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在t℃时,某物质X、Y分别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Y与水的质量关系分别如图a、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都只能是固体 B.两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图示溶液的浓度:X<Y D.t℃时X、Y的溶解度:X<Y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液体温度升高 C.20%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D.从100g质量分数 20%的食盐水中倒出10g,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 3.根据下表信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NaCl
20 40 60
A.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0
36.0 36.6 37.3
溶解度/g
KCl NH4Cl KNO3 34.0 37.2 31.6 40.0 45.8 63.9 45.5 55.2
110
B.4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NH4Cl充分溶解,溶液质量为145.8g D.60℃时降温到20℃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Cl
4.现有100mL 20%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为1.14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含溶质20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
C.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3
5.某温度下,在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 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乙溶液蒸发水变为不饱和溶液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6.欲将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到质量分数为10%,需要加水( ) A.10g
B.100g
C.200g
D.20g
7.下列各项的两种说法中,均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B.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大量氧气属于分解反应;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拉瓦锡;氧气可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 D.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8.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根据组成观: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根据守恒观:2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2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9.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该温度下,某氯化钠溶液的组成模型如图,该溶液的
质量是_____,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克水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
A.72克 不变
B.200克 增大
C.272克 增大
D.272克 不变
10.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不相符合的是( )
A.在密闭容器内加B.向溶质质量分数C.将一定质量的D.将稀硫酸通电电热一定质量的金属相同、等质量的稀硫不饱和硝酸钾溶液
铜
酸中分别加入足量恒温蒸发至有晶体的金属镁和铝
A.A
B.B
C.C
析出
D.D
解一段时间
11.已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1克/100克水。如图所示,10℃时向硝酸钾溶液(底部有Xg硝酸钾晶体)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搅拌,恢复至10℃,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仍饱和 B.溶质质量一定变大
C.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 D.若X<2.1g,所得溶液不饱和 12.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盐酸中氯化氢含量为36%是指100克水中含氯化氢36克
B.20℃,S(NaCl)=36克/100水是指20℃,100克水可以溶解36克氯化钠 C.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定值 D.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的溶质质量越大
13.现有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50克溶剂 B.将溶液中的溶质减少一半 C.加入100克溶剂 D.加入50克1%的氯化钠溶液 14.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 序号
实验内容
横坐标表示的纵坐标表示的量
量
A B C
浓氯化钠溶液的稀释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
气
D
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加入硝酸钾的
硝酸钾固体
质量
溶液质量
加入水的体积 溶质质量分数
时间 时间
红磷质量 二氧化锰质量
A.A
B.B
C.C
D.D
15.根据下表信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溶解度/g
NaCl
KCl NH4Cl KNO3
20 40 60
A.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 36.0
B.40℃时,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0%
1 36.0 36.6
1 1
3
34.0 37.2 31.6 40.0 45.8 63.9
C.4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50gNH4Cl 充分溶解,溶液质量为 145.8g D.60℃时降温到 20℃时,KNO3 和 KCl 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KNO3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时,KNO3的溶解度是25g。则15℃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将100mL24%的NaOH溶液取出50mL后,其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 C.把5mL98%的浓硫酸倒入20mL的水中就得到25mL稀硫酸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17.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8.图象与对应的实验表述一致的是( )
实验
A.将MnO2放入双氧水 B.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燃烧 C.向白色硫酸铜粉末中
逐滴滴加水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
复到原温
时间(s)
溶液的浓度(c%)
水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X轴表示的含义 时间(s) 时间(s)
Y轴表示的含义 溶液中水的质量(g) 瓶内气体的体积(mL)
A. B.
C.二.填空题
D.
19.根据图1图2和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填离子符号) 构成;
(2)图2的试管B中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
(3)分析图1可知,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氢、氧原子不发生改变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4)如图3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加压后,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其他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前后,装置右侧海水中,下列各量减小的是 。 A 溶质质量分数 B 溶剂质量 C 溶液质量 D 溶质质量。
20.将一瓶80g10%得NaCl溶液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将其中的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应加入水 g;若将另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NaCl g或蒸发水 g。
21.某同学在20°C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②③,发现只有②溶液中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 100g水
①
②
③
(1)溶液①②③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2)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2.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溶解度/g
0 13.3
10 20.9
20 31.6
30 45.8
40 63.9
50 85.8
(1)30℃时,把15.8g硝酸钾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所得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2)步骤(1)所得的溶液至少需要加入 g硝酸钾才能饱和。
(3)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a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 (选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
体 (选填“增多”或“减少”)。23.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填字母)。 A.冰水混合物 B.石灰水 C.碘酒 D.可乐饮料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 B.溶质都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3)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4)室温时分别向三份等质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充分搅拌至不再溶解时,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静置至室温后,观察到溶解 (填溶质的化学式)的烧杯底部固体明显减少。
温度(℃) 溶 解 度 /g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0 35.7 42.0
10 35.8 51.0
20 36.0 109.0
30 36.3 119.0
40 36.6 129.0
50 37.0 145.0
60 37.3 174.0
119.0 140.0 190.0 236.0 286.0 303.0 421.0
(5)配制2500 mL浓度为0.9 g/100 mL的生理盐水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g。
24.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KNO3 NaCl
0 13.3 35.7
10 20.9 35.8
20 32 36
30 45.8 36.3
40 64 36.6
50 85.5 37
60 110 37.3
70 138 37.8
80 169 38.4
90 202 39
100 246 39.8
①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 (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②根据表内数据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2)根据图1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的体积比约为2:1,则他们的质量比为 。 ②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如图2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①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固体n的数值是 。 ②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四.计算题
25.工业生产纯碱中常含有少量NaCl杂质,先称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水使其完全溶解,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至过量,测得加入氯化钙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如图所
示。
(1)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2)若要计算氯化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如果利用图中曲线上示出的a、b、c点数据,其中不能用作计算的是 (填标号)所对应的数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2. C。3. C。4. B。5. C。6. B。7. C。8.B。9. D。10. A。 11.C。12.C。13.A。14.B。15.C。16.A。17 A。18. C。 二.填空题
19.(1)Na+、Cl﹣; (2)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H、O;看能否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H、O; (3)AC; (4)BC。 20. 10%;40;0.5;20。 21. (1)②; (2)③。 三.实验探究题
22.(1)24%;(2)7.1;(3)降温;增多。
23.(1)A;(2)C;(3)温度;(4)NH4NO3;(5)750。 24.(1)①②C。 四.计算题
25.(1)由图可以看出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x 10g
x=10.6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88.3%
×100%; ②36~36.3; (2)①1:8; ②B;(3)①不饱和,9;
答: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为88.3%。 (2)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