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知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徐佳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8年第04期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知培养是职业院校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职业指导工作,对高职生的职业准备及未来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将高职生职业认知培养工作细化到就业指导服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实习实训、自我培养意识等五个方面,采用自编问卷,综合调查高职院校职业认知培养工作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认知培养 高职院校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4-0048-04
职业认知是人在生活、学习、交往中形成的对某种具体职业的认识和评价,是一种主动或被动认识职业的过程或活动。高职生职业认知培养是职业院校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职业指导工作,对高职生的职业准备及未来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XX职业院校等五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专业涵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化工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工业电气自动化、模具、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技术、环境信息技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酒店管理、会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电算财会、旅游管理等17个专业,调查时考虑学生专业及年级分布。同时,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编制《高职学生职业认知培养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试测并修改。本次调查共向学生发放问卷240份,回收184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153份。其中男生76人、女生77人;文史类71人,理工类82人。(见表1.1、表1.2) 在收集、整理和筛选问卷后,运用spss13.0统计工具载入数据,进行必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性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就业指导中心缺乏“宣传”和“推荐”
以上图表是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情况的集中反映。数据显示,32.7%的学生基本不了解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相关情况,62.1%也只是稍微了解,较了解的只占到5.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宣传力度上的调查显示,37%表示学校和学院基本没有介绍过就业指导中心的有关情况,不到6%的受访者表示学院做了很多宣传和引导方面的工作。 在对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结果显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学生不到7%,近56%的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表示“很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在性别和专业维度上对满意度进行卡方(X2)检验,结果发现,男女生在满意度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文史类和理工类学生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了解程度非常浅;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没有很好地将自身“宣传”和“推荐”出去;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满意度普遍不高。 2.2 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吸引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高职学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是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正确选择职业方向,并为之付出努力,满意职业要求的迫切需要。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体系相对比较成熟和稳定,入学的新生都会接受这一课程的学习。然而,有近50%的学生表示职业生涯规划课没什么吸引力;其实际达到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27%的人认为基本没效果,70%认为效果非常有限,根本达不到增强职业认知的预期目的,而只有不到4%的人觉得效果较好,通过学习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未来所选择的职业。
从中可以看出:第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缺乏吸引力,课程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兴趣;第二,职业生涯规划课实际效果不好,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作用非常有限。 2.3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职业认知的引导
毋庸置疑,日常学习中,老师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引导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职业选择,课程中老师和学生探讨专业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等问题,可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加深专业及职业认知,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认知意识。
数据显示,24%的学生表示课堂上老师基本没有探讨过专业发展及培养目标等问题,64%的学生表示虽然有提过,但是机会非常少,探讨的问题并不深刻,没有进行深入的引导,无法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职业发展要求。同时,学校和老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不够重视,近50%的学生没有体验过信息化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透过数据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出,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缺乏职业认知引导,专注于课堂教学,而没有形成这种引导意识;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也过于传统和固化,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它的作用。 2.4 实习实训效果有限
实习实训环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直以来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其意义更是显而易见。学生在参与实习实训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体验、反馈、改进、再体验,不断更新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提升自己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认知。
在实习实训满意度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感到“非常满意”“满意”和“尚且满意”的学生共占到59%,而感到“很不好”和“不太好”的学生也占了比较大的比例,达到41%。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能得出,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实习实训环节开展的实际效果总体不算太好,只能算是达到一般水平,而学生对于实习实训环节开展的满意度没有呈现一边倒的情况,出现了两极分化。
上述结论在实习实训制度评价的调查中也有所体现,数据显示,超过57%的学生认为学校实习实训制度“不太好”或者“很不好”。这些数字说明,学校的实习实训制度还有待完善,在提高学生职业认知能力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2.5 学生职业认知自我培养意识普遍偏低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知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和责任所在,也是学生自身的义务。高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重视自身职业认知能力的培养,树立自我塑造的意识,并努力付诸于行动。平时除了学好专业知识,还应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技能竞赛及实践活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不断寻找机会到校外进行实践或培训,锻炼自身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参加各种社会调研与行业调研活动,把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探索和反思,积淀职业素养。
在对学生自我培养意识的调查中,我们看到,38%的学生除进行暑期工实践以外,从来没有找机会去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或培训,“经常会”的也只有6.5%,“偶尔会”的占到了55%。另一表显示,近30%的学生基本没有参与过调研或阅读职业类书籍,经常参加的只有不到10%,偶尔参加的占到了60%。在对自我培养意识的调查数据中,我们能发现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自身职业能力的学生只有15%,而有18%的学生基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事实证明,高职生职业认知自我培养意识偏低,自身努力不够,职业认知和规划比较被动,缺乏主动意识。
2.6 职业认知培养总体满意度偏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表是学生对学校职业认知培养工作的总体评价,通过满意度调查,概括反映学校职业认知培养工作现状。数据显示,9.2%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45.8%表示不太满意,34.6%表示“尚且满意”,而只有10%的学生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学生的总体评价说明,学校职业认知培养工作总体状况欠佳,学生满意度不高。
同时,笔者还从性别和专业两个维度分别进行了满意度的差异分析,经过卡方(X2)检验,结果发现:①X2=4.118,P=0.403>0.01;②X2=9.820,P=0.034>0.01。两组检测数据反映,学生满意度没有受到性别和专业的影响。 3 分析结果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知教育的启示 3.1 加强构建职业指导与咨询平台
就现在社会发展形势,为了让学生适应职业发展需要,就业指导工作已不能停留在某一时段,而应覆盖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阶段,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学校要健全就业指导机构体系,进一步明确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定位,特别要强调职业认知工作对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加快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培养一批有能力、有经验、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第三,构建职业指导与咨询服务平台,打造职业信息窗口,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快的职业时讯,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第四,充分发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宣传”和“推荐”工作的岗位职能,紧密联系学院和学生,建立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学生联动宣传体系,上下保持信息良好沟通,各项工作不脱节。 3.2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注重内容和形式创新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日常公共课相比较,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首先学校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按条件、按需要适时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到学校教学体系中去,使之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长期化,同时要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体系,建立有效地、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导学生做出相应额调整,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课程实际效果;其次,在建设课程体制化的同时,要在课程内容和形式上多下功夫,加强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代表性,同时丰富教学形式,不局限于课堂讲授,要打破“老师说,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共同探讨,进行合作、自主、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职业规划课程吸引力。
3.3 改进教学方式以加强职业认知引导
课程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将理论课程讲授与实践操作完全剥离开来,理论课只是一味地讲授,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记读写,实践课只是单纯的操作练习,两种课程类型缺乏有效的融合,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的认知程度将会非常的有限,所以,要培养高职生职业认知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力,首先要改进教学方式,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效的将理、实课程融合为一体。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微视频、VR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课程的操作结合起立,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专业以及未来职业的理解;其次,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职业引导,要让学生清楚专业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并及时和学生探讨职业及行业热点话题,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动态,促使学生提前做好职业准备。 3.4 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它包括社会实践、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各类专业实训,是学生熟悉专业、了解职业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应该仔细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准,以岗位技能为培养目标,从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和实训项目开发等方面,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彻底改变验证性试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将职业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师傅,借鉴生产案例,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
总而言之,职业认知是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基础,也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是职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职业认知培养,将职业认知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让职业认知教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这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秋平,王雪莲.大学生职业认知与学习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08. [2] 吴光林.职业意识与职业认知实践教程[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4.02.
[3] 鲍卉.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4] 胡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定位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 [5] 蔡小葵.基于自我认知能力提升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2).
作者简介:徐佳(1982-),女,籍贯:江苏南京,职称:讲师,学位: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