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年级下第三单元练习卷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3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选择题(22%)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锁碎 赋予 焦虑 绿草如阴 B、报怨 天资 喝彩 一生受用 C、黧黑 耽误 羡慕 杳无音信 D、原形毕露 一望无际 如愿以偿 微不足到

2、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或成语填入括号处最恰当?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把相应的字

母填写在括号里。

(1)登上东方明珠电视塔,( C )南浦大桥,南来北往的汽车繁忙极了。 A仰望 B远眺 C俯看 D注视

(2)小红和小珍( D )全身力气,才把压住小草的石头搬开。 A使劲 B用劲 C使用 D使尽 (3)山路一转,我便被那( D )的阳光晃了眼。

A热烈 B猛烈 C激烈 D强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D ) A、狮子是一种非常猛烈的动物。

B、小强和小明聊天,他告诉了他许多心里话。 C、吴厂长介绍许多陈师傅的先进事迹。 D、对于未来,我的内心充满了希望。 4、下列句子不属于比喻句的是( D )

A、落在电线上的燕子,就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B、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C、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D、他的身子还是那么单薄,像是生病的样子。 5、下列不是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是( D ) A、揠苗助长 B、叶公好龙 C、郑人买履 D、望梅止渴

6、“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句诗出自于( B ) A、《夜书所见》 B、《寒食》 C、《元日》 D、《渔歌子》

7、与“暮色”对仗最为工整的词是( D ) A、清晨 B、朝阳 C、朝霞 D、朝晖

8、下列每组中相同的两个字读音也相同的一组是( A ) A、怒发冲冠 千钧一发 B、发人深省 江苏省 C、落花流水 丢三落四 D、挨打 挨挨挤挤 9、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D )

A、“哟,这是乌龟里的稀有品种——绿毛龟!”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 B、“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C、“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说话断断续续。

二、阅读(38%)

(一)母亲的鼓励(节选课文2、3、4小节)19%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对这位母亲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要多关心一下。”走出教室,母亲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这位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担心老师又会点她儿子的名字。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也没听到她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走时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目前的成绩,考重点高中可能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母亲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此时,这位已是中年的母亲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名时,她相信儿子能考取重点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了,并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母亲的手里。突然,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从小到大,你总是不断地鼓励我,你的鼓励成了我学习的动力。”听了这话,两鬓已经斑白的母亲悲喜交集,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1、写出反义词。3%

甜蜜——苦 涩 结束——开 始 危险——安 全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2%

(1)眼神无光,形容对自己没有信心。( 黯 淡 ) (2)非常听话,百依百顺。( 温 顺 ) 3、读句子回答问题:1%+2%

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目前的成绩,考重点高中可能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1)“考重点高中可能有点危险”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答: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 :“有可能考不上重点高中。” (2)听了老师的话,母亲为什么感到惊喜?

答:听了老师的话,母亲感到惊喜,是因为儿子原先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现在居然变成“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也就是说只要儿子继续努力,就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4、每一次家长会后,母亲的话对儿子起了什么作用?渗透着妈妈怎样的情怀?4%

答:家长会后,母亲的话让儿子有了前进的动力,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中看出妈妈懂得教育艺术,能用良好的教育方法,在儿子成长的道路上倾注了很多心血,体现了她对儿子无私的爱。 5、“听了这话,两鬓已经斑白的母亲悲喜交集”,这位母亲“喜”的是儿子被名牌大学录取了,获得了成功,自己付出的心血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悲”是写出母亲对以往岁月的一种感慨,一种辛酸。2%

6、画线句子中两个“一下子”是否重复或多余?2%

答:两个“一下子”不重复、多余,是因为母亲的鼓励是儿子充满了希望,使他树立了自信,确立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7、你喜欢这样的母亲吗?为什么? 3%

答:我喜欢这样的母亲,是因为这位母亲在教育儿子时用心良苦,他从未对儿子失望过,而是不断给儿子更多的信心,对儿子充满了希望。正是这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鼓励,让儿子学有所成。

(二)难忘那一晚 19%

①那年我11岁,像往常一样,跟着父亲到新汉普斯湖中的那个小岛上钓鱼。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父亲分别安放好鱼饵,举起鱼竿,把鱼饵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上变得银光闪闪。

②突然,我的鱼竿剧烈地抖动了一阵,“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熟练地操纵着鱼竿,小心翼翼地把鱼拉到岸边来,终于把精疲力竭的鱼钓上来了。这是一条我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③我和父亲一起欣赏着这条大鲈鱼,满意地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歙(xī)动着。这时,父亲划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只有10点钟——离开放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

④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⑤“爸爸!”我急得哭了。

⑥“还会钓到鱼的。”父亲安慰我说。

⑦“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哭着争辩道,同时抬头看了一下周围——四周静悄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一点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可是,从父亲那不容置疑的坚定目光中,我清楚地知道,已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⑧我极为难过地把鱼钩从鲈鱼嘴里慢慢取下来,然后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尾巴,一转眼就消失在湖水中了„„

⑨34年过去了。如今,我已是纽约的一名著名建筑设计师了,但34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把大鲈鱼放回湖里的情景,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34年来,我确实再也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鱼.”——那就是所面临的一次次道德抉择。正如父亲那晚所说:“道德只是个简单不过的是与非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我想:( 如果 )人们从小就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再放回湖水中这样严格的教育,( 就 )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的力量。 1、 按课文内容填上适当的词语。4%

( 银 色 )的月光 ( 永 久 )的回忆 ( 熟 练 )地操纵 ( 剧 烈 )地抖动 2、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 3、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

生疏——( 熟 练 ) 出现——( 消 失 )

读第④节,父亲要孩子把鱼“放回湖里去”是因为离 开 放 捕 捞 鲈 鱼 还 有 两 个 小时,现 在 不 能 钓 鱼1%

第⑦节划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是指“我”心存侥幸在没人看见的情况下,把这条鱼占为己有,二是对写父亲的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坚持让“我”把鱼放回湖中起了衬托作用。2% 6、第⑨节划线部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鱼’”运用了比 喻 的修辞手法,这里的鱼实际上是指一次次道德抉择 。2%

7、本文记叙的是“我”11岁那年,在离开放捕 捞 鲈 鱼 还 有 两 个 小 时的时候,捕到了一 条 大 鲈 鱼 ,却在 父 亲 的 坚 持 下 放 回 湖 中这件事,给我的终身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不过的是与非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如果人们从小就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再放回湖水中这样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的力量。3% 8、你觉得文中的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3%

答:我觉得文中的父亲这样做值得,是因为父亲面对道德难题坚守原则,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要做个有道德操守的人,虽然失去了一条大鲈鱼,但让我获得了良好的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作文:40% 题目:我真后悔

提示: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但往往有时会在不经意中闯祸,惹下麻烦,令自己后悔不已。想想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经历,选择其中的一次写下来。

要求:1.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也可以写写自己受到了什么教训。

2.有中心,有内容,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字数450字——5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