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离异家庭对子女性格形成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对子女性格形成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21卷第3期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Vo1.21,NO.3 2011年9月 JOURNAL OF JIANGXI YOUTH VOCATIONAL COU正GE sep.201 1 离异家庭对子女性格形成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刘先华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近年来,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目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离异家庭子女更容易形成自卑、孤 僻等不良性格,其主要原因在于夫妻离异使得家庭解体,残缺的家庭导致残缺的家教。本文主要从家庭 方面分析了离异家庭子女形成不良性格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性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91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08(2011)03-0019-03 离异家庭子女是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 自卑情结。离异家庭的青少年子女很大一部分都 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社会群体。中华全国 不仅仅经历了父母离婚这个简单的程序,他们在 妇女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离婚的夫 父母离异前和父母一起经历了自身家庭解散的 妻保持在120万对左右。可以说,平均每分钟就 过程,从父母感情良好到逐渐不和,一开始还对 有一起离婚案。据有关社会学专家估计,进入 自己隐瞒,待矛盾激化后的家庭战争,或者双方 2000年后.我国大陆的离婚率将以每年200万 分居吵架冷战的过程。都一直伴随着青少年子女 对的速度递增【”。父母离异导致其子女产生的心 的童年生活以及青少年时期。青春期的孩子在思 理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父母婚姻破裂 考问题时很容易极端化,加之经历过父母痛苦的 对子女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故,对他们的心理 婚姻,会将这种痛苦放大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感 发展、学业、品行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会产生消 觉生活中都充满了伤感,似乎自己也找不到幸福 极的影响[2].本文主要探析离异家庭对其子女性 的出路。当青少年的种种压力无法排解而投射向 格的消极影响。并且从家庭角度提出可行的应对 自身,就会出现不同的情绪情感障碍,有些甚至 策略以培养离异家庭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 以自杀自残的方式发泄,早早结束了自己的一 其心理健康水平。 生。 一、离异家庭子女易形成的不良性格 (二)孤僻 (一)自卑 强烈的自卑感使离异家庭子女不能自如地 首先.由于青少年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 与他人交往,唯恐被他人轻视和排斥。当恐惧感 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 超过亲近他人的欲望时,就会压抑自己的欲望. 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 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为了避免孤独。他们往 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容易自卑嘲。其次,因父母离 往在想像的世界中创造出一个“朋友”来.并把 异而产生自卑感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处 “他f或她)”当成真实的朋友去对待。被孤独的阴 处不如他人。容易导致自卑情结,进而在自我评 影笼罩着的孩子,心中充满孤寂、愁苦与被遗弃 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如不安、内疚、 的感觉。与外界环境就会越来越疏远。如果父母 胆怯、害羞、忧伤、失望等嗍。随着年龄的增长,在 整天陷于“内战”,心绪烦乱,教育方式不当,或已 生活道路上再次经历挫折(如学习成绩差,升学无 重建家庭而放弃教育责任,对孩子放任自流,不 望,家庭关系剧变等)时,则自卑情绪很容易被重 管不顾,任其发展下去,孩子将会形成不合群、独 ,新唤起。若长期沉浸在这种痛苦之中,就会形成 来独往的孤僻性格。 【收稿日 ̄t12ol 1—O3—21 【作者简介J刘先华(1980,4),女,河南信阳人,河南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教师,助教,硕士,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方向 一19— (三)怯懦 父母的言传身教。社会与学校的影响很大一部分 会通过家庭起作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发展之 所以受到严重的阻碍,容易形成一些不良性格. 意志薄弱的离异家庭子女易形成怯懦性格。 他们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 难面前惊惶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打击。 夫妻离异后,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孩 其直接原因就是夫妻离异使得家庭解体,从而使 青少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破裂的不完整的家庭 里。家庭缺损必定带来家庭教育的缺损,具体表 现在以下几点: (一)离异父母情感教育的缺失 子管教严格,使孩子望而生畏,总是担心自己使 父亲或母亲失望,时时体验着紧张焦虑的情绪。 此外。同伴的讥笑和轻视。也会使离异家庭子女 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表现出抑郁和退缩。 (四)暴躁 有些离异的父亲或者母亲虽然在离婚时力 争对子女的抚养权,但却往往是为了不让对方得 逞,或将孩子视为“人质”,通过控制孩子来报复 对方。在这样的家庭中,父亲或母亲常常对孩子 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 吵、打闹,极易使子女产生冷酷、悲戚的心情,并 由此导致惊慌、恐惧、心绪不定,或者将此种交往 方式内化,形成粗暴、易怒的性格。父母对孩子的 过于严厉,百般挑剔,动辄指责孩子的某个缺点, 很少对孩子的痛苦和孤独加以慰藉,甚至将自己 生活的不顺都归罪于对方和孩子。青少年在这样 的环境里。不可能获得积极的成长动力,也不可 能正确地看待和应对自己的处境,思想感情和道 德认知会产生严重缺陷。 (二)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1.溺爱型 父母在离异后,觉得有愧于子女,于是就把 体罚及攻击行为,易引起孩子对父母及社会的攻 击和破坏。特别是那些父母另有新欢后被虐待、 遗弃的子女更是如此。即所谓“暴力的结果必然 产生暴力”。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 健全家庭的4.2倍。青少年时期是成长中的第二 个叛逆期,身心发展与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都需 要父母双方的教育辅导。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 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里生活 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 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 圈更多的爱都倾注在子女身上.在教育上放松了要 求,在行为上过分溺爱,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生 活上有求必应;犯错误时舍不得批评,孩子不肯 上进时总有借口,“谁叫他缺少父爱(或母爱)呢”。 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最需要父母经常性的 这个时期遭遇父母离异的孩子容易对父母产 生憎恨心理。认为父母不顾他们的成长与感受, 。擅自作出决定,这种心理向外投射,会看到一个 暴躁易怒的孩子,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 攻击性比较强.出现打架、骂人、斗殴等行为。另 外.孩子潜意识中都有让父母重新在一起的愿 望。希望通过作出格的事情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 存在.关注到孩子本身的心理状况和想法。 (五)焦虑 焦虑是由紧张不安、担心、忧郁等感觉所组 成的一种情绪状态,如紧张、不安、非常敏感、伤 心压抑、不快乐等。离异家庭儿童由于父母闹离 婚时对孩子的疏忽和父母一方的失去,会使儿童 在其发展中爱和安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缺乏 安全感,因而,离异家庭子女会存在一定程度的 焦虑。 正确教育和引导,但是由于过分的溺爱。常常是 在不知道错还是对的心理状态下干自己想干的 一切,无法成为一个明辨是非、有责任感的人。 2.放任型 这一类父母大多对孩子缺乏责任感,漠不关 心。虽然他们也声称自己爱孩子,然而事实上缺 乏真正的爱。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认为孩 子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孩子会自己克服困难。 这类家长与溺爱孩子的家长一样是走向了另一 个极端。 3.专制型 有些父母在离异前就缺乏独立精神和职业 目标,离异后,又失去了对对方的依赖,所以,他 们就会把孩子变成自己生活的唯一目标。而这样 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影响孩子 的心理发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父 母普遍的心态。离异的父母更是把希望寄托在孩 子的成才上。这种渴望子女成才的急切心态,往 往会导致态度简单、粗暴和生硬。态度生硬,批评 过多,控制过多,会导致孩子出现情感障碍及逆 二、离异家庭子女形成不良性格的家庭影 响因素 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 所学校。美满幸福、和谐友爱的家庭,不仅是社 会安定的基础,而且也是其身心健康的保障。对 于青少年来说。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仍依赖于 一20— 反心理、恐惧心理,甚至拒绝父母任何合理的要 带有冲动性,当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 求。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又会恶性循环,影响孩 时,应教会他们积极应对的方法。过分的责备只 子正常的成长。 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造成提防、戒备和疏 (三)离异父母彼此不尊重 远他人与社会的心理。反之,如果注意发现他们 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离婚都是以一方伤害 的长处,多给一些赞扬和鼓励,就容易造成愉悦 了另一方的感情而宣告婚姻的结束,离婚后,尤 的氛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其是拥有抚养权的一方,往往会将孩子控制在自 (三)增强子女的挫折承受力,培养坚强的意 己愤怒的情绪中。孩子成为伴侣间的借口,成为 志品质 给对方施加压力和报复的工具。离婚本身是由于 父母失败的婚姻在子女眼里可能是人生道 婚姻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受伤的一方却将自 路上的一次重大挫折,一时难以接受。父母应当 己对对方的不满和仇恨带给子女。孩子对父母的 委婉地予以解释,尽可能使孩子以一种平常心看 爱原本就是无条件的,对等的,而在离婚后却迫 待父母失败的婚姻,减少对家庭的疏离感。同时, 于抚养方家庭系统的压力压抑自己非抚养方的 父母还可以安慰、开导孩子。消除孩子心中的疑 爱。孩子在婚姻中的这种过度卷入往往会造成孩 虑。让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今后人生道路上 子与生命源头的联结的中断。成长的动力转化为 的大小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为父,母发泄仇恨的能量,这种能量的长期郁结影 (四)父母离异后,应采用共同抚养方式 响到了他们对自身内心情绪的体验,也会对人际 所谓共同抚养并非单纯从法律意义上来说 关系的友爱产生怀疑,同时影响到他们成人后的 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子女明白,夫妻虽然离婚了, 择偶标准和婚姻的幸福感。 但是,孩子永远是夫妻双方共同拥有的,不管孩 三、对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的建议 子归谁管理,都不能割舍母子或父子亲情。为此 离异家庭子女家庭教育的缺损实际上是“摇 需要夫妻两人捐弃前嫌,共同合作。首先应强调 篮”教育、甚至是终身教育的缺损。因为对儿童的 父母离婚并不是由于其中一方的错误。而是两个 教育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同时家庭教育也 人不能配合共同的生活。作为夫妻他们不合适。 必然是人生最漫长的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都难 并不代表他们作为父母不合适。其次,父母虽然 以完全替代的。因此,要使离异家庭儿童同完整 离婚了,但是,作为父母是永远的,不会因为他们 家庭儿童一样健康成长。关键在于弥补已经缺损 在家庭形式上的改变而改变,双方也会共同负责 的家庭教育。 他的学习、经济支出等。再次,父母在离婚后应尽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快冷静下来,并约定相互对孩子作哪些解释。平 家庭氛围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应在 时,应约定相互多强调对方的优点,淡化缺点。 离异前后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气氛。面临婚姻危 参考文献: 机时,夫妻双方应该采取冷静理智的方式协议离 【1]王玲.离异家庭子女心理与行为特征的研 婚,离婚后仍能够给予对方应有的尊重,尤其在 究『J].中国家庭教育,2006,1:31~36. 子女面前仍尽力维护对方作为父母的榜样形象。 [2 Pat2]irck F・Fagan,Robert E・Rector.The 以委婉平静的方式告知子女离婚只是解除夫妻 Effects of Divorce On America『EB/OU.http:// 关系,并没有解除亲子关系,无论是言语上还是 WWW.peacemakerministries.org/html/artic27.htm, 行动中都让子女感受到父母仍像从前一样甚至 20o3—04. 会比从前更爱自己,家庭气氛仍然是和睦的,唯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 一不同的是父母分开了,并且在家庭解体后,父 版社。2O06:355 ・ 母一方应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 [4]王杜阳.离异单亲子女心理自卑的成因和 孩子在家庭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满足,身心仍能够 教育方法[J】.教育前沿,2006:58 健康成长。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 (二)家庭教育应以表扬为主。增强子女的自 版社。2006:354 信心 责任编辑:涂为国 比起完整家庭子女来,离异家庭子女更需要 责任校对:戴婕 关心和爱护。青春期少年儿童的情绪变化强烈, 一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