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特点 (一)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三)时代性
1 .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自己去吧》体现了对独生子女主动锻炼、大胆实践的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儿童关爱他人、敬爱父母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此外,有关计算机、自选商场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容,城市、农村、学校、家庭生活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科学常识的内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四)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五)广泛适用性
针对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记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又如,本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学习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 ..
.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一)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的四幅图画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讲述的材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另外,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要把观察图画与参观校园、讲述感受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对读书、写字姿势的指导,起步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模仿图画中的小学生练一练。在以后的长期教学活动中,都要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
(二)汉语拼音 1.这部分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整合起来的情境图,有利于学习拼音,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如第二课的插图,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既提示了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儿童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带调的音节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一个词或一句话,以巩固这些音节。做到观察图画、学习拼音和说话训练的有机结合。
2.本册教材拼读音节的呈现形式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拼音部分有所不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每课要求拼读的音节,大多展现的是拼读过程,而这册教材主要以拼读结果的形式呈现。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儿童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帮助识字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编排的目的并不是要求直呼音节。
3.在拼音教材中还安排认识70个汉字。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些字只要求认识,即能读正确,结合语言环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作字形分析,让学生整体认记即可。
4.在拼音教材中编排一些儿歌,主要为了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些儿歌只要在教师的领读下读熟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更不宜分析讲解。
总之,教学汉语拼音部分,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汉字,再次是读儿歌。要保证主要任务的完成。
(三)识字、写字
1.本册要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增加认字量是为了提早阅读。所以,只要学生能把所认的汉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对字形做过细的分析。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复习生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如,结合认识汉字,认识最常见的偏旁;如果新学的汉字中某一部分是已认过的独体字,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识记。但是,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对每个字都进行分析,尤其是要避免对汉字中某些不认识的部件、字形复杂的部分进行分析。
3 .
2.在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
3.识字要求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要认识到汉字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认字也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复现中巩固的过程。教师只要做到当堂多次见面,特别是多次在语言环境中复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学生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识字任务。
4.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边指导,边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因而写字练习要体现弹性,对不同学生可以提出不同要求。
(四)阅读
1.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要重视指导朗读。指导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要求,朗读的形式要多样,要能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此外,还要重视范读的作用,遇到长句子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2.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同一篇课文,学生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样可以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维。
3.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读、背教材里的好词佳句,还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课外读物中好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4.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年龄特点,以读背为主。教学重点应放在读、背、识字、写字上。教师不要主动讲解古诗的意思,如果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作简要回答,不宜逐字逐句地讲解。
5.教材中除了一般课文以外,还安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这两篇课文全文不注音,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图画阅读,还可以用猜读、跳读,遇到不认识的字问别人等方法读课文,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五)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
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的题目,主要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些题目,要倡导合作和相互交流。如,遇到疑难可以向同学请教,或与同学一起讨论;做完之后可以同桌或小组交换评价、订正。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辅导;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在进行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教学时,教师应鼓励独立思考,引导发现,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六)口语交际
1.本册安排的六次口语交际都配有图画,但图画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有趣的游戏》配有三幅图,这是三幅提示性、辅助性的图。教学时,不仅仅限于说图上的游戏,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做过的有趣的游戏。再如,《这样做不好》配有两幅图,这两幅图则是进行口语交际的主要凭借。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每幅图的图意,再讨论怎样劝说践踏草坪的小朋友和不注意节约用水的阿姨。总之,教师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发挥图画
4 ..
.
的作用,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插图。
2.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际中去,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并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际过程中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并予以肯定、表扬,使学生感受到交际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注意鼓励不善于言表的学生大胆地参与交流,对学生的语病要通过评议等方式予以纠正。在口语交际课上,要充分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要体现由说得少到说得多、由说得不大好到说得比较好的训练过程。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本册教科书还配有多种辅助教材。除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配有写字教材、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教案、同步阅读、语文练习、生字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用)、小学生字词句手册。
入学教育
一、教材简说
本课由四幅图画组成。 第一幅图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图画展示了新学期开学,校园内外欢乐、有序的场景。校门外,老师正在迎接到校的同学。有的小同学结伴来到学校,有的小同学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学校。画面上,一个小同学正在听妈妈说着什么,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自己的爸爸说“再见”,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老师互相问好。校园美丽而整洁。教学楼高高矗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有几个同学正在扫地、浇花。通过观察此图,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老师的亲切,并学习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第二幅图以“学习语文很快乐”为主题。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从黑板上贴着的马、牛、羊图片,以及生字“马、牛”可以看出,学生们正在学习生字“马、牛、羊”。一位小同学正踮起脚把生字卡片贴到相应的图片下面。女教师亲切地望着她,欣喜地微笑着。其他同学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专心地看着黑板。此图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感受语文学习的生动有趣。
第三、四幅图以“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第三幅图上,一位男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第四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这两幅图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二、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
2.依据画面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
5 .
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3.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 三、教学建议
(一)指导学生观察、讲述
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生活还不了解。四幅图画是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窗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通过自主观察图画,讲述画面内容,学生逐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学习氛围。知道在课堂上要做些什么,该怎样去做。教师切忌用单纯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感受。
(二)联系学校实际
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尽相同,要把观察图画和观察本校校园结合起来。如,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学校的旗杆竖在哪里,我们怎样举行升旗仪式;我们学校有哪些专用教室,我们在那里上什么课;我们学校的操场在哪里,那里有哪些体育和游戏设施,课间、课后我们应该怎样在那里游戏、锻炼。农村的学校也要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周边环境。
(三)进行模拟练习
观察、讲述之后,要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如,进行图一的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模拟每天第一次见面时的相互问候;可以在引导学生观察国旗的同时向学生简述参加升旗仪式的要求,并播放一段国歌,师生共同模拟向国旗行注目礼。
(四)激发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观察第二幅图时,可以设计提问:同学们在上什么课?这些字你认识吗?谁愿意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这样,使那些认识一些汉字的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多认汉字的愿望。同时告诉不认识这些汉字的学生,学习汉字并不难,很快大家都会认识这些字,经过语文学习大家都能看书、写字。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上语文课很有趣。
(五)培养良好习惯
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起步的训练十分重要,入学教育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基础。如,观察第三、四幅图时,要指导学生认真看图,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同时要指导学生模仿图中人物练一练,教师逐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在此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依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严格要求,随时提醒,及时纠正,常抓不懈。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以第一幅图的教学为例: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晨来上学,是自己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进一步引导: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可以说看见的人,也可以说看见的物,还可以说看见的事。)
6 ..
.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农村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让他们说说学校和自己家里有什么不同。)可以联系实际说,也可以看图后比较说。
2.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小朋友来到学校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情感
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问:“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呢?平时见到老师怎么说呢?放学了,怎么和老师、同学道别?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创设情境,进行表演
早晨上学、下午放学或平时,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问候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表演,学习日常礼貌用语。
儿歌两首 上学校
太阳公公起得早,花儿点头对我笑。背上我的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校。 上课了
叮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学习用品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 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多动脑。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学习好。
汉语拼音 1.a o e
一、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ɑ、o、e,配有一幅图画。画面表现的是乡村的清晨,一个女孩儿正在小河边练唱“啊啊 啊”,“啊”提示ɑ的音,女孩儿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ɑ的形。一只大公鸡正在打鸣,公鸡打鸣的声音“喔”提示o的音。一只大白鹅正在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鹅”提示e的音,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调符号和ɑ、o、e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ɑ、o、e的书写格式及笔顺。
ɑ、o、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o的发音及ɑ、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ɑ、o、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ɑ、o、e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ɑ、o、e。 三、教学建议
7 .
(一)字母教学
教学ɑ、o、e的发音,可以从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入手。利用插图学习ɑ、o、e的音。教师要重点指导发音方法,做好示范,在学生观察、模仿的基础上反复练读。还可以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如,“张大嘴巴ɑ ɑ ɑ,拢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要告诉学生发单韵母ɑ、o、e的音时,口形不能变动。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ɑ和e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与字母形状相似的部分。学生对拼音字母的形状、发音,都有自己的理解,记忆方法也不同。可让学生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字母的音和形吗?
声调教学,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第一声起音高高一路平,第二声由低到高往上升,第三声先降然后再扬起,第四声从高降到最底层。可以借助图画学习ɑ、o、e的四声:“汽车平走ā ā ā,汽车上坡á á 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车下坡à à à。”教师示范读声调时,开始可以读得夸张一点,还可以用手势表示,帮助学生掌握四声的变化。练读四声,可以先按顺序读,再变序读,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用语,借助汉字的读音帮助读准四声,尽可能减少机械重复。读准第二声和第三声比较难,要反复练习,矫正读音,还可以通过对比练读,以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书写指导
先让学生认识四线格,观察ɑ、o、e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再指导书写。 ɑ占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两笔写成。 o占中格,从左上起笔,一笔写成。 e占中格,从里面起笔,一笔写成。
这是第一次学写字母,学生会有困难,教师要多示范,加强个别辅导。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扩展活动 1.读儿歌。
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ɑ ɑ ɑ。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 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 e。 2.跟着老师读一读,说一说。
ā阿姨好!á啊!你说什么?ǎ啊?这是怎么回事?à啊,多么可爱的小鸟! ō噢,原来是他。ó哦,她也会游泳?ò哦!我明白了。 é飞蛾额头ě恶心è饿了凶恶 3.游戏。
学生戴着拼音字母头饰上台,一边用动作展示ɑ、o、e的样子一边介绍自己。“小朋友好!我是ɑ。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下面的小朋友都大声地说:“ɑ,你好!我们愿意和你做朋友!”
4.回家做字母卡片,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学儿歌,明确学习目的
8 ..
.
读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教我说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二)看图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见资料袋) (三)学习单韵母ɑ
1.看图说话,教师适时指点学生说话中“啊”的发音。引出单韵母ɑ,板书“ɑ”。
2.教师示范发ɑ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3.引导学生看看图和“ɑ”,说说发现了什么。借助小女孩的头部形状记忆ɑ的形。教儿歌,记忆ɑ的音和形。
4.学生反复练习ɑ的发音。
(四)学习单韵母o(方法同上) (五)学习单韵母e(方法同上) (六)指导书写 1.认识四线格。
2.教师示范,讲清ɑ、o、e的笔画笔顺及占格位置。 学生练习书写字母。 (七)学习声调
1.认识声调符号。看图上小汽车的走势,配合手势和儿歌学习。 “ˉ”一声平,“'”二声扬,“ˇ”三声拐弯,“`”四声降。 2.练习读ɑ、o、e的四声。 (1)顺序读,变序读。 (2)二、三声对比读。 á—ǎó—ǒé—ě
(3)联系日常生活,用带调的ɑ、o、e组词。 五、资料袋
ɑ、o、e的发音方法 发ɑ时,嘴张大,舌位最低,舌面中部微微隆起。发o时,舌头略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口微开,唇略圆。发e时的口腔大小、舌位高低与o大体相同, 只是嘴角向两边展开。
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ˉ”是第一声,叫阴平声。发音时,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没有明显变化,保持音高。“'”
是第二声,叫阳平声。发音时,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渐绷紧,到最紧为止,声音由不低不高升到最高。“ˇ”是第三声,叫上声(“上”在这里读shǎng)。发音时,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上声的音长在普通话四个声调中是最长的。“`”是第四声,叫去声。发音时,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由高到低。去声的音长在普通话四个声调中是最短的。
故事
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绿草如茵,小溪清澈。有一天,太阳公公还没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ɑ字歌 大公鸡听到了歌声也跟着唱起来 它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它跳着跳着,发现了自己在溪水中的美丽的倒影,便不由自主地哼起歌来。几只刚学会游水的小鸭子听到歌声也都往这边赶过来,它们也来参加这场清晨音乐会呢!
9 .
歌诀
ɑ的头上戴小帽,读音不同要记牢。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i u ü y w
一、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i、u、ü,两个声母y、w,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yu,配有一幅图画。这幅图富有生活情趣,阿姨正在屋前晒衣服,“衣”提示i、y和yi的音,衣服中间的花边和花边顶上的纽扣构成的图形提示i的形,衣服左边的树杈提示y的形;有一只乌鸦正站在池塘边的大树上,乌鸦的“乌”提示u、w和wu的音,乌鸦窝的形状提示u的形,屋顶的形状提示w的形;小弟弟正在池塘边喂鱼,“鱼”提示ü和yu的音,一条翘着尾巴口吐水泡的鱼提示ü的形。
第二部分是i、u、ü、yi、wu、yu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比较y—i—yi、w—u—wu和ü—yu,同时学习y和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还安排了看图读带调整体认读音节yī、wū、yú和音节yā。
第四部分是i、u、ü、y、w的书写格式及笔顺。
i、u、ü、y、w及yi、wu、yu的发音和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准i、u、ü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i、u、ü 3个单韵母和y、w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掌握i、u、ü、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教学i、u、ü,要重点指导发音方法。教师根据发音方法做好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衣”“乌”“鱼”读准i、u、ü的音。要告诉学生发i、u、ü时口形不能变。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i、u、ü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和i、u、ü,说说发现了什么。抓住图画与字母形状的相似点来记忆字形。
教学i、u、ü的四声,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试读,同桌互听,再放录音正音正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指导。还要告诉学生,i上边标声调符号时,不写点,第一声是ī,第二声是í,第三声是ǐ,第四声是ì。
教学y、w应与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结合起来,可借助图画及“衣”“屋”“乌”“鱼”的音帮助读准它们的音。告诉学生y、w是声母,读得轻短;yi、wu、yu是整体认读音节,读得稍响且长。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不用拼读,应整体认记。
比较y—i—yi、w—u—wu和ü—yu,让学生知道:y、i、yi都读“衣”,y是声母,i是韵母,yi是整体认读音节,由声母y和韵母i组
10 ..
.
成。w、u、wu都读“屋”,w是声母,u是韵母,wu是整体认读音节,由声母w和韵母u组成。ü和yu的读音相同,ü是韵母,yu是整体认读音节。yu中的u实际上是ü,y和ü组成音节,ü上两点省写。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小ü很骄傲,眼睛往上瞧,声母y帮助它,摘掉骄傲帽。”或“小ü见到声母y,去掉两点还读ü。”
教学带调整体认读音节yī、yú、wū和音节yā可放在比较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之后,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二)书写指导
先观察i、u、ü、y、w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再指导书写,弄清笔画笔顺。
i占上中格,先写竖“”,写在中格,上下顶格;再写点“”,写在上格靠近第二条线的地方。两笔写成。
u占中格,先写竖右弯“”,再写竖“”。两笔写成。
ü占上中格,两点最后写,写在上格靠近第二条线的地方。四笔写成。
y占中下格,先写右斜“”,再写左斜“”,左斜要长些,伸到下格一半处。两笔写成。
重点指导写w。w由两个“”组成,不要写得太宽。笔画名称:“”叫斜下斜上。
(三)扩展活动
1.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准又快。
ā ē í ǒ ù ǘ ě á ō ū é ī ǚ ǎ ò ú à ǖ è ó ǐ ǜ ì ǔ 2.读音节,再用音节口头组词。
yī(衣服医生一年级)yí(阿姨移动怀疑) yǐ(椅子已经蚂蚁)yì(容易意见益虫) wū(乌云乌龟房屋)wú(蜈蚣无数梧桐树) wǔ(跳舞中午星期五)wù(大雾动物错误) yū(淤泥)yú(金鱼鲤鱼愉快)
yǔ(下雨语文羽毛)yù(玉米玉石体育) 3.做字母卡片,再和同学一起读一读。 4.读一读,找出声母、韵母和音节。 yiiyuwuwüyu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自主学习单韵母i、u、ü
1.看图说话,学习i、u、ü的发音,认识形。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3.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引导学生自编儿歌。 4.练读四声。告诉学生i加声调要去掉点。 (二)观察比较,学习声母y、w
1.看图,启发学生发现字母形状和图形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想象,比较区别y、w和i、u。
11 .
(三)故事激趣,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练读四声
1.讲故事引出yi、wu、yu。知道y与ü组成音节,ü上两点省写规则。教歌诀:“小ü见到y,擦掉眼泪笑嘻嘻。”
2.认识yi、wu、yu,练读yi、wu、yu的四声。比较y—i—yi、w—u—wu、y—ü—yu。
3.看图读带调音节。
4.读儿歌:“i、u、ü,小弟弟,要给汉字来注音,专请哥哥y和w,加在前头当第一。yi、wu、yu”。
(四)复习巩固 用yi、wu的带调音节说一个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组词组得多或话里包含的这几个音节多。
五、资料袋
i、u、ü的发音方法发i时,开口度小,两唇呈扁平形,上下齿相对(齐齿),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对。发u时,开口度很小,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向后缩。ü的发音和i基本相同,只是嘴唇撮成圆形,略向前突出,舌尖抵住下齿背。
y和wy(名称叫“呀”)和w(名称叫“哇”)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小学语文拼音教材把y、w当作声母教学。y读音同i,w读音同u,用来跟后面的韵母拼成音节。
歌诀 (一)
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二)
加小点还念i,发音牙齿要对齐。
3.b p m f
一、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b、p、m、f,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一个小朋友在听广播,广播的“播”提示b的音,收音机的形状提示b的形。第二幅图是一个小朋友在爬坡,爬坡的“坡”提示p的音,小男孩举着的小红旗的形状提示p的形。第三幅图是两个孩子做摸人的游戏,“摸”提示m的音,三根门柱和上面的门梁构成的图形提示m的形。第四幅图是老爷爷手拄着拐杖在观赏佛像,“佛”提示f的音,拐杖提示f的形。
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以音节bɑ为例,借助图画教学拼音方法;二是声母b和带调韵母ɑ的拼音;三是b、p、m、f和ɑ、o、i、u相拼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b、p、m、f的书写格式及笔顺。
第四部分是读词认字,配有图画,图上画着幸福的一家:“爸爸”“妈妈”带着“我”在公园里游玩。
b、p、m、f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方法、认识汉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12 ..
.
韵母带调拼音是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b、p、m、f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教学b、p、m、f,要重点指导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学生不容易读准声母的本音,教学时要多种方法配合,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领悟发音方法。可从插图入手,借助“播”“坡”“摸”“佛”的读音,读准b、p、m、f。教学b、p时,可让学生通过试验比较,区别发音:将一张薄纸放在嘴前,比较发音。发b时,薄纸基本不动;发p时,薄纸有明显的颤动。
教学b、p、m、f的形,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图与字母相似的部分;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这些字母像什么;还可以将b、p、m、f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右下半圆bb b,右上半圆p p p,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棍f f f。”
(二)拼音教学
本课是教学拼音方法和带四声的声韵相拼音节的起始课,要凭借教材,重点教好拼音方法。
教学拼音方法前,先要复习单韵母及其四声,为学习拼音做好准备。
教拼音方法,可先指导学生看拼音方法图。图上的小朋友在推卡片,表示b和ɑ碰在一起就可以拼出bɑ这个音节来。告诉学生在拼音时,声母b要读得轻短些,单韵母要读得响亮些,把b和ɑ快速连读成音节。可利用“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口诀,配合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拼音方法。
声母b和韵母ɑ的四声相拼有一定难度,要反复练习。可借助图画帮助拼读音节,让学生先看清楚单韵母的声调,然后把声母和带调的单韵母连读成音节。
声母b、p、m、f和ɑ、o、i、u相拼的拼音练习,可用拉动式卡片或翻动式卡片让学生反复练习,以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
(三)书写指导
先让学生观察b、p、m、f的笔画笔顺和每一笔在四线格的位置,再提醒学生注意:b、p两个字母的竖画和右半圆所占的位置不同;m的两个“门洞”一样大;f的横比较短,写在比四线格第二条线略低一点的位置上。笔画名称“”叫右半圆,“”叫右弯竖,“”叫左弯竖。教师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的指导。
(四)认读字词
自本课起,开始认字。让学生凭借已掌握的音节读词认字,丰富了拼音教学的内容,较早地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认字的要求只是认识,即能读正确,结合词句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书写。本课的三个生字极其常用,学生多读几遍就能够辨认,重点是借助拼音规范读音。如,“妈”应该读第一声,“爸爸、妈妈”第二个字要读轻声。教学中通过看图认读三个词,了解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从读词到认字,
13 .
最后离开音节熟练认读生字。
(五)扩展活动
1.做游戏:“说出我的悄悄话”。
同桌两人,甲在乙耳边发b、p、m、f中的某一个音,乙说出是哪个声母,然后交换进行。
2.做游戏:“看谁找得准,找得快”。 听老师或同学拼读音节,看谁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声母和韵母,并且摆成音节读一读。
3.拼读下面的音节。
bàbóbǐpápōpímùmómǐfǔfàfó
4.用“我”说话。如,我的书包;请告诉我;我爱爸爸和妈妈。
5.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拼音字母头饰。课间,可让学生戴着拼音头饰玩耍,以便加深对字母的记忆。课上,可让学生戴着头饰来学习拼读或做游戏,使每个字母都来到孩子们身边。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字母教学和音节拼读 (一)激趣导入
1.找出抽屉里的秘密(藏有ɑ、o、e、i、u、ü,和ɑ的四声卡片),找到卡片的小朋友带读。
2.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几位新朋友。 (二)看图说话,初识字母 1.学生交流:图上画了什么?
2.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说话中相关声母的发音。
(三)示范发音,教师边读边讲发音方法,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四)借助图画,记忆字母的形
1.引导学生再看图:你发现了什么,能想个办法记住这四个字母吗?学生借助图画,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引导学生自编儿歌。
2.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激活学生思维,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3.“开火车”认读四个声母,大面积抽读,识记字母。 (五)学习拼读音节,领悟方法
1.指导学生看拼音图,从“推卡片”这一动作来推想拼读方法,尝试拼读。 2.课件演示声母b和韵母ɑ相拼成音节bɑ。
3.小结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4.做“找朋友”游戏。四名学生拿“b”卡片,另四名学生拿“ɑ、i、u、o”卡片,其他学生拍手唱找朋友歌,八名学生迅速组成四个音节,带领大家拼读。
5.交流。
bā:图上画着谁?卡片上的数字是几?
bá:一起玩拔萝卜的游戏,在游戏中反复练习读准bá的音。 bǎ:想象说:谁在打靶?
14 ..
.
bà:用bà组词或说句子。 (六)练习拼读音节,巩固方法
1.用课件展示花园的情境,花苞上有b、p、m、f与i、u、o相拼成的音节。
2.学生用鼠标点击花苞,练习拼音。拼对了,花苞就展开成一朵盛开的花。 (七)读、演儿歌,熟练拼音 1.出示儿歌:
大白鹅,水上漂,头戴一顶小红帽。
生怕pà别人没发fā现,伸着脖子高声叫。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由拼读带点字的音节。 4.师生齐读表演。 五、资料袋
b、p、m、f的发音方法发b时,先将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将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极轻极短,气流较弱,声带不颤动,也不送气。p的发音部位与方法与b相同,只是气流较强,是送气音。发m时,双唇闭合,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发f时,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b、p、m的发音部位是上下唇,叫双唇音。f的发音部位是上齿和下唇,叫唇齿音。
轻声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由于它长期处于口语轻读音节的地位,失去了原有声调的调值,又重新构成自身特有的音高形式,听感上显得轻短模糊。轻声的调值总是根据前一个音节声调的调值来决定的,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轻声音节在拼写时不标调。
儿歌两首 爬石阶
一只手,拉爸爸,一只手,拉妈妈。 小娃娃,爬石阶,石阶高,他不怕。 爬呀爬,爬呀爬,爬上石阶笑哈哈。 牵牛花
牵牛花,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活像一个小喇叭。
牵牛花,往上爬,爬到屋顶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谁愿意跟我上天去玩耍?
4.d t n l
一、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d、t、n、l,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画。第一幅图是一个队鼓和一副鼓锤,敲鼓的声音“”提示d的音,队鼓和鼓锤组成的图形提示d的形。第二幅图是一条跳起的鱼,鱼的体态提示t的形。第三幅图是一个门洞,门洞的形状提示n的形。第四幅图是一个小男孩手拿一根小木棍赶猪,小男孩嘴
15 .
里发出的声音“嘞”提示l的音,小男孩手中的木棍儿提示l的形。
第二部分是d、t、n、l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d、t、n、l的书写格式及笔顺。
第四部分是带调拼读音节,认识五个生字。配有一幅情境图,蕴含着一个故事情节:一匹马驮着米袋在路上走,路边有大片大片的土地。米袋不知什么时候漏了,小马却没有发觉,小兔子飞快地追上来告诉它:你的米袋漏了。
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 声母d、t、n、l的发音及与韵母拼读音节、认识汉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n、l的发音及n、l与韵母的拼读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d、t、n、l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3.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体验童趣。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教学d、t、n、l,要重点指导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可利用图画,以说话助发音,如,借助“”发准d的音,借助“嘞”发准l的音。也可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活动中找准发音部位,掌握发音方法。如,教学d、t时,可让学生把手掌放在嘴前感觉不同的发音方法:发d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t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教学n、l时,可让学生捏着鼻子发l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松开鼻子发n的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
字母d、t、n与前一课所学的字母b、f、m有相似之处,学生容易混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它们在形体上的联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学生掌握读音后,点击自制课件出示d、n、t与b、m、f六个字母,让学生细细观察,反复比较,小组讨论得出它们的不同点:
左下半圆是d,右下半圆是b,一个门洞n,两个门洞m,伞把朝上t,伞把朝下f。还可以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本课新学的字母,如,“队鼓鼓锤dd d,鱼儿跳舞t t t,一个门洞n n n,小木棍儿l l l”。
(二)拼音教学
教学声母d、t、n、l和单韵母拼读音节,可以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进行拼读。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有没有带ti、di、tu、ni、li……这些读音的,借助有关汉字的读音练习拼读音节。然后引导学生自己熟练拼音,并把自己会拼读的音节读给同学听。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对比的方法分辨n、l与同一韵母拼读成音的细微差别。最后通过带调拼读,联系口语帮助学生分辨、记忆,如,n—ù→nù是发怒的“怒”,l—ù→lù是马路的“路”;n—ǚ→nǚ是女同学的“女”,l—ǚ→lǚ是旅游的“旅”。
(三)书写指导
先引导学生观察d、t、n、l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字母的笔顺和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在此基础上,老师作必要的指导,并提醒学生将d、t、n与学过的有关字母进行区别,如,d—b、d—p、t—f、n—m。笔画名称:“c”叫左半圆。
(四)认读字词,读儿歌
16 ..
.
指导学生认字首先要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带调拼读音节,读出词语,认识“大、米、土、地、马”五个字,知道路边的田地就是“土地”。在巩固认读时可用要认的五个字口头组词,以便巩固记忆。
课文中的儿歌,全文注音,第一次出现的本课所学的音节用红色标出。通过朗读儿歌,让学生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用红色标出的音节,再带着学生熟读儿歌,教师不必讲解,不要求学生理解儿歌内容,也不要求背诵。
(五)扩展活动
1.做游戏“看谁接得又快又准”。
老师说顺口溜的上半句,学生抢接下半句。如,教师说“一个伞把”,学生接“tt t”;老师说“一根木棍”,学生接“l l l”。
2.做游戏“看谁找得准,找得快”。 听老师或同学读音节,看谁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声母和韵母,并且摆成音节读一读。
3.拼读下面的音节。
nánǚlùlǘdǎdútǎtù 4.做游戏“找朋友”。
把生字卡片和相应的音节卡片分发给十位学生,由拿音节卡片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寻找,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相应生字卡片的同学答:“你的朋友在这里。”俩人并排站在一起领读生字。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例一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教师领着学生读儿歌:“悟空本领特别大,天兵天将全不怕,打败哪吒三太子,乐得悟空笑哈哈”。教师故意把:“特、大、打、哪、太、乐”这几个字音加重,让学生感知d、t、n、l四个声母。再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引出要学习的声母dt n l。
(二)看图识记d、t、n、l音和形 (三)用实物摆一摆字母
让学生准备一个半圆环和一枝铅笔,摆一摆字母,探究d、b、p的字形区别;再通过细细观察,反复比较n、m,t、f的字形。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样子像这些字母。
(四)创设情境,拼读音节
带学生到拼音乐园去玩:学生找出音节,自己试着拼读。然后集体交流,熟练拼读。
(五)看图编故事,认识生字词
看情境图,发挥想象,通过编故事、讲故事的形式,拼音节、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
(六)诵读儿歌
17 .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跟读、对读、拍手读、表演读,读出节奏感,表现出小兔“轻轻跳”、小狗“慢慢跑”的动作,体验童趣,感受对小草的爱惜之情。
(七)游戏:登“火箭”
用彩纸做三枚“火箭”横贴在黑板上,每个“火箭”头上贴着一个发音较难的声母卡片。比赛开始,发准了音的学生就在“火箭”舱里写上姓名,上课发不准音的,到课后争取登上“火箭”。看谁先登上“火箭”。
例二
片断:字母教学
1.(课件展示图画)你看见了什么?(引导说图意)
2.出示d、t、n、l,看看图画和咱们要认识的声母有哪些联系呢?(引导从读音和形状上考虑)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随机指导。你们还会用其他的方法记住这些字母吗?
4.点击课件展示书写过程,让学生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学生书空,再描红。
5.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样子和d、t、n、l相像? 6.摆一摆:用橡皮泥、拼图卡、手势等摆出你喜欢的声母来。
7.游戏:找朋友。请四个小朋友戴上d、t、n、l的头饰,从同学们摆的字母中找到自己的朋友。
五、资料袋
d、t、n、l的发音 方法发d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挡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动。发t时,发音部位、方法和d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口腔送出的气流比较强。发n时,舌尖顶住上齿龈,挡住气流,让气流通向鼻腔,从鼻孔出来,声带颤动。发l时,舌尖顶住上齿龈,不顶满,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带颤动。
d、t、n、l都是由舌尖接触上齿龈而形成的音,叫舌尖音。
复习一
一、教材简说
本次复习有五项内容。一是认读6个单韵母、10个声母。二是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字母。三是看图拼读音节。四是练习拼音,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画正确地连起来。五是认读巩固学过的字词。
二、教学建议 (一)复习指导
1.这是汉语拼音部分的第一个复习,学生理解题意会有困难,教师要具体指导,让学生先弄清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进行练习。
2.第一题读字母,先让学生自己读,教师提示要读准每个字母的音;再用互抽卡片的形式同桌两人互读互听;最后老师用卡片打乱课本上字母的排列顺序看谁读得又准又快,可以用开火车的方法轮读。
3.第二题,比较形近的字母,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集体认读,再说说每组字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b和d,都是由竖和半圆两笔组成,但是半圆的位置不同,读音也不同。可以用顺口溜区别: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18 ..
.
d d。区分“u—ü”这组形近韵母时,建议学生用两个小拳头来代替ü上的两点。当读到“u”时手不动;当读到“ü”时,就把小拳头举在头顶上。第二步对比书写,边抄写边小声读字母。
4.第三题“看看读读”,可让学生先自己看看图,读读图下的音节,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以多种形式拼读音节。其中lǎ bɑ、yī fu中有轻声音节,教师要示范轻声的读法。pù bù两个音节形似、音近,要提示学生看清读准。
5.第四题,可以采用游戏“我的家在哪里”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看看图,读读音节,帮动物们找到家。再交流:(1)图上画了哪六种动物;(2)拼读音节,指一指音节所说的动物在哪里;(3)照“鸭、yā”的样子画线,把动物和相应的音节连起来。
6.第五题巩固认字,做这项练习,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如,同桌两人一个打乱顺序指,一个认,再互换练习;也可以分小组练习读字词;还可以先自己认读,在以展示读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最后老师可启发学生想想:哪两个字可以连成一个词,用卡片摆一摆,摆对了大家读,摆得不合适大家说:请重摆。这些字可组成的词有:大米、土地、大马、大地。
(二)扩展活动
1.游戏:“给声母找朋友”。
把六个单韵母和十个声母的卡片分别贴在十六位同学的胸前。胸前贴着声母的同学依次走上讲台,问:“谁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某位同学胸前贴着可以与之相拼的韵母,就要立即走上讲台,站在他的左侧,并大声读出所拼的音节。
2.游戏:“看口形,猜字母”。
教师做字母的发音口形,让学生猜;或学生做口形,让教师猜。 3.读儿歌。 雨妈妈
雨妈妈,雨妈妈,提着水壶跑来啦。跑来了,要干啥?花儿口渴了,我来给它送点儿茶。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5.gkh
一、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图上一只和平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鸽子的“鸽”提示g的音,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湖边有水草和蝌蚪,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两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饮料,“喝”提示h的音,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
第二部分是g、k、h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g、k、h的书写格式和笔顺。
第四部分是三拼音,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以音节guā为例,借助图画教学三拼音的方法;二是三拼音的练习。
第五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一首儿歌。画面上一个小哥哥在美丽的湖边画
19 .
荷花,小弟弟拉着妈妈在一边看。在图中相应的画面旁边出现了三个词:荷花、哥哥、弟弟。
g、k、h的发音、三拼音的拼音方法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三拼音的拼音方法是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g、k、h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可让学生先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在说话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读准“鸽”“蝌”“喝”的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知g、k、h的读音。然后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让学生模仿、感悟,体会发音要领。g、k、h的发音部位不容易看清楚,可以让学生用手掌对着嘴试验气流强弱:发g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k时有气流冲出;发h时虽有气流冲出,但气流比发k时的气流弱。
要充分发挥图的表音示形作用,让学生读音记形。注意区别形近字母h—n。 (二)拼音教学
两拼音练习,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拼音方法,自己练习拼读,相互评议,教师指点。
本课开始学习三拼连读,教学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指导学生看音节图,提示guā就是“瓜”的音节。
2.分解三拼音节guā。g是声母,在前边;u是介母,在中间;ā是韵母,在后边。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节。
3.讲解三拼音节的拼音方法。三拼音节的拼读与两拼音节一样快速连读气不断。用课件演示图中的小女孩猛推g、u、ā三个卡片,快速连读拼出guā的过程。再用口诀帮助学生领会拼音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三拼音节是初学,可适当设计带调音节练习,还可以和两拼音节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学会三拼连读的方法。
(三)书写指导
讲清g、k、h的笔画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笔画名称:“”叫竖左弯;“”叫左斜右斜。
(四)认读字词,读儿歌
本课五个生字分别出现在识字情境图和《猜一猜》里,谜语中有五个本课新学的音节。这部分的教学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带调拼读红色的音节,重点巩固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2.读谜语,猜一猜,说说为什么说谜底是“手”。
3.联系“能写会算还会画”看图读词,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和轻声。 4.认读五个生字,注意区别“画—花、个—哥”的声调。 (五)扩展活动
1.拼读三拼音节,说说它们是什么。
20 ..
.
huā(花)guō(锅)huǒ(火)
2.读一读,比一比每组的音节有什么不同。 gā──guākā──kuāhā──huā gǔ──guǒkù──kuòhú──huó 3.读一读,连一连。
huā huà ɡē ɡè 画 花 哥 个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听读儿歌,教学声母g、k、h的发音 1.出示儿歌,学念儿歌。 小白鸽
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呀爱唱歌, 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
2.看图说图意,由“鸽、蝌、喝”引出声母g、k、h的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达到人人会读。
(1)学生小声跟老师读字母。
(2)学生大声读,老师小声跟着读。 (3)分小组练习读字母,看谁读得好。 (4)自我展示读字母,评出优秀者。 (5)听音练习。
老师读儿歌,学生听。让学生说说儿歌里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什么音节。 小哥哥,爱白鸽,喂完鸽,唱支歌,哥和鸽,笑呵呵! 3.识记g、k、h的形,照样子抄写。
(1)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记g、k、h的形。
(2)指导学生认清g、k、h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及写法。 (3)抄写字母。 (二)练习拼音 1.复习拼音方法。
2.让学生试着拼读:g—ɑ、g—e、g—u 3.指名拼读音节。
(三)在游戏中学习“三拼法”
1.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等图片,请学生认一认,说一说他们的名称。
2.把guā、guō、huā、huǒ几个音节分别贴在瓜、锅、花、火图下,并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音节与以前学过的音节有什么不同(由三个字母组成)。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以guā为例告诉学生:g是声母,u叫介母,ɑ是韵母,再出示小女孩猛推g、u、ā三个卡片的课件,学习三拼法。
3.教师示范拼读。声母g读得轻短些,介母u要快读,韵母ā读得响亮些。 4.教歌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5.认识各种花、瓜,练习拼读三拼音节。
21 .
(四)读儿歌,读词认字 五、资料袋
g、k、h的发音方法发g时,舌根抬起抵住软腭,挡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动。k的发音部位、方法跟g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比较强。发h时,舌根靠近软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g、k、h是由舌根抵住或接近软腭而形成的音,叫舌根音。
6.jqx
一、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j、q、x,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画。第一幅图是一只鸡抬头望着蝴蝶,“鸡”提示j的音,鸡和蝴蝶构成的形状提示j的形。第二幅图是七只气球,“七”“气”提示q的音,左边那只单独的气球提示q的形。第三幅图是一个切开的西瓜,西瓜的“西”提示x的音,西瓜上的刀印提示x的形。
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写规则的教学内容,以及三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j、q、x的书写格式和笔顺。
第四部分是读词语认字,配有图画。图上画的是人们在院子里活动的情景:有的下棋,有的搭积木,有的喂小鸡,有的洗衣服。
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
j、q、x的发音及与韵母的拼读、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写规则是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j、q、x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三拼音节。 4.认识5个字,会读儿歌。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教学j、q、x,教师要依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指导学生边实践边体会,发准字母的音。发挥图画的作用,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和方法,借助“鸡”“气”“西”的音读准j、q、x。
借助图画帮助记忆字母的形。 (二)拼音教学
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ju、qu、xu中的韵母实际上是ü,读音也是ü,只是书写时省写两点。这是因为在普通话里,j、q、x不和u相拼,即使ü上两点省去不写,也不会与u混淆。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看看j、q、x与ü相拼的示意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运用课件来演示ü上两点省写规则,并利用下面的口诀帮助记忆:“小ü碰见j、q、x,去掉两点还读ü。”或“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
22 ..
.
见了帽子就摘去。”学习介母是i的三拼音节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前课所学方法反复练习拼读。练习j、q、x与i相拼时,可以给i加上不同的声调,练习带调拼读音节。
(三)书写指导
要引导学生观察j、q、x在四线格所占的位置,还要提醒学生注意j、x的笔顺。注意q与p、j与i的区别,防止将q与b、p、d、g等混淆。笔画名称:“\”叫右斜,“/”叫左斜。
(四)认读字词,读儿歌
建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可以根据情境图说图意,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读词识字,还可以在小组内开展读词识字竞赛。“喂小鸡”因“喂”“小”的韵母没学过,图中没有出示词语,可让学生照着“洗衣服、搭积木”说出结构相同的词语来。老师单独出示卡片“鸡”,让学生到儿歌里找到这个字,认读出来。
这部分教材的重点在认字,在多次读词语后要指导学生认字,告诉学生“服”单独念时,读fú。
读儿歌可先让学生带调拼读红色音节,再找找还有哪几个音节自己也会读,如,yì、tǔ、dì、qǐ,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然后老师再带着学生读儿歌,儿歌的内容画面上有,不必讲解。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背诵。
(五)扩展活动
1.做游戏“找朋友”。
五名同学分别戴着j、q、x、u、ü的头饰,让j、q、x分别找ü做朋友,组成音节,并去掉ü上两点,全班同学一起拼读。
2.拼读音节,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qìxǐjīqùjúxūjiāqiàxiá 3.连一连,读一读。
xǐ jī dì yī xià 地 衣 洗 下 鸡
4.“变魔术”:一个半圆环和一枝铅笔,摆一摆,拼一拼,组成声母。先自己摆一摆,读一读,再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你变我猜,我变你猜。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j、q、x和ü的拼写规则 1.引导发现。 (1)出示音节:
n—ü—nü j—ü—ju l—ü—lü q—ü—qu x—ü—xu
(2)让学生拼一拼,看看发现了什么。 (3)交流各自的发现。 2.讨论判断。
(1)你们说老师写错了,理由是什么呢?说老师没错,那为什么要这样写
23 .
呢?
(2)学生讨论。
“n、l与ü相拼时没去掉上面的两点。” “如果去掉ü上的两点,就不是ü而是u了。” “老师没写错。”(可说不出理由) 3.揭示规则。
(1)老师讲j、q、x和ü的故事:“j、q、x带着小i出去玩,小ü也要去,急得哭了。j、q、x说:“你先擦掉眼泪,我们再带你去。”小ü连忙擦掉眼泪,拉着j、q、x的手出去玩了。
(2)听完故事后,你找到答案了吗? 4.及时总结,突破难点。
(1)教师总结j、q、x与ü相拼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强调:j、q、x不和u相拼;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ü,千万不能读成u。
(2)学生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内容议一议为什么要这样读。启发学生明白因为去掉鱼眼的鱼还是鱼,所以还读ü不读u。
5.学歌诀,帮助记忆。
歌诀:“j、q、x真顽皮,见了鱼眼就抹去。” 五、资料袋
j、q、x的发音方法 发j时,舌面前部抬起贴紧硬腭前端,然后再将舌面稍稍离开,与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里挤出来,声带不颤动。q的发音部位、方法跟j大体相同,只是送出的气流较强。发x时,舌面前部抬起靠近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j、q、x都是由舌面前部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而形成的音,叫舌面音。
7.zcs
一、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它们的四声,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字,写的是字母z,“字”提示z、zi的音,小女孩写的字母“z”提示z的形。第二幅图用小刺猬的“刺”提示c、ci的音,小刺猬的形状提示c的形。第三幅图是一条正在吐丝的蚕,吐丝的“丝”提示s、si的音,蚕的形状和蚕吐出的丝的形状提示s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母z、c、s和单韵母ɑ、e、u的拼音练习以及三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z、c、s的书写格式。
第四部分是认读字词,配有图画和一首儿歌。
z、c、s的发音及zi、ci、si的整体认读、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z、c、s的发音是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z、c、s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24 ..
.
3.学会zi、ci、si 3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学生发z、c、s的音有一定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在说话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读准“字”“刺”“丝”的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初步感知z、c、s的读音。然后教师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特别强调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咬着舌尖发音。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发音要领。
教学字母的形,要充分利用图,还可以用口诀记忆:“小2 z,半圆c,半个8字就是s。”
(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整体认读音节前面已出现过。教学zi、ci、si的读音时,只需告诉学生,把字母z、c、s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zi、ci、si的音。可以对比着发音:z—zi,c—ci,s—si,体会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发音的相同和不同处。还要让学生知道,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是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的,韵母i在这里不读“衣”,不能用来与声母拼读,要整体识记。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要打乱顺序读,反复练习。结合四声练习,告诉学生标调时要去掉i上面的点。
(三)拼音练习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拼音方法,自己练习拼读,然后指名拼读,同学评议,教师指点。重点练习zuo、cuo、suo三个三拼音节。最后利用本课的情境图,练习带调拼读音节。
(四)书写指导
z、c、s三个声母都是一笔写成。着重指导写s,它是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半圆,再向右半圆,像阿拉伯数字8的半边,要写正,不能歪。
(五)认读字词,读儿歌
本课要认的五个生字在儿歌里都可以找到,教学时要利用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认字。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巩固音节,拼读zuò、cuò,在老师指导下读通儿歌。
2.学生画出生字读读,启发质疑。如,题目上怎么有标点符号?“了”的音节为什么不同?“一”的调号怎么不一样?
3.师生共同释疑。(1)题目是打比方说的,不是真的过桥。(2)“了”有两种读音,一种读le,这课生字读le,“对了、错了、过了桥”都读le,另一种读liǎo,拼音字母以后会学到,现在可先记住读liǎo,过不了的“了”。(3)“一”的声调会随着后一个字的声调而变化(不必讲具体),朗读时要按所标的声调读。
4.教认生字,注意读准三拼音“做、过”,区别“了、乐”的音和义。 5.引导学生找一找儿歌中学过的音节,比一比,谁找得准,谁拼读得好。 6.熟读儿歌。 (六)扩展活动
1.学生回家做声母z、c、s的卡片,并读给家里人听。
25 .
2.读一读,比一比。
z—zic—cis—si
zi—zɑci—cusi—se
3.数一数,今天你在数学课上过了几座桥。 (七)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书写指导
1.跟老师一起书空。观察z、c、s在四线格中的位置,说说发现了什么(都占中格)。
2.在课本上描红,注意笔顺和写字姿势。
3.在自己本子上写两遍,一定把声母的“家”找对。 4.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字母。
5.同桌或自选伙伴交换看一看,比一比谁写得好。 6.老师巡视、观察、听同学们议论。
7.请写得好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一写,让大家欣赏。 8.美美地读一读漂亮的字母。 五、资料袋
z、c、s的发音方法发z时,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c的发音部位、方法跟z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发s时,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z、c、s都是舌尖平伸发音,因而也叫平舌音。 儿歌
紫色树,紫色花,紫花开了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
8.zh ch sh r
一、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zh、ch、sh、r及四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用织毛衣的“织”提示zh、zhi的音,小凳与靠背椅提示zh的形。第二幅图是刺猬和小男孩在吃东西,“吃”提示ch、chi的音,刺猬与靠背椅提示ch的形。第三幅图用狮子的“狮”和老师的“师”提示sh、shi的音,狮子与靠背椅提示sh的形。第四幅图用红日的“日”提示r、ri的音,幼芽提示r的形。
第二部分是拼读音节,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第三部分是声母zh、ch、sh、r的书写格式和笔顺。
第四部分是认读字词,配有图画,画的是街心公园的一角,太阳刚升起,小姐姐已经在读书了,老爷爷在看他的孙子学骑车。
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
zh、ch、sh、r的发音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
26 ..
.
点。zh、ch、sh、r的发音是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zh、ch、sh、r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ch、sh、r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学会zhi、chi、shi、ri 4个整体认读音节。 4.认识7个字,会读儿歌。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在学习z、c、s的基础上,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zh、ch、sh、r的发音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示范、指导zh、ch、sh、r的发音。要强调:发这四个声母的音,舌头都要翘起来,所以zh、ch、sh、r都叫翘舌音。学生通过对比练读z—zh、c—ch、s—sh,区别比较,掌握发音要领,记住带有“椅子”(h)的声母要翘舌。对于发音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
(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教学zhi、chi、shi、ri,一是要让学生知道整体认读音节和声母的发音相近,只是比声母读得响亮些、长些。二是要与zi、ci、si的发音进行比较,区别平舌音与翘舌音。三是要强调它们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应整体识记。
(三)拼音教学
进行拼音教学,要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可采取同桌互读互听、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练习拼读音节。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作指导,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作重点提示。还可采用多种形式来检查学习效果,如,指名读、分组轮读、自我展示读,以巩固拼音效果,达到准确拼读。
(四)书写指导
要提示学生zh、ch、sh都是由两个字母组成的,书写时两个字母不能分开。r的写法:先写竖,占中格,然后在竖的上端向右写一弯笔。
(五)认读字词,读儿歌
配合拼音练习、认字,安排了一幅图和一首儿歌。图中四个词的读音都有本课新学的音节。教学时要提醒学生看清字母和声调读准字音。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读出。本课生字较多,字形较复杂,要借助图中人物的活动、儿歌中的句子,通过反复认读来熟悉生字。
有的字学生已经熟悉,如“书”,课本封面就有,只需提醒一下即可。认读的形式力求多样,要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如,开火车读、指名认读、俩人比赛读。
(六)扩展活动
1.听录音或教师发音,辨别平、翘舌音。 cichizizhishisi 2.拼读下面的词。
shí sìshì zisì zhīsì shíshí zhǐshí zì shǔ shùchǐ zirì lìzhí rìrì qīhē chá 3.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27 .
sì shì sì,shí shì shí,shí sì shì shí sì,sì shí shì sì shí。
shí sì bù dú sì shí,sì shí bù dú shí sì。
4.在电脑上用拼音输入法分别输入zi、ci、si、zhi、chi、shi的音节,看看你认识哪些字?
5.用“读、骑、车、话”口头组词,看谁说得多;或四人小组抽签选字,开火车口头组词,一人说一个词,不重复;看哪列“火车”最长。
(七)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例一
片断:复习导入
1.教师谈话:咱们在拼音王国里遨游,认识了不少拼音朋友。(点击课件:进入)瞧,他们正想出来和你们一起玩呢!
2.点击相关字母,学生认读。
3.教师:大家玩得可真开心呀!拼音娃娃都忘记回家的路了,怎么办呢? 4.点击课件,教师读房屋名称: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5.学生合作送字母回家。 例二
片断:zh、ch、sh的教学
1.出示声母zh、ch、sh,问:你认识哪个字母?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教师进行指导、点拨,并示范读zh、ch、sh。
2.讨论:谁能用最快、最简便的方法来记住zh、ch、sh的音和形。引导学生和z、c、s进行比较。
3.分组尝试拼读音节。互教互学,进行评议。
4.各组汇报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你能向大家提问吗?教师相机指导,反馈校正。
5.学生自主选择伙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做练习。 画眉鸟组:练习读拼音; 小猴子组:练习组词; 小猫组:练习抄写字母。 6.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7.拓展练习:读绕口令。 五、资料袋
zh、ch、sh、r的发音 方法发zh时,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上牙床后面的部位),然后舌尖稍稍离开,让气流从狭缝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ch的发音部位、方法跟zh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发sh时,舌尖翘起,靠近硬腭前端,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发r时,发音部位、方法跟sh相同,只是发音时声带要颤动。
zh、ch、sh、r都是舌头翘起来发音,所以叫翘舌音。
28 ..
.
复习二
一、教材简说
本次复习包括六项内容。一是按声母的排列顺序读记声母。二是用小棒、毛线、手势摆字母。三是找出有相关声母的姓。四是读音节区别形近、音近的声母。五是拼读音节词,把同类的词连起来。六是认读学过的字。
二、教学建议 (一)复习指导
1.第一题,先用卡片认读23个声母,再让学生读一读书上的声母。并鼓励学生记住声母的排列顺序,为“复习四”设计的“按声母顺序连图形”做准备。
2.第二题摆字母,先让学生读课本上摆成的字母,再由他们用自己带来的东西、手势摆一摆,看看还能摆出什么字母,也可以同桌互相商量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按木棒──毛线──手势的顺序,一项一项地让学生上台边讲边演示。如,小棒可摆成z、l,毛线可摆成n、w、r、l,手势可摆成o、e、u、b、d、k。
3.第三题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复习声母。可按以下几步进行:(1)说出自己的姓,姓里有什么声母。教师先示范说,再请一些学生说。如果个别姓如“安、欧”无声母就说第一个字母。(2)出示题中9个声母的卡片,请学生认“朋友”。即谁的姓里有某个声母,谁就是它的朋友。可以自己说,也可帮别人说。教师将这些姓写在字母的下面。不一定按字母顺序,说到哪个字母就把姓写上。(3)按字母顺序读一读姓,可由教师领读也可让该姓的学生站起来领读。(4)比一比哪个字母的“朋友”多。
4.第四题读音节。要让学生自己先读,教师提醒学生要看清声母,带调拼读。再同桌两人互读,听听平舌、翘舌,鼻音、边音读准了没有。最后老师检查,进一步分辨读音。
5.第五题“读读连连”,目的是巩固拼音,学习认识事物,进行初步的思维训练。可分以下几步进行教学。(1)拼读音节,再连成词读一读,想想指的是什么东西。教师提醒学生读好三拼音和轻声。(2)想想说说qì chē和huǒ chē为什么连起来。回答可能有两种:一是两个词的颜色相同;二是它们都是车(交通工具)。教师要表扬后一种说法脑筋动得好,从词所表示的东西上去想。(3)照样子连一连。(4)检查,读出连上的两个音节词,说说连的理由。
6.第六题认字,可先让学生自己认读,再指名读,检查认读情况。如果采用摘“苹果”的形式认读,学生更感兴趣。教师可在黑板上画苹果树的简笔画,把要复习的字贴上去,让学生摘下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
(二)扩展活动
1.做一做。给水果、蔬菜、动物、家用电器或日常用品等制作拼音卡片,也可以给音节配上一幅插图。还可以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做的卡片。
2.“快乐大转盘”。制作方法:先剪一张长方形的纸板,在上面并列挖出两个窗口。在纸板的反面钉两个圆形的纸板,分别写上声母和韵母。还可以在韵母的窗口上方再挖一个小窗口,在纸板的反面再钉上一个小转盘,写上四声。练习拼读时,教师转动两个纸盘,声、韵、调随机组合。
3.摆学具。教师发音,学生用拼音卡片拼出相对应的音节。老师读出一个
29 .
声母或韵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而后快速地摆出对应的声韵母。先练习摆带调韵母,再练习摆两拼音节,最后练习摆较难的三拼音节和带调音节。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可以指名到磁性黑板上进行摆放表演或比赛。
4.b d、p q、f t、n h、m n,这些字母容易混淆,可用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它们的读音和字形。如,区分bd、p q时,可让学生伸出左拳,拇指向上,演示b的字形,再伸出右拳演示d的字形,然后让学生将两拳相对后向下翻,便演示出p q的字形。边演示边教学生说:“左拳b来右拳d,两拳相对念bd;左竖朝上就念b,右竖朝上就念d;左竖朝下就念p,右竖朝下就念q”。
5.读儿歌。 小青蛙
小青蛙,呱呱呱,它说自己是画家。画只兔子两条腿,没有耳朵扁扁嘴。 画只鸭子四条腿,长长耳朵三瓣嘴。兔子、鸭子笑哈哈:问青蛙,画的啥? 小青蛙,低着头,一下成了小哑巴。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9.ɑieiui
一、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复韵母ɑi、ei、ui及其四声,每个复韵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姐姐和弟弟背挨背站着比高矮,“挨、矮”提示ɑi的音。第二幅图是小男孩用力砍枯树,砍树时发出的“”的音提示ei的音,枯树与小男孩构成的形状提示ei的形。第三幅图是小女孩围着围巾,“围”提示ui的音,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加上帽子上垂下的绒球构成的形状,提示ui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母和ɑi、ei、ui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音节kāi、gěi、huí的书写格式。
第四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句子、儿歌。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植树,图下用一句话表现他们分工合作的情形,培养学生的环保与合作意识。图上还有小兔,与儿歌内容相配。
句子和儿歌的音节中有的含有复韵母ɑi、ei、ui,为巩固字母和音节、学习生字提供了语言环境。
ɑi、ei、ui的发音、声母与ɑi、ei、ui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复韵母ɑ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声母与ɑ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复韵母。复韵母都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
30 ..
.
教学时,可以结合图画,整体认读后再教给发音方法:从前一个字母快速滑向后一个字母,一气呵成。如,发ɑi时,先张大嘴巴发ɑ的音,口形由大到小很快滑向i,ɑ读得重,i读得轻,中间气不断,一口读成ɑi。ei的发音方法与ɑi大致相同。发ui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不是i),口形由圆到扁。
区别单韵母ɑ、e、u与复韵母ɑi、ei、ui的发音:单韵母发音时口形保持不变,复韵母发音时,口形是变化的。让学生在发音时体会两者的区别。
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识记的积极性,ɑi、ei、ui的形可借助发音方法识记,也可以借助图画记忆,还可以通过编顺口溜的方式进行识记。ɑi的声调标在ɑ上,ei的声调标在e上,ui的声调标在i上,i上的点去掉。标调方法不要求学生掌握,只需要了解,以帮助正确抄写音节。
(二)拼音教学
声母与复韵母的拼音练习,可以运用迁移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声母与单韵母的拼音方法大胆实践,练习拼读。拼读句子中的音节,可以借助图读拼音,也可以先拼音,再看图印证。
(三)书写指导
本课是第一次要求在四线格中书写音节,除强调按规格写好每个字母外,要着重指出:(1)音节的几个字母要靠紧,写得紧凑、匀称;(2)按顺序写完一个音节的所有字母后再标调号;(3)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要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
(四)认读字词,读句子、儿歌 认字可结合句子、儿歌的教学进行。
句子的音节中,除了“zāi、péi、shuǐ”含有新学的复韵母外,其余均为学生已学过的声母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拼读,自己读句子。认字可以在读句、读儿歌之后进行。注意读准“你、水、子、在”这几个字音,告诉学生“子”单念或在词头读zǐ,如,子女、子弟;在词尾读zi,如,胡子、孩子、桌子。可以启发学生说说以前认过的哪个字与“子”长得像,用来区别“子”与“了”的字形。
读句子要读出逗号的停顿,还要指导学生用句中停顿突出三个人物。如,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诵读儿歌时,可以借助刚学习的声母与复韵母相拼的音节,读准“白、尾、嘴、在”四个字。可以让学生在图中找到小白兔,引发学生平时对小白兔的印象,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小白兔进入课堂,让学生边观察,边读儿歌,激发学生诵读儿歌的兴趣。在读儿歌的过程中,认识“白、皮、子、在”四个字。
(五)扩展活动
1.做游戏“看谁听得清,找得快”。
同学随机抽读复韵母ɑi、ei、ui,看谁能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到,并大声地读出来。
2.做游戏“找朋友”。
一位同学拿出写有声母或复韵母ɑi、ei、ui的卡片,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台下许多学生拿着能与问者手中卡片拼成音节的卡片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组成音节拼读。
3.比一比,读一读。
31 .
ɑ—ɑie—eiu—ui
4.猜一猜。(教师说,学生猜)
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洗衣服,都要请它来。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句子教学
1.出示课件(本课植树图),探究图意:谁在干什么?(丁丁在栽树,明明在培土,云云去提水。)在说话时引出音节“栽树、培土、提水”。知道这是植树时应做的事。
2.按图意进行表演。
3.三人一组。其中,由云云说:你干什么,他干什么,我干什么。 4.组织三人学习小组,进行情境表演。 5.读句子,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6.用多种方法认记“你、他、水”三个字。 7.再读句子,体会春天植树的愉快心情。 五、资料袋
ɑi、ei、ui的发音方法发ɑi时,先发ɑ的音,这个ɑ比单念ɑ时舌位偏前。发ɑ后,舌头慢慢上升,嘴慢慢闭合,快到i的舌位时停止。由ɑ到i有一个滑动的过程。发ei时,先发e的音,然后向i滑动。发e时,舌位要比单念e靠前,发音也更响一些。ui是u和ei的结合,它是《汉语拼音方案》中的uei的省写式。为了学习简便,我们只学ui,不学uei。发ui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形由圆到扁。ui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相拼才能成为音节。ɑi、ei可以自成音节,直接给汉字注音。
儿歌——不倒翁
说你呆,你不呆,长着胡子像小孩。推一推,歪一歪,睡下去又站起来。
10.ɑoouiu
一、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复韵母ɑo、ou、iu及它们的四声,每个复韵母都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奥运会的会标──五环旗。“奥”提示ɑo的音。第二幅图用莲藕的“藕”提示ou的音。第三幅图用游泳的“游”提示iu的音。
第二部分是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练习。
第三部分是看图读句子,识字。句子中有含复韵母ɑo、ou、iu的音节。通过看图读句子,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动物的常识,并认识“小、爱、吃、鱼、和、牛、草”七个汉字。
第四部分是一首儿歌。儿歌中有含复韵母ɑo、ou、iu的音节及要认识的汉字“好”。
ɑo、ou、iu的发音、声母与它们所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32 ..
.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复韵母ɑo、ou、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ɑo、ou、iu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一)字母教学
教学复韵母ɑo、ou、iu时,可先从看图说话入手,让学生从口语中找到ɑo、ou、iu的发音。也可以先复习ɑi、ei、ui的发音方法,让学生运用ɑi、ei、ui的发音方法,自己去探索尝试,使用字母连读的方法试读。然后,教师边讲发音要领边示范,学生边练边体会。
教学ɑo、ou、iu的形,可指导学生用字母组成的方法记忆。也可以通过联想,编顺口溜来记忆。iu与ui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提醒学生注意:ɑo的声调标在ɑ上,ou的声调标在o上,iu的声调标在u上。标调方法不要求学生掌握,只需要了解,以帮助正确抄写音节。
(二)拼音教学
声母与ɑo、ou、iu的拼音练习,要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自己练习。三拼音练习,要先复习声母与介母、单韵母相拼的三拼音的拼音方法,提醒学生不要漏掉介母。读句子和儿歌中的音节,要指导学生看清带调韵母,准确拼读音节。
(三)认读字词,读句子、儿歌 认字可结合句子、儿歌的教学进行。
句子中出现的音节均是学生学过的,因此,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要注意读准翘舌音“吃”、平舌音“草”、鼻音“牛”。可以让学生在图中找到四种动物,引发学生回忆平时对动物进食的印象,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读句子的过程中,认识“小、爱、吃、鱼、和、牛、草”七个汉字。
儿歌中有一个要认识的字“好”,可在读儿歌之后再提出来认识。本课要认的字较多,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复现、巩固。复习的方法要活泼有趣,还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四)扩展活动
1.自制ɑo、ou、iu的卡片,同桌互相认读。 2.比一比,读一读。
cǎo──chǎosōu──shōuniú──liú 3.读一读,再用音节口头组词。 bǎolǎodòu tóujiùliú hòugāoqiū 4.读读说说。
小狗ɡǒu爱吃肉ròu。 ( )爱吃鱼。
( )和( )爱吃( )。
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爱吃什么,说给大家听。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33 .
三、教学建议
(一)看图说话,认读正音
指导学生看五环旗、藕、游泳图,在学生说图意的过程中,教师提示ɑo、ou、iu的发音并正音,学习ɑo、ou、iu的四声。
(二)拼读练习,重点突破
拼读两拼音节,平、翘舌音对比读。
重点突破三拼音的拼读方法。复习已掌握的声母与介母、单韵母相拼的三拼音的拼音方法,再引导学生学习声母与介母、复韵母相拼的三拼音。
(三)语境识字,巩固拼音
读句子认字,采用反复见面的方法来整体识记。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在挂图的相应事物旁加上识字卡片:“马、牛、鱼、草”,让学生读一读。
2.读句子。学生自己读,全班交流读,教师指导读好句子。 3.画出句子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它。
4.交流课外识字途径。先由学生说自己认识了哪个字,是怎么认识的,如,某同学名字中有“爱”这个字,草坪边的木牌上有“草”字,妈妈教过等。
5.巩固认读。通过朗读句子和儿歌,巩固汉语拼音,并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小、爱、吃、鱼、和、牛、草、好”八个汉字。
四、教学设计举例
ɑo、ou、iu的发音方法先发ɑ,比单念ɑ时舌位靠后,要发得长而响亮,接着舌头逐渐抬高,口形收拢、变圆,发出近似u的音,要轻短。发ou时,先发o的音,接着嘴唇逐渐收拢,发出u的音,o念得长而响亮,u念得轻短模糊。iu是i和ou的结合,它是《汉语拼音方案》中iou的省写式。发iu时,先发i,然后逐渐把声音过渡到u。u要比单韵母u的口形开一些,舌位低一些,u的响度比i大。iu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相拼组成音节。ɑo、ou可以自成音节,直接给汉字注音。
标调方法如果韵母不是单韵母,调号要标在韵母中的主要母音(开口度最大、发音最响亮的母音)上。标调歌:“有ɑ别放过,没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五、资料袋 ɑo、ou、iu的发音方法 先发ɑ,比单念ɑ时舌位靠后,要发得长而响亮,接着舌头逐渐抬高,口形收拢、变圆,发出近似u的音,要轻短。发ou时,先发o的音,接着嘴唇逐渐收拢,发出u的音,o念得长而响亮,u念得轻短模糊。iu是i和ou的结合,它是《汉语拼音方案》中iou的省写式。发iu时,先发i,然后逐渐把声音过渡到u。u要比单韵母u的口形开一些,舌位低一些,u的响度比i大。iu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相拼组成音节。ɑo、ou可以自成音节,直接给汉字注音。
标调方法 如果韵母不是单韵母,调号要标在韵母中的主要母音(开口度最大、发音最响亮的母音)上。标调歌:“有ɑ别放过,没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34 ..
.
11.ie üe er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随之出现的是整体认读音节ye、yue及er的四声。特殊韵母er可以单独为汉字注音,不与任何声母相拼。每个韵母均配有一幅插图,分别为椰树、月亮、耳朵,用以提示字母的读音。
第二部分是声母与üe的拼音练习。j、q、x与üe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变成jue、que、xue。
第三部分是看图拼读音节词语。一幅图中,有四个音节词语,含有韵母ie、üe、er。
第四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读句子。句子表述了图意,启发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句子中有四个要认识的字。
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儿歌中有要认识的四个汉字。
ie、üe、er的发音、声母与üe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er的发音是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学会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
2.能正确拼读声母与复韵母ie、üe组成的音节。
3.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体会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复韵母ie、üe的教学,要把握读音上的难点,注意提示发音要领:先发i(或ü)音,紧接着发ê音,而不是e音。
整体认读音节ye、yue的教学可以与复韵母ie、üe的教学结合进行,区别比较。ie和ye读音相同,ie是韵母,e前是小i;ye是整体认读音节,e前是大y。üe和yue读音相同。üe是韵母,yue是整体认读音节。y和üe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
整体认读音节ye、yue的四声教学可以通过找同音汉字帮助学习。 er的发音,可以借助手势(手伸平,四指上翘,表示卷舌)帮助发音。了解er不能与任何声母相拼,只能单独为汉字注音的特殊性。可以借助口语中的“儿、耳、二”等字音帮助读准er的音。
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在书写时,字母间要靠紧一些。 (二)拼音教学
练习拼音时,要注意由易到难。先学习声母n、l与复韵母üe的拼音。要注意区别鼻音n和边音l。可以扩展练习n、l与ie的拼音。再学习j、q、x与üe相拼的音节。可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发现拼读的规律:小ü见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
拼音练习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在游戏中
35 .
拼读,激发学生自主练习拼读的兴趣。
学习看图拼读音节时,可先指导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老爷爷在干什么?在说话时引出音节。如,学生说:“老爷爷戴着耳机听音乐。”教师可随机出示音节:ěrjī。
(三)认读字词,读句子、儿歌
识字教学要结合语言环境随句子、儿歌进行,并尽可能与熟字连成词,通过读词语加深记忆。如,家(大家、画家);河(小河、河水)。
句子中,每个音节都学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拼读,要求把句子读正确。学生自读后,可以汇报的形式展示读句子,师生共同评价。
诵读儿歌时,要求结合儿歌的语境帮助识字,同时巩固复现的复韵母和学过的音节。
儿歌中共有四个要认识的字:“月儿”的“儿”:“儿”的读音和“子”一样,单独出现或在词头读“ér”,如,儿童、儿女;在词尾有的读轻声,如,“花儿、鱼儿、月儿”。“大河”的“河”、“学校”的“校”,可以用扩词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词汇。此外,还有一个“入”字。
(四)扩展活动
1.比一比,读一读。
ei-ieei-erie-üe 2 飞(机、鸡)(河、和)水 小(鸡、机)(和、河)好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看图说话,认读正音
如,教学复韵母ie。出示椰树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若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椰树。
学生说话过程中,教师随机正音,并出示复韵母ie。教师示范读音,学生模仿。注意提示发音要领:先发i音,紧接着发ê音,而不是e音。
出示ye。学生认读,与ie比较学习。
出示ye的四声,学生认读。找相对应的汉字。 (二)重点指导特殊韵母
1.游戏导入:比一比,谁最灵。
教师说“眼睛、鼻子、眉毛、额头、耳朵”,学生用手指点,看谁的动作又快又正确。最后点到耳朵,告诉学生耳朵的“耳”的第一声就是er的读音。教师示范读音,学生模仿,配以手势。
2.告诉学生er不能与任何声母相拼,只能单独为汉字注音。 3.读准er的四声。er有哪些汉字朋友呢?(儿童的“儿”、月儿的“儿”、而且的“而”、一二一的“二”、鱼饵的“饵”)
(三)拼读练习,游戏激趣 出示课件: 二人小组学习。先两人分工,分别扮演声母和韵母,看课件说:我是声母n,
36 ..
.
我是韵母üe,拉起手来就是音节nüe;再小组汇报表演;最后教师指名学生上台表演拼读游戏。
出示课件:
二人小组学习。先练习拼音,再自荐展示学习成果。 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学习。先找一找拼读规律:小ü见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再练习拼读;最后汇报学习情况。
(四)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探究图意:图上有什么?老爷爷在干什么?学生练习说话。在说话时引出音节。练习拼读音节词语。
(五)语境识字,巩固拼音
通过朗读句子和儿歌,巩固新学的字母和音节,并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家、飞、机、有、儿、河、入、校”八个汉字。
五、资料袋
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的发音方法发ie时,由发i开始,接着发ê,口腔半开,中间气不断。ie中的e读音与单念的e不同,这里的e念ê,口半开,嘴角展开,舌尖抵住下齿背,舌头靠前,嗓子用力。发üe时,由ü开始然后向ê滑动,口形由合到半开,中间气不断。这里e也念ê。发er时,e表示发音时舌头的位置,r表示卷舌动作。在发出单韵母e的同时,把舌头卷起来对着硬腭,就成了er。
儿歌两首 月亮
天上有个月亮,水中有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中,水中的月亮在天上。 月儿
圆圆月,弯弯月,月儿有圆又有缺。我爱圆圆月,我爱弯弯月,圆圆弯弯都是月。
复习三
一、教材简说
本次复习包括四项内容。一是比较形近韵母。二是拼读音节,并恰当地和图连起来。三是认读词语。四是读儿歌并动手拼一拼。
二、教学建议 (一)复习指导
1.第一题,先用卡片认读五个复韵母和er。再让学生自己读读图中每个动物举着的标牌上的两个字母,教师可用四个单韵母(i、e、u、r)卡片变化组合成复韵母和er,检查认读情况。读中让学生体会口形随字母的先后而变化,发出不同韵母的读音。
2.第二题要求把图和相应的音节正确地连起来。教学时,可先看左右两边图上画的是什么,再拼读音节。注意读好整体认读音节和三拼音节。指导学生在看清图、读准音节的基础上连线。
3.第三题认读词语。是复习巩固识字的练习,也是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
37 .
练的一项练习。学生自读前,老师可提示两点:一是想想哪些字要读轻声,可在字下画个“·”给自己提个醒;二是横着读,说说你发现每一横排的四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点。
教师检查可分三步:
(1)指名读,回答问题; (2)用卡片开火车轮读; (3)指名给卡片分分“组”。
4.第四题读儿歌,拼图形。准备铁丝做的三个圈圈和三条直线。教学时,可先带着学生读通儿歌,知道三个圈圈和三条直线可以拼出小鸭和小兔。然后让学生观察儿歌下面的图形,再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试试用三个圈圈和三条直线还能拼成什么。
(二)扩展活动
1.比一比,看谁会认读。
同桌的两位同学轮流认读卡片上的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互相订正。 2.拼拼读读,看谁拼得又准又快。 cì weidài shǔyě tù
jiǔ càidòu jiǎoqié zi 3.用下面的字组成词,再读一读。 花读画骑吃爱草书马校衣车服河
可用生字卡片摆,也可以把字印在一张练习纸上,发给学生动笔连一连。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12.ɑn en in un ün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五个前鼻韵母ɑn、en、in、un、ün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配有图画。第一幅图是天安门,用“安”提示ɑn的音。第二幅图是圆圈,用“圆”提示yuɑn的音。第三幅图是一个人在摁门铃,用“摁”提示en的音。第四幅图是小兔在树阴下乘凉,用“阴”提示in和yin的音。第五幅图是蚊子,用“蚊”提示un的音。第六幅图是白云,用“云”提示ün和yun的音。
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两项内容:(1)声母与ɑn、en、in、un、ün的拼音,巩固新学的韵母,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2)看图读音节词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准确拼音的能力。
第三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读韵文。配有一幅山区田园图,图画表现了韵文的意思。韵文中有许多含前鼻韵母的音节,还有要认的五个生字。
第四部分是儿歌,配有图画。儿歌中有多个含前鼻韵母的音节。随儿歌学习“半、云、她”三个字。
前鼻韵母的发音、整体认读音节的识记、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三拼音节的拼读是难点。
38 ..
.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ɑn、en、in、un、ü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
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韵文,了解看图时的方位顺序。看图读儿歌。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前鼻韵母ɑn、en、in、un、ün的发音方法,注意提示发音要领。可以从图入手,借助图学习它们的发音。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习。也可先引导学生比较五个前鼻韵母的组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和前鼻尾音-n组成的)。教师再边示范边讲解-n的发音部位和方法,然后让学生用连读法试读,师生共同总结发音要领。
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ɑn可借助图画进行。这个音节较长,可以用分解音节的方法(yuɑn由yu和ɑn组成),帮助学生记忆它的形,但注意不要拼读,要整体认记。
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yun,可以同前鼻韵母in、ün进行比较,以加强记忆:(1)yin和in、yun和ün读音相同,可借助in、ün读准整体认读音节yin、yun。(2)字形相近。整体认读音节yin、yun前面都有大y,in、ün前面没有大y。yun中ü的两点省掉了。(3)用法不同。整体认读音节是独立的音节,不再和其他声母组成新的音节;鼻韵母in、ün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一起组成音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yun,可以让学生在五个前鼻韵母中找找它们的“孪生兄弟”,说说为什么,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识记yin、yun。
(二)拼音教学
学生已有一定的拼音基础,声母与前鼻韵母的拼音,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练习。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实践,最后,教师以反馈矫正的形式,进行指导。要注意复习j、q、x与ü拼读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
看图读音节,可借助图画或实物拼读音节,着重指导读准音节zhuàn、diǎn、xiě、qiān,其他音节可让学生自己拼读。
(三)认读字词,读韵文、儿歌
识字教学时要发挥图画的提示作用,从图入手,把字的认识与事物、画面、韵文结合起来。让学生看看“山、田”和图中的山、田像不像,体会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举举左手、右手,再来指指图上哪边是左,哪边是右,知道韵文是从左说到右的;教师提示如果果园很大,也可以说一片果园。认读生字注意读准翘舌音“山”、平舌音“左”。
韵文中的音节学生都会拼读,要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把韵文读通顺。可以用展示读韵文的方法,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诵读儿歌时,特别要注意体会这首儿歌的韵律美。句尾都压“ɑn”韵。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辨认“她—他”:读音相同,左边部分不同。教师可告诉学生“他”左边是单人旁,用于指男的;“她”左边是女字旁,用于指女的。再看登山图,
39 .
指指谁用“他”,谁用“她”,说说为什么。
(四)扩展活动
1.比一比,读一读,看谁分得清。
ɑi—ɑn—ɑo ou—un—ün en—ei—er 2.读下面的带调韵母。
ān án ǎn àn ēn én ěn èn īn ín ǐn ìn ūn ún ǔn ùn 3.拼一拼,读一读。
yànzi dà suàn xuě rén hǎitún hǎi jūn sēn lín
lúnchuán zhuàn yǐ
4.用“山、田、半、云”分别说词,看谁说得多。也可做组词夺冠游戏。即谁能组出别人没说过的最后一个词,谁就是冠军。
5.读一读。
左—在山—出他—她有—右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观察五个前鼻韵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找到规律后,教师示范、讲解发音部位和方法,然后学生练习发音,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二)教学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从前鼻韵母中找出与整体认读音节形相似的字母,推想整体认读音节的读音。再与前鼻韵母比较学习。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拼音练习。如,看分解示意图拼读、看音节卡片拼读、拼读音节词语。
(四)看图引入韵文学习。在看图说图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拼读韵文并读通顺。结合看图学习汉字“山、田、左、片、右”。
(五)诵读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认识汉字“半、云、她”。 五、资料袋
鼻韵母 是鼻音作韵尾的韵母,由主要母音和鼻尾音组成。普通话的鼻尾音只有两个:-n和-ng。前鼻韵母的鼻尾音是-n。发-n时,要用舌尖抵住上牙床(上齿龈),软腭下垂,让气流从鼻腔透出。
儿歌 自立歌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小路
小路弯弯,像根扁担,一头挑着村庄,一头挑着大山。
13.ɑng eng ing ong
一、教材简说
40 ..
.
本课有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配有图画和表明图意的音节。第一幅图是山羊,图下是“羊”的读音,借yáng分析出ɑng的音。第二幅图是台灯,图下是“灯”的读音,借dēng分析出eng的音。第三幅图是老鹰,图下是“鹰”的读音,提示yīng和ing的音。第四幅图是钟,图下是“钟”的读音,借zhōng分析出ong的音。
第二部分是声母和后鼻韵母的拼音练习,包括两拼与三拼的音节。 第三部分是音节词语tàiyáng的书写格式。
第四部分是一篇由四个句子组成的短文,讲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用计算机画画。随短文认六个生字。短文没有配图,让学生借助音节练习阅读,体会学好拼音的成功感受。
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彩虹图,随儿歌认三个生字。 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e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是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ɑ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教学新课前,可先复习前鼻韵母和部分三拼音节,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教学ɑng、eng、ing、ong,可从图入手,通过看图引出图下的音节,再分析音节,教学后鼻韵母。要着重指导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习。还可引导学生运用前鼻韵母连读的发音方法,进行试读:(1)比较四个后鼻韵母的组成(它们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和后鼻尾音-ng组成的);(2)学会-ng的发音(舌根抬起,抵住软腭,鼻子出气);(3)用连读的方法练习发ɑng、eng、ing、ong的音。
掌握后鼻韵母以后,可将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进行对照、比较:ɑn—ɑng,en—eng,in—ing,以区别并进一步掌握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ying可以和后鼻韵母ing对比识记。 (二)拼音教学
本课的拼音练习没有呈现拼读过程,直接出现了音节,这种编排形式不是要求直呼音节。教学时,应尽量让学生自己拼读音节,教师适当指导。三拼音节的练习,可先复习三拼连读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拼读,教师注意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辅导。
(三)书写指导
在读准音、记住形的基础上练习书写音节词语。注意: 1.每个音节的字母要靠拢;
2.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
41 .
3.根据前面学过的格式写正确。 (四)认读字词,读短文、儿歌
识字教学可以在学生学习短文、儿歌的过程中进行。学到本课,学生已认识了全部的拼音字母。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试读短文和儿歌。试读时,能认识的字尽量不依赖拼音,不认识的请拼音“帮助”。儿歌中几个红色音节为本课新内容,可提出来先行拼读。短文第一句为长句,要指导学生读通顺。
认读生字时要提醒学生,整体认读音节的字“雨、师”要直接带调读出,不要拼读;三拼音节的字“朵、条、天、桥”拼读时不能把介母漏掉。
短文的内容与儿歌有一定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红花、白鹅、彩虹的美丽。
认记生字是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汉字。还要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以便互相学习,受到启发。
(五)扩展活动
1.看谁听得清,找得对,读得准。
黑板上贴着五个前鼻韵母和四个后鼻韵母的卡片,老师或一名同学读其中的一个韵母,请一名同学上台摘下它,并带领全班同学读一遍。
2.比一比,说说每组字母有什么不同。 ɑn—ɑng en—eng in—ing 3.看谁拼得又快又对。
dà xiàng bāng máng xìn fēng fēng zheng xīngxing
diàndēng bīng xiāng yíng huǒ chóng 4.读一读。
老师老家白鹅天鹅花朵一朵花下雨雨衣大桥天桥一条河一条鱼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教学后鼻韵母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卡片“开火车”认读单韵母ɑ、e、i、o,强调口形正确。 (2)复习前鼻韵母ɑn、en、in,强调他们都有一个“n”。
(3)引出ɑng、eng、ing、ong,找出规律,采用比较类推法进行试读。
2.看图说话,随机正音。 3.对比发音,巩固校正。
指导学生对比读:ɑn—ɑngen—engin—ing 与前鼻韵母比较发音的不同,并进行四声练习。 五、资料袋
ɑng、eng、ing、ong的发音方法发ɑng时,先发ɑ,然后舌根高抬顶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发eng时,先发e,紧接着舌根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发ing时,先发i,舌尖向下,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并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发ong时,先发o,紧接着舌头后缩,舌根
42 ..
.
向软腭靠拢,气流从鼻腔出来。
谜语
多彩绳子颜色鲜,雨后弯弯挂蓝天, 要问绳子有多长,这山搭到那山前。
复习四
一、教材简说
本次复习有七项内容。
一是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二是看图读拼音,把图上的动物恰当地和音节连起来。共有六种动物:丹顶鹤、狮子、孔雀、大熊猫、长颈鹿、老虎。
三是读音节词语:手绢、雨伞、望远镜、草帽、跳棋、面包、水壶、饼干、水果。再将自己秋游时想带的物品的音节词语涂上颜色。
四是看图讲故事。图中有音节提示,图意是:小兔要过独木桥去学校,正遇上河对岸猴伯伯带着小猴也要过桥。它们怎样过桥?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故事讲完。这是一项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
五是巩固已认识的字。这些词只要求学生会读,不要求书写。
六是读儿歌,背儿歌。目的是在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注意想象。
七是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系统复习。字母分类按顺序排列,以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二、教学建议 (一)复习指导
1.第一题,先用卡片认读23个声母,再读一读复习二中的按顺序排列的声母,最后讲清连图方法:从b开始按声母顺序连线。学生先用铅笔试连,再相互交流,看看连成了什么图形。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第二题,可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哪些动物,再拼拼中间的音节,然后做“给动物挂牌”的游戏,找出每个动物名称的音节,把它们连起来。
3.第三题是联系学生生活复习音节。应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按以下步骤加以指导:(1)正确拼读音节,知道每个词表示什么物品;(2)读题目要求,挑选“物品”,并涂上颜色;(3)学生完成后再全班交流。
4.第四题,讲故事前先要指导学生拼读音节,仔细看图,弄清图意。抓住三个要点:(1)独木桥很窄,只容一人通过;(2)小兔去学校、猴子摘桃子都要过独木桥;(3)启发学生想:它们会怎样过桥?是猴让兔先过,还是兔让猴先过?鼓励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故事说完整,说得有趣些。
5.第五题认读由熟字组成的词。要先让学生自己读,在自读的基础上用卡片交流读,齐读。
6.第六题读儿歌。教学可分三步进行:(1)借助拼音读通儿歌;(2)看图指出“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体会秋天的美好;(3)指导朗读、背诵。背诵可采用问答式引读,如,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在干什么?是蝴蝶、小鸟吗?秋叶飘飘像什么?教师问,学生以读代答,或一个学生问,大家以读代
43 .
答,反复多次,学生就自然能够背诵了。
7.第七题,系统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3个声母除了读熟以外,要着重指导区别形近字母b—d、p—q、f—t、m—n和音近字母n—l、z—zh、c—ch、s—sh。
24个韵母可分组读。单韵母6个,复韵母9个(包括特殊韵母er),前鼻韵母5个,后鼻韵母4个。重点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的读法。
16个整体认读音节也可以分类读,以帮助学生整体识记。跟声母zh、ch、sh、r、z、c、s读音相近,其后加i的有7个;跟韵母读音相同,用大y带头的有8个;还有一个wu。后9个音节还可以这样分类读:yi、yin、ying,yu、yue、yun、yuɑn,ye、wu。
(二)扩展活动
1.做游戏“找朋友”。
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一部分同学举起声母卡片,在圈内;一部分同学举韵母卡片,在圈外。大家一起跳找朋友的舞蹈,圈内的同学找圈外的同学做朋友。跳完一曲,看看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组成什么音节,然后一起拼读两遍。若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不能组成音节,说明朋友找错了。
2.自制拼音卡片,进行系统复习。 3.拼读下面的音节。
jīnyúqīngtíngdiànshàntáidēnggōngchǎng nóngcūndiànyǐngyuàn 4.把过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5.创设拼音化环境。把教室布置成“拼音世界”,让教室会说话:为每个孩子做一块姓名牌,给汉字注上拼音,挂在墙上,让孩子们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同伴。给教室用品标上拼音名字;使用拼音化的课表;鼓励学生给家里的家具、电器贴上拼音标签……
6.采取多种方式,特别是在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课内认识的70个生字。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1.一去二三里
一、教材简说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44 ..
.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是以童谣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表示数字的汉字,建议把识字和看图、朗读童谣结合起来,和数学课中数的认识结合起来。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
1.识字。
(1)生字的呈现可以通过听、读童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童谣中有一至十表示数字的汉字)。十个汉字可以逐步呈现,也可以在看插图二练习说话时一起呈现。再让学生从生字条中找出另外两个要认的字“去、里”,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说说这两个字念什么,教师随机呈现生字。
(2)生字的识记,可以按以下几步进行。
①引导学生看拼音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②利用插图二,借助小朋友运动服上的阿拉伯数字,认读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③用生字卡片认读。本课生字中,“四”和“三”的声母是平舌音,“十”的声母是翘舌音。教学重点是读准“四”和“十”。
④在认读生字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采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如,“八”和“入”字形相似,可让学生想想它们的不同点(“入”字分开就是“八”)。
⑤认读“去、里”,用组词、说话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 (3)识字的巩固方法要有趣味性,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和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②同学之间相互认读卡片,做摆词语游戏(同桌用以前认过的字卡和本课的生字卡片摆词语)。
③利用插图二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十个学生戴着头饰或手拿数字卡片站在台上,先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持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同学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一起跟读。
④看图填空。出示简笔画,让学生选择生字卡片填空。如,画四条鱼、五朵花……,让学生挑选相应的汉字(四、五……)贴在图画旁边。
2.写字。
这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写字前要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要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和各小格。可以用拍手歌帮助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写字教学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本课要学写的三个字只含基本笔画“横”,要让学生认识这个笔画并学会书写。
“一”只有一笔。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有三横,第三横长。要从上到下书写,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
45 .
横在横中线上。
结合书写“二”、“三”两个字,让学生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二)朗读感悟
本课这首童谣,琅琅上口,充满儿童情趣。朗读指导中要重视情趣的培养。 1.在初读课文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但在认识生字后,教师应强调词语连读。读熟后,可用课件出示图画的不同部分,请学生读相应的语句。
2.本课出现了“里、去、亭台、烟村”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画,请学生在插图中找找“亭台、烟村”。解释“里”可举例,让学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远。
3.这首童谣排列整齐,具有韵律美。朗读时,句中适当停顿,句末稍稍延长,数词可读得略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三)实践活动
1.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门牌、报纸,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读儿歌。(练时注音)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笔,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王晨湖)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思路:从图入手,在读文中认字。 (一)谈话引入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见了什么? (二)出示课题
听教师朗读,板书课题,解释“里”。 (三)自读课文
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大致了解“烟村、亭台”的意思。
(四)自学生字
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先自己读准确,再读给同桌听。 (五)检查自学情况
做找朋友的游戏。重点指导读准“三、四、十”。 (六)指导朗读课文 (七)练习写字
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 引导学生学会看字的笔顺,发现字的关键笔画。学生写字时,教师巡回指导,相机表扬。
(八)巩固练习
选卡片填空,读儿歌等。 (九)实践活动
46 ..
.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这一课的生字。 咏雪诗——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2.口耳目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目”和“木”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3种笔画。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结构比较简单,又是义形结合的象形字,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义了解、识记字形。
(1)本课生字中,“竹”和“日”声母是翘舌音;“羊”韵母是后鼻音。“竹”字不容易读准,要重点指导。
(2)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口、目、日、月、火”这五个汉字结构简单,字义与生活联系密切,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目”和“禾”较少单用,“目”就是眼睛,“禾”是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的幼苗,也用来指整株水稻。
(3)依据象形字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可以告诉学生,古人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图,这些图就是最早的文字。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
(4)巩固识字。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同桌相互认读。
②将汉字、象形字、图画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 ③游戏。学生有的拿生字,有的拿对应的象形字,有的拿图片,找到相对应的朋友。
④区分“目”和“木”的字义。可出一些常用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如,目光ɡuānɡ、节jié目、木马、树shù木,让学生结合熟悉的事物感知字的意思。
2.写字。
(1)要让学生认识“竖、撇、捺”三种笔画,知道“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47 .
两条笔顺规则。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
竖,从上到下要写直。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有平撇和竖撇两种,平撇应写得平而短,竖撇先竖后撇,写时注意笔画的连贯。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本课要写的三个字,教师在示范时,要一边写一边说笔画,以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三个字的写法是:
十:“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写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
木:“横”短“竖”长。“撇”、“捺”起笔应相接于“竖”,左右对称展开,收笔应高于“竖”的收笔。
禾:第一笔为平撇,应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下部与“木”的写法相同。 (二)课后练习
可用投影片或课件出示“我会连”中的图画、象形字和汉字。然后让学生口述或动手操作试着连一连,再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三)实践活动
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如,水、山、田……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尝试认字。
(1)出示生字,请学生找出已经认识的生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2)圈出认识的字读一读。 (3)同桌互教互读。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12个生字,请学生看拼音读一读。 (2)请一个学生带领大家读。 (3)教师点拨:“竹”是翘舌音。 (4)齐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先小组交流,再选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五、资料袋
几个象形字的由来
口:本指人吃东西和说话的器官。古时候“口”与“嘴”义不同,“口”指人口;“嘴”指“鸟嘴”,也泛指鸟兽之口。后来“口”和“嘴”成为同义词,指人或动物用来吃东西和发出声音的器官。
日:像其轮廓,一点表明其为实体。 火:像火焰的形状。 竹:像竹叶下垂的形状。
48 ..
.
3.在家里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
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氵、扌、、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教学建议
本课的识字量较大,随着生字的学习还要认识新偏旁。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生字的呈现。本课生字可以通过认读带拼音的词语来呈现,也可以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随机呈现。
(2)识记生字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并将词语贴在对应的摆设或用品旁。 ②看图认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反复认读。
③借助熟字记生字。如,“报”的右半部分在“服”中见过,“服”左边的“月”变成“扌”,就是“报纸”的“报”;“地、他、她”去掉左半边就是“也”。
结合学习“沙、报、灯、晚”,认识“氵、扌、、日”四个偏旁。
记生字时,要以整体识记为主,不要过细分析字形。还要注意分散难点。可以根据生字的分布,分散在两课时中教学。
(3)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复现巩固本课生字。如,用生字卡片做组词游戏(同桌一人组一个,比一比谁组得多);用本课生字口头组词,老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出来让学生认读;做选字游戏(出示带本课生字的词语或句子,生字处为括号,让学生选生字,口头填空)。
2.写字。
可让学生自己先看范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试着描一描。教师要提示学生按笔顺书写。重点指导“下、个”两个字。
下:认识笔画“点”。这里的“点”起笔轻,落笔重,与竖相连,居横中线上。
个:撇的起笔高,捺的起笔低一点儿,两笔相接,开口度大。竖居中,不与“人”连接。
(二)朗读感悟
1.短文中的三句话较长。朗读时要提示学生按照标点停顿,还要读好句中停顿。
2.指导朗读“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可让学生感悟爸爸妈妈和“我”
49 .
当时的心情:爸爸妈妈看到“我”这样懂事,心里很高兴;“我”觉得自己能为爸爸妈妈做点儿事,心里也很高兴。
(三)课后练习
课后的“说一说”是学习内容的扩展。图画在短文内容的基础上拓宽了说的范围。教学中可用图画指导说话,让学生说说:这些事你做过吗?除了这些事还做过哪些事?如,洗碗、洗袜子、倒垃圾。也可以选一件事说具体些,如,“我喜欢读故事书,放学一到家,就坐在椅子上看书。有时还把书里的故事讲给邻居家的妹妹听。”要激发学生爱说敢说,只要把意思说清楚就行。要鼓励学生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
(四)实践活动 1.课前活动。
看看自己家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他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2.课后活动。
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体会做事的快乐。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学习词语,认生字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家里有哪些东西?你能叫出它们的名称吗?在图中的物品旁贴上相应的词语。
2.读词语,认读词语中的八个生字。
3.找一找,生字中哪些字的一部分你见过?用熟字换一换、减一减、部件拼一拼的方法识记“报、也、台”。
4.其余的生字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 (二)学习短文
1.看图说说:图上画着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2.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朗读课文。
3.你喜欢图中的小朋友吗?你在家也是这么做的吗? 4.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文中的生字,教师适当指点。 (三)巩固练习
1.看图选词语卡片。
2.分组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四)指导写字 (五)扩展练习
说说你在家里做些什么。 五、资料袋 敲门
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想爸爸妈妈来敲门; 我和爸爸在家的时候,总想妈妈来敲门; 我和妈妈在家的时候,总想爸爸来敲门;
我们全家都在家的时候,来敲门的一定是客人。
50 ..
.
4.操场上
一、教材简说
本课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图、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口、讠、亻”4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教学本课,最好在熟读词语、儿歌之后呈现生字。可以先根据插图看图说图意,出现词语。在读准词语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本课生字中,“真、身”是翘舌音,“足”是平舌音,“跳、响”是三拼音,教学时要重点指导。
(2)随生字教学,认识“、口、讠、亻”四个偏旁。根据词语排列的特点,可按偏旁归类认识词语中的生字,其余生字随课文学习。如,学“打、拔、拍”,先做动作理解字义,复习“扌”,再识记这几个字。用同样的方法学偏旁“”,识记“跳、跑”和“跳高、跑步”。
认儿歌中的生字,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画出本课要学的五个生字,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记忆生字。如,“课”字可以利用学过的“果”字,用加偏旁的办法记;“体”可以联系学生每天接触的课程表中的“体育”来识记。
(3)要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复现本课的生字,让生字多次跟学生见面,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也可以根据生字特点,师生合作编谜语或儿歌帮助识记。如,“高”: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开扇门,门里张着嘴。自编的内容语句不一定非常妥帖,能帮助学生认记生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行。
偏旁随生字认识后要进行归类,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带“亻、讠”的字,以新带旧,逐步扩展。
2.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四个字可以归为两类。“八”和“入”笔画相同,而且都是撇低捺高,但“八”两笔分开,“入”两笔连接。“大”和“天”相差一笔,起笔位置不同。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观察能力相对较弱,教师要当堂示范,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可用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试读,在自己练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示读。如,选择自己会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找个小伙伴,一起把儿歌读给同学听。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参加体育活动时快乐的感受。
(三)课后练习
“读读画画”是为了巩固生字,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要让学生自
51 .
主完成。涂颜色,可涂一种,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涂上不同的颜色。同学之间交流自己喜爱的活动时,也可以说其他的体育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字义和偏旁的关系,如,本题第一行足字旁的字,字义与脚有关;第二行提手旁的字,字义与手有关。
(四)实践活动
课后收集有关体育运动项目的标志,试着认认分别是什么运动,并和家长一起将运动的名称写在标志下面。教师可将体育运动项目标志做成一大张图画,贴在教室的墙上,既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又可以宣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启发谈话
你知道哪些体育活动?(根据回答出示课文中部分词语。) 看图,说说课间或课后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在图上找出学生没说到的项目,出示相关词语。)
(二)自读词语和儿歌
1.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一边读词语,一边可以做动作。 (三)学习词语中的生字
1.认读词语中的九个生字,认识“足字旁”。 2.小组交流记字方法,探究词语排列规律。 3.用“打、拔、拍、跳、跑”口头组词。 (四)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1.朗读儿歌。自学儿歌中的五个生字。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随机点拨,随生字认识“口、亻、讠”三个偏旁。 3.指导朗读。鼓励背诵。 (五)指导写字 (六)扩展活动
完成课后“读读画画”。
奥林匹克运动分为夏季运动会和冬委运动会。奥运会的夏季运动项目主要有田径、游泳、体操、赛艇、自行车、拳击、击剑、射箭、射击、举重、球类(排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手球、棒球、垒球、网球、曲棍球)等。奥运会的冬季运动项目主要有:滑冰、滑雪、冰球等。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语文园地一
一、教材简说
这个语文园地有7项内容,分别是巩固汉语拼音、认识反义词、复习要求认识的字、复习和拓展词语、读句说句、认读姓氏字和背诵古诗。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写”,要求找一找声母、韵母,分别抄写下来。一列长长的火
52 ..
.
车上有23个拼音字母,让学生分别找出声母和韵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读读声母表、韵母表,再讨论讨论怎样找才不会漏掉?如,边找边给其中一类(如声母)做上记号,没有记号的就是另一类,然后分别抄写。抄完后要求学生进行检查,读一读抄写的声母和韵母,数一数抄写的声母和韵母总数是不是23个。
第二项“我会连”,是认识反义词的练习。题中有四对词,有一对已用线连上。启发学生想想为什么把“出”和“入”连起来?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再让学生找出其他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然后全班交流。
第三项“我会读”,题中将学过的24个字词分类排列,既巩固识字又渗透了思维训练,读起来也顺口。可采用同桌互读、“开火车”轮读等方法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师要重视抽查与个别辅导。
第四项“我会连”,是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六个词语,“电话”已在第三课学过,其余五个都是用熟字组成的新词,但这些事物学生都熟悉。可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试着连一连,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第五项“读读说说”,是让学生了解一种基本句型,会说完整的句子。两个例句都是说“谁做什么”,要求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可先让学生读句子,在读中建立完整句子的概念。说句子时,如果学生说出的是完整的句子,但句型与例句不同,教师不要否定。
第六项“我会认”,是一项有趣的认字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题中的姓氏多为常见姓氏,学生可能在同学、老师和亲友的名字中见过。练习时,可以用投影片或课件依次出现三朵“花”,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姓氏字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让学生在课本上涂色,并相互交流。交流之后又认识了几个姓,也可以再涂。学生可能涂了许多字,当时认识,一会儿又忘了,教师不必批评,可鼓励学生想办法把这些字记住。
第七项“读读背背”,内容是古诗《咏鹅》,作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全诗描绘了鹅在水中浮游时的欢快情景,表达了作者喜爱鹅的心情。诗的意思,学生借助图画能大致读懂,教师不必讲解,重点应指导朗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可从以下三方面指导:
1.借助拼音把每个字读正确。 2.速度稍慢,注意停顿。
3.借助图画边读边想象鹅游水的样子。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资料袋 《咏鹅》赏析
传说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所作。它生动地描绘了白鹅游水嬉戏的神态。 首行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孩子对鹅的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在点水中的鹅:“一只鹅,两只鹅,三只鹅……”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得连呼“鹅!鹅!鹅!”。
次行“曲项向天歌”,描写鹅叫时的样子。鹅叫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曲项”用得十分贴切。
三、四行写白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
53 .
彩鲜艳的词语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白毛红掌的鹅,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可见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就善于观察,长于描绘。
有趣的游戏 (口语交际)
一、教材简说
在我们童年时每个人都做过游戏。有趣的游戏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交上朋友。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就是说说“有趣的游戏”。图上画了三种游戏,老鹰捉小鸡、贴鼻子、丢手绢。教材用图上小朋友的人数提示学生游戏指的是两人以上的集体娱乐活动,从图上小朋友的神情让学生觉得这些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戏。
教学重点是交流自己做过的一些游戏怎样有趣,是怎样做的。 二、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交流感受,学习提问。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
1.谈话: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些什么游戏?这些游戏你玩过吗,你还做过哪些游戏?(板书学生说到的游戏名称)
2.揭示话题,思考: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 (二)以图为例,指导说“怎么有趣”
1.《老鹰捉小鸡》有趣吗,怎样有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游戏的趣味。)
2.(贴鼻子)游戏怎么做的?你做过吗?把自己做的情形说一说。
3.小结:告诉别人游戏怎么有趣,可以讲做法,可以讲在做的过程中自己的感觉,也可以讲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小组交流与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四)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可以继续询问,再评选出最有趣的几个游戏在课下做一做。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五、学生发言举例
“贴鼻子”就是蒙上眼睛从远处走到画板前,给画上的人贴上一个鼻子。这个游戏很有趣,常常会闹出笑话。有一次轮到我贴了,蒙上眼睛之前,我瞄准了鼻子的位置,心里觉得肯定能贴好。结果,鼻子刚贴上,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鼻子被我贴到了额头上,成了一个怪人。
54 ..
.
1.画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时,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本课11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音,“听、声、惊”是后鼻音,“远、无”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可让学生互相认读生字、正音。
(2)在学会新偏旁“辶、忄”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交流识记的方法。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辶”。 ②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天”变成“无”,“入”变成“人”,“听”变成“近”。
③编字谜。如,“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上加横竖出头”。 2.写字。
指导写字,除继续巩固“撇、捺”的写法外,重点是练写“点”。要区分短“撇”和“点”。这四个字笔画不多,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把字写匀称。教师可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 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六: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
55 .
4.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可以举例说明,如,“教室里,第一排座位离黑板近,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远。”“来”和“去”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指导背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基本能背诵。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四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三)课后练习
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四)实践活动
1.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2.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引发记忆,谈话导入
春天有哪些景物让你们觉得很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引导质疑 (四)朗读感悟,揭示课题
1.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引读等多种形式来朗读,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水、花、鸟,明白这是一首描写山水画的谜语诗,谜底是“画”。
2.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如,远远地看画中的山,念第一句;贴近画侧耳听,念第二句;想象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念第三句;到画前驱赶鸟儿,念第四句。指导背诵。
(五)巩固识字
先分组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再用开火车读、指名读、做游戏的形式复习要认的生字。
(六)认识反义词
先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再通过做“找朋友”的游戏,完成“我会说”的练习。
(七)指导写字 (八)布置课外实践
课外收集谜语,读读背背,看谁记得多;举行猜谜竞赛活动。 五、资料袋 古诗谜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歌谣谜
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鹅)
56 ..
.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2.四季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学会“、”两种笔画,认识“月”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可以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自己喜爱的部分可以多读几遍。
(2)本课十一个生字中,“说、是”是翘舌音,“圆”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可先让学生学习本课的新偏旁“、、、月”,然后让学生感知本课生字的字形,并自主识记,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识字方法的机会。以下识字方法供参考。
①形象识记:“叶”。
②加一加:+火=秋月+土=肚。
③比一比,记一记:让学生找一找与本课生字相像的熟字,在比较中加深记忆。如,是—足;惊—就。
(3)教师可运用课件或折铁丝演示来教学“、 ”:显示“、 ”两个笔画,逐渐伸直成一笔,再弯曲成“、 ”,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均为一笔写成。
2.写字。
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读读“七、儿、九、无”,再找找这四个字的共同笔画。要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写字。
七:可以编口诀记忆形和义:“十字一竖向右弯,它比十要少上三。” 儿:起笔为竖撇。
九:第二笔为“横折弯钩”。
无:与“天”不同,最后一笔是“”。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让学生体会“、”这两种笔画折角运笔用力的大小,提醒学生折角要写得圆润。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所写的事物
57 .
是每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如,草芽是春天特有的,雪人是冬天特有的。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每个季节还有哪些代表性事物,让学生认识四季,感受四季的美好。
2.熟读成诵。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同桌对读、小组轮流读、分角色读、做动作读……通过朗读表现学生自己的感受。如,“草芽尖尖”可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着躬说”,可读出谦虚的感觉;“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动作,以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对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充分给予鼓励。
3._______“是”_______这样的句式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可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
(三)实践活动
1.课前,让学生利用假日去观察秋天的景物。课中,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说说秋季的景物。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然后,把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画一画,最后全班交流。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案例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四幅图上各画了什么,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自己喜爱的内容可多读几遍,把生字读正确。
2.学习要求认读的生字,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生字,结合识字认识偏旁“月、、、”。
(三)朗读感悟
1.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如,每节讲的是一个季节;这篇课文讲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课文写得很有趣。
2.在了解课文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3.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前在大自然的观察所得,展示自己的画,模仿课文来说说秋季的景物。
( ), 他( )说:“我是秋天。”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哪个季节,再画一幅画,把画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描绘四季的画片、儿歌等,在同学间交流。 五、资料袋 四季花
一月水仙清水养,二月杏花伸出墙,三月桃花红艳艳,四月杜鹃满山冈, 五月牡丹笑盈盈,六月栀子戴头上,七月荷花别样红,八月桂花甜又香, 九月菊花傲秋风,十月芙蓉迎寒霜,十一月山茶初开放,十二月梅花雪里香。
58 ..
.
3.小小竹排画中游
一、教材简说
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和“、、纟”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十二个生字中,“中、唱、树”是翘舌音,要提示学生读准字音。“绿油油”的“油”课文中注的是本音,朗读时应读第一声。可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同桌互读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并鼓励学生相互纠错正音。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时,可先学习新偏旁“、、纟”,然后让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使学生在互相启发中,提高识字能力。如:
①加一加: 树=+对 苗=+田
②比一比:雨—两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三个字,笔画都比较少。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发现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是三个字都有“口”这个部件,但形状不同。要引导学生看清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口:认识新笔画“”。防止学生把“口”写成方块。教师可写一个方块与口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写好“口”的要领: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日:认识新笔画“”,提醒学生注意“日”的两竖要直。 中: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读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句。先同学之间答疑,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作指导。可借助插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竹排”,可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乡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然后演示小竹排的活动状况,让学生知道“顺水流”的意思。又如,指导学生看图或投影片,让学生懂得“密”是树木很多,一棵挨着一棵,
59 .
而且枝叶茂盛。“禾苗”是指水稻的幼苗。“绿油油”是形容禾苗颜色浓绿,而且有光泽,说明禾苗茁壮,长势喜人。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叫“江南鱼米乡”。拉动投影片或演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2.在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可读得轻快些,表达出喜悦、欢快的心情;“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读得缓慢些,以表达赞美的感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
(三)实践活动
1.课外收集有关介绍江南风光和物产的图片、照片,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观赏。
2.学生展示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向同学介绍旅游景点的美丽风光。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例一
(一)课题导入
读课题,先理解“游”的意思,再理解课题的意思。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播放小竹排在画中游的课件,配乐范读课文。也可以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四)朗读感悟
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富饶。 1.播放“小竹排在画中游”的课件,请学生说说小竹排顺水流,如果你坐在上面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鸟儿、鱼儿、树木、禾苗)读有关句子,理解“密”、“绿油油”。
2.看到这些美景,你会说些什么? 3.为什么说小竹排是在“画中游”?
4.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感悟“江南鱼米乡”的美景。 (五)拓展说话
再创情境,练习说话。 继续播放课件:小竹排游到了江南的其他风景名胜区,让学生进行情境说话练习,说几句赞美风景的话。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七)课外延伸
收集江南的风景图片,在教室里展览;准备旅游照片,并作介绍。 例二
(一)看图,揭示课题
1.学生一边听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一边看图。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小竹排是什么?
60 ..
.
小竹排怎么能在画中游?)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字音并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三)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播放乐曲,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江南水乡美丽的风光。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六)指导学生写字 (七)完成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并练习用本课要认的字口头组词。 五、资料袋 江南鱼米乡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河网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一向称“鱼米之乡”,又称“水乡泽国”。那里盛产稻米、鱼虾,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哪座房子最漂亮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首诗歌,共四句话。第一、二句采用数数歌的形式,讲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的可喜变化:新房多,新房高大宽敞,房前屋后还有花草树木。三、四两句一问一答,指出小学校的房子最漂亮,能激起学生的自豪感。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叠词和数字的运用,使诗句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和“广、”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农村的变化。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自学字音。 (2)教师可以用指名认读生字的方法,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哪、座、青、窗”几个字不容易读准确,要重点指导。“门”读第二声,“们”读轻声。“亮”在“漂亮”一词中也读轻声。
(3)字形教学要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可先学习本课的新偏旁“广、”。本课生字中“青、香、要、们”,可引导学生利用偏旁部件、新旧字联系等方法记忆字形。“哪、漂、亮、窗、屋”几个字宜整体识记。“座、亮”可引导学生编字谜。如,“座”:两人坐在广场里的土堆上。
61 .
(4)可用“开火车”轮读生字和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给生字找对应的拼音)等方式巩固识字。
2.写字。
本课要写的字笔画较少,两个字带有“”和“”,两个字带有“”,这些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再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写这四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最后教师作重点提示。
了:先让学生认识新笔画“横撇”和“弯钩”。强调“弯钩”写在竖中线上。 子:启发学生和“了”比较,发现“子”比“了”多一横,然后放手让学生练写。
门:提醒学生要先写点。 月:第一笔是竖撇。 (二)朗读感悟
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诗歌,应让学生体会朗读时轻松愉快的基调。
1.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青青的瓦,白白的墙”,是从颜色上赞美房子非常漂亮;“宽宽的门,大大的窗”,是从结构上赞美房子宽敞明亮。“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是说新房周围有花有树,环境优美。最后两句一问一答。“数”读第三声,意思是比较起来最突出。在农村新建的一座座新房中,小学校最漂亮。
2.观察课文插图,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新农村的景象。想一想,为什么小学校的房子最漂亮。“一座房,两座房”,可让学生想象成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数新房;“三座房,四座房”,数啊数,新房真多啊!要使学生感受到农村变化很大,农民盖了许多新房;懂得政府关心小朋友,所以把小学校盖得很漂亮。
最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完课文想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可用小组读、师生对读、小组接力读、配乐表演读等多样的形式练习朗读。要引导学生读出设问句的语气,并自然地表达出喜悦的心情。如,“一座房,两座房”、“三座房,四座房”可读得开心些,“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可读出对新房的赞美之情,“要数我们的小学堂”要读得充满自豪感。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可采用各种方式:教师引背,看图背,先背喜爱的段落再背全文……让学生采用自己适合的方式来背课文。
4.先让学生读读“青青的、白白的、宽宽的、大大的”一类AAB式叠词,然后鼓励学生说这类形式的词语。如,“弯弯的、蓝蓝的、红红的、圆圆的、高高的、胖胖的”,还可以找个朋友搭配起来,如,“弯弯的月儿”、“红红的脸蛋儿”。
(三)实践活动
1.课外,让学生观察校园、社区、村庄等,说说这些地方的变化。 2.画一所“漂亮的小学堂”,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62 ..
.
(一)看图导入,感受新农村的美景
看课文插图,说说这个小村庄美在哪儿,最美的是哪座房。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生字读音,记忆字形,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美
1.学生读课文,可在喜爱的句子或词语上做个记号,多读几遍。 2.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来朗读诗歌,表演、交流,并集体评议。 (四)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八)扩展活动
1.以“我们的学校最漂亮”、“我们村最……”或“我们社区最……”为题练习说话。
2.绘画说话,拓展思维。
请学生画想象中的“漂亮的小学堂”。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并介绍自己想象中的“漂亮的小学堂”。
5.爷爷和小树
一、教材简说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画出本课要认的生字,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教师以抽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本课的生字中“穿”(翘舌音)、“冷”(后鼻音)、“伞”(平舌音)需读正确。“暖和”的“和”读“huo”,不要读成“hé”。
(2)学习新偏旁之前,可先复习“、日、纟、”四个偏旁,然后让学生到生字条里找找八个偏旁分别在哪些字里。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怎么记住的,以引导交流课外识字途径和识字方法。本课生字有的用熟字换部件、换偏旁可以记住字形,如,爸—爷、课—棵。有的用事物
63 .
的样子就可以记住字形,如,伞。还可以用看图猜字的方法记“棵”字(左边画棵树,右边画个果子)。
(3)识字的巩固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做游戏。部分学生手持偏旁卡片,部分学生手持生字的部件卡片,做“找朋友”游戏,组成本课的生字。
②口头说出意思相反的词:冷—热、开—关。 2.写字。 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读读要写的四个字,再说说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不:要注意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起笔。 开:第三笔是“竖撇”。
四: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第四笔“竖弯”是本课要认识的新笔画,写的时候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
五:第二笔是“竖”,行笔略向左斜。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看看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理解文中“暖和的衣裳”是指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是用来防止小树受冻的。“绿色的小伞”是指枝叶茂密的树冠,可以遮挡夏日炎热的阳光。
2.让学生再看插图(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再读课文,说说想到了什么。如,如果冬天老爷爷不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就会冻死,夏天老爷爷也就不能在树下乘凉了;小树给爷爷挡太阳是在报答老爷爷……通过观察插图和朗读课文,感受老爷爷美好的心灵,感悟人与树之间的和谐关系。
3.本课出现了自然段的形式,可先从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这样的行文格式上让学生感知自然段。为便于阅读,可建议学生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如,在“我家门口”前标上“1”,“冬天到了”前面标上“2”,“夏天到了”前面标上“3”。这样,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就一目了然了。
4.课文是用孩子的口吻写的,学生朗读起来不会感到困难,可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体会怎样读好“暖和”、“不冷”等词语。朗读课文时,要表达出人和树互相关心的温馨之情。
(三)课后练习
课后“读读说说”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词汇的练习。可让学生先读读左边的部分,感知四个短语的结构特点,再仿照左边的例子把短语补充完整。既要积累词语,又要恰当运用。可先同桌或四人小组练说,再全班交流。
参考答案如下:
暖和的棉衣暖和的手套暖和的被窝 绿色的森林绿色的田野绿色的草地 漂亮的娃娃漂亮的眼睛漂亮的房子 雪白的羽毛雪白的墙壁雪白的床单 (四)实践活动
冬天快到了,为小树穿上棉衣。在南方地区,也可为小树浇水、除虫。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64 ..
.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激疑导入 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出示课件,画面为: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北风一阵阵刮过,地上有许多树叶。
小树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呢? 2.课件画面:课文第一幅插图。
说说爷爷在做什么。结合说话朗读课文,理解“暖和的衣裳”。 3.课件画面:夏天到了,小树长得很茂盛。
4.课件画面:课文第二幅插图。你想夸夸小树吗? 5.讨论:小树为什么能长得那么好? (四)扩展活动,宣传环保
1.课件出示小树遇到长虫、干旱、缺乏养料、有人伤害等画面。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树?
2.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的资料。使学生明白:人类爱护树木,树木回报人类。
(五)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六)用游戏法巩固本课生字
语文园地二
一、教材简说
这个语文园地有六项内容,包括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读词语、读句说句和读背古诗。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连”,要求学生把声母和含有这个声母的字连起来,目的是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读准字音。教材在例子中提示了连线的方法。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行观察、讨论本题的要求,自己先做,然后全班交流,并总结:要注意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做“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八名学生戴着头饰扮青蛙,头饰上写有八个声母,十八名学生扮小蝌蚪,头饰上写有十八个字。在学生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同时,完成区分声母和读准字音的任务。也可用课件演示:八只青蛙肚子上分别写有八个声母,十八只标着汉字的蝌蚪来寻找自己的妈妈,让学生拖动鼠标完成。找对了,课件显示掌声;找错了,课件显示叹息声。然后以学生扮演青蛙妈妈认孩子的形式个别读、轮读、齐读。
第二项“读读比比”,是比较形近字。上面三组字都是一笔之差,下面三组都是独体字加了偏旁。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上下两组形近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然后再一组一组地进行字的音形义比较,其中需突出字形比较。可让两个学生手举一组生字卡片扮演“双胞胎”,让同学们读一读,区分字音,再说一说字形的不同之处,然后口头组词,其余的形近字可在四人小组里读读比比,教师再检查订正。
65 .
第三项“我会找”,要求把带“、”的字分别找出来。要找的十一个字都已学过,画面提示练习以游戏方式进行。教师可在黑板上布置一棵大树,树上贴着带字的“红苹果”,树下有两个写有“”和“”的大篮子。先让学生自行观察、体会,说说这道题的要求。接着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找苹果”的任务,再指名上来摘“苹果”。然后汇报自己摘了哪些苹果,领着同学读一读。最后,教师再贴上几个没写字的苹果,让学生在苹果里填上在生活中认识的带有“、”的字,想想该放进哪个篮子,从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有条件的话,可用课件演示来完成这项活动。
第四项“我会读”,是巩固识字和积累词语的练习。15个词中有熟词,也有由熟字组成的新词。通过读词来巩固认字,增加词语积累。先每个学生自己读,一时记不起来的字可以查生字表(一),再读给旁边的同学听。教师可在巡视中了解认读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学生自读后问问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读词中注意“爷爷、我们、她们、漂亮”的词尾读轻声。
第五项“读读说说”,这次练习要学会的句型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教师可在学生读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屋子里有什么”,说的内容并不困难,但要注意学生量词是否用得恰当,教师要在学生说话过程中适时指导。基础比较好的班级,还可增加一个练习:说说“有。”
第六项“读读背背”,内容是一首古诗《画鸡》,作者是明代画家、诗人唐寅。全诗描绘了一只红冠白羽、漂亮威严的雄鸡。这首诗不用讲解,学生反复朗读,看看插图,大致领会意思就行了。有条件的话,可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我们的画 (口语交际)
一、教材简说
本课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的画”。教材配有一幅图,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在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活泼有趣,激发了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也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一内容。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画一幅画,并把自己的画带到课堂上。
66 ..
.
(二)从看图引入,指导表述 1.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
2.我们学着他们的样,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画。也可评评别人的画,说说好在哪儿。
3.怎么介绍自己的画呢?可以介绍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幅画,还可以讲讲画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三)组内介绍、评议
自由组合,可五、六人一组,先互相展示作品再说说评评,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介绍、提问和评议。
(四)图画展评
把每人的画贴在墙上或黑板上,办一个图画展览,互相观看。评选这次展览的佳作,评选时要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喜欢。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6.静夜思
一、教材简说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自学古诗,说说已经认识哪几个字,是怎么认识的。请认识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正确。
(2)本课十个生字中,“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生字的巩固。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还可用“大转盘”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
(4)结合“故”的认记,认识“攵”这个偏旁。 2.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4个字可分两类。“目、耳”要注意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米”要提示这两个字的最后一笔笔画不同,“头”的最后一笔是“点”,
67 .
“米”的最后一笔是“捺”。可让学生运用对比法加深记忆:大—头。
(二)朗读感悟
1.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小组合作,试读诗歌,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生自由读,说说在读这首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启发想象,熟读成诵。播放柔和的音乐,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做边读,熟读成诵。
(三)课后练习
“我会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说话。在学完这首诗后,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注意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及时纠正发言时的一些语病。同时还要注意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说话的内容更加充实。
(四)实践活动 古诗朗诵会:每个同学准备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进行一次古诗朗诵比赛。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 (三)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画面
1.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2.配乐朗读《静夜思》,想象诗歌画面。 (四)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随机指导。 2.朗读反馈,练习背诵。 (五)复习生字
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 (六)书写指导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8 ..
.
(七)实践活动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用图画来展示。
五、资料袋
李白 (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是盛唐时期的典型代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诗歌近千首,有“诗仙”的美名。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
名诗欣赏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7.小小的船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韵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想象奇特,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船、弯、看、见、闪、蓝”是前鼻音;“船、闪、只”是翘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这些生字的字音(可以将生字隐藏在课件中的小星星里面,以“说说这些星星叫什么名字”的方式呈现生字)。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如: 会意识记:“土”代表地,两“人”背靠背坐在地上──坐。 熟字加偏旁:“人”+“门”=“闪”。 组词识记:见──再见、看见、见面。
找反义词:弯──直;坐──立。(可在课件中用动画演示)
有些字不宜拆分识记,如,“船、弯、蓝、看”,要整体识记字形。 (3)结合“闪”的教学,学习偏旁“门”。
(4)生字的巩固。将本课生字编成一段短文(没认过的字要注音),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生字,如:
星期天,我和妈妈去划船。我看见湖水很蓝很蓝,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可漂亮了。我坐在小船里,看见湖边的游人特别多,有弯着腰的老爷爷,
69 .
有可爱的小妹妹,还有高鼻子的外国朋友呢……
2.写字。
写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下笔前,让学生学会观察生字的特点,找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再让学生在自己描红的基础上对要书写的字进行比较,发现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白、田、电”这三个字的“口”都要写得上宽下略窄。“田”要写得略宽一些,“电”中的“口”要扁一些。“见”字的第四笔是竖弯钩,起笔时要低于撇。
(二)朗读感悟
1.这篇韵文最大的特色在于用了许多叠词描写景物的形状和色彩。在指导朗读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美丽的插图,读好有修饰的词语,如,“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进而读好诗句,读好韵文。
2.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韵文所描绘的画面,让脑中的画面丰满生动起来,在轻柔的《小小的船》的音乐伴奏下有感而发,读出韵味。
3.小组合作学习,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边读边做动作。
(三)课后练习
启发想象,完成课后练习。要启发学生由描写的对象的色彩、形状等方面去想象。如,“弯弯的月亮像镰刀”、“蓝蓝的天空像大海”、“闪闪的星星像宝石”,鼓励学生说出与别的同学不一样的内容。还可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形象鲜明的事物,说说______ “像”______。
(四)实践活动
1.课前让学生了解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 2.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月球知识的录像。 3.组织小小辩论会:月亮上面真的有嫦娥吗?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大家猜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幅夜景图美吗?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听完以后大家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欣赏《小小的船》)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这首歌词,大家借助拼音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四人小组配合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 (三)读好课文,想象中创新
1.指名读一、二行,说说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弯弯的?
2.放《小小的船》曲子,学生闭眼想象:听着乐曲,你的脑子里出现了什么?你觉得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又像什么?
70 ..
.
3.轻声哼唱《小小的船》这首歌,并自配简单的动作。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四)趣味识字
1.(制作课件时,在星星图后隐藏生字)师:闪闪的星星多美呀,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吗?(老师点击课件上的星星,星星上显示出生字,学生抢读。)
2.你能告诉同学,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吗?(四人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3.结合语言环境,巩固生字。(内容见教学建议中的“小短文”) (五)写字
1.教师范写,提示要点:“白、田、电”三个字的“口”,都要写得上宽下略窄。“田”要写得略宽一些,“电”中的“口”要扁一些。
2.学生描红,并认真临写。
3.展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评一评,发现优缺点。 (六)课外作业
我会画:把你看到或想象到的星空画下来。 五、资料袋 月球知识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成的荒漠,还有许多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
8.阳光
一、教材简说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单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然而,课文以抒情的笔调,先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蓬勃的世界,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是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本课12个生字中,“金、晨、进”是前鼻音,“阳、更、长”是后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71 .
(2)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如,组词识记、小老师介绍识字经验、说说这些字你曾经在什么地方见过。
(3)读句子巩固本课生字。(句子中的生字要注音) 红红的太阳像火球。 早晨,我吃了一碗拉面。
小文走进教室问阳阳:“你知道这是谁的雨伞吗?” 稻田旁边有几朵金黄色的野菊花。 2.写字。
(1)本课写字练习中要学习两个新笔画,教师可通过范写让学生知道这两个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
(2)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写时应注意什么。然后教师范写,提示要注意的笔画、笔顺。“长、山”这两个字的笔顺是书写的重点。“长”的第一笔是“”;“山”的第一笔是“丨”。“出”字要提示学生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
(3)在学生描红的基础上,让学生临写,教师作个别指导。 (二)朗读感悟
1.本课的朗读基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优美抒情──活泼俏皮──沉稳、抒情。课文通过一些富于动态的词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朗读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关键词语:“金子、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等。
2.“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一句是理解的难点。在朗读感悟时,我们可以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画面,如,一段阳光照射下的小河的录像或一张水面波光粼粼的图片;也可以给学生展示实物锦缎(丝绸被面、围巾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3.在音乐的伴奏下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悟,做到头脑中有画面、有形象。
(三)课后练习
1.让学生读读扇子上的字,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口头组词。
3.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带日字旁的字。 (四)实践活动
专题讨论“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材料并积极地参加展示、交流。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例一
片断:激趣导入
本片断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热情。
1.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谁知道谜底是什么?(太阳)
72 ..
.
2.太阳有什么作用呢?哪些小朋友能给大家讲讲?(引导学生感知: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太阳可以把衣服晒干;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没有太阳,植物就不能生长等。)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阳光。(板书课题:阳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要认的生字。)
例二
片断:巩固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12个生字。本片断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学生字后,通过多种方法多次复现生字,进行趣味性的复习巩固。
1.(板画一座有12步阶梯的山峰,每一级阶梯上有一个生字)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勇攀高峰的比赛。比一比谁最先到达山顶,夺得红旗。
2.同学们真能干,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句子,你能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吗?(出示由生字编成的句子,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一读。教师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句子,也可自己编写。)
五、资料袋 太阳概况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太阳的表面温度约6000 °C,内部温度高达1500 万°C。(对于如此高温,教师可通过水100 °C沸腾的现象引导学生想象。)太阳的体积很大,约有130万个地球那样大,距地球约1.5亿公里。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它旋转。
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地球表面的光和热主要来自太阳。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
9.影子
一、教材简说
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本课11个生字中,“前、跟”是前鼻音,“影、常、朋”是后鼻音,
73 .
“常、着”是翘舌音,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2)在识记生字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字形,又要提倡整体识记。如,“影、前、常、黑”等字不宜拆分成部件来记,整体识记反而更好。“狗、跟”可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来认记;还可联系以前学过的熟字认识“着、朋”。
(3)结合“狗、它”的教学,认识偏旁“犭”和“宀”。 (4)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巩固生字。
摘果子:将生字贴在果树上,学生摘下自己认识的“果子”即奖励五角星一颗。
找朋友:教师出示生字的汉语拼音,请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从自己手里的字卡中找到相应的生字,并读出来。
找字组词:教师出示“看”,让学生从本课生字中找出与“看”字形相似的字,再分别口头组词。
还可利用同桌互考、小组开火车等方法复习生字。 2.写字。
(1)新笔画“竖折折钩”是本课写字教学的重点。教师可利用一截彩色电线,由“竖”弯成“竖折折钩”,在动态的演示中帮助学生了解笔画形状,知道是一笔写成的。本课要求书写的三个字中有两个字有“竖折折钩”这一新笔画,要求学生先找一找,然后再用铅笔描红。
(2)在指导书写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辨“鸟”与“马”的区别。“飞”字中的“横斜钩”(原名称叫做横折弯钩)要与“九”字里的“横折弯钩”区别比较。这个笔画不容易写好,教师要加强示范指导。
(3)四人小组互评,夸夸自己(或他人)写的字。
(4)用“马、飞、鸟”三个字口头组词,将一些常见的、学生易于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如,马上、马车、飞机、小鸟。
(二)朗读感悟
1.本课语句生动有趣,两小节的句式结构相似,比较简单,可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边表演边朗读,神情兼备,形式多样,充分展示课文活泼、俏皮的语言风格。
(三)课后练习
以自己为中心,说说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课后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后?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左?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右?互相交流,并做做“踩影子”的游戏。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趣味揭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趣味揭题
1.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同桌说一说:我的左边是( )右边是( ),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74 ..
.
2.除了前后左右的同学以外,你还有一个好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引导学生答出“影子”)
3.请你变换不同方向,看看当太阳在你前面时,你的影子在哪里?当太阳在你的后面时,你的影子又在哪呢?你有办法把你的影子甩掉吗?(学生分小组实验后汇报,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谁来读读第一节,要读出喜欢影子的语气。 3.指导朗读。 五、资料袋 杯弓蛇影
古时候,有一个叫乐广的人。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一直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是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着一把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落在那个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家里,把这件事说给他听。那个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10.比尾巴
一、教材简说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教学难点是读好文中的问句。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种笔画“”,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本课12个生字中,“松、最”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通过“鸭”的教学认识偏旁“鸟”;通过“公”的教学认识偏旁“八”。注意区分人字头和八字头。
75 .
(3)本课生字中的“比、尾、短、猴、鼠、扁、最、鸭”宜整体识记字形。“巴、把”和“公、松”在字形和读音上有联系,可以启发学生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记忆字形。
(4)生字的巩固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说说这些生字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还可以用生字卡片做摆词语、摆句子的游戏(用本课生字与学过的字组词语、组句子)。这样既可以巩固本课生字,又可以复习以前认过的字。
2.写字。
(1)本课的新笔画“”,可采用书空的方式让学生加强形象记忆。
(2)在指导书写“云、公、车”三个字时要注意字的书写笔顺,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之处:“云”字第二笔横要比第一笔长,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八”的开口度要适中;“车”的最后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
(二)朗读感悟
1.本文语言通俗易懂,以三问三答形式出现,让我们仿佛看到两个小朋友正在做猜谜游戏。因此,在朗读时,可安排学生用多种形式对读。
2.在朗读指导中,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可先引导学生读准句子中易错的字,如“谁”,再提醒学生读好轻声词“尾巴”。
3.让学生看图读(背)课文,加深对动物尾巴的认识,一边读一边想象,或一边读一边做动作,读出活泼的语气。
(三)课后练习
给六种动物添上尾巴。
1.说说这些动物的名称,复习已学的生字。
2.说说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主要特点,如,牛的尾巴又细又长,马的尾巴像人的长发。
3.添画动物的尾巴,画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看一看,夸夸别人的画。还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说说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四)实践活动
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猜谜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猜谜擂台赛,看看哪位同学猜得又对又快?(教师出谜学生猜,给猜对的同学戴上动物头饰。)
红花头上戴,彩衣不用裁,清晨唱只歌,千门万户开。(公鸡) 脚像小扇子,嘴像小铲子,下水捉鱼虾,不湿小花褂。(鸭子)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兔子)
脑袋聪明,手脚灵巧,喜欢爬树,最爱吃桃。(猴子)
花冠头上戴,锦袍披身上,尾巴像扇子,展开很漂亮。(孔雀) 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松鼠)
2.这么多的小动物聚集在一起,谁能猜出它们要干什么?(板书:比尾巴,
76 ..
.
引导学生认识这三个字。)
(二)趣味对读,熟读成诵
1.请大家找一个朋友,你问我答地来读一读课文吧。(同桌或者自由选择伙伴进行一问一答对读,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2.分组对读或男女生对读,可一边读一边拍手。 (三)做“找尾巴”游戏,随机认识生字
1.(出示没有尾巴的小动物图片和它们的尾巴)瞧,这些贪玩的小动物,玩得把尾巴也掉了,谁能帮帮它们,给它们把尾巴找回来?
2.(在找到一种动物的尾巴后,说说这种动物尾巴的特点,随机出示要学习的生字。)兔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学习“短”)
(四)学习新笔画,指导写字 (五)巩固识字,完成课后练习 (六)知识拓展
同学们,这些动物的尾巴这么漂亮,谁知道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根据课外得到的知识,自由发言。)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请小朋友在课后去看一看,读一读。(播放《动物尾巴的妙用》录像或将有关动物尾巴功能的资料贴在知识窗中。)
五、资料袋
动物尾巴的妙用
世界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大部分动物的身上都长有一条尾巴,动物的尾巴形状各异,功能也各不相同。
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在飞行时,鸟尾巴起着舵的作用。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前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并随不同的摆动而转向游泳。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储存起大量营养;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度日。
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来传递信息。尾巴猛挥三下,表示总攻开始;挥两下,表示继续进攻;挥一下,表示停止进攻。此外,它们还用尾巴的不同摆动状态,来表示威胁它们生存的蛇的种类、大小、距离和运动方向。
语文园地三
一、教材简说
这个语文园地共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数笔画填空、看图读词语、读字涂色和读背儿歌。通过数笔画、按偏旁分类涂色两部分练习,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部分汉字。“看看读读”中专门针对量词进行的训练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既可
77 .
以帮助学生识字,又能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读读背背”则是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了解识别方向的基本常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填”,题中有三个花瓶,瓶上分别写着笔画数。要求学生对六个汉字按笔画数进行分类,将笔画数相同的字写在同一个花瓶中的花朵上。教师只需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如,逐个数、逐个填;将所有字的笔画都数好后,再归类填写。这六个字中,“子、头、出”的笔画易错,“长、飞、火”的笔顺易错,在书写时要提醒学生不要写错。另外,在填写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项“看看读读”,这项练习的目的有两点:首先,通过“读”帮助学生巩固生字;其次,通过读带有量词的词语,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知道说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文中有一幅色彩鲜艳的插图,教师可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小河里有两只鸭子;一只小花狗正在追蝴蝶。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如,找找教室里的东西,比比谁量词用得准确(如,一张桌子、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把椅子)。
第三项“读读画画”,通过读读字、涂涂色的方式让学生复习认过的带有相同偏旁的生字。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图中的字分别带有三种偏旁“艹、扌、”。题目以三朵不同颜色的花为例,提示了涂字的要求,即“艹”的字涂绿色,“扌”的字涂蓝色,足字旁的字涂粉红色。教学过程可分四步进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汉字,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读。 2.说说自己在读了这些字之后有什么发现。
3.教师帮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学生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4.同桌或小组交流,通过交流互相订正。
第四项“读读背背”,这是一首辨别方向的儿歌,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了解利用太阳辨方向的方法。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
1.借助拼音,自己将儿歌读正确,读通顺。
2.让学生说说在刚才的阅读中读懂了什么?帮助学生弄清利用太阳辨方向的方法。(因为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所以早晨面向太阳,前面肯定是东,由此推断其余三个方向。)
3.启发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这样做不好 (口语交际)
一、教材简说 “这样做不好”是人们对不良行为进行劝说的通常说法。文中第一幅图是几个小男孩在草地上踢足球,一位大姐姐在旁边劝他们不要在草地上踢足球;第二幅图上一位阿姨在洗萝卜,水龙头开着,盆里的水正哗哗地往外流,一位小朋友
78 ..
.
看见了,劝说阿姨要节约用水。
本文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讨论弄明白“在草地上踢球”和“浪费自来水”这两件事的做法为什么不对,该怎样劝说。
二、学习目标
1.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时要有礼貌。 2.关心身边的事情,能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以题激趣
揭示话题:读读题,说说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看图谈话,了解图意
1.图上的哪些人做了不好的事?
2.在一旁的人正在干什么?(了解“劝说”:即用讲道理的方法使别人不要这样做。)
(三)分组讨论
1.各小组自由讨论:这样做为什么不好?你会怎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 2.各小组讨论后,推选出两位代表准备汇报,一人说一幅图。 (四)全班交流
1.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
(1)在草地上踢足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绿地。 (2)开着水龙头洗菜太浪费自来水了。
2.要求学生劝说时要讲出道理(不一定讲全),表达要清楚,说话要态度大方,有礼貌,采用温和的语气。
(五)情境表演
1.分组准备表演:各组选一幅图演一演,加上被劝说人的语言、动作。 2.各组汇报表演,评评哪组演得好。 (六)课后延伸
平时学生在家里、公园里、商场里、学校里、村子里也常会看到一些不良行为,可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可以讨论怎样制止不良行为。
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我们见到别人做得不对,要及时劝说、阻止,但劝说的方法要得当。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1.比一比
一、教材简说
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嘻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琅琅上口的韵文,诵读间会传达出一种暖暖的情感。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韵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
79 .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1个偏旁“”。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要依据课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做到认字和学词相结合,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诵读韵文中熟悉量词的用法,逐步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2)本课12个生字`,在字音上,“苹”是后鼻音,“少”是翘舌音,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确。“杏、桃、苹”等字的偏旁和字义有关,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特点,感知生字的形义联系。结合认“堆”,让学生认识“”这个偏旁。
(3)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巩固识字,如,摘苹果、用字卡摆图形(老师读生字,学生用字卡摆加号、拱桥……)、用大转盘识字。
2.写字。
本课要求学生书写“牛、羊、小、少”四个字,书写指导要重视范写,重视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发现写好字的基本规律:四个字的竖画都要压在竖中线上,竖画两边的部分基本对称。结合“小”字的书写指导,使学生认识“”这个新笔画。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少”和“小”的写法。
(二)朗读感悟
1.词语的朗读首先要强调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后缀字的变调,比如,“鸭子”、“桃子”、“杏子”中的“子”要念轻声。在读准词语的字音后,要让学生连起来朗读图下的八个词语。这八个词语语音和谐押韵,意义有机整合,适合读得轻快、跳跃。在读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第一行词语都是动物名称,第二行词语都是果实的名称。
2.韵文浅显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儿童朗读。应及早让学生接触韵文,朗读韵文,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朗读的乐趣,体会语言的韵味。
3.朗读适宜采用多种形式,可以采用小组赛读、同桌互读、一边拍手一边读等。
(三)实践活动
教学中可结合课后练习“我会说”,进行量词使用的说话练习,还可以通过提供实物或图片等方式进行拓展性训练,比如,一堆土豆、一个青椒、一块蛋糕、一颗葡萄、一袋饼干;还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子自编韵文,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量词。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创设情境,看图学词
1.利用谈话或情境图创设一个农家小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0 ..
.
2.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东西。
3.利用词语卡片认读词语,并认读其中的生字: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二)尝试朗读,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韵文,自己想办法读通韵文。
2.说说在朗读中遇到的困难,相互交流通过自学认识的生字,并交流记字方法。
3.认读生字:边、多、少、群、颗、堆。 4.再次自由朗读韵文。 (三)朗读韵文,体会韵味
1.练习朗读韵文,要求把这段韵文读得很好听。 2.个别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指导读出节奏感。
3.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韵文。比如,当作拍手歌来读,配上动作读,伙伴间对读。练习之后进行朗读展示。
(四)拓展运用,自编韵文
1.说说课后练习“我会说”中的物品,要用上量词。 2.看看农家小院里还有哪些东西?用上量词说一说。 3.引导学生自编“比一比”的儿歌。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2.朗读教师选编的带有本课生字的句子和儿歌。 3.指导写字。
2.自选商场
一、教材简说
一幅自选商场的插图,罗列一些商品的名称,还有一篇关于自选商场的短文,组成了本课识字的文本环境,简洁明了。插图展示的是商场的一角;词语介绍的是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类商品;短文介绍了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及其优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认识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购物方式,体会它给购物的人带来的便利。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生字的认读要和词语的认读紧密结合,并及时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巩固。
(2)对有的学生来说,课文的14个生字不全是生字,教学中要有效利用学
81 .
生群体中的认知差异,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互帮互学认识生字,体现生生互教和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如,认识“本”,可引导学生借助“作业本”上的字来识字;认识“奶”,可结合牛奶包装袋上的字来识记。
(3)认识生字要重视读准字音,比如,“商、场、尺”要注意是翘舌音,“作”是平舌音。
2.写字。
指导“巾、牙、尺、毛”四个字的书写,要突出笔画笔顺。要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怎样摆放,哪些笔画要写在竖中线上,思考像“尺”这样没有居中笔画的字怎样才能写得匀称。要提醒学生注意,“毛”的第一笔是“撇”,不能写成“横”。
(二)朗读感悟
从词语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第一排词语与食品有关,第二排词语与生活用品有关,第三排词语与学习用品有关。短文的朗读既要读正确,又要读流利。还要注意指导读好长句子。要通过朗读把自选商场里的商品多、买东西方便的特点表现出来。
(三)实践活动
课前课后,可以让学生跟随家长去自选商场(超市)购物,观察商场里的商品以及购物的方式。农村没有自选商场(超市),可以让学生跟随家长去商店、小卖部或农村集市观察商品及购物。
让学生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装,认读商品名称。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去过自选商场吗?自选商场与一般商场有什么不一样?
2.今天我们一起去自选商场看看好吗?出示自选商场课件,板书课题:自选商场,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认读词语
1.看看商场里都有哪些商品,你能说出名字来吗? 2.出示词语,鼓励学生自己认读。 3.学生之间相互认读词语。
4.教师指导学生识记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5.连起来朗读词语。
(三)朗读短文,了解意思
1.自由读短文,鼓励学生自己读通短文。 2.指名朗读短文,教师随机指导。
(1)强调容易读错的字:货架、食品、收款、算出等。 (2)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3.同桌互读互听,练习把短文读通顺。 4.用各种形式朗读短文。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82 ..
.
1.游戏:逛商场。在教室里布置一个小小的自选商场,让学生自由选购、参观,读出商品上的词语。
2.指导写字。重点提示“牙”的第二笔“竖折”要一笔写成;“尺”的撇、捺要舒展;“毛”的“竖弯钩”拐弯处要写得圆浑。
(五)拓展识字
让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商品包装袋,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3.菜园里
一、教材简说
看着菜园丰收的景象,似乎能闻到泥土的芳香,似乎能听到农民喜悦的欢笑。 本课有九个词语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
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蔬菜的名称。“豆角”、“白菜”图中没有出现,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在生活中学语文,培养观察能力。
本课的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非常适合朗读训练,在朗读中丰富学生对图中蔬菜名称的认识,巩固生字新词。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1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要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音,注意提醒读准“菜、藏、捉、心、风”等字的字音。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记生字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每种蔬菜,看看、摸摸,认读卡片上的蔬菜名称。学生观察、认读完后,教师任意出示一种蔬菜,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词语卡片,举起来带大家读一读。学生在这样较充分的自主活动中,既可以认识蔬菜名称,又能记住生字。
2.写字。
本课写字教学要重点指导“心”与“风”这两个字。
指导“心”字时,首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三个点不同的方向、位置及高低。“”是新笔画,范写时,要注意讲清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最后让学生自己描红、临写,体会写好“心”字的要领。
指导“风”字也可让学生先整体观察,整个字如同被风略略吹开裙摆的裙子。写“”时注意宽度要适当,写里面的“”时,要像柳叶轻拂,写最后一笔长点时,注意与“卜、心”的点进行比较。教师边讲边在田字格中范写,然后让学生自己描红、体会。
(二)朗读感悟
83 .
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朗读儿歌。初读儿歌后可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了解“捉迷藏”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看看图,做做动作,把各种蔬菜的特点表现出来,感受词语描述的蔬菜之可爱。还可以进行朗读比赛,在检查、交流朗读情况的同时,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三)实践活动
课后,随父母家人去菜市场、农田或农村集市认识更多的蔬菜瓜果,将新认识的蔬菜瓜果用彩笔画下来。再写上名称,然后贴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蔬菜瓜果园”,将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结合起来。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小朋友都跟爸爸妈妈去过菜市场,请大家互相说说,菜市场里有些什么蔬菜呀?
2.这些蔬菜长在哪里呢?(出示课题:菜园里) (二)走进菜园,学习字词 1.观看录像。 想去菜园看看吗?(播放当地的菜园录像)菜园里的蔬菜可多了,仔细观察,把你认识的蔬菜名称说出来吧!
2.自主识字。
这些蔬菜都有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它们的名字,(出示课文中带有拼音的词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一认名片上的字。(引导学生交流识字途径,如,“这个字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积极倡导生活中识字。)
3.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卜、又、心、风”。 4.合作朗读。
这些生字,放到儿歌中会读吗?(鼓励学生在与伙伴的合作中读通儿歌、通过多种形式读熟儿歌。)
(三)创设情境,巩固字词 为学校营养午餐排菜单
1.我们认识的这些蔬菜还能做成小朋友爱吃的好多菜呢!瞧!(出示菜单:西红柿炒鸡蛋、萝卜烧排骨……没学过的生字注上拼音)请小朋友先读读这些菜名,然后选择几道你爱吃的菜,在菜名前写上序号,填在下周营养午餐的菜单上(学生人手一份菜单和空白的午餐表)。
2.反馈:把学生排出的午餐菜单交给学校食堂,建议食堂采纳。 (四)拓展识字
把学生自己认识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制成图文结合的卡片,在课上交流。课后展示出来,体现识字资源的共享。
蔬菜儿歌库
小辣椒,真漂亮,番茄人人爱,穿红戴绿俏模样,个个红又圆, 有的细长脑袋尖,看起来像灯笼,有的胖胖肚子圆。吃起来酸又甜。 南瓜兄弟长得胖,胡萝卜,地下长,摸一摸,硬邦邦,身子细长好营养,
84 ..
.
等它换了黄衣裳,维生素有A、B、C,大家抱它进厨房。多吃身体长得壮。 韭菜长得似麦苗,架上的黄瓜开黄花,身子细细很苗条,长长的藤儿到处爬, 风儿姑娘来问好,黄花谢了结个瓜,他们乐得把头摇。又脆又嫩味道佳。
4.日月明
一 、教材简说
“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着这样的文字似乎能听到稚嫩的童音,那么动听,那么美妙。这篇短短的韵文,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让人隐约感受到中国人造字的智慧。巧妙的会意构字,能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本课除“力、手”之外,其他生字均为会意字,字形与字义联系紧密,字义比较容易理解。因此,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
(2)字音教学要强调前鼻音(鲜、尘、尖、男、林、森)和后鼻音(从、明、众)的区别,平舌音(森、从)和翘舌音(众、尘)的区别。
(3)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读韵文、认生字,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而记住字形,猜测字义。
(4)“力、手、明”这三个字比较常见,可以安排口头组词练习。 2.写字。
本课的写字教学重点是指导钩的写法。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要写的字,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范写,重点要突出钩的运笔,提醒学生比较“力”中的横折钩与“月”中的横折钩的不同;然后让学生按笔顺描红;最后要求学生把字写漂亮。
(二)朗读感悟
1.本课的韵文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十分适合儿童朗读。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自由读、对读、边拍手边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在读中不断和生字见面,巩固生字。
2.要多读韵文,熟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感受识汉字的乐趣。
(三)课后练习
本课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一项“读读想想”,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通过读词语了解四个字的意思,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结合这项练习,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四)实践活动
85 .
可以将“读读想想”中的四个汉字,仿照课文的形式编成韵文;可以在自己认识的汉字中寻找会意字并编成儿歌;还可以讲一讲有趣的汉字故事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可以开一个展示会。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形象揭题,趣味识字
1.出示红日图和汉字“日”,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感受太阳的明亮。 2.出示明月图和汉字“月”,提示学生注意月亮也很明亮。 3.认识一个生字“明”,读准字音,猜猜字义。 (二)举一反三,自学生字
1.出示“鱼”的图和汉字,“羊”的图和汉字,教学生字“鲜”。 2.分小组运用学到的方法学习其他生字。 3.课堂交流,学习生字。 (三)诵读韵文,巩固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读通韵文。 2.同桌合作读熟韵文。
3.自我展示读韵文。可以鼓励学生背诵。 (四)扩词造句,拓展认识 1.认读“读读想想”中的词。 2.用本课的生字扩词或造句。 3.师生说说有趣的汉字。 (五)指导写字 五、资料袋 有趣的会意字
小朋友,我们学习的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汉字有个名字,叫“会意字”。让我们一起认识下面几个会意字,看看它们是不是很有趣。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语文园地四
一、教材简说
这个语文园地有五项内容,分别是认带有相同偏旁的字,以复习巩固认过的字;读标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比较形近字,巩固写过的字;读句子,让学生感知“越……越……”这种句式;读背古诗。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认”,要求认读一组带有木字旁的字。“木”在字的不同部位,有上有下,有左有右。还有的字是由两个“木”或三个“木”组成的。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认,再读给旁边的同学听。认读后还可以利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这样,既可以巩固生字,又可以了解字的意思。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许多
86 ..
.
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可以联系起来识记。
第二项“我会读”,这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字。标牌上的字多数没教过,但天天看见也能认识。如,“年级、班、小学”。有的字,学生在路上、食品包装上常见,也认识了一些。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请会读的同学读给大家听,请他们告诉大家是怎么认识的,激发其他同学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主动认字。最后可让学生说说在课外还认识了哪些字。以此练习为契机,今后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展示在生活中识字的机会。
第三项“比比写写”,共六组形近字。上面一排每组的第一个字比第二个字少一笔;下面一排每组两个字笔画数相同,但有一个笔画不同。教学时可一排一排地比较,让学生自己看出每组两个字的差别,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说一组,我说一组,看谁说得清楚。比较之后再写下来。因为这次写字没有田字格中的范字,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写字情况给予提示。
第四项“我会读”,练习中的三个句子句式相同,用“越……越……”说明事物在发展、变化。这个句式在前面的课文《菜园里》见过,通过再次练习达到巩固、积累的目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再提问:发现三句话有相同的地方吗?这种句子在哪课见过?可把那一课句子和三句话放在一起再读读,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越……越……”说话。
第五项“读读背背”,内容是一首古诗。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劳动非常辛苦,告诉人们要爱惜粮食。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通顺,注意读准“锄、谁、知、中、餐”几个字,还要指导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我会拼图 (口语交际)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次制作交流。图中一个小学生正坐在桌前用圆形纸片拼图。这一部分提示学生制作的要求是用圆形纸片拼图,拼图前需要先准备好大小不等的圆形纸片。图上有三个已经拼成的图画:熊猫、小兔、猪头。这些图既提示学生圆片的使用方法可用整圆也可用圆的一部分,又启迪学生开动脑筋用圆片拼出各种图形。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时,可不仅限于圆,要鼓励学生使用其他形状的图片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
二、学习目标
1.能用不同的圆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夸夸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3.培养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
87 .
(一)课前准备
1.学生自己动脑筋用各种办法或请家长指导把彩纸剪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半圆、大半圆、小半圆。
2.学生自带胶水、剪刀、尺子。 (二)以图激趣,拼拼说说
1.观察课文中的三幅图“熊猫”、“小兔”、“小猪”,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引导学生知道三幅图都是用各种圆片拼成的,激发学生拼图兴趣。
2.小组合作选择三个拼图中的一个拼一拼,说说是怎么拼成的。
在小组汇报时引导学生按拼图的先后顺序把话说清楚。如,拼小兔,可以这样说:我们先用一个大点儿的半圆做小兔的身体,再用一个稍小些的圆纸片贴在身子前面做小兔的头,头上贴个小小圆是小兔的眼睛,头上再贴一片长长的圆边就是它的耳朵了,然后在身体的下半部贴两个小半圆当它的腿,最后在它的屁股上贴个小圆就是小兔的短尾巴了。也可以按“头──身──腿──尾”的顺序说。
3.启发想象用圆形纸片还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学生在介绍时,教师可当场在黑板上贴或画出学生说的图形,也可以展示提前贴好的图形,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并提示学生可以在贴画上添画几笔。
4.学生独立拼图或与其他同学合作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并说说自己拼成了什么,是怎么拼成的(应允许学生用其他形状的纸片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
(三)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同桌或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夸夸自己的拼图。
可以用介绍的口吻说。如,这是我拼成的小金鱼。我先用一个大圆片做小金鱼的身子,再用一个小半圆做它的嘴巴,用两个圆边做小金鱼的鳍,贴在鱼身子的两边,两个长一点的小半圆贴在鱼身子的后边,当它的尾巴,最后用彩色笔画出小金鱼的眼睛。瞧!多漂亮的小金鱼呀。你们喜欢吗?
2.记者采访。
由一两个人扮小记者采访同学的拼图作品。可围绕作品名称、拼图的方法、评论作品等方面进行采访(此过程宜在小组内开展,以扩大参与面)。
3.展示拼图,交流评比。
推荐或自荐拼得好、说得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可以介绍怎么拼的,也可以夸夸自己的拼图。在此基础上评出拼得最好的图形,说得最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四)课后延伸
1.在教室一角布置“制作小天地”,展示同学们的拼图。也可以自由组合,利用几个人的拼图编一个小故事。
2.当一回“小老师”,教爸爸妈妈或邻居小朋友拼贴图形。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11.我多想去看看
一、教材简说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
88 ..
.
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在本课13个生字中,“诉、走”是平舌音,“想、能、京、广”是后鼻音,“城、升”既是后鼻音,又是翘舌音,要注意读准。
(2)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京”可以根据“惊”字,用“减一减”的方法记;“北”与“比”、“走”与“足”、“升”与“开”可以通过比较记忆;“告”字可用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记忆。借助“想”字认识偏旁“心”。
(3)巩固认字的方法。
①做一做“结苹果”的游戏: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状,分发给学生。黑板画上苹果树,教师导语:“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拿有卡片的学生把“苹果”贴于“苹果树”上,随机复习生字。
②做一做“摘苹果”游戏:由小干部带领学生在“摘苹果”过程中复习巩固生字。
2.写字。 要写的字中,“广”字的横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竖撇要与平撇相区别。“升”第一笔要写得短且稍平。“走”先写“土”,再写下面部分,注意第二笔与第四笔的竖不连写。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弯弯、北京、天安门、多想”等词语。较难的词,如“遥远”,可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告诉学生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时间,路途非常远。可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领悟“壮观”的意思。
2.朗读时,第一、二句语速舒缓,体现“我”沉浸在遐想之中,留下想象空间。“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是个长句子,要指导学生读通顺。“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采用了反复的手法。朗读时语气要强烈,突出“多想”,表达出“我”向往北京的强烈愿望。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采用自己读、同桌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由读熟到背诵。 (三)课后练习
课后的“我会读”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和深化。通过朗读,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实践活动
1.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如,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亚运村、故宫、长城、颐和园,办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图片展。
89 .
2.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3.请去北京旅游过的学生介绍北京风光。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4.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根据班级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相对难认的字。 (三)朗读感悟,背诵课文
1.学生分四人小组自由练读,互相帮助,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比赛读,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适当点拨。
3.再次练读,同桌评议,争取读出向往北京的强烈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练习“我会读”中的句子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六)指导写字 (七)课外延伸
可以参考“教学建议”第四部分的“实践活动”。 五、资料袋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440,000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集会。
天安门广场北端,是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正对面,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南面是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西侧是人民大会堂。整个广场宏伟壮观,整齐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
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在特设的公告牌上公布。执勤的国旗护卫队员,在升旗前列队从天安门走向升旗的地方。天安门广场规定每天日出时间升旗,以象征五星红旗与太阳同升。因为每天日出时间有变化,升旗时间也随之变化。
《我爱北京天安门》歌词(金果临)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90 ..
.
12.雨点儿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本课生字中,“清”是后鼻音,要予以强调,“数”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点”“飘”拼读时不要漏掉介母“i”。
(2)教师要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熟字加偏旁:清、问、回 熟字换偏旁:菜—彩漂—飘 熟字换部件:穿—空
“数、点、落、答”等字适宜整体识记。 (3)巩固认字的方法。
①可以借助电脑课件,做“生字与音节找朋友”的游戏。图画“小雨点儿”身上写着音节,图画“大雨点儿”身上写着生字,把“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连一连。
②给“大雨点儿”身上的字找朋友(扩词)。 2.写字。
“方、半、巴”三个字都是独体字。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以及笔画的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方:注意强调笔顺。为使字写得美观,可以抓住这几点:第一笔点、第三笔的起笔与收笔、第四笔起笔的位置都在竖中线上。
半: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巴:注意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得太短。 (二)朗读感悟
1.本课词语浅显易懂。个别词语如“数不清”“飘落”,可借助课件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练习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注意读好疑问句的语气。从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中,了解雨点儿所要去的地方。
3.朗读最后一段,结合电脑课件观察雨后田野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雨后花儿红艳艳,草儿绿油油的美丽景象。可以围绕“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引导学生感悟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朗读这一段时,语速稍慢,“更”“红”“绿”这几个字要突出。
91 .
4.可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赛读、找朋友赛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理解和感悟。
(三)课后练习
学生练读“我会读”中的三句话,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三句话,用“从”说句子。
(四)实践活动
1.课余时间,教师领着学生在校园花圃里栽花种草,引导学生观察下雨或浇水以后花草的变化。
2.唱一唱儿童歌曲《小雨沙沙》。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问题导入
云妈妈有很多孩子,她的孩子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课文录音,回答:云妈妈的孩子是谁呢?(雨点儿或雨娃娃)板书课题。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同桌交流,学习生字。 (三)分段学习,朗读感悟
1.看下雨的课件,自读第一自然段。 结合电脑动画理解“数不清”“飘落”。 2.借助课件,学习第二—五自然段。
(1)听听雨声,雨娃娃们在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你能听得懂吗? (2)学生朗读第二—四自然段,说说听懂了什么。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什么变化?看课件,请学生说一说。 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四)复习巩固生字
1.借助电脑课件,做“生字与音节找朋友”的游戏。 2.读一读大雨点儿身上的字。
3.给“大雨点儿”找朋友(扩词)。 (五)指导写字 (六)实践活动 五、资料袋
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分
水对于植物的重要性,就像食物对于人类一样。人类吃不到足够的食物,会觉得饿,并且感到虚弱,如果好多天吃不到食物,就会饿死。植物也一样,它们的食物是靠自己通过阳光、二氧化碳和水的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其中主要的原料就是水,没有水就不能制造食物。另外,叶子里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分,太阳一晒,植物就会干枯了。
92 ..
.
《小雨沙沙》歌词(许竞)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 在说话: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 在说话: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13.平平搭积木
一、教材简说
关心他人是中华传统美德,黄香九岁能温席,孔融四岁会让梨,时时心中有他人。课文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采用诗歌的体裁,讲述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分别想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受到“心中有他人”这种美好品质的感染。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关心他人。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教师要重视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这、住”是翘舌音,“平”是后鼻音,“间”是三拼音,特别要注意读好“呢、啊”两个轻声字。指导读音时,尽量启发学生互相发现错误,互相纠正。
(2)指导学生识字时,要尽量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地记住生字。如,认“搭”字前,可以让学生想想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如,拉、捉、拍、拔,启发学生发现规律:用手完成的,表示动作的字,常常带有提手旁。
“间”与“问”字形相近,可以比较识记;或由“门”“闪”加部件、换部件记“间”字。
“彳”是新学的偏旁,当学生认识后,可用熟字“跟”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很”字。
(3)巩固认字的方法:根据本课内容,做一做“搭积木”的游戏。把生字卡片做成积木的样子,分发给学生,大家齐心协力搭“房子”。使学生在玩中快乐地巩固生字。教师还可以编带有本课生字的句子,让学生练习读一读,在读中巩固识字。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都是独体字。“业、书”不容易写好,要重点指导。 “业”要注意笔顺是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要提示两竖左低右
93 .
高,中间的间隔要适当。
“本、平、书”三字中的竖必须写直,并且都位于竖中线上。写“平”字时,注意第一笔横短,第四笔横长。“书”字的第二笔“横折钩”要写宽一些,别漏写最后一点。
(二)朗读感悟 本课语句浅显易懂,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含义,尽量避免抽象的说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当成文中角色读好课文。
1.从插图上看,平平正在和奶奶对话。启发学生回忆长辈平时是怎么和自己说话的,练习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第二和第四节。读平平的话时,先让学生自读,体会意思,要表达出喜悦、自豪的心情。最后一节中的“很多很多”和“大家”要突出,表达出平平的美好心愿。通过讨论“你喜欢平平吗?为什么?你想对平平说些什么?”来感悟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
2.“呢”是助词,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你怎么不去洗澡呢?”“你是写字还是画画呢?”“啊”也是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本课“还有一间啊”,是将“啊”用在句中作停顿,让人注意听下面的话。通过读带有“呢、啊”的句子,体会助词的用法。基础较好的班级,可指导学生用“呢、啊”练习说话。
(三)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读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短语,再启发学生多说一些类似的词语。如,“很热很热的夏天”“很凉很凉的水”“很甜很甜的西瓜”“很苦很苦的中药”。
(四)实践活动
课前调查身边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事情,课上和大家交流。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关心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板书“平平搭积木”,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平平用积木搭什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让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词句不懂。
2.指名试读,读后评议。
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3.放手让学生离开座位找好朋友交流识字方法,根据班级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2.学生分组朗读,选好角色,互相合作,把握好人物语气,争取读出感情。 3.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奶奶的话,学生读平平的话。 4.学生小组竞赛读,比比哪一组读得更流利,更有感情。
94 ..
.
5.讨论交流:你喜欢平平吗?为什么?你想对平平说什么? (四)说说身边“关心他人”的事情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1.用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用要求认的生字口头组词。 3.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 (六)指导学生写字
引导观察范字,有重点地作提示、范写,写后进行评价。
14.自己去吧
一、教材简说
溪水清清,小鸭想请妈妈带它去游泳。鸭妈妈鼓励小鸭自己去游。多听话的小鸭呀,没过几天,它就自己学会了游泳,它真高兴!山景秀美,小鹰想请妈妈带它到山那边看美丽的风景。鹰妈妈鼓励小鹰自己去看。多勇敢的小鹰呀,没过几天,自己学会了飞翔,它真快乐!这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富有童趣。故事内容能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教学难点是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自”的声母是平舌音,“深”的声母是翘舌音,“您”和“那”的声母是鼻音,“您”的韵母是前鼻音,“景”的韵母是后鼻音,“吧”和“吗”都读轻声,要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读准确。
(3)学生自主识字。要启发学生多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如:
①用熟字加上学过的偏旁认记“吧、您、吗、会、景”。 ②用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认记“那”。 ③用比一比的方法,即通过与熟字比较字形帮助识记生字,如,“自”和“目”字形相近,容易混淆,指导学生区别它们的音形义。
(4)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巩固识字。
①多种形式练读,在读中与生字反复见面。
②游戏,考考你(同桌互考,全读对了加一颗五角星)。 ③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进行拼字游戏或扩词游戏。 ④小组合作学习,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自己是用什么
95 .
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写字。
(1)指导写字时,要让学生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再书写,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
(2)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己: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不出头。
东:第二笔撇折不能写成竖折,左右两点要对称。要与“车”进行比较,区分字形。
(3)学生在练习写字时,老师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评议、展示。 (二)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感悟第一段。
课文的第二段和第一段的结构相同,老师可以着重指导理解感悟第一段,第二段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演演。
(1)学生自读第一段,教师重点帮助理解:“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让学生体会到小鸭缺乏自信,想要妈妈陪它去游泳。因为小鸭不知道妈妈是否愿意陪自己去,因此读小鸭的话要用商量的口气。
(2)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同桌分角色互读。
(3)教师启发想象:小鸭刚下水时心里怎么想?开始游泳遇到什么困难?它学会游泳后心情怎样?它会怎么说?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
教学时,可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各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或说、或读、或演。
3.朗读、背诵。
(1)本文主要是对话,要指导学生读出符合不同角色的语气。
小鸭、小鹰的话要读出恳求、商量的语气;鸭妈妈没带小鸭去游泳,鹰妈妈没带小鹰去飞翔,不是不爱它们的孩子,不关心它们的孩子,而是了解到周围的环境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危险,于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依赖父母,要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所以读妈妈说的话时,要强调“自己去”,并指导读出亲切、和蔼、鼓励的语气。
(2)在朗读时,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3)在学生熟读课文后,可借助插图或课件的提示练习背诵课文。 (三)实践活动
1.在家里,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再和同学、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2.小组合作有创造性地自编自演课本剧。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自我展示,导入新课
根据课前布置,让学生说说在家里自己会干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二)揭示课题,认读“自、己、吧”三个生字
96 ..
.
今天,我们学一篇童话故事,看看故事中的小鸭子会干什么,小鹰又会干什么,它们的本领是怎么学会的。板书课题,认读生字。
(三)欣赏动画,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四)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感悟第一段。
(1)出示课件或课文插图,教师讲述图意:早晨,天气晴朗。鸭妈妈带着小鸭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散步。清清的溪水哗哗地流着,像是在唱着一首动听的歌。小鸭子可开心了,它会对鸭妈妈说些什么?鸭妈妈又是怎么回答它的?大家读读课文第一段就知道了。
(2)教师启发想象:小鸭刚下水时心里怎么想?开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克服的?它学会了游泳后心情怎样?它会怎么说?(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说说、演演)
(3)分角色朗读、表演。 2.放手让学生学习第二段。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六)扩展活动
说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五、资料袋 儿歌两首
妈妈夸我巧妞妞
小花衣,小花裤,掉下两颗小豆豆。红豆豆,绿豆豆,那是两颗小纽扣。 捡起来,捏在手,针线顺着扣眼走。自己钉,自己缝,妈妈夸我巧妞妞。 我自己干
妈妈别帮我穿衣,爸爸别帮我穿袜,爷爷别帮我洗脸,奶奶别喂我吃饭。 我都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干。
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一、教材简说
“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本文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把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瞧,小燕子真是个好孩子!燕子妈妈让它到菜园里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它一连去了三次,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多有趣呀!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新笔画“”,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97 .
1.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轮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读音的情况,发现错误,要引导学生相互纠正读音。
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中,“次、再、仔”的声母是平舌音,“什”的声母是翘舌音,“么”和“得”都读轻声。
(3)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①用熟字加偏旁识记“什、样、现”。
②用组词的方法来比较识记同音字“再”与“在”。 (4)巩固识字。
创设菜园情境,做“摘茄子”游戏。教师事先把生字或带有生字的词语,写在茄子形的卡片上,贴在画在黑板上的茄子秧上,让学生上台摘,摘下一个,读一个,读对了,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再把卡片放在自己的菜篮中,比一比看谁摘得多。此游戏也可以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边演示边认读。
2.写字。
(1)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回: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整个字的字形稍扁,上宽下窄。 片:竖撇要写直一些,由重到轻。
皮:横钩是新笔画,写的时候要注意左低右高,钩短而有力。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范字,描红后试写一个。
(3)对照范字同桌评一评。教师巡视过程中,如发现普遍性的问题,要作指导。
(二)朗读感悟
1.小组合作,读中感悟。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讨论: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如:
(1)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可用序号标一标。
(2)小燕子每次看到了什么?可用自己喜欢的线条画一画。
(3)燕子妈妈是怎么夸小燕子的?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一圈。 2.指导朗读。
(1)本文对话较多,要启发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燕子妈妈说话时态度亲切,读它的话时,语速较慢,要读出激励、赞扬的语气。读小燕子的话时,语速可稍快,读出它每一次有新发现后的那种兴奋的心情。
(2)指导分角色练习朗读。
3.出示实物,利用实物投影仪,引导学生像小燕子那样仔细观察茄子和冬瓜的不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课后练习
“读读说说”,先指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读一读示例,再照样子说一说,最后进行拓展练习。如,“想想,想一想;问问,问一问;画画,画一画;练练,练一练”。
98 ..
.
(四)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的蔬菜、水果或它们的图片,选择一种,仔细观察后,从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方面说说它的特点;也可选择两种蔬菜或水果,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此项活动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例一
(一)动画激趣
1.大屏幕播放动画《秋天的菜园》。(配上乐曲《小燕子》) 2.看了动画,说说你认识哪些蔬菜,简要说说它的样子。 3.背诵儿歌《菜园里》。 (二)故事导入
1.导入:是啊,秋天的菜园多美啊!菜园边有一座房子,可爱的小燕子和燕子妈妈就住在屋檐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2.大屏幕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动画,教师简述课文内容。学生一边听一边欣赏。
3.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4.过渡:这个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出示课题) 5.读课题,学习生字“次”。 (三)初读课文,读文识字
小组合作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书、识字。如,一人读生字,一人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一人领读带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读整个自然段。
(四)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学生分小组上台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同组的组员之间、台上小朋友和台下小朋友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2.教师既是主持人,也是参与者,更是指导者,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
(五)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讨论: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3.全班交流,习得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书。 4.组织全班交流,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5.指导朗读,组织表演。
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内容。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 (六)朗读全文,巩固识字 (七)指导书写生字
99 .
(八)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九)扩展活动
课外观察一种水果或蔬菜,说说它的特点。 例二
说明:作为初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幻想,常常会把自己天真幼稚的感情注入到周围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中去,因此对拟人化的童话情境情有独钟。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阅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昨天晚上,燕子妈妈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它告诉我说,它们家的小燕子可聪明能干啦!今天燕子妈妈要当着大伙儿的面考考小燕子,请我们到它家做客,好亲眼看看小燕子的出色表现,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那我们就乘坐“聪明号特快列车”去吧,准备好了吗?好,出发! 生:呜──
师:小燕子家到啦!小燕子家菜园里的蔬菜真多呀,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看课件,说出蔬菜名称
播放《菜园里》课件,学生边看边大声说自己认识的蔬菜名,并说说它们的样子。
(三)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师:屋檐下,燕子妈妈正在迎接我们呢。它说它要开始考小燕子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画一画,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学生自己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再与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4.检查交流自主识字情况,教师指导点拨。 (四)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师:小朋友,刚才,我们一起看了燕子妈妈考小燕子的过程,请你再仔细读一读,想想: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除了小燕子的发现,你还发现了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躺、挂)
2.讨论交流。
3.小结: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观察得认真、仔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4.指导分角色练习朗读。
5.师:燕子妈妈刚才悄悄和我说:小朋友们和小燕子一样聪明、能干,在它家认识了那么多汉字朋友,学它们说话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真了不起!
生:谢谢燕子妈妈!
师:好,时间差不多了,咱们把在燕子妈妈家认识的汉字新朋友带回学校,跟它们做好朋友吧!我们乘坐“聪明号特快列车”回学校吧!准备好了吗?好,出发!
生:燕子妈妈再见!呜── 师:XX学校到了!
100 ..
.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1.师:瞧,从燕子妈妈家来的汉字朋友排成了一队正等着我们跟它们打招呼呢!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2.课件出示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练读。 3.做“戴帽子”游戏。
把本课的生字卡片依次出示在黑板上,将生字的音节卡片发给小朋友,要求把音节卡片贴在相应的汉字上面,看准贴得又快又对。
(六)指导书写生字
1.师:小朋友,刚才燕子妈妈打来电话说:它在家里通过电视遥控系统看到小朋友们的出色表现,又表扬了大家,它希望小朋友们学写字比认识汉字新朋友还认真仔细,你们能做到吗?
2.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先描红后试写。
3.教师针对学生书写中的问题进行指导、范写,学生练写。 (七)扩展活动
师:燕子妈妈又打来了电话,它给小朋友们提了个建议:希望你们课外仔细去观察一种或两种水果、蔬菜,说说它们的特点。
语文园地五
一、教材简说
这个语文园地有五项练习,分别是复习同偏旁的字、读词语、比较形近字、读句说句和读儿歌。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认”,是复习学过的带“讠、亻、口”的字,用归类认读的方式加深记忆。可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想想每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共同点,然后同桌互查或教师抽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采用游戏形式来学习,如,“摘苹果”游戏。出示苹果树贴图,树上贴三种苹果:红苹果、黄苹果、青苹果。三种苹果背面分别贴着带有“讠、亻、口”的字,在苹果树的一侧贴出分别写着“讠、亻、口”的三个筐。小朋友上台摘下一个苹果后,先领大家准确读出背面的字,然后把字卡揭下来,贴到相应的筐上。读对了,贴对了,就能得到这个苹果。
第二项“我会读”,内容是读学过的字组成的词。这些词在平时的口语中较常用。多读几遍有利于巩固生字,积累词语。读前,教师要提示读准字音。练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通过做游戏练读。如,“夺红旗”。画十二级台阶,每层台阶上写有一个词语,最高处有一面红旗。谁读得又对又快,谁就能得到红旗。
第三项“比比写写”,内容是区别六组形近字再写下来。要引导学生仔细辨认,把字看清楚。比较时应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清楚地说出每组两个字的不同。如“木”,读mù,树木、木头的“木”;“本”,读běn,本子、本来的“本”。“本”比“木”多一横。或“本”去掉一横就是“木”。可先自主发现,而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也可用游戏的形式增强学习兴趣。如,“找兄弟”。把十二个字的卡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把字形相近的“字兄弟”分六组摆在一起,说说它们哪儿长得像,哪儿长得不像。再说说在自己认识的字中,还有哪些这样
101 .
的“字兄弟”。比较清楚后再指导书写,要提示学生把不同的地方记住,写正确。
第四项“读读说说”,内容是要求通过读句子,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这三个语气词都可用在问句里。“吗”一般用于是非问句,只需别人作肯定、否定的回答;“呢”用于特指的问句,需对方说出具体的答案;“吧”用于推测、估量的问句,回答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这些用法只供教师判断学生用词说句是否合适时参考。对学生只要求通过读句子来培养语感,学着说一说,不要求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教学时先指导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再读三句话,启发学生想想三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导读出问句的语气,然后再分组练读、学说。可用“比赛说句”的形式来检查学生说句的正误。
第五项“我会读”,内容是一首儿歌。儿歌想象丰富,形象地描绘了白云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儿歌中“站、躺、凉、肥、才”没学过,“着”是多音字,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朗读中可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与白云谈话的语气,力求读出儿歌的韵味,对儿歌的内容可通过读来感知、了解。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该怎么办 (口语交际)
一、教材简说
书中以连环画的形式安排了三幅图,讲小明每天帮王爷爷取牛奶,王爷爷想给他点酬劳,小明不肯要又无法拒绝,不知该怎么办。让学生帮小明出个好主意。
二、学习目标
1.能借助图画了解图意,说出图画的内容。
2.帮小明想个办法,并能把想到的办法说清楚。然后评一评谁的办法好,谁说得好。
三、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有个小朋友叫小明,他很爱帮助别人,可今天遇到了一个大难题,该怎么办呢?(揭示话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让学生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发生的事说清楚。可先在四人小组里练说,再指名说。通过讲述,了解难办之处:小明乐于助人不要报酬;老爷爷过意不去,一定要酬谢。
(三)想办法,出妙计。同桌讨论: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办?
(四)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的办法说出来,不轻易肯定或否定,只要求学生把话说清楚。学生可能会想出以下的办法:(1)收下钱,每天照常取奶送奶。(2)不收钱,以后不给王爷爷取奶了。(3)先收下钱,照常取奶,再设法处理王爷爷给的钱。如,把王爷爷给的钱攒起来给王爷爷买生日礼物。(4)通过自己努力或找朋友帮忙,说服王爷爷改变决定。
(五)评议。评一评谁说的办法好,为什么?评一评谁说得最清楚,最明白。
102 ..
.
(六)学编故事。赞成同一种办法的合作编故事,评出“故事大王”。 (七)把自己编的故事演一演。先分组表演,再把编得好、演得也好的选出来,表演给全班同学看。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16.小松鼠找花生
一、教材简说
花生在地下结果的特性,为常人所知。但在许多小朋友的眼里,却是个谜。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小松鼠原本打算等花生结了果,摘下来留着冬天吃。可是,等啊等,等到花都落了,却找不到一个花生,它很奇怪: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产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有的字可在揭题时识记,如,“找、生”;有的字在读课文时随机认识,如“旁”。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翘舌音“找”、带后鼻韵母的字“生、旁、种”。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种、呀、外、艳”;用编字谜的方法(一头牛站在独木桥上)记住“生”。
巩固生字提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如,将生字“找、生、格、外、呀”编进儿歌:“小松鼠,找花生,没找到,格外急。花落了,果结了,花生呀,在地里。”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物品中找生字。如,语文书上的“语”、田字格本上的“格”、值日生袖标上的“生”。
2.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三个字中,“生”字只需稍加提示: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比撇高些。重点要指导“里、果”。
里:先写“曰”,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这个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果:先写“曰”,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二)朗读感悟
103 .
本课课文较长。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本课语言浅显,富有童趣。教学时不必分析讲解,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松鼠心情的变化。重点指导第四、五段的朗读。第四段:用较慢的速度表现出小松鼠急切渴望的心情;第五段:结合图画和具体语境理解“自言自语、奇怪”,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第二段中小松鼠和鼹鼠的对话可以采用分角色读、表演读的形式,激发朗读的兴趣。
(三)实践活动
1.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家长、农民伯伯请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性。 2.以《花生找到了》为题,让学生把故事讲完,并说给父母和伙伴听。 3.调查了解,我们吃的食物当中哪些也是长在土里的。
这类食物很多,如土豆、山芋、萝卜、山药,学生汇报后老师应充分肯定。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三、教学建议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猜谜引入课题。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 2.出示课题,认识“生、找”。 (二)自主朗读,读通课文
1.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读正确。 3.指名读课文,检查自学生字情况。小老师教读“格外、鲜艳、自言自语”。 4.同桌合作,互读互听,把课文读通顺。 5.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分角色朗读第二段中小松鼠和鼹鼠的对话。 (1)找出小松鼠和鼹鼠的对话。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么把对话读得有趣? (3)与学习伙伴一起分角色读。
(4)教师左手戴小松鼠手套,右手戴鼹鼠手套,示范表演,把对话读得生动有趣。
(5)请学生自由选择读的方法,上台表演读。 2.朗读感悟第四、五段。
(1)课件展示课文第二幅图,看图和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奇怪”、“自言自语”。
(2)朗读体会,感受小松鼠的心情变化。 3.讨论思考: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 (四)巩固生字,课外延伸 1.读儿歌,复习生字。
小松鼠,找花生,没找到,格外急。花落了,果结了,花生呀,在地里。 2.用其他形式巩固要求认识的字。 3.指导书写“里、果”。 4.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104 ..
.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教材简说
雪纯洁、晶莹,它是冬天的小精灵,也是大自然送给万物生灵的一份厚礼。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哎呀,怎么没见青蛙?他正在睡觉呢!本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识字、写字和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指导学生读准“成、参、睡”,比较“成”“晨”的读音。认记字形以整体识记为主,也可鼓励学生利用熟字来记。通过“蛙”、“睡”,认识两个偏旁“虫”和“目”。
2.写字。
写“几、用、鱼”三个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在田字格里居中安排。
几:第一笔是竖撇,写在竖中线的左边,第二笔横折弯钩,起笔与撇的起笔相连。
用:外边的同字框大小适中,最后一笔竖要压在竖中线上。
鱼:中间的“田”不能写得太大,“田”第二笔横折的横压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压在竖中线上。最后为长横。
(二)朗读感悟 本课语言富有童趣,读起来趣味盎然。应该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尽量避免朗读技巧的抽象指导。
1.可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的时候,看到地上一片洁白,你们的心情怎样,会到雪地上做什么?由此想象“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跑边欢呼,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2.学生展示读,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生动活泼的作画场面,“几步就成”的自豪感。最后一句“睡着啦”要读得轻松,突出青蛙在冬眠呢。
3.在读通课文以后,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选择一种小动物画一画,在活动中感悟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用欢快乐曲创造气氛,进行配乐朗读。
4.指导背诵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可采用引背的方式练习,如,下雪啦,( )。小鸡画竹叶,( ),小鸭画枫叶,( )。不用颜料(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也可给学生一个顺序:一群小画家来了──小画家们画画──青蛙呢。
105 .
(三)课后作业
课后“读读连连”既可以复习生字,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此题可结合学习第三句时练一练,也可在指导背诵前练习。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做完之后互相交流。
(四)实践活动
1.了解哪些动物也会来雪地“画画”,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课上交流,并说出自己是从哪里了解的。
2.课外阅读富有童趣的韵文。
3.如果在下雪天上这一课更好,可以带领学生去雪地玩耍,亲自感受。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题激趣
1.看雪天的录像,教师导入:下雪啦!下雪啦!大树披着雪,房屋披着雪。雪天、雪地,好一个白雪世界!小朋友,厚厚的雪地在召唤着你,你最想做什么呢?
2.揭示课题,读好课题中的轻声。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语言的美。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并画出生字。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朗读感悟
1.学生分组朗读,反复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换读,互听互赏。
教师读时,学生认真听,可以模仿;学生读时,教师仔细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3.完成课后“读读连连”。再说说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在雪地里画画,画出来的是什么画,还知道什么动物也要冬眠。
(四)巩固积累 1.指导背诵。 2.巩固生字。 (五)指导写字 (六)实践活动
阅读有关动物的儿歌。 五、资料袋 冬眠
某些动物,如,蛙、龟、蛇,在冬季寒冷、食物和水分缺乏的时候,卧在洞里不吃不动,等到第二年春天再恢复正常的活动。蛙类是冷血动物,它本身的温度能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外界温度很低时,它的新陈代谢作用十分缓慢,处于休眠状态,所以虽然不吃不喝,也能够维持生命。
106 ..
.
18.借生日
一、教材简说
做母亲的,谁都不会忘记子女的生日;可是做子女的,有多少人记得母亲的生日?母爱是夏日清凉的风,是冬日温暖的阳光。人世间最珍贵的爱莫过于母爱。当你承受母爱的滋润时,是否该在心底留一分感动,一分牵挂,是否该为母亲做些什么。课文述说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语言虽浅显,但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方”、“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提醒学生注意读准“正、怎”“饭、放”“礼、拿”等字的字音。要借助拼音正音。
(2)识记生字要尽量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让学生说说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还会记哪些字,怎样记住它。本课生字中,很多字都可用熟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巾—布、方—放、能—熊;视—礼、想—怎。通过识记“饭、放”认识偏旁“饣”、“方”。
(3)可以通过读词读句的方法,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 怎么:这是怎么回事?
早饭、上班:吃过早饭,爸爸妈妈去上班。
今天、布熊、礼物: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只布熊。 2.写字。
指导写字,要发挥教材上范字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有重点地指导。 今:指导写好“人字头”,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以及点和横折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
雨:最后四“点”,左右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人”的“捺”均变为“点”。注意区别“雨”和“两”。 (二)朗读感悟
1.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2.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饱含着母女之间的真情实感,要在朗读中体会。 第一次对话:体会小云疑惑、纳闷的心理,课前可以要求学生问问家长的生日,上课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小云的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学生从自己的了解中知道妈妈并非忘记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小云第二次说的话:启发学生想象,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使学生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要通过朗读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让学生受到感染。
107 .
3.朗读课文时可采用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分角色朗读,还可以播放乐曲,活跃气氛。如,开始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课文读完后放《生日歌》。
(三)课后练习
课后的“读读说说”可巩固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增加学生的词汇量。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老师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以做词尾。然后分小组比赛,选出本组代表参加全班擂台赛。打擂台可两两自由结合,选出题中一个字比。如,甲说“放心”乙说“放学”,甲说“开放”乙说“解放”……重复对方的词或说不出为输。
(四)实践活动
1.课前建议学生问问并记住家长的生日。
2.想象故事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3.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张贺卡、一件手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课题“借生日”。
2.读完课题,问:小朋友们想问什么吗?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以前只听说过借东西,生日也可以借吗?各人有各人的生日,怎么能借呢?谁把生日借给谁呀?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互帮,识记生字。
3.小组合作读,读读想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4.全班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课件展示课文的插图,启发学生想象: (1)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3)妈妈听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给她,会对小云说什么?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2.练习分角色朗读。
3.播放乐曲,配乐朗读全文。 (四)巩固字词
1.用读词读句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五)指导写字 (六)实践活动
1.阅读古诗《游子吟》。
2.建议学生动手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家长。
108 ..
.
五、资料袋
古诗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9.雪孩子
一、教材简说
下雪啦!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很美很美的心灵。
读着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每个人都会感触到雪孩子善良的心地。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本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中,注意读准“让、往、烧、知”四个字的读音。课文不注拼音,除十个生字外,还有“累、息、柴、救、却”五个字没有学过,外加多音字“着”。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图画、结合上下文猜读,或查查生字表,问问同学,实在有困难的做上记号问老师。教师检查时要注意正音。随生字“孩”,认识偏旁“孑”。十个生字中,“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来识记。其他的字可通过多读,整体识记。巩固识字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
如,编句子。知道:我知道了。孩子、睡觉:孩子上床睡觉了。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与捺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最后“捺”起笔低于长撇并与撇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二)朗读感悟
1.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除强调读准字音外,还要正确处理轻声,如,“房子”的“子”、“休息”的“息”。“着”是多音字,也要提醒学生读准。教学中可作适当提示或听录音范读。
109 .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图文对照逐段练读,要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
(1)引导学生看图,教师边描述,边范读。 (2)分段接力读。
(3)自由读,要求读得流利、有感情。 (4)朗读比赛。选择最喜欢的句段读。 (三)课后练习
课后“读读说说”是让学生感知“又”字连用可以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左边一栏说的是动作,右边一栏说的是特点。练习时不必受此限制,先放开说,只要前后不矛盾即可。说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运用不当的词语。
(四)实践活动
1.讲故事:将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你们见过雪孩子吗? (二)看图自读课文
要求: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再图文对照,练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合作学习,认记生字 1.提出初读时遇到的困难。
2.利用自己喜欢的猜读、查生字表、问同学等多种识字方法,再读生字和课文。
3.交流识字方法。
(四)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五)朗读感悟
1.课件展示最后一幅图,想想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
2.想一想: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六)字词练习
1.读句子识记生字:孩子,你要知道,玩火可不好。万一火烧起来,往往会带来可怕的结果。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七)指导写字 (八)实践活动
1.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3.阅读儿歌《堆雪人》。
110 ..
.
五、资料袋
儿歌——堆雪人
寒风吹,雪花飘,堆个雪人个子高。我给雪人穿单衣,外面又套大棉袄。 太阳公公怕他热,把他的衣裳全脱掉。光着身子还冒汗,越流汗水个越小。 (杨畅)
20.小熊住山洞
一 、教材简说
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始终舍不得砍树。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住着山洞。森林里的动物们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这是一个意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的童话故事,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出现。全文不注拼音。鼓励学生自己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个偏旁“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经过一学期的认、读实践,学生初步掌握了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不要对字形一一分析,要鼓励学生用自己觉得便捷的方法来记字,如,熟字加偏旁(告—造)、换偏旁(吹—砍),熟字加一加(云+力=动);顺口溜(用“有脚真开心,无脚直犯愁”,可以帮助区别“直、真”)。因课文不注拼音,对文中的“砍”、“满”、“束”等字,可鼓励学生借助图画,想想意思,大胆尝试,连读带猜,自己把句子读通顺。让学生获得自己读通课文的乐趣,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不带拼音的课外读物。
(2)巩固生字可采用游戏的方法。如,做“芝麻开花”的口头扩词游戏。 年:今年 一年级____________满:满意 满足____________ 直:直线 一直____________动:动物 动画片____________ 也可以在快乐大转盘中巩固认字。 2.写字。
学写本课的三个字,要在指导中突出每个字的要点。 年:提示笔顺,第四笔“竖”要短些略向右斜。
左:第一笔“横”短,第二笔“撇”长。最后“长横”高于“撇”的收笔处。 右:与“左”比较,第一笔“横”要长,下面的“口”扁些,不宜写大。 (二)朗读感悟
1.鉴于课文特点及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放手鼓励学生自己读通课文。
111 .
2.文中“舍不得”一词后两个字读轻声,要加以指导。
3.课文三、四、五、六段结构相似,教师指导朗读时可以指导第一段,其余三段让学生自己练读。
4.最后一段是个长句,需指导适当停顿。在读通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结合插图,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动物给小熊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选择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鼓励不一样的表达。
5.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播放森林图像(或文中插图幻灯片),配上乐曲伴读,感受林中环境之美,小熊一家行为之美。
(三)课后练习
课后“读读说说”,有两个知识点:量词重叠表示数量多,与事物名称搭配要适当。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增强感悟,教师再引导比较:把“一束束”换成“一束”意思一样吗?“一束花”与“一枝花”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有所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下面的“说说”。“个、只”运用范围较宽,要鼓励学生说得与别人不同。老师和学生注意听听合不合适,有不合适的及时纠正。
(四)实践活动 1.编排课本剧。编排前启发学生想想在森林里熊爸爸与小熊可能会说什么,把他俩的话,动物们感激他们的话,加上动作编进剧里。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编排,教师了解编排情况,给予指导。然后各组表演。
2.课后自主阅读不注拼音的看图读物。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或幻灯片出示森林的画面) 2.贴图“熊爸爸、小熊”,让学生说说图上有谁。 3.看课文插图说故事,导入新课。 (二)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提出初读时遇到的困难(有的字不认识)。 教师启发: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学生会说出一些办法:问老师、问同学、查生字表等。
3.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记生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利用插图帮助阅读。
4.指名读,在评价中鼓励学生连读带猜,读通课文。 5.多种形式朗读课文,重点指导第七、八段。
(1)想象说话:动物们给小熊一家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选一种小动物说一说。
(2)播放森林图像,配乐伴读,感受小熊一家行为之美。 (三)游戏识字,指导书写
1.创设情境:小熊邀请同学去他家做客,请大家玩快乐大转盘。在转盘上认读、巩固生字。
112 ..
.
2.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生字。 语文园地六 一、教材简说
这个语文园地有四项内容,分别是:字的偏旁归类、词语搭配、认识叠词和猜谜语。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巩固识字。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说”,要求说相同偏旁的字,比比谁说得多。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整理复习自己认识的字。先自己准备,再在小组内交流,评评谁说的多,也可以说自己课外认识的字,然后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比比哪个小组说得多。学生说的时候,教师要板书学生说出的字,并表扬学生说出的尚未学过的字,以鼓励学生课外自主识字。最后读读字,口头组组词。本学期还学过一些偏旁,引导学生也采用这种归类的方法整理复习。
第二项“我会连”,是词语搭配练习。训练学生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连,再采用多种形式读读记记。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甲说:可爱的什么?乙说:可爱的小猫。甲说:什么样的小猫?乙说:可爱的小猫。在掌握这项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说说其他可以搭配的词语。
第三项“读读说说”,是让学生了解词语重叠以后语气能加重,相当于加进了“非常、很”这样的意思。如:“高高兴兴”就是很高兴、非常高兴。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想想:每组前后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说一说。全班交流后,教师让学生再说说还有哪些词也可以这样说。
第四项“我会猜”,通过猜谜语来复习学过的字。谜语中有几个生字注了拼音便于学生自己读,自己猜。这两个谜语的谜底是大雁和日历。学生猜出以后,教师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训练学生把话说明白。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并记住一些谜语,到课外活动时说给别人猜。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小兔运南瓜 (口语交际)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边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到了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小兔究竟怎样运南瓜,这幅图空缺,留给学生想象。说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习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三、教学过程
113 .
(一)揭示话题
看图说说:小兔把大南瓜从什么地方运到什么地方?第一幅图小兔在做什么?第三幅图呢?
(二)思考问题
让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小兔会用什么办法运南瓜?”然后,把想出的办法与同桌的同学交流。
(三)全班交流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想到的办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其思考的角度,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多角度地想出办法。如,学生说出小兔看到路边熊猫骑车经过,上前去请他帮忙运一运;小兔见南瓜太大,就请来自己的好朋友──一群猴子帮着抬回家。教师可点出这是用请别人帮忙的办法来运的。这实际上是在点拨学生可以再从不请人帮忙的方面去想,或继续补充请人帮忙的办法。如果学生说小兔找来绳子拴住南瓜拉,找来木棒撬着移,教师可点出小兔在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力气的,这实际在启发学生想想有没有更巧妙的办法。一些办法可能开始没想到,在交流之中互相启发后会想出。如,把南瓜侧着立起来像车轮似的推着滚回家;向朋友借来小车,把南瓜移到车上拉回家。如果有的学生开始就说出了把南瓜滚回家,教师也应启发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绝不可局限于一种,否则达不到启发想象的目的。在交流中始终要重视语言表达,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四)讨论评议
讨论: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
什么是好办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判定。如果有人顺路带回,请人帮助这个办法好;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滚回家这个办法好;如果路上有障碍,说不定用小车推也好。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只要能说清楚理由都应予以肯定,以培养学生喜欢讨论、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五)课后延伸
在小兔运南瓜的办法中选一种,画一幅画。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114 ..
.
115 .
116 ..
.
117 .
118 ..
.
119 .
120 ..
.
121 .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为大家助力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
12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