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着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衷,本文分析了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培养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操作建议。
【关键词】系统思维能力;知识体系;主动性;范例精选;形成性评价
新编《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三个“引导”的提出,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是满堂灌,而是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迁移知识的能力,将知识系统化、科学化,以此拥有运用自如的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完全认同《新课标》提出的指导思想并积极遵循,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却遇到了不少问题,让教师的教学十分困顿。
现实问题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特点是知识涉及面广,系统性强。高一上必修部分包含六个章节的学习内容;高一下选修部分(多媒体技术应用)包含四个章节的学习内容。教学内容包括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十个章节,学生容易对知识掌握的不均衡,缺少系统性。如此,在解决问题时只是提出困难,无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实问题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时数少,学习时间间隔较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每周2课时,个别班级每周两节课间隔很大,如果遇上节假日、学校活动、考试等隋况,课时被冲掉,学期课时无法开足。往往学生上个课时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到第二次上课时又把上一节课的内容忘了,造成第二次课的教学内容落实不到位,知识衔接困难。
现实问题三: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多沿用初中,对高中的学习普遍不太适应。上课只求听懂不求领会,只求当堂不求下节,只求完成作业不求融会贯通,只求教师讲解不求自主探索。这种学习方法被动闭塞,对于高中的学习根本不相匹配。因而教学效率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说,重视课堂教学,提高思维品质,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把繁复的知识系统化,不仅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变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阵对以上现实问题,教师更应注重课堂效率的提升。新课标中提到,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当前情势下如何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学生运用系统思维的科学思维方法可以从整体上掌握高中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融会贯通。教师在上课时减少了上下知识的衔接讲解时间,知识落实的快而且到位,增加课堂效率。从而解决上文陈述的多种问题。
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
一、重组教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是基础。教师首先要理解领会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然后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优化重组,构造知识块、知识链,形成网。再以这
个知识链和知识网为基础进行教学,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就要以系统为基础进行知识之间关联的分析。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系统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动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人没了学习兴趣,也就没了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是学习知识的基本形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是找回学生学习兴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热情,有利于开展行之有效的思维训练。我在教学中时常改变教学方法,实践表明任务驱动、小组分工合作、游戏教学、比较法和比喻法等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对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主动性具有良好的作用。
三、注重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潜力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信息技术的课程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系统思维能力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有必要的。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潜力,从而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从学期一开始就进行的,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投入训练的设计和安排中。实践表明,只有在教学前做足工作,在教学中才能落实系统思维训练,我们的教学才会越教越轻松,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学生也会学得越来越轻松。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将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单纯的技能训练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乐在其中,最终实现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3]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