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解决当前大学和返乡农民工
就业难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特别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多来诺骨牌效应,使得经济增长放缓、许多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新增就业岗位减少,今年我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28.5万人,加上省外回湘就业毕业生1万人、往届未就业毕业生6.7万人,全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将超过36万人。而截至1月5日,我省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不到20%,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部分高校的个别专业甚至出现零签约现象。面对这种形势,党和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出台系列举措,举国上下合力打一场“破冰”促就业的大会战。省发出“保就业就是保民生”的号召,相继出台一系列就业的措施。以抗击2008冰雪灾害的气势和力度,正在合力打一场“破冰”促就业的大会战。
3月10日,《长江晚报》刊发了一则报道,标题是“36万毕业生,大家都在帮你找饭碗”。报道讲的是宣传部联合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商量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透过这个报道,人们都感受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信息:全社会都关注和关心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如何“破冰”
(一) “破冰”,党和在行动。党、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召开了
第 1 页 共 8 页
专题会议,下发了专门通知,出台了系列举措。刚刚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二次会议上,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省发出了“保就业就是保民生”的号召,一系列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措施相继出手: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资金,鼓励大学生创业;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给予适当补贴,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给予基本生活补助;继续扩大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对服务期满“三以一扶”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实行加分优惠,自愿到湖南西部地区工作的大学生,可以“户口不迁、来去自由”;投资1000多万元筹建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为大学生求取提供平台,4月份,一场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活动朋”大幕开启。诸多利好举措,对于莘莘学子,无异于雪中送炭、雨中送伞。
(二)“破冰”,广大高校在行动。面对寒流,各高校一手抓教学改革,一手抓就业指导;一手抓思想教育,一手抓就业帮扶,全力为“破冰”奉献力量。中南大学通过主题化活动、基地化依托、网络化促进、项目化资助、多样化激励、社会化实践、规范化培训、专业化辅导,广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近3年全校1万余名学生接受创业知识教育,1000多人接受创业技能培训,100多人自主创业并取得良好效果;湖南大学开展引导、心理辅导、活动指导“三导”活动,力促毕业生就业,近4年来连续保持95%以上的就业率;湖南师大全员参与就业指导服务,并组建了40名的就业指导老师队伍;湘潭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积极开展扶助活动,大力构筑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湖南科技大学皇晓东老师,10年致力于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累计帮助3000多名学生找到工作;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采用“外语+专业+技能+创业素质”地培养模式,着力使“教育产品”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的呵护培养,为学子们走向社会提供的本领,奠定了基础。
第 2 页 共 8 页
(三)“破冰”,用人单位在行动。企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战场,人才引进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面对大学生就业寒流,各企业千方百计“发力”,通过校企战略合作、举办招聘会等,为学子就业拓宽渠道。湘钢树立“为人才搭建舞台,让理想不再流浪”的理念,主动出击,深入各高校招贤纳士;湖南省电力公司先后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11所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2009年元月再次组织毕业生招聘会;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几家企业,联合组织招聘会,拿出4000多个岗位进行招聘。与此同时,各类培训、中介服务机构适时推出“破冰工程”,为大学生“强筋壮骨”、导航服务。
(四)“破冰”,天之骄子在行动。大学生就业事关全局、涉及长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关爱,也需要本身的自信、自立、自强。当前,“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并存的现象说明,我们大学生还须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思想天地宽,转变观念出路多。农村基层、中小企业、西部地区、自主创业……这都是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阿基米得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个支点,不能坐等,不能观望,要靠自己去寻找、去发掘。桃源县的陈琼武,20年前大学毕业后放弃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返回农村创办企业,凭着一股执著劲,历尽坎坷,终成大业。现在,他所创办的三尖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已成长为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08年,公司员工达300多人,实现年销售收入2.3亿元。公司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蛋鸡养殖产业,每年为县域经济创收10亿多元。陈琼武在农村放飞理想,谱写了一曲自主创业、共同致富的青春之歌。
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随着扩内需保增长的实施、就业扶持措施的落实,积极效应将逐步得以显现。长风破浪会有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天之骄子真正练了内功,有可“骄”之处,就一定能在寒流面前奋勇“破冰”前行,到达成功的彼岸!
第 3 页 共 8 页
二、面对目前农民工就业难,如何“行动”
农民工成就了中国沿海外向型加工企业的繁荣,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受波及最早、受影响最深的群体之一。帮助农民工就业,关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2009年3月13日,在十一届全国二次会议记者执行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对这个问题,将百倍重视,不可掉以轻心。”情真意切的话语,表达了党和帮助民工就业的决心。
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省返乡农民工达300万人。虽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集中开展了“春风行动”,送岗位到家门口,使220多万返乡农民工重新找到了工作,但还有60多万农民工等待继续转移就业。
如何动员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地为广大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就是当前首要任务。
(一)责任推动。2009年2月12日,在春节刚过、人们筹划一年生计的时候,省向全省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随后,又转发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12个部门《关于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这两个通知,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和相关职能部门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的责任。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新举措,探索新途径,想方设法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渠道。如长株潭率选完善创业带动
第 4 页 共 8 页
就业的体系,通过创建创业型城市带动农民工就业。湘潭市在湘潭县排头乡、湘乡市潭市镇等12个乡镇建立返乡农民工就业示范点,对每个示范点,市财政投入5万元、县(市、区)配套2-12万元不等的工作经费,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2.2万人,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带动。“就业难,创业更难”。为扩大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机会,全省各职能部门对涉及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高看一眼,厚待一层,积极提供优惠。各级财政部门对涉及农民工就业的创业项目,从项目征集、项目推介、师资培养、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租金补贴等方面,将通过以奖代补等各种方式给予资金扶持。如望城县,在县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的经费,设立创业扶持奖励专项资金。银信部门对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将优先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金额从5万元、30万元到200万元不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创业人员新办各类企业招用的就业困难人员,只要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障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补贴。
(三)服务促动。这里所说的服务,主要指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企业提供优惠服务。比如,实施重点工程就业服务计划。凡是国家投资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新招用本省返乡农民工,并签订了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一定标准给予1年工伤保险补贴。还比如,做好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的就业服务。对与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办理了用工备案和缴纳了社会保险、工作满1年后续签了下年度劳动合同的本省农民工,按每年2个月、每月200元/人的标准,给予试用期艇工补贴,补贴期限为3年以内。再比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服务。对有初、高中学历的返乡农民工,只要本人愿意,可参加技工院校组织的3至6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按农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扶贫援助工程
第 5 页 共 8 页
的培训标准给予补贴。
(四)各方行动。解决农民工就业的问题,还需要农民朋友们自身的努力。大家都熟悉这样一句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只要我们广大农民工树立信心,自强不息,自主创业,就业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1、自力更生。我们身边已涌现了许多自主创业、化“危”为“机”的先进典型。如衡南县返乡农民工李良俊在的支持下,创办了锐奇颇具有限公司,规模越做越大,现已安排50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还如南县乌咀乡的易文波,原来在外面做汽车配件生产,前不久因生产不景气返乡,在的支持和乡友的鼓励下,他在家乡创办了金信达增压器制造有限公司,不仅自己有了事业,还解决了15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
2、各界支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但有党和的真情关怀,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加上农民工兄弟的自身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省经济形势的良性发展,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将会得到有效改善,农民兄弟在小康路上,一定会跑得更快、更欢。
2009年全国“”期间,与内蒙古一位农民代表关于粮食生产的对话,让益阳市赫山区的“全国种粮标兵”刘进良倍感振奋。“温说了,不让我们种粮农民吃亏”。接连几天,刘进良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第 6 页 共 8 页
不仅刘进良,在“水稻种植第一省”的湖南,千万粮农都对2009年种粮增收满怀希望。因为,的深情承诺,充分体现了党和的取向:要让粮农得到更多的实惠。
3、到位。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党和省一直关心种粮农民,为了“不让种粮农民吃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发展的措施。上个世纪70年代末,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又着力解决千家万户农民应对千变万化市场的难题。进入新世纪,种粮比较效益下滑,于是从2004年起,连续下发6个1号文件,免除了农业税,相继推出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举措。这些措施,让广大粮农都实实在在增了收、受了益。
眼下,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仍深不见底,对我国和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还难以估量,但和省里加大扶持粮食发展的方针十分明确,不让粮农吃亏的宗旨也十分明确。为什么这么关心粮食生产和粮农的利益?这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其一,粮食是特殊的战略物资。粮食一旦紧缺,国际市场购买量十分有限。以稻谷为例,全球每年总产量5.9亿吨左右,而国际贸易量只有2500万吨,不到总产量的二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粮食短缺,有钱也可能买不到粮食,因此我国的粮食安全只能依靠自身。其二,种粮是失业农民工的最后“退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海许多工厂关门,农民今年靠打工赚钱的难度加大。对这些回流的农民工而言,种粮是他们返乡后的“营生”之道,因此我们要从层面拓宽种粮增收的空间。
进一步完善粮食价格保护。对种粮农民来说,粮价始终是最敏感的“神经”。正如大家所说的,给钱给物,还不如有个好价钱。2009年,国家继续在等稻谷生产区实行最低
第 7 页 共 8 页
收购价,并大幅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旱籼稻、中晚籼稻每50公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90元、92元,均比2008年提高13元。按最低收购价,当粮价高时,农民卖粮自然随行就市;如果粮价低,我省将按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这样,粮农的收益就不会“缩水”了。
4、推行保险。进一步大兴水利并推行农业保险。有的粮农说,最低收购价能确保90块钱一担谷,市场的价格风险不再十分担心了,但如果遇上水旱等自然灾害,损失还是会很大。粮农的这一担忧,省也考虑到了,并拿出有有力的应对措施。去冬今春,全省水利建设投入就达到了50亿元,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着力解决洞庭湖区的“涝”和湘南、湘西的“旱”。同时,在2008年全省安排农业保险补贴资金6.96亿元的基础上,省财政2009年新增农业保费补贴8000万元。局部地区如果遭受大的自然灾害,粮农可获得保险补贴资金。
5、科技辅导。其实,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实惠,我省还为农民种粮想到了更深更远的问题。在科学种粮方面,有关部门将向农民提供优质种子、生产资料、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在科学储粮方面,将举办农村储粮技术咨询与培训班,改进农村储粮装具,帮助粮农减少产后损失;在粮食流通环节,将引导龙头企业建立优质稻米基地,加大生态环保食品的开发,提升粮食转化水平和产品增值能力,带动更多粮农分享深加工的收益。
阳春到,地温升,惠农似春风。只要农民朋友勤奋耕耘,多多种粮,一定能够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也一定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