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息肉疗效观察
苏雅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选择其中接受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按组间匹配的原则选择常规西医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睡眠情况、情绪状态、躯体健康)水平、治疗后不同时间段(1周、2周、3周)的疼痛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另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记录,最终将各项指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疼痛评分以及相关检测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1周、2周、3周),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实施,能够明显提高肠息肉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水平,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并有效改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的变化,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侧面提升了治疗效果。【关键词】 肠息肉;中西医结合;生活质量;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1)24-059-03
肠息肉是目前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针对此类疾病,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联合手术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但据相关数据统计,常规西医治疗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疾病治疗作用,但同时也伴随着相应的治疗风险,并且如若长期服用抗感染类药物,还会促使其体内产生药物抵抗,导致治疗效果逐渐下浮[2],与常规西医治疗模式相比,中医治疗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而中药汤剂属于临床较为常用的中医治疗方式之一,通过口服的方式,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具有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中医认为肠
作者单位:213200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消化科
息肉的发病原因多为自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后损伤脾胃而导致正气不足,同时外感风邪、寒气、湿热、热毒,积聚于肠道,导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受阻,最后息肉随之而生[3],因此中医治疗模式主要以减少术后息肉的复发为主,但并不能直接让息肉就彻底消失。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以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肠息肉
治疗方法,属于典型的“内病外治”疗法,通过经络与腧穴的传导作用,可实现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及调和阴阳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笔者通常先点刺足三里穴或点刺解溪至陷谷青筋一带,再针梁丘穴、陷谷(贴骨针)、中脘、足三里穴(贴骨进针),均为治疗消化性溃疡之特效穴。针灸联合百笑金丹饮治疗能改善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因子水平,还能够起到疏肝健脾、行气止痛之功效。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百笑金丹饮治疗消化道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疗程短、副作用小、止痛快、修复快的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尽快恢复健康。
[3] 骆健,刘坤明,林林雁.香砂理中汤对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20, 12(28):106-108.
[4] 吴学贤.兰索拉唑为主三联疗法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0,18(3):123-124.
[5] 周洪涛,刘学进.甲氧氯普胺联合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微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9,42(5):963-966.
[6] 李京,王东旭,朱宏斌,等.生长抑素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9,25(10):1638-1642.
[7] 周丹,许小江,张文文,等.金属钛夹对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炎症及应激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4):514-516,520.
4 参考文献
[1]
蔡佩佩,蔡小鸟,唐森森,等.二联药物方案对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药物生物技术,2020, 27(4):59-61.
[2]
赵伟青,张晓华.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5): 55-56.
[9] [8]
张芳侠,张康勇.香砂六君子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4):156-158.
汪雪琦,植冠光,黄小乔.加味理中汤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液量及胃蛋白酶活力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9):44-47.
[2021-12-01收稿]
现代养生 2021年12月第21卷第24期5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医药学与中西医结合
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选择其中接受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按组间匹配的原则选择常规西医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腹痛、便秘、泄泻等情况,胃肠黏膜上有结节状隆起,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4]描述,中医辩证为腹泻、肠道湿热型;②患者年龄>30岁;③经肛镜、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等方式进行综合检验,可直视患者大肠上皮部位,存在生长于黏膜而黏膜隆起突向肠腔的赘生物,赘生物表面呈现光滑、充血、糜烂等不同临床表象,部分赘生物存在蒂、亚蒂或无蒂的情况,符合《2021 JSGE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结直肠息肉的管理》肠息肉指定西医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疾病;②参与过相关临床研究者;③拒绝配合相关治疗措施;④中途退出患者;⑤合并心脏、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⑥息肉发生癌变患者。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0.23±4.16岁;疾病类型包括直肠息肉11例,乙状结肠息肉8例,十二指肠息肉20例,其他类型11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0.11±3.99岁;疾病类型包括直肠息肉9例,乙状结肠息肉10例,十二指肠息肉21例,其他类型10例。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药联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病情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态,检查内容包括肠息肉诊断(肛镜、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日常生活习惯及用药情况的了解等,并以此为根据,选取适合患者自身的手术模式进行手术,术后结合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手术情况,予以相应的药物,同时口服枯草杆菌(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87;250mg/粒),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药物的用法用量,防止服用过量,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严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快患者恢复,将治疗时间维持在15d。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西医治疗措施同对照组相同,中医方面采用辩证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首先针对肠道湿热型的患者,选取中药材葛根、芩连、汤合、白芨各15g;伴有腹泻患者,可加入黄连,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
例数5050
治疗前
睡眠情况54.02±3.0553.98±3.410.0620.951
情绪状态53.22±2.7453.16±3.050.1030.918
躯体健康56.13±1.8755.97±2.030.4100.683
睡眠情况89.64±2.0287.62±5.122.5950.011
治疗后情绪状态90.16±4.3388.01±5.782.1050.038
躯体健康90.73±2.0589.03±5.192.1540.034
马齿苋各13g,用400ml水煎至200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100ml,在此期间需注意密封阴凉保存,防止药效流失,治疗时间同为15d。1.3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6],将两组肠息肉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睡眠情况、情绪状态、躯体健康)水平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2)疼痛评估:采用VAS疼痛评分量表[7],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1周、2周、3周)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强烈。
(3)血清学检查:采用自制记录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比较。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情况、情绪状态、躯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 两组患者相关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α及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t值P值
60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December 2021 Vol.21 No.2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医药学与中西医结合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
例数3434
1周6.33±1.026.96±1.112.9550.004
表3 两组患者相关检测指标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
例数3434
治疗前
血清hs-CRP(mg/L)
5.83±1.265.80±1.110.1260.900
TNF-α(pg/ml)88.64±3.0589.01±3.240.5880.558
IL-6(pg/ml)36.76±4.3136.52±4.060.2870.775
治疗后
血清hs-CRP(mg/L)TNF-α(pg/ml)
1.32±0.261.70±0.872.9590.004
41.13±5.0644.15±7.322.4000.018
IL-6(pg/ml)16.24±3.5318.15±3.432.7440.007
2周4.38±0.395.02±1.203.5870.001
3周3.05±0.363.48±0.933.0490.003
t值P值
t值P值
3 讨论
肠息肉在中医学中属于息肉病、樱桃痔、垂珠痔和便血等范畴,且根据辩证思想,可将其进行细节分型,在常规条件下,通过中医辨证诊断可将其分为湿淤阻滞、肠道湿热、气滞血瘀和脾虚夹淤4种类型,并以此为根据,采用相应的中药制剂进行对症治疗,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和加快恢复的理想目标。中医治疗模式在该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中医体质学说[8],结合不同患者个体的体质特点及演变规律,从疾病本质上出发,以自身条件为媒介,并将不同中药材的独特作用进行相互融合,全方位做到“阴阳平衡、气血双补”的治疗目的,有效控制疾病复发的概率,同时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其能够通过各类药材的药效中和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但该方式与常规西医治疗模式相比,也存在着部分局限性,如治疗效果不彻底,无法完全根治肠息肉。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受疾病原因影响,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相关治疗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完全优于西医治疗模式,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其能够相互弥补双方的不足,最大限度的增强治疗效果,同时从根本出发,全面改善患者身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证实此项观点的正确性。除此之外,本研究患者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在我国传统中医领域,更加注重平衡干预,以强身健体为基本治疗原则,这明显改善了病理细胞的凋亡水
平,全方位阻断息肉病变进展,从根本上调整各项炎性指标水平,逆转结肠黏膜上皮炎症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联合西医治疗手段,有效防止在治疗期间不良应激反应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息肉具有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肠息肉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水平,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有效改善相关炎性指标水平,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具有重要临床推广应用价值。4 参考文献
[1]
符娇文,韩平,高飞.中医消蕈汤防治结肠息肉术后复发及对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3):727-729.
[2]
许亚培,龙润,杨金国,等. \"健脾化浊方\"对内镜下大肠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后血清炎症因子、胃肠功能恢复及息肉复发的干预作用研究--附48例临床资料[J].江苏中医药,2019,53(7):4-5.
[3]
冯泽华,邓伟滨,杨丽芳.李廷荃运用四妙散治疗肠息肉经验[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0,42(7):697-699.
[4]
林琳,夏军权,滑永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6):1761-1762.
[5]
Tanaka S,Saitoh Y,Matsuda T,et al.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polyps[J].J Gastroenterol,2021,56(4):323-335.
[6]
强薇,刘正新.中药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肠息肉内镜治疗复发临床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4):196-199.
[7]
方美花,李静波,周勇,等.健脾清肠方对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1):50-53.
[8]
王吉利.中药五倍子乌梅汤保留灌肠预防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后复发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1(23):45-46.
[2021-10-21收稿]
现代养生 2021年12月第21卷第24期6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