 的信息垄断和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 从行业运行和发展角度看,市场化改革使得将国 有资产退出竞争性市场,将对市场竞争的行政性干预和垄 断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意味着,大量的国有企业从竞争性 领域退出,中断了与企业的产权纽带。因此,从行业 角度看,不再具备对行业运行和发展进行直接和 干预的微观通道,与企业之间关系出现断层,的 行业制定和执行缺乏作用于市场的渠道,因此,重构 单。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行业协 会的性质、治理和绩效问题的研究,以期把我国行业协会 的研究拓展到更广泛的视角,从而对我国的行业协会发展 模式和发展方向有所借鉴。 、行业与企业的统一的关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 一种新型的治理秩序,这需要在行业层面上形成一种新的 纽结,这种新型纽结一方面能够反映该行业运行和发展的 二、行业协会的性质和职能 1.性质 集体利益,另一方面向真实地传递行业信息和呼声, [收稿日期]2007--08--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3JB790020)“行业中介组织演化机制和行业治理结构转型”成果之一。本课题研究还得到南京大学 “985’’二期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重大项目(o5JjD79oo83)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GET--04--0467)的支持。 [作者简介]郑江淮,男,南京大学经济系、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9卷 从根本上来说,任何商业活动都存在囚徒困境:出售 后,很多学者都对交易费用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并 方有可能提供劣质的产品,而购买方有可能不支付货款, 尤其是孤立的交易中往往存在欺骗的激励,结果会使双方 都受到损失,从而对治理产生了需求。传统的治理方式主 要是和市场。法律不完备导致交易费用增加以及福 利损失等问题早就得到了证实,即使法律完备,法官、律 师等人才的缺乏也会导致实施治理的成本比较高[1]。从 市场角度看,合约的不完备性容易引发许多治理问 题_2-3],而声誉机制则来自于交易对手以及潜在交易对手 ,以此为基础来探讨企业以外的其他经济组织的性质和形 成原因。从根本上来说,行为人选择非市场形式的组织结 构主要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 竞争优势主要是表现为交易费用的节约。 作为一种治理方式,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是为了减少 交易费用而达成的一系列合约安排,是以协会内部的监 督、管理成本代替企业间经常反复出现的谈判、签约以及 履约的交易费用。因此,很多学者利用威廉姆森提出的交 易的三个特性,即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来解 释行业协会的产生。当市场不确定性加剧,市场需求出现 较大幅度的下降,或者行业内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无法预期 的激烈竞争时,企业倾向于进行组织创新,组建行业协 会。协会可以进行行业前景预测,并组织协调内部竞争, 使之有序发展[g 。交易频率的增加是行业协会长期延 续的重要原因。协会创造了专业化的治理,并且雇佣专业 化人才,使交易治理成本大大减少l_1 ]。此外,资产专用 性也导致了组织的变革。高的资产专用性产生“锁定”效 应,企业面临不确定性的市场时风险加大,而组建行业协 会,有利于降低风险[9 ]。 这种经济治理方式是与一定的治理成本相联系的。 的约束,这种约束通常也会受到市场结构、交易范围以及 信息扩散的制约①。 因此,行业协会作为、市场之外的治理方式应运 而生,普遍认为行业协会是一种治理形式,是某一行业的 企业集中到一起,授权于一个中心实体来促进共同收益, 治理行业内的关系、以及理顺成员与那些战略和行为会对 行业会产生很大影响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4 ]。这种 治理形式是建立在协会内部成员的自律基础上的,是一种 组织化的私序,一定程度上是公序(法律制度)的补充,而 且与公序相比,具有一定优势:比如,他们有专业的工作 人员,决策比更为细致具体,同时还能考虑法律不考 虑的一些情形,比如产品质量和行业发展趋势等l_7]。 也有学者对此从概念上进行了界定,认为是一种第一 方实施[8]。行业协会各个成员之间都是同一行业内非交 易性的水平关系,与垂直一体化或者交易双方的关系并不 相同,成员之间并没有进行资源的转移,他们是市场交易 的一方,通常是卖方,治理的是非合约性的关系。这种关 系的协调是一种扩展了的自律机制,本质上是一种第一方 只有当行业协会与法律、管制等其他治理方式相比具 有明显的治理成本优势时,行业协会才有可能产生,并且 作为一种经济治理方式稳定存在[1 。更具体的研究发 现,行业协会的形成大多基于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是对 行业内激烈竞争的反应;第二,是对市场力量以及行业内 交易伙伴的组织努力的回应;第三,是对的行业管制 的反应[1 17.1o]。 实施。第一方实施从本质上与自我约束几乎没有什么差 别,然而在实施形式上则有着明显的不同。一般而言,自 我约束主要是通过习俗、道德观念等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 律②。这种自律也可能来自于对声誉的重视,害怕交易对 方拒绝与之交易,从而希望在业内保持良好的声誉。这种 交易费用经济学家对行业协会的研究主要是以交易 为出发点的,因此也必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1)一般而言,行业协会的各个成员在同一 行业内是一种非交易性的水平关系,他们都是交易一方, 在行业内部很少有交易关系,他们关注的是行业内竞争, 而不是相互交易来节约交易费用[1印;(2)行业协会的形成 并不是基于威廉姆森提出的三大交易的特性,相反,他们 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行业特征和市场结构。行业协会在 竞争性市场和市场分散化的产业部门,以及在最终消费品 部门(如纺织品、药品和半导体等)尤其繁荣,竞争性的行 业必须通过协会来进行价格、产量等方面的协定来进行管 制_1 ;(3)将政治和经济完全分开,完全忽视了的作 用。事实上,行业协会的资源投入、功能发挥、以及协会 的治理演化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最近对行业协会形成原因的分析着重基 自我约束是随机而不稳定的,通常是受到国家和地区的文 化因素影响,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有可能发生变化。而 第一方实施则是一种制度化的实施方式,其制度不仅仅对 自我进行约束,还会对其成员以及潜在成员产生约束⑧。 第一方实施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性的规则,是通过各个成员 企业共同协商,形成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具有延续 性,不仅对现有的成员进行约束,同时对潜在加入的成员 业有一定的约束力。行业协会作为第一方实施,降低了作 为第三方实施的、法律等管制成本,促使整个市场经 济更加有序。 2.形成 自从科斯提出交易费用这个概念来解释企业的性质 ①②Grief(1993,1994,2003)指出,有两种声誉机制可以治理囚徒困境:即第二方实施和第三方实施。其中,第二方实施是交易对手对某个交易 者的欺诈行为实施惩戒措施;而第三方实施则是一种集体惩罚。在某个特定的范围内,其他潜在交易者对欺诈者实施惩罚,在未来选择不 与其进行交易。因此,这种集体的惩罚也变成了每个交易者的自我约束。 汪丁丁在2004年6月5日的《IT经理世界》中将道德意识定义为“第一方监督”机制。他同时指出,法律是所谓的“第三方监督”机制,而自 由竞争的市场可视为“第二方监督”机制。 例如,垄断行业中的这种自律机制要相对较差,垄断企业可以忽视某些交易对象的约束,因为他能很容易找到其他交易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郑江淮,等理解行业协会 57 于租金创造和战略性的分配。行业协会实际上是行业成 信任机制主要是针对行业自律的,如共同规则的发展和监 员放弃原先各自面临的市场治理结构,转向创造和分配租 控、对内部冲突进行仲裁等。 金的制度安排,其目的不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因而行业 国内学者对行业协会的功能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 协会通常是基于行业内非交易关系——同行业企业之间 郑江淮[2叩将协会的功能分为合约性实施和非合约性实施 横向关系的单边治理结构,而不是基于交易的一种双边治 两类。行业实施中降低交易成本和惩罚合约执行中的机 理_8删这种租金的创造主要源自于行业协会对行业特质 会主义行为的功能称为合约性实施,这种实施并不是对其 性资源的整合。行业特质性资源,是一个行业在长期发展 他诸如由交易当事人自发实施形成私立秩序、、 中形成的依赖于行业特定的技术、信息、质量标准等具有 等管制机构的替代,而是作为一种促进其他实施方式更有 潜在准租金性质的资源,但是准租金的实现和分享依赖于 效的途径,从而减少无序和带来的治理成本,其目的 行业协会来组织、实施 行业协会对行业特质性资源进行 是形成良好的合约秩序;而除此之外的增进同一方交易者 整合,达成统一的分配意见,又使得行业协会稳定发展 ]。 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称非合约性实施,其目的在于形成 这里的准租金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租金”有着本质 良好的行业发展秩序,促进整个行业在不受市场规模 区别,是由作为第一方实施的行业协会通过其内在治理机 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地发展壮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规模,包 制,对行业特质性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创造出来的一部分收 括不违背反垄断法的情况下就生产或定价达成一致性协 益,总体上表现为行业协会成立后增加的总收益,是由协 议,从而避免价格战、制定行业质量标准、信息共享和披 会中所有的成员企业共同分享的①。当成员企业在不能 露、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组织利益集团游说,获得有 达成满意的协议时,可以做出有效的退出威胁,从而使得 利于行业发展的和支持等。 行业协会解散。因此,行业协会的形成包含了一个谈判过 (2)具体职能 程,因为行业特质性资源所有者的目标也许是相互冲突 当然,行业协会的主要作用还是通过具体功能来得以 的,他们在合作关系的框架中需要达到一个均衡状态。 体现的。通常有四个方面:利益代表、提供服务、促进社 3.职能 会契约形成以及执行被授权的功能。由于行业协会是由 (1)一般职能 成员企业构成,因此前两项是所有功能的核心。我们就以 一般意义上的行业协会的职能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 此为基础来深入分析。 失灵和失灵。Doner和Schneiderc。1]从促进资本主义 第一,利益代表。利益代表主要是行业协会代表本行 经济创建和巩固的角度,将弥补失灵的职能称为市场 业或者协会成员的利益来与进行对话以及参与 支持性(market—supporting)活动,而将行业协会弥补市 宏观经济的制定。游说,即呼吁,就成为其主要 场失灵的职能称为市场补充(market—complementing)活 手段。作为行业内或者协会成员企业的利益代表来游说 动。前者是指行业协会促使那些表现较差的来提供 ,行业协会比单个企业更具有规模经济,因为集体的 那些只有才能提供的公共物品,如财产权利和有效的 呼吁比单个成员更有分量,这早已经被得到证实_2 。此 公共管理以及基础设施;而后者则是克服各种市场失灵, 外,行业协会还可以联合管理者制订和实施,并 包括不完备以及昂贵的信息,培训以及关联企业间产量和 协助管制经济和实施援助计划,以及得到上 投资决策的协调。 或者其他方面的优惠_】 。当然,行业协会还可以通过对 RademakersE翻指出行业协会本质上的功能是提供一 公共部门施压,间接地促进产权的界定、保护廉洁的 种信任,这也是行业协会得以存在的基础。他通过对英国 行政,或者是通过院外活动,提供基础设施。 和荷兰西红柿产业的分析,认为要在当前的竞争中立于不 当然,要实施利益代表职能需要行业协会有着共同的 败之地,企业需要和供应商、客户甚至是竞争者保持一定 利益,因此也需要行业协会作为一个调解人来确定共同利 的合作,而相互之间的信任是必不可少的。而行业协会则 益并且平衡成员之间的不同关系_2 。由此,行业协会就 提供了三种信任机制,即基于交易过程的信任机制 有了一个基于利益代表的派生职能——利益协调。行业 (process--based trust);基于交易特性的信任机制(charac— 协会为行业内部所有的当事人,无论是一方交易者,还是 teristic—based trust)和基于制度的信任机制(institutional— 购买双方当事人为促使所有当事人提供了一个合作框架, ly—based trust)。协会不同的功能分别体现了这三种信 促使所有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和博弈从欺骗均衡转向合作 任机制。具体来说,基于交易过程的信任机制主要是信息 博弈;其次,解决惩罚过程中行业成员搭便车行为,这是 和知识的传播,通过游说等提升整体利益以及实施合作 因为,行业协会即使提供了交易对方有欺骗行为的记录和 等;基于交易特性的信任机制主要是给行业的管理者提供 信息,但是在实施惩罚时,是需要成本的,这需要行业所 一个平台来对行业内的集体事务进行磋商,比如提高整体 有成员来分担,行业协会应当能够制定规约和处罚程序, 产品质量和技术等,共同对付外部竞争者等;基于制度的 对那些搭便车的成员实施处罚,从而避免其机会主义行为 ①当然,由于协会的组成产生了一些额外的组织或管理成本。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假设这些成本完全可以由“协会租”进行弥补,从而使得这 部分额外的收益大于零。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8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9卷 造成行业获得整体利益增进的机会丧失掉。(3)协调协 会内部成员自律性行动,甚至直接对制定行业产品质量标 同,行业协会的治理是一种集体的自我管制,其基础是成 员、协会管理者和外部重要对话者之间有组织的谈判[1 。 由此,行业协会的治理问题也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即内部 治理和外部治理。 1.治理的动机:克服机会主义行为 准、合约纠纷进行仲裁和判决Czo]。 第二,提供服务。任何行业协会都不能仅仅作为利益 代表而存在,它必须通过提供一些私人的、排他性的 服务而提高成员的收益。而对提供的服务相应收费也是 Traxler指出,行业协会治理主要是克服协会内部成 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奥尔森认为自私自利的成员个人利 益与集体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此外,在实现目标时,协会 必须考虑那些其想要影响其行为和决策的人的利益。因 此,协会的治理着重于两个权衡,即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 行业协会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口 。行业协会提供各种各 样的服务,如信息和培训活动等,这有助于带来规模经济 和范围经济。 行业协会一直被看作是向成员企业收集一些关于销 售、成本、研发等信息,然后将这些汇总信息在成员之间 进行传播的一种组织。行业协会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了 有关成员历史交易的违规情况记录,这就形成了一个信息 库。当协会中的某个买(卖)者准备与新的卖(买)者交易 益之间进行权衡以及成员利益和竞争者利益之间的权衡。 由此产生了治理的两个维度:(1)利益的协调管理,包括 划分利益范围和成员身份的确定。前者体现在市场利益 的覆盖范围和竞争对手的数量,而后者在于建立比较窄的 成员利益范围,从而利于管理;(2)集体行动的双重逻辑。 时,可以从信息库中查询该卖(买)者历史上是否有不良 前科。行业协会不仅仅披露历史交易信息,还可以提供并 发布行业动态以及可获利机会信息,这也是很多企业加入 行业协会的重要动机。Xavier viveS[ ]指出,行业协会提 集体行动不仅要代表其成员利益,而且还要代表那些它想 要影响其行为和决策的人的利益。这就产生了两个逻辑: 成员的逻辑以及影响的逻辑。成员的逻辑指协会吸引成 供的信息分享、交换和披露机制使协会成员可以获得单个 成员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获取或者即使获取,成本也较高的 必要信息。不同的披露制度会影响到协会的发展:排他性 的信息披露(只在协会内部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保障了这 种信息分享机制,从而使得协会更加稳定,从而提高预期 的总收益,而信息传播和交流有助于减少机会主义行 员的能力;影响的逻辑是指协会对付竞争者策略行为的能 力。两个逻辑是互相冲突的。成员希望协会尽可能代表 他们的利益,而施加影响则需要战略交换,协会可能需要 有所让步。这就需要协会进行权衡。太多的让步使协会 失去了成员基础,而如果协会不能得到竞争者的协调,从 而成员,协会也无法成为一个利益代表。因此,行业 协会的动力机制发挥就是一个“权衡”问题。这也是行业 协会治理的主要内容。 2.内部治理核心:一人一票制 行业协会形成后,协会的成员企业处于新的压力中, 从而产生了行业协会的内部治理问题,最终导致了行业协 会的组织发展。这些问题和压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业协会成员在合约签订 和履行中的交易成本。Lynn和Mcke0wn[ 通过对国家 制造业协会的调查发现,91 的协会的基本功能都在于 收集信息,与其他行业协会的功能相比,这个比例是最 高的。当然,行业协会还通过开展培训、教育等手段促 进成员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形成特定的技 能,并且为企业有效使用这些技能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三,促进社会契约的形成。 除了直接的增值服务外,行业协会还为其成员搭建交 流的平台。如通过一些社会活动进行非正式的联系,以及 创建共同的社区精神。如地方性的行业协会经常用“地方 企业俱乐部”的名义来召集协会成员一起进行交流[2 。 第四,执行被授权的功能。这种授权主要是公共部 (1)成员对达成一致的协议进行欺诈时的处理;(2)与新 成员加入等有关事宜;(3)当市场条件变化后对于价格、 市场份额以及产量配额的修正等 ̄9,11d3,15]。 要解决这些问题,行业协会则必须增强自身的治理能 力,这就需要给专业的协会全职工作人员一定的授权,同 时还要制订多样化的等级控制制度来增强治理能力。内 部治理是为了使行业协会能充分发挥其绩效。Doner和 Schneider ̄ Ij也提出,内部的制度能力是行业协会发挥绩效 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较高的成员密度,有价值的选择 性激励以及有效的内部成员的协调。当然,这些具体的治 门,如等。代表性的领域如企业注册、证书的发放、 职业培训等。这些授权活动使从企业事务中脱身,而 由与企业关系更为密切的行业协会来实施这些活动。当 然,这些授权活动的获得与游说有密切的关系①。 理方式,包括行业协会成员条件、选择性激励的具体配置 和内部成员的协调,归根到底都必须有制度化的规则来保 证,而这些制度化规则的产生则在于内部决策程序,其核 心就在于建立在一人一票基础上的投票制度②。 三、行业协会的治理 与基于产权、共同所有权以及雇佣关系的企业治理不 ①转引自Dietrich Mu1ler~Falcke,1998,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Associations:Some Observations from India,Paper prepared for the workshop“SMEs and Districts:Hybrid Governance Forms,Knowledge Cre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Castellanza,5~7 Novermber. ②Oliver Hart&John Moore(1998)在working paper“Cooperatives VS.Outside Ownership”一文中对于建立在一人一票的投票基础上的组 织绩效进行了深刻阐述。详细参阅http://www.nber..org/papers/w642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郑江淮,等理解行业协会 59 当然,行业协会的成员性质会影响到行业协会“一人 好的发展环境【3 。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协会的功能空前 一票”的投票制度,从而影响协会治理结构,最终影响到 强大,并且超越了行业和地域,代替了的部分职 行业协会的绩效问题。这里所指的行业协会成员性质主 能,了的权利。极端的例子是意大利西西里黑手 要是从成员的利益及其社会或者经济地位来进行区分的。 党和日本黑帮分子雅库扎[3 。此外,行业协会还被视为 当行业协会成员是同质的时候,他们对协会所提供服务的 卡特尔,是导致低效率和非最优资源配置的主要原因,主 同样偏好使行业协会的绩效最优;而当行业协会中成员是 要表现在由共谋和排他性的竞争和不正当行为。此 异质的时候,大多数成员对协会提供的某种服务的偏好超 外,行业协会还掌握着惩罚性的协调能力,一旦行业处于 过协会的平均偏好时,此时建立在一人一票基础上的投票 激烈的市场竞争,单边性的或区域性的垄断性的行业协会 结果会使行业协会绩效最优E 。 就很容易把天然的协调能力转化为共谋的能力,实施有损 行业协会成员同质性大多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而在 于竞争者、客户、消费者以及协会内弱小企业的利益行 实际经济生活中,企业性质、地位、利益都有着显著的不 为。这些行为在竞争方面的表现有统一定价、数量限 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在一人一票基础上的投票 制、划分市场、共同抵制和拒绝同行非会员进入已有市场 结果往往符合了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可以使行业协会达到 的竞争等;在鼓励不正当竞争方面的表现有拒绝交易、价 最有绩效。 格和交易条件歧视、内部利益集团的歧视等,此外还有对 此外,Schmitter和StreeckE2S3对于行业协会内部治理 会员职能和活动的等。 有着独特的理解,将内部治理分为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 由此可见,行业协会协调与的关系至关重要。除 一个协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最低的资源(input),同时也 直接从那儿获得协会发展必需的资源,如财政支持、 需要一定的能力来决定其目标和需要最低的性来选 特许授权来增加有选择性的激励外,至少还可以为协会生 择实施目标的战略(output)。投入的稳定性越高,才能制 存以及企业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 定出长远的目标。JaeekE g]认为,协会不依赖于其成员的 当然,行业协会的外部治理还涉及行业协会与其他市 资金、人员等资源的投入是其能提供垄断性产品和服务的 场组织的关系。BianchiE323也通过对巴西的剑麻纤维协会、 基础,这样才能使协会保持相对自治而不依靠哪个单个成 意大利的奶牛干酪协会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行业协 员,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私利(Private Interest Govern- 会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占据了缺少竞争的高利润的市场。 ment),即企业家联合起来将为了自我利益的集体行动变 而大部分成员并不能发现这个市场,从而取决于外部的帮 成了一种对公共目标有贡献的努力。 助,如非组织、咨询机构、市场中介或者一些受过教 由此可见,建立在一人一票基础上的投票制度,构成 育的集团领导等。 了内部治理的核心内容,使行业协会不可能成为少数利益 集团的代表;这种制度保证了行业协会既能为集团利益服 四、行业协会的绩效 务,又为公共利益服务。 行业协会的内部和外部的有效治理使行业协会的绩 3.外部治理:处理和其他组织的关系 效可以充分发挥,这也是行业协会得以生存的空间。即除 虽然可以利用内部治理来使行业协会绩效提高,但是 了进行宏观以及市场起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以 内部因素并不能保证协会可以有效地利用制度力量,从而 外,还需要行业协会来对经济活动进行协调和治理。在经 需要外部的因素来使协会运作达到一个最优水平。这就 济转型国家,计划经济解体导致企业之间交易关系纽 产生了行业协会的外部治理问题[2 。外部治理主要包括 带断裂,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发挥其信息交换优势,一定 处理行业协会与间的关系和完善市场竞争两个方面。 程度上扭转了转型之后如前苏联瓦解后经济萎缩的局面。 对于行业协会来说,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 这种绩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是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对行业协会的态度始终是协 1.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会能否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直接作用和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由债务资本和权益资 间接作用两个方面来影响行业协会。直接作用主要体现 本构成。资本结构决策即融资决策,是指企业在融资过程 在“容忍”、“承认”以及“鼓励”某些行业协会的存在, 中,寻求最合适的资本结构,以使企业的融资成本最低, 比如对协会及其活动进行资助,或者反对行业协会而 承担风险最小。即是说,企业通过负债一权益比例的选 控制其行为。间接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与企业的关 择,尽可能使公司总价值达到最大,实现股东收益最大 系,通过对企业资助、税收、购买等,影响行业协会现 化E ]。对企业融资的分析表明,在有限责任下,负债的杠 有成员或潜在成员企业的需求和利益,从而决定他们对行 杆作用,使得企业更具有扩张性,会倾向于生产更多的产 业协会的需求和预期。因此,行业协会外部治理的重要内 品,而在资本结构上则表现出企业更倾向于增加债务融 容就是处理与行业协会的关系问题。 资。而这种情况在产品市场是古诺竞争的寡头垄断和需 对行业协会的也不无道理。在某些弱 求不确定性时,得到了强化。在产品市场是寡头控制时, 小的国家,当无法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法律框架和服务 这种情况意味着公司更具有扩张性,从而表现为资本结构 时,企业就不得不依靠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来得到一个更 中债务融资比例增加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0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9卷 Dasgupta和ShinE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行 业协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的重要影响。认为企业扩张性 的基础是信息的非完全性,因此,当行业协会成员内部企 业进行信息交换并传递时,这种扩张性的趋势就会相对缓 和,从而使资本结构中的债权比例下降。具体说来,当一 部门公共利益的集体性组织。它们的行为方式主要有四 种:(1)组织和(强制)实施成员间的合作行为;(2)与其他 协会组织订立集体性合约;(3)变通或影响公共政 策,以保持和增加其本身和其成员的利益;(4)提供能够 影响交易行为和效果的各类信息,也可以简单概括为信息 中介和执行中介的形式r3 。可以说,行业协会是一种管 个企业有着较好质量的信息来源,如果其竞争对手是高度 杠杆化的(债务比例较高)以及信息较为闭塞,那么,该企 业则可以通过在行业协会内部传递好质量产品的信息而 阻碍竞争对手的扩张进程,影响其资本结构。 制方式,借助于它,同行企业相互联合,并将权力授予一 个中心组织,以增进共同利益,管制行业内行为,并使产 业内成员及其那些战略和行为能危害行业利益的成员之 2.促进行业发展 行业的发展首先体现在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协调以及 与的协调。就协会成员企业的协调来看,分水平协调 和垂直协调两个方面。横向企业之间在不违背反垄断法 的情况下就生产或定价达成一致性意见,或对产量或市场 份额进行分配,从而避免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恶性竞争。 行业协会还可以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就供给、价格和质量进 行垂直协调。一旦上下游企业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将有利 于企业投资新的生产能力、采用新的标准和技术,或降低 投资风险[3 ,从而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此外,行业协会 还可以组织利益集团游说,获得更有利于行业发展的 和支持,从而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 行业发展一般伴随着行业内部同类企业的竞争,因 此,行业发展本质上必须形成一个有序的竞争秩序。而这 个竞争的有序性可以保证行业在不受市场规模的条 件下能够充分地壮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规模。假如不考 虑行业协会的具体功能,维持市场秩序是行业协会的核 心。行业协会通过质量标准制定、行业规范和宣传,将劣 质企业排除市场之外,防止以次充好,以免给行业内企业 声誉和利益造成负面影响等。这种约束主要是对成员企 业本身而言的,以减少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行为为目的, 从而有利于行业内市场秩序的稳定和规范。 行业发展最终要求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市场一体化 是指不存在市场分割,市场完全开放,这种开放不仅仅是 打破地区间市场割据,还体现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统 一。这样不仅仅要求有产品和要素的标准、质量统一,还 需要消除各种形式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 易。Procassini ̄” 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为例,分析了20 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如何通过各 种谈判和努力,最终使美国企业成功进入日本市场的历 程。而中国紫菜实现对日贸易零的突破也是在江苏省紫 菜协会的努力下,利用WTO的有关规则,敦促与日 本相关部门进行磋商谈判,从而最终实现市场一体化[8]。 市场容量扩大直接导致了行业的飞速发展。 3.提高经济治理效率 协会组织是近二十年来引起广泛注意的一个制度领 域,在欧洲和日本,甚至在美国的经济部门的治理中发挥 着越愈重要的作用。在制度化较强的场合,它甚至被视为 “私利”I2 。行业协会是具有同一、相似或相近市场 地位的特殊部门的经济行为人组织起来的,界定和促进本 间的关系有序化。 如果根据施莱佛等人关于各种经济治理方式(私序、 、管制机构和国有化)组成的可能性边界的确定方 式,即最优的经济治理应当使市场中由私人侵权和专 制带来的社会损失达到最小。行业协会的信息中介功能 体现为交易中受对方提供交易欺骗者的记录,能有效地降 低受害的可能性和受害程度,减少由无序导致的社会损 失。就执行中介功能来说,行业协会能提供合约执行所需 的仲裁和惩罚措施,或者考虑到在和管制机构合 约实施不足的情况下,授权或承认行业协会来加强合 约实施强度,从而一方面增强了某一方交易当事人产权利 益的保护,减少了由私人侵权导致的社会损失,另一方面 又作为一个利益集团,代表一方交易者的集体利益,变成 了抵制侵权的谈判力量,从而减少的所造成 的社会损失,总体上改善了经济治理边界的效率。 五、结 语 综上所述,行业协会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经济治理方 式,是同行业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而集中起来的一种组织 形式,其形成主要源自于交易成本的节约或者租金的创 造。从整体上来看,学术界已经对行业协会在弥补市场失 灵和失灵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达成了 共识。行业协会内部治理的基础是建立在一人一票基础 上的投票制度,这也是行业协会从企业的出于自身利益出 发的私利组织转化成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私利的基本 保证,这正好也是对国内外一些对行业协会持否定看法, 认为行业协会是一种卡特尔,造成资源配置非效率,损害 消费者利益的观点的有力反击。不可否认,行业协会有可 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合谋从而带来福利损失,这也是对 行业协会进行管制的原因之一。 行业协会在改善企业资本结构、促进行业发展、治理 效率提高上的表现,意味着它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政 治和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行业协会更成为市 场秩序得以维持的中坚力量[3 。在这些国家,市场管制 的放松、国内市场的开放到外部市场制度的完善,这一阶 段相当漫长,因此,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是使市场制度功 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俄罗斯及东欧转型国家的 行业协会都是在原先的计划经济解体后组建起来的, 发挥信息交换优势,弥补了计划经济解体导致企业之 间交易关系纽带断裂的缺陷,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经济萎缩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郑江淮,等理解行业协会 61 的局面。中国正值转型时期,在市场秩序混乱并且行业协 会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对行业协会的分析显得更为有意 义,有助于提供一个协会生成和发展的规范。 [1 6] Schmitter Philippe,Donald Brand.Organizig cnapital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x— ceptionalism[Z].Unpublished Paper presented before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1 9 7 9. [参考文 献 ] [1 7]Hawley Ellis.Three facets of Hooverian associationalism: lumber,aviation and movies:1 921—1 9 30[c]//Thomas K McGraw.Regulation in perspective.Cambridge,MA: Halvard University Press,1 981:95—1 23. [1] 许成钢.法律、执法与金融监管——介绍“法律的不完备 性”理论[J].经济社会比较,2001(5):1—1 2. [2]Hart O,J Moore.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1 8] Schneiberg Marc,Holligsnworth J R.Can transaction cost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 990,98:l11 9— 11 58. [3]Hart O,J Moore.Foundations and of incomplete Contracts [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 999,66:l1 5—1 38. [4] National Industiral Conference Board.Trade associations: their economic significance and legal status[M].New York:National Industiral Conference Board。1 925. [5]Pfeffer Jeffrey,Gerald Salanick.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 ganizations[M].New York:Harper and Row,1 978. [6] Grant Wyn,William Coleman.Conclusions[c]//wy11 Grant.Business interests,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ivate interest government.Berlin:De Gruyter,1 9 8 7. [7] 余晖.WTO下行业协会的应对策略——以反倾销为 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2(3):39—46. [8]郑江淮,江静.行业特质性资源配置、激励差别化和行业 发展秩序[c]//盛洪.WTO与中国经济案例集.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7. [9]Lamoreaux Naiomi.The great merger movement in Ameri— can busines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 985. [1 0]Pierenkemper Toni.Trade associations in Germany in the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y[c]//Hiroaki Yamazaki,Matao Miyamoto.Trade associations in Busi— ness history.Tokyo:Tokyo University Press,1 988:233 261. [11] Galambos Louis.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the emer— gence of a 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M].Baltimore j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l 9 6 5. n 2] Van Waarden Frans.Sector structure,interests and asso— ciative action in the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L c]//wy11 Grant.Business interests,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ivate interest government.Berlin:de Gruyter,1 987. [1 3] Kikkawa Takeo.Functions of Japanese trade associations before World War II:the case of Cartel organization [c]//Hiroaki Yamazaki,Matao Miyamoto.Trade associ— ations in business history.Tokyo:Tokyo University Press,1 988:77—11 6. [1 4]Perstoff Victor.The effect of state institutions on associa— tive action in the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C]//wy11 Grant.Business interests,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ivate interest government.Berlin:de Gruyter,1 987. [1 5] Chandler Alfred.The visible hand.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 9 7 7. economics explain trade associations?[c]//Masahiko Aoki,13o Gustaffaon,0liver Williamson.The fimr as a nexus of treaties.London and Beverly Hills:Sage Puliea— tions,1990:320—346. [1 9]Hollingsworth J R,Lindberg Leon.The role of market, clan,hierarchies and associative behaivor[c]//Streeck W,Schmitter Philippe.Private interest government:be— yond market and state.Sage Publications Ltd,1 9 8 5. [2O] 郑江淮.行业协会职能配置与创新[R].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2003年度应急项目课题报告,2006. r 2 1] Richard F Doner,Ben Ross Schneider.Business associa— 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why some associations contirbute more than others[J].Business and Politics, 2000,2(3). [22] Martyn F,L.Rademakers.Agents of trust:business as— sociations in agri—food supply systems[J].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2000(3). [2 3]Dietrich Muller—Falcke.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Associations:Some Observation from India[C].Pa— per prepared for the workshop SMEs and Distircts:Hybrid Governance Forms,Knowledge Cre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Castellanza,1 998. [2 4] Bennett Robert J.The logic of local business asosciation: an analysis of voluntary chambers of commerce[J].Jour— nal of Public Policy,1 996,1 5:251—2 79. r 2 5] Vives Xavier.Trade associations disclosure rules,incen- ifves to share information,and welfare[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90,21(3). [2 6]Lynn L,McKeown T.Organizign business:trade associa— tions in America and Japan[M].America Enterprise Insti— 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Washington,D.C. 1 988. [27] 江静.行业协会成员性质与效率分析[J].现代管理科 学,2004(6). [2 8] Streeck W,Schmitter P.C.Community,market,state and associations?the prospective contribution of interest govermnent to social order[c]//Streeck W,Schmitter Philippe.Private interest government:beyond market and state.Sage Publications Ltd,1 985. [2 9]Henry J Jacek.Business interest associations as private in— terest governments[c]//wy11 Grant.Business interests,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ivate interest govern— ment.Berlin:de Gruyter,1 98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2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4] 第9卷 [3 O]Lucas John.The politics of business associations in develo— ping worlds[J].The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1 99 7, 32:71—96. Greif Avner.Contract enforceability and economic institu— tions in early trade:The Maghribi Traders’Coalition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 993(6). [4 5] Greif Avner,Paul Milgrom,Barry R Weingast.Coordina— tion,commitment,and enforcement:the case of the [3 1]Dixit A K.Lawlessness and economics:alternative mode of governance[M].Princeton and Oxford:Princeton Uni— versity Press,2004. merchant guild[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 9 9 4, 1O2(4). [3 2] Bianchi Tito.Development disontcinuities:leads and inter— mediaries in producer s associations UNU f WIDER Working Papers,No.1 66,1 999. [46] HoUingsworth J R,Schmitter Philippe C,Streeck W. Governing capitalist economies :performance and control [3 3] Michael C Jensen,William H Meckling.Theory of the of economic Sector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 976(4): 3O5—36O. [3 4] Brander J A,Lewis T R.Oligopoly and financial struc— ture:The limited liability effec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 986,76:95 6—970. [3 5]Dasgupta.S,Shin J.Information shairng,information free—riding and capital structure in oligopolies[-J].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iral Organization,1 9 9 9,1 7: 1O9~1 35. [3 6]Damsgaard Jan,Kalle Lyytinen.The role of intermediatign institutions in the diffusion of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how industry associations intervened in Denmark,Finland and Hong Kong[J].The information Society,200 1,1 7: 1 95—210. [3 7]Procassini Andrew A.competitors in alliance:industry as— sociation,global rivalries and business—government rela— tions[M].Greenwood Publishign Group,Inc.,1 995. [38] 邹至庄.中国经济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5. [39]Greif Avner.On the inter—relations and economic impli— cations of economic,social political and normative factors: reformations from two late medieval societies. NBER working paper,2003. [4 0] Staber Udo,Howard Aldrich.Trade associations stability and public policy[C]//R.H.Hall,R.E.Quinn.Organ— izational and theory and public policy.London,Sage Pub— lications,1 983. [4 1] Biddle Milor.Economic governance in Turkey:bureaucrat— ic capacity,policy networks,and business associations fc]||Maxfield Sylvia,Ben Ross Schneider.Business and the sta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Ithaca,NY:Cornell U— niversity Press,1 99 7. [4 23 Carnpos Jose E,Hilton Root.The key to the Asian mira— cle:making sharde growth credible[M].Washington, IX3:Brookings Institute,1 996. [4 3] Franz Traxler,Employers VS product associations:differ— ent dynamics in associational governance[Z].Workign pa— per,2005. 1 994. [47] Mancur Olson.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M].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Cambridge,1 98O. [48] Maxfield Sylvia。Ben R.Schneider.Business and the sta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Ithcac,NY:Cornell Univer— sity Press.1 997. [49] Paola Perez—Aleman.A learning—centered view of busi— ness associations:building business—government relations for development[J].Business and Politics,2003,5(2). [503 Recanatini Francesca,Randi Ryterman.Disorganization or se1f—organization[EB/OL],http://papers.ssrn.com/ so1 3/papers.elm?abstract—id=21 9268,2OOO. [51] aSbe1 Charles F.Learnign by monitoring:the institution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Smelser Neil J,Richard Swedberg,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Prince— 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 994. [52] Silva Eduardo.The state and capita1 in Chile:business elites,technocrats,and market economics[M].Boulder, C0:Westview Press,1 996. [53] Silva Eduardo.Organized business.neolibera1 economic re— structuring,and redemocratization in Chile[C]//Durand Francisco.Eduardo Silva.Organized Business,Economic Change and Democracy in Latin America.North——South Center Press:University of Miami,1 9 9 8. [5 4] Streeck W,Schmitter P C.Community,market,state and associations?the prospective contribution of interest government to social order f c]//Streeck W,Schmitter P C.Private interest government,beyond market and state. Beverly Hills,sAGE Publications Ltd,1 9 8 5. [5 5] Tirado Ricardo.Mexico:from the politica1 cal1 for collec— tive action to a proposal for free market economic reform [c]//Durand Francisco,Eduardo Silva.Organized busi— ness,economic change and democracy in Latin America, North—South Center Press:University of Miami,1 998. [5 6] Whitney Simon N.Trade associations and industria1 con- trol,a critique of the N.R.A[M].New York:Central Book Co,1 9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