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春根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0年第06期
一、对比借鉴,仿写句子技巧
仿写句子就是提供一个设定的语言材料,参照例句的字数、句式、修辞、语意、语气这几个方面去仿写。仿写句子可以就外在形式和表达内容两方面入手。 例句:井底的青蛙哪,你目光那么短浅,天地就狭小许多了! 仿写:庭院的白马哟,你那么安于现状,才能就退化很快了!
仿写相关句子,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外在的结构,还要留心例句运用的种种表达方法:1. 拟人修辞手法;2. 井底用来表示处所的修饰词语;3. 表达句子仿写者的感悟,内容方面要蕴含一个哲理。
通过对照和分析,从原例句与仿写句的整体上来看,结构符合要求,也相应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且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基本上符合了这次仿写的要求。经常提供语言素材与例句样式,有意识地进行不同种类的仿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夯实基础。 二、对比分析,灵活运用句式
我们可以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在写作时再选择一种最妥当的表达方式。如:将下面的句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出来。 林小明做了这项工作。 1. 林小明把这项工作做了。 2. 这项工作被林小明做了。 3. 难道这项工作不是林小明做的吗? 4. 这项工作不能说不是林小明做的。
从这几个句子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句式可以用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但在写文章时到底用哪一种表达方式比较好,这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选用。
三、深入思考,比較句子优劣
无论是造句还是写话,语句通顺明了,符合语言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际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句子内容表达如何更生动巧妙,具有美感,也是我们所要考虑的。如对下列句子的补充:
________与________是一对好朋友。 1. 华丽娟与杨晓莹是一对好朋友。 2. 蓝天与白云是一对好朋友。
显而易见,句2运用了拟人手法,比句1更有想象力。又如: 1. 阳光透过树梢照在草地上。
2. 金色的阳光像一支支利箭透过树梢,照在林间的绿草地上。
句2在句1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写,添加了修饰与限制词语,并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更生动具体了。
四、增加要素,完善句子内容
要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就要有意识地增加句子的要素(地点、时间、事件、情态、结果,或心情、表情、动作等),那么句子的内容就更丰富饱满了。 1. 他在写作业。(人物+事件)
2. 他在房间里写作业。(人物+地点+事件)
3. 昨天晚上,他在房间里写作业。(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4. 昨天晚上,他在房间里认真地写数学作业,写到12点才休息,一上床就累得睡着了。(时间+人物+地点+情态+事件+结果)
又如以下句子,分别对原句进行了“化妆”: 我得奖啦,我很高兴。
1. 华小琴得奖啦,她的脸颊笑得像一朵怒放的玫瑰花。(表情)
2. 华小琴得奖啦,她的心里像喝了糖水一样甜滋滋的。(心情)
3. 华小琴得奖啦,她快乐得像一只小燕子一样兴奋地飞到教室中。(动作)
4. 华小琴得奖啦,她一看见班主任吴老师,就举起双手高兴地说:“吴老师,吴老师!我终于得了大奖啦!” (语言+动作)
通过比较分析,逐步增加要素,句子就越来越生动具体了。 五、强化意识,尽量运用修辞
在写句子时,引导学生尽量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意思,也促使句子更生动,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技能。
1. 将普通的一个句子,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就更生动具体了。 例A:蛐蛐儿在灶台上“蛐蛐”地叫着。
改:蛐蛐儿像个小提琴手在灶台上“蛐蛐”地拉着琴儿。 例B:我的小表妹很生气。
改:我的小表妹很生气,气得脸色像红纸一样。
A句增加了拟人,B句增加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比原句生动得多了。 2. 指导学生连用、兼用、套用、综合运用几种修辞手法。
例A:小猴子像箭一样冲向前方,决心要与猎人比一比谁跑得更快。 例B:天上的月亮白得像牛奶,弯得像弓弦啊。
A句兼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读来生动有趣。B句连用两个比喻句子,写出了月亮“白”与“弯”的特点。
六、完整有序,训练发散思维
词语的排列是有顺序的,同样的词语,排列的顺序不同,则表达的意思不一样。通过组成不同意思的句子,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理解能力。如:把下列词语排列成句子意思相同或不同的话。
爸爸 的 警察 我 紧紧 地 握住 手
1. 我爸爸紧紧地握住警察的手。 2. 警察紧紧地握住我爸爸的手。 2. 我、爸爸紧紧地握住警察的手。 4. 警察紧紧地握住我、爸爸的手。
通过句子比较和分析,同样的词语,顺序不同,标点运用不同,则句子的意思完全不同。 七、关注对称,美观工整简洁
在写文章时,如果上下句子字数基本一致,就能给人一种对称的美,也能使句子更简洁凝练。如下面的这个段落:
弃车乘舟,环视四周,青山环抱着绿水,湖水倒映着青山,山往身后退,人在湖中游,加上蓝蓝湖面上悠游的小船,凑成了一幅山水画家也难以泼墨的山水风景画。(《重返灵山》) 综上所述,采用对比、借鉴、分析等方法,运用仿写原句、运用修辞等手段,逐步增加事件要素、修饰限制等内容,则写出的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具有画面感,体现文章的灵性。进行适当的句子表达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信区清水中心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