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香薷属植物精油化学成分及药理概况

中国香薷属植物精油化学成分及药理概况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33卷总第85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1.33,No.1 2 01 2年3月 Journal ofNorthwestUnlvei ̄tyfor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March,2012 中国香薷属植物精油化学成分及药理概况 康淑荷 (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香薷属植物精油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消炎、解热、镇痛、解痉、增强免疫等作用.文章就中国香薷属植物精 油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对其开发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香薷;精油;化学成分;药理 [中图分类号】R248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102{2012)01—0058—06 0前言 香薷属(Elsholtzia)植物属于唇形科(Labiatae),草本,亚灌木或灌木植物,始载于<名医别录>、<图经 本草>、<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等.全世界约有四十余种,主产予亚洲东部,1种延至欧洲及北 美,3种产于非洲,我国有33种,15个变种及5个变型,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香薷属植物内服可治暑 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风湿性关节炎、痨上吐血、dq1.,惊风、消化不良、支气 管炎、肝炎、肾炎等;外用可治脓疮及皮肤病、脚气、烂脚丫、自秃癞及疥疮等【引.地上部分均含挥发油, 其香气一般纯正悦人,有广谱的杀菌、抗菌作用,能直接抑制流感病毒.鉴于香薷属植物精油药用范围 比较广泛,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属植物,本文对中国药用香薷属植物精油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做一 综述. 1 中国香薷属植物的精油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香薷属植物富含挥发油,我国学者对香薷属植物精油成分的研究较多,研究结果表明香薷属植物精 油化学成分及含量因产地(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如海州香薷产自江苏连云港[ 】及辽宁本 溪【5 J的都以香薷酮为主要成分,含量在80%以上,而产自湖北省罗田县【 】及江西【’】的海州香薷,则不含 香薷酮.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及含量不同,如鸡骨柴花和叶中精油主要成分均为1,8一桉油素,但含量不 同,茎中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棕榈酸(65.05%)【0 ;提取方法对精油各成分及含量也有明显的影响,SD 法提取的产自云南的东紫苏精油主要成分桉素油(25,0%)【 ,而SEF—co2法得到的精油主成分氧化 石竹烯(6.83%)L9].采集季节对精油各成分及含量也有影响.现将已研究过的中国香薷属植物精油部 位产地、收集季节、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提取方法列于表1. [收稿日期】2012—01—20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ZYZ201106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9XB04 [作者简介】康 ̄(1972--),女,甘肃会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一58— 表1 中国香麓属植物精油研究概况 一59— 宁陕* 丁香烯 叶 l0月 1,8一桉树脑 SD法 【8] 宁陕* 丁香烯 茎 1O月 棕榈酸 SD法 【8】 宁陕* 植醇 9 白香薷 地上部分 不明 香薷酮 SD法 【20] E.xulnitlana 西双版纳 对二甲苯 不明 不明 香薷酮 SD法 【24】 p一去氢香蔫酮 10 光香薷* 地上部分 不明 1,8一桉油素 SD法 【20] E.glabra 宾川 p一蒎烯 11 野草香E.cypriani 地上部分 不明 一去氢香薷酮 SD法 【20] 大理 石竹烯 12 长毛香薷E.pilosa 地上部分 不明 1。8一桉油素 SD法 [20] 丽江 樟脑 13 野苏子E.flava 地上部分 不明 香薷酮 SD法 【20] 昆明 香桧烯 l4 异叶香薷 地上部分 不明 香薷酮 SD法 【2O] E.hetaroph ̄/a 大理 律草烯 15 穗状香薷 地上部分 不明 百里酚 SD法 [20] E.stach ̄xtas 宾川 对缴花烯 16 大黄药 地上部分 不明 1,8一桉油素 SD法 【20] E.pendulilfora 西双版纳 B一蒎烯 17 香薷 全草 不明 芳樟醇 SD法 [25] E.Ciliata 西藏林芝* 苯乙酮 全草 6月 百里香酚 SFE [26] 甘肃庆阳 香荆芥酚 一CO2法 18 *土香薷 全草 不明 对聚伞花素 SD法 [15] ;2瑚吡 E.Origanum ¨彤{g 四川 记 加¨轧 一茎叶 不明 百里香酚 ∞ 松油烯 渤肿 钆 勉¨ SD法 [27] 湖南岳阳 香荆芥酚 [1a,4邙,8 ]一7一甲基 19 *黄花香薷 全草 8月 R爿 … 二 二 甲基乙基]4.01 SD [28]l~1,2,3,4,4a,卜[1~ 1一 7X  f 5,6,8a-八氢萘 [3S一[3a,5aa,7aa,11 , 11h]]一3,8,8,lla一四 E.eriostachys 四川阿坝 甲基一十二氢一5H一3,8.12 5a-环氧萘[2.1.0]氧杂 环庚三烯 全草 不明 2一甲基一6一甲烯基一7 烯一2一辛醇 7・60 SD法 [29] 一甘肃夏河 2,6一二甲基庚醛 3.17 全草 不明 a一柠檬烯 7.88 SD法 [3O] 甘肃南部 百里香酚 6.53 20 紫花香薷 地上部分 1O月 柠檬烯 25.44 SD法 [311 —60一 E.argyi Levi 浙江 牛儿醛 17.18 重庆 10月 1,8一桉油素 34.07 SD法 【32] 柠檬醛a 21.93 21 *密花香薷E.densa 不明 不明 大根香叶烯 18.83 SD法 [33] 甘肃岷县 D一柠檬烯 11.17 不明 不明 1一对孟二烯一1,8罗勒 烯 SD法 [34] 山西交城 22 东紫苏E.bodinieri 叶 不明 按素油 SD法 [9] 云南* 反式一松香芹醇 叶 不明 氧化石竹烯 SFE [9] 云南* 喇叭茶醇 一cch法 甘肃* 6月 对聚伞花素 SD法 [35] 东南部 芳樟醇 地上部分 不明 香薷酮 SD法 [36] 云南大理 茴香甲醇 地上部分 不明 香薷酮 SD法 [36] 云南牟定 对甲氧基苯酚 地上部分 a一香叶烯 SD法 [37] 甘肃 芳樟醇 地上部分 6月 百里香酚 SFE [38] 甘肃 香荆芥酚 一[oh法 *表示该植物中不含香薷酮 从表1可以看出香薷属植物挥发性化学成分含量最高的主要有香薷酮、1,8一桉油素、百里香酚、G 一去氢香薷酮、对聚伞花素、芳樟醇等.木香薷、细皱香薷(四川)、鼠尾香薷、滇香薷、鸡骨柴花、叶(陕 西)、长毛香薷、大黄药、紫花香薷(重庆)、光香薷等挥发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1,8一桉油素;海州香薷 (江苏连云港及辽宁本溪产)、东紫苏(云南大理及牟定)、白香薷、野苏子、异叶香薷以香薷酮为主要成 7" 9 O  5 3彤 6  2 2 9口:鹅 钉 8 瑚 2 m 2旧口:"  册  分;土香薷、鸡骨柴(昆明)、东紫苏(甘肃东南部)主要成分为对聚伞花素;细皱香薷(云南弥渡)、香薷(西 藏林芝)以芳樟醇为主要化学成分;水香薷、野草香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p一去氢香薷酮.从表1可 以看出植物不同部位精油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别较大,产地不同也是影响香薷属植物精油化学成分的又 一重要因素,提取方法、采集季节对其成分及含量均有影响.除上述因素之外,精油化学成分差别较大 原因与提取鉴定的水平有关. 表1显示江西[’]及湖北[ ]产海州香薷的主要成分为百里酚及香荆芥酚,与文献报道[39,40]的石香薷 及江香薷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而石香薷为唇形科石荠芋属植物,并非香薷属植物,江香薷为石香薷的 栽培品.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将石香薷归到香薷属植物中进行研究,本文未将石香薷及江 香薷纳入其中. 2香薷属植物精油药理研究概况 在我国香薷是夏季常用中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麻黄”.中 药香薷属植物精油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消炎、解热、镇痛、解痉、预防流感等作用. 2.1抗菌、抗病毒、抗炎 香薷属植物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刘焱文等[ lJ将土香薷(E.0riganum)挥发油 制成冲剂和滴丸剂用于临床,观察细菌性痢疾病人300例,有效率分别为96.4%、100%,治愈率分别为 92.8%、99.1%,未发现毒副作用.采用土香薷挥发油做抑菌试验,发现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绿浓杆 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十余种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石晓峰等 J采用双倍稀释法对 香薷精油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发现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杆菌的抑制尤为显著,对健康豚鼠的皮 一6】一 肤进行急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25%和50%的香薷精油外用对豚鼠皮肤无急毒性和刺激作 用.文献报道土香薷、海州香薷挥发油对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绿脓菌、金氏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4引. 2.2预防流感 . 崔桂枝等[ ・ 的研究表明香薷油混悬液喷喉于缩短流感流行过程及降低发病率有很大的作用,在流 感流行的季节,尽早用香薷油混悬液喷喉,症状明显减轻,大部分约在.3—7天内控制,能够控制流感的 蔓延. 2.3解热、镇痛、平喘 香薷挥发油具有镇痛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海洲香薷(E.splenclens)挥 发油对小鼠灌胃给药,采用醋酸扭体实验法进行镇痛试验,结果发现在0.3 mL/kg和0.15 mL/kg剂量 时对醋酸所致扭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引.云南产野拔子叶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为Spathulenol,对平喘、 祛痰有较好的作用[46】高原香薷、鸡骨柴、木香薷等富含柠檬烯、石竹烯,柠檬烯具有镇咳、祛痰、抗菌作 用;石竹烯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吴廷楷等对土香薷、海州香薷四种挥发油 进行了药理作用和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精油对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有明显对抗作用L4引. 3中国香薷属植物精油的开发前景 中国香薷属植物的药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而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对中药香薷精油主要化学成 分的研究报道多且详细,而对其精油的药理作用、生理活性试验研究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香薷 属植物均富含挥发油,其香气纯正,有广谱的抗菌及抑制流感病毒等作用,对于研制新型预防及抗感冒 药有良好的前景.由于在杀菌、抑制流感病毒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的前景,可做成保健药物牙膏、洗手 液、空气净化剂、洗涤剂、食品保鲜添加剂等.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Z].科学出版社,2004,66:304—348. [2]石晋丽,朱甘培.中国香需属植物的药用及开发前景【J].中药材,1994,17(12):10—12. [3]罗尚达.新修晶珠本草[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40. [4]胡珊梅,范崔生.海州香薷挥发油成分的分析【J].现代应用药学,1993,lO(5):31—32. [5]糜留西,吕爱华,张丽红.海州香蒸挥发油成份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3,11(1):94—95. [6]朱甘培.海州香薷与石香薷的栽培品江香薷挥发油的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比较[J].药学学报,1992,27(4):287—293. [7]李章万,周同惠.香薷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3,18(5):363—368. 【8]王雪芬,王之.鸡骨柴不同器官挥发油成分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8,28(3):606—610. [9]付立卓,李海舟,李蓉涛.两种香薷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1:88—92. [10]任平,沈序维,郑尚珍.四方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应用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OO2,38(3):58—60. [11]方洪拒,段宏瑾,徐妍青等.四方篙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J].色谱,1993,11(2):69—70. ‘ [12]郑尚珍,康淑荷,沈序维等.木香薷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3): 60—64. [13]都恒青,赵曦.木香薷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1989,9(1):18—21. [14]郑尚珍,利毛才让,戴荣等.超临界流体o32萃取法研究木香薷精油化学成分[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1,37(3):37—40. [15]黄彬弟,郑尚珍,沈序维等.超临界流体coz萃取法研究细皱香薷精油化学成分[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4,30(1): 122—123. [16]杨红澎,王松文,刘跃魁.野荆芥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9,26(11):871—873. [17]赵勇,李庆春,王亮等.野拔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0:462—464. [18]赵仁,冯建明,石晋丽,等.鼠尾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2):35—37. [19]张继,王振恒,姚健,等.高原香需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1(40):34—36. [2O]吉卯社,周维书,朱甘培,等.水香薷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成药,1990,12(10):31—32. 一62— [21]陈振峰,寇玉峰,刘莹.鸡骨柴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2,33(4):304—305. [22]康淑荷,师永清.超临界CO2萃取鸡骨柴精油正交实验及GC/MS分析[J].质谱学报,2009,1:36—40. 【23]朱甘培.十种中国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1):37—39. [24]周维书,朱甘培.毛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资源开发与保护杂志,1990,6(2);99. [25]张玉云,刘灏.西藏林芝香薷资源及精油化学成分【J].中国西部科技,2008,32:57. [26]郑旭东,胡浩斌.庆阳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5,22(1):179—182. [27]郑旭东,胡浩斌,郑尚珍等.土香需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3):53—55. 【28]涂永勤,王宾豪,杨荣平.黄花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8,58(2):8—11. [29]刘玉兰.毛穗香薷挥发油化学成份的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1,4:78—92. [30]陈宁,张惠迪,张殊佳.黄花香蔫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4(4):160—162. [31]朱甘培,冯晰.紫花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北京中医学院报,1992,6:23—24. [32]魏静英.紫花香薷性状观察及试种的探讨[J].香料香精化妆品,1984,4:31—32. [33]张继,王振恒,姚健等.密花香薷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研究[J].草业学报,2005,14(1):112—116. [343王茄,赵联甲,韩基明等.密花香薷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6,2:35—36. [35]胡浩斌,郑旭东.东紫苏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O6,i6(1):53—55. [36]周林宗,蒋金和,徐成东,等.滇产牙刷草挥发油成分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15—5116,5250. [37]赵春林,胡浩斌.东紫苏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工业科科技,2006,35(5):30. [38]胡浩斌,郑旭东.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测定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东紫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J].理化检验一化学 分册,2006,42(9):712—714,716. [39]毛燕,李祖光,曹江林.石香薷挥发油成分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2):262—265. [4O]罗光明,杨光义,刘红宁,等.香薷类药材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1483—1485. [41]刘焱文,余道虎,张郁.土香需挥发油抗菌有效成分的分析[J].中成药研究,1987,1:33—34. [42]石晓蜂,沈薇,李德杏,等.香薷精油的体外抑菌作用及皮肤毒性试验[J].中国药师,2007,10(6):556—557. [43]吴廷楷,周永录,周世清等.四种香需挥发油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中药材,1992,15(8):36—38. [44]崔桂枝,戴莲英.香薷油混悬液喷喉预防流感效果的观察[J].中国校医,1993,6:87—88. [45]龚慕辛.香薷的药理研究概况[J].北京中医,1997,6:46—48. [46]顾佩兰.牛尾蒿中主要有效成分D—Spathulenol的提取和鉴定[J].中草药,1994,(12):633—634. Research progress on essential oils and pharmacology of Elsholtzia in China KANG Shu—he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Northwest Minoritise University,Lanzhou 730030,China) [Abstract]Essential oils of Elsholtzia species showed antibacterial,antiinflammatory,relieving fever, analgesic activities and myocardila ischemia protection.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la oil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Elsholtzia in China wa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Elsholtzia species;Essentila oils;Chemical constituent;Pharmacology 一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