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在新媒体时代对话形式的运用研究
作者:卞建英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6年第11期
[摘 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展示设计中,传统的对话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对传统对话形式与媒体时代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就对话形式变化所引起的心理变化以及技术更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同时借鉴戏剧与电影等方面的经验,对经历过技术更新以及心理变化之后,展示设计其形式手法与创作思维的转变进行分析探究。
[关 键 词] 媒体时代;展示设计;对话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3-0094-02
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对艺术设计中的表现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展示设计这种新型的信息传递形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使得艺术展示的方式从物质性逐渐转变为非物质性,从真实场景逐渐转变为虚拟场景。而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给予了设计师们更加广阔的思维舞台,并能够让技术与艺术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 一、媒体时代中传统对话形式的改变
人类自诞生起就需要进行思想的交流以及信息的传递,这种交流方式也被称作“对话形式”。而对话形式也会随着人类技术的更新而不断发展,并且从传统的结绳、击鼓等对话方式演变至今天的互联网。其中,信息交流过程中所需的媒介或者载体等中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农业时代,人类的信息与资料的采集与传递水平相对比较低下,并且从传统的结绳、击鼓开始逐渐演变为风筝、信鸽,信息交流的方式也处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邮局随之出现,报纸刊物这些对话形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步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信息无处不在并抹杀了时空距离的信息轰炸时代中,人们无法看到信息的流动,但是却能够直观感受到量与速度的压力。媒体时代的来临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日常生活,并使对话形式得到了巨大的变化。
信息的多元化使我们的对话形式开始从单向化朝着多元化发展,并从强制性朝着多选择性转化,因此可以说技术的更新、心理因素的改变都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对话形式,而这三者也呈现出一种相互依赖、息息相关的联系。 二、对话形式在展示过程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话形式的改变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还对艺术设计的形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展示设计作为人类与自然界、与人类自身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媒介,在这个媒体时代的对话形式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这也促进了媒体时代的到来,其表现手段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
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会为艺术展览带来更多的展示手法,较之工业时代的艺术展览,媒体时代的展览设计已经从物质性转变为非物质性,并且广泛应用了虚拟场景这一展示手法。多媒体展示形式的迅速增加,也使得传统的实体展示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类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多媒体中的声、光、智能等介质成为在媒体时代中进行艺术展览的主要方式。比如在Eyebeam设计的艺术科技博物馆中,就是借助新媒体与高科技来形成新空间,在该博物馆中,其地板系统是能够自由活动的,借助该地板系统,可以使得该展览空间转变为各种形式的斜坡以及阶梯,来让这三个楼层能够得到有效连接。而且在Eyebeam艺术博物馆中,还可以借助于电子程序来对灯光与音响进行感应控制,并对展示空间进行有效控制。借助这种智能感应系统可以将所展览的信息随机呈现给观众,并且帮助观众进行更加具体的信息摄取。 此外,一些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话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比如英国著名导演彼得·格林那威在《枕边禁书》这部电影中,就将多个时代与时空中发生的事情借助于“平面蒙太奇”的方式来展开,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电影语法。通过这种展现形式,观众与电影导演的位置呈现出一种平等的局面,并使得观众所看到的各种人与事物都是借助导演之眼来进行观看。
因此,通过技术的发展,能够使得现有的对话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比如在运用“平面蒙太奇”的展示手法来讲述一个故事时,能够取得良好的展示效果。而借助该方式进行展示设计时,也能够在同一展示平台上对各个时代与各个创造手法的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并可以很好地打破传统展示设计过程中按照年代与时空发展顺序来进行图片展示的方法,还可以将多个不同时空中的事物放置在一处,促使观众借助自身的想象,进行视觉缺陷上的自我补充。同时在展示设计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界面,能够有效节省展览的空间。网上博物馆的出现便是该展示技术的合理应用,观众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网上博物馆的浏览,这也就对博物馆的叙述形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支持。这些都说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进行艺术展示的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三、观众精神需求的变化使展示手段发生了一定变化
在媒体时代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对话模式势必会发生变化,这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因素。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抓住人们的心理变化,使自身的创作思维得到不断更新,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解决在心理因素变化过程中产生的“观演方式”。这种展览手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进行平行层面的述说,并引导观众与展品的互动交流和个性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该展示设计的理念在后现代戏剧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此处我将就理查德·谢克纳所构造的环境戏剧进行简要分析。理查德·谢克纳打破了传统戏剧中观演分离这一戏剧表现形式,对环境戏剧的演出方式进行了重新构造,从中延伸出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并将其充分应用在环境戏剧的表演过程之中。在环境系统中,理查德·谢克纳提出了以下两个特征:
1.观演区进行融合。在理查德·谢克纳环境戏剧的表演过程中,鼓励表演者在一定的空间中与观众进行信息的给予和接受,比如当观众区占据的区域是一片大海时,为了增强和观众之间的信息传递,就将表演区域设置为将观众作为中心的岛屿或者陆地。这种变化的表演环境也会将观众与演员自动区分出来,并能够改变传统戏剧表演中主次分明、观演分开的形式,使得观众与演员两者的区别变得更加模糊。
2.观众直接参与。理查德·谢克纳认为观众参与只是发生在演出被打破成为社会活动那一点上,也就是说,观众参与和那种自制、有头有尾的艺术作品观念格格不入。一般情况下,观众参与分为自发参与、导演策划参与以及意外参与这三种情况,通过观众的参与,能够使得观演者得到有效的融合,并且可以加深观众对该演出内容的印象,从而利于观看信息的反馈。 而在进行展示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这两种方式,并试着将展示区域作为一个大的舞台或者剧场,将所有的展具作为演员,这样就可以在展示设计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全新的对话方式。比如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过的“摩尔在中国”等系列展览时,就采用了“了解摩尔——专家指导”“接触摩尔——进行录像播放”与“体验摩尔——雕塑活动”等形式,这就把展品与观众有机融合在一起,并能够使观众对该次展览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而在该次会展之后,还有征文活动以及问卷调查等诸多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观众积极参与其中,并能够为信息的反馈提供明显的帮助。
(二)进行观众视点的位移与转换
视点转移的效果不仅能够体现在选择性观演,还能够应用到展览设计方面。通过对不同空间氛围的合理改变,能够使得该展览设计的效果更加突出,并能够进一步加深观众对该次展览中相关展览信息的理解程度。
比如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就将所有生物的演化过程利用舞台剧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该博物馆中,各类生物能够以游行动物的姿态来展示给观众,并表现出一场生物的嘉年华。观众在生物群众穿梭的过程里,能够在该自然历史博物馆内的声效以及多媒体解说仿真功能的影响下,对某一独立的种群进行观看。而且观众也能够在走动的过程中进行注意力的重新调整,并且穿梭在一种单一焦点、多焦点以及局部焦点共存的舞台上面。 (三)进行元素符号的提取、组合与堆砌
在采用该展览设计方式时,其本质在于从当代人对图像、文字以及音频信息的接受度和心理角度来进行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们在倾听某一个人说话或者在阅读某一页文字时,认为是自己所见所闻的东西,其本质是由我们的记忆所供给的,这也是因为我们的心理中有着充足的言语联想。在提供了必需材料的基础上,人们就能够根据自己所接受到的听觉线索来进行积极的理解,这也是心理学中的“象征材料的知觉”。错觉习惯通常会使得我们对于符号、元素信息加以组合与联想,这也在展示设计的应用过程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比如导演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就是通过对这种符号的重复提取与来回晃动,加深观众的印象。比如《花样年华》中的精美旗袍,《重庆森林》中灯光迷离的酒吧等。通过对片段故事的粘贴,并将其组合成不同的效果,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观影需求。而王家卫电影的成功也正是因为抓住了当代人心理状态的不断转变,来从电影元素之中不断地寻求自身的突破。 东莞展览馆在进行内部展示设计时,就充分利用人们的概念习惯以及错觉心理,将该展览馆中各个展览章节的元素符号进行提取以及组合。比如在二层的经济篇中,地面、展板以及天花板上,都穿插着不同程度的经济符号、数字以及图片。这种展览方式使得东莞展览馆的气氛变得更加协调与统一,并可以有效弥补各个章节展览过程中的过渡空间,从形式方式加深观众的印象。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人们心理因素的影响也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改变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因此,展览设计作为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信息传递的一个新媒介,就需要设计师在进行展品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媒体时代的实际对话形式来对自身的展示手段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变,从而创造出更加新颖、有效的艺术展示方式。 参考文献:
[1]马寰.博物馆体验性展示设计研究[J].西安美术学院,2014(4).
[2]黄智雯,马晓军.数字媒体艺术时代下博物馆展示设计新概念[J].艺术科技,201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