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假设: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根据财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理财环境的要求所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假定或设想,是进一步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本前提。
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依据。
利润最大化: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最大。
股东财富最大化: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富。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即股票价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即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二、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时间价值: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真实报酬率。
年金:一定时期内每期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按付款方式分为:普通年金(后付年金)、即付年金(先付年金)、延期年金、永续年金。
风险报酬: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报酬。两种表示方法:风险报酬额、风险报酬率(主要用后者)
非系统性风险:可分散风险或公司特别风险,指某些因素对单个证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系统性风险: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证券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证券组合的风险报酬:投资者因承担不可分散风险而要求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报酬。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i = Rf + βi(Km-Rf)
Ki 第种股票或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无风险报酬率;βi第种股票或证券组合的市场风险系数;Km市场报酬率。
三、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通过对财务报表有关项目进行对比,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
比率分析:把财务报表中的有关项目进行对比,用比率来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揭示企业财务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 2 ,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速动比率 = 速动资产 / 流动负债 = (流动资产 – 存货) / 流动负债 ≥ 1,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比率、负债对资产的比率) =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反映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
投资报酬率(即资产报酬率) = 税后净利 / 资产总额(净值),全部资金的盈利能力。
普通股每股盈余 = (税后净利 – 优先股股利)/普通股发行在外股数 普通股每股股利 = 支付给普通股的现金股利 /普通股发行在外股数 市盈率 = 普通股每股市价 / 普通股每股盈余
流动资产周转率:根据销售收入和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进行对比所确定的一个比率,反映流动资产的管理情况的一个指标。
四、 企业筹资决策
资金成本: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 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数额 – 筹资费用)。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
用资费用: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付出的费用。 筹资费用:企业在筹措资金过程中为获取资金而付出的费用。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Kw = ∑ WjKj
Kw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j第j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Kj第j种资金的成本。
混合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不成同比例变动。分为半变动成本(有
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此基础上,随产量的增长而增长);半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呈阶梯型增长,在一定限度内成本不变,当增长到一定限度后,成本就跳跃到一个新水平)
经营杠杆: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造成的息税前盈余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
资金结构: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狭义:仅指长期资金结构;广义:指全部资金结构。
五、 企业投资决策
初创投资:在建立新企业时所进行的各种投资。 现金流量:与投资决策有关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 利润指数: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的现值之比。
确定当量法:把不确定的各年现金流量,按一定的系数(约当系数)折算为大约相当于确定的现金流量的数量,然后利用无风险贴同率来评价风险投资项目的决策分析方法。
六、 企业分配决策
企业分配:根据企业所有权的归属及各权益者占有的比例,对企业生产成果进行划分,是一种利用财务手段确保生产成果的合理归属和正确分配的管理过程。
股利政策:管理当局对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将企业盈余首先用于按金结构和企业投资总量确定的企业权益资金的需要,剩余的分给普通股股东。
稳定股利政策:支付给股东的股利不随盈余的多少而作调整,即不管盈余多少,都维持一定股利。
变动股利政策:每股股利将随盈余的多少而进行调整,通过固定股利支付比率的方法进行。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一般每年都支付较低的固定股利,盈余多时加付额外股利。既保证股利支付的稳定,又能做到股利和盈余的较好配合。C、当公司盈余和现金流量波动较大时,用此政策最佳。
七、 通货膨胀财务管理
净债务人:企业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持有的货币性资产小于货币性负债,以使企业从货币性债务上获得的货币购买力收益,超过持有的货币性资产因购买力下降而遭受的损失,这样可发生货币购买力净收益。
实物性资金:企业持有的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占用的资金。
八、 企业并购财务管理
企业并购: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家企业通过取得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从而实现对该企业控制的一种投资行为。取得控股的公司是并购公司或控股公司;被控制的公司是目标公司或子公司。
善意并购:并购公司与被并购公司双方通过友好协商确定并购诸项事宜的并购。
非善意并购:当友好协商遭拒,并购方不顾被并购方的意愿而采取非协商性购买的手段,强行并购对方公司。
九、 国际财务管理
外汇:一国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间接标价法:又称收进报价法,以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形式对国际结算、外汇买卖及汇率实行的限制。 国际合资投资:某国投资者与另一国投资者通过组建合资经营企业的形式所进行的投资。
合资经营企业:两个或以上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按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原则所建立的企业。
国际合作投资:通过组建合作经营企业的形式所进行的投资。
合作经营企业:即契约式的合营企业,国外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者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等形式来规定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而组建的企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