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问题研究》课题调研综合报告

《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问题研究》课题调研综合报告

来源:爱go旅游网
《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问题研究》

课题调研综合报告 中共XXX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当前,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不畅问题,全社会广泛关注。XXX县虽然进行了较多的实践探索,但由于缺乏制度性通道,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难题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选人视野和配置范围不宽,大量有志于、适合于从政的社会优秀人才被阻隔在体制之外,造成了组织资源的浪费。畅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此,中共XXX县委组织部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成立调研组,采取问卷调查、案例分析、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分析现状,深入研究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障碍、原因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工作现状

调研中,我们开展问卷调查,查阅统计资料,搜集相关案例,对社会优秀人才队伍现状及其从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12年底,XXX县人才总量100514人,其中,党

1

政人才1964人,其他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共12580人,社会人才总数达80000人,约占整个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二。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社会人才队伍总量急剧壮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社会人才中蕴藏着大批各类人才资源,社会成功人士数量远远超过现有党政干部人数,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中,不乏有国际化视野、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优化党政干部队伍结构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

二、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存在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了解当前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仍存在诸多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制度障碍

1、准入标准随意的原因。哪些社会优秀人才符合进入条件、不同类型的社会优秀人才在党政干部队伍中如何任用,目前都没有标准,在实践中难以把握,操作起来容易产生随意性。

2、台阶资格衔接的原因。《干部任用条例》对每一个级别干部的选拔都提出了资格、台阶的硬性要求。干部从办事员晋升到领导岗位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社会优秀人才在资格、台阶等方面不能与党政系列对接,而取得突出成就的社会成功人士不可能在党政岗位从头干起。现行干部选拔的台阶政策,导致社会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党政领导岗位。

3、保障体制对接的原因。目前,党政干部实行“终极保障”模式,不到退休拿不到养老金。调研中,有些想转型的干部特别是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干部表示,“在党政干部岗位干了几十年,

2

如果离开党政岗位,大半辈子就白干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他们有后顾之忧,转型动力不足。社会人才实行“过程保障”模式,与党政干部保障模式不能对接,导致党政干部难出去、社会优秀人才难进来。

4、现在编制制度的原因。现行的编制政策在保持党政干部队伍适度规模、防范党政机关进人的随意性、遏制机构臃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弊端也比较突出,特别是编制人头管理模式导致出现了编制终身制、干部“铁饭碗”现象,党政干部队伍缺乏竞争压力,干部管理失去汰劣功能,慵懒散软人员出不去,挤压了党政干部队伍吸纳社会优秀人才的空间。

(二)门槛障碍

《公务员法》对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门槛规定并不高,只要是年满十八周岁,拥护宪法,具有良好品行、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的中国公民,都有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机会。然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却大幅度提高了门槛。

1、学历门槛。《干部任用条例》规定提拔任党的领导职务学历是专科,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学历一般是本科,而各地在招录公务员时,大多要求具有职前本科学历,将一大批社会优秀人才挡在了公务员队伍之外。

2、年龄门槛。《公务员法》对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年龄规定为18周岁以上,没有规定年龄上限。《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却设置了35岁以下的入口门槛,而取得突出成就的社会优

3

秀人才年龄大多在40岁左右。年龄门槛的限制,使一大批成熟的社会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党政干部队伍。

3、身份门槛。尽管有些地方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公务员招录和选拔的身份门槛进行了突破,但大多数地方将公开选拔限制在党政、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三支队伍”的范围内,大量体制外人才没有报考资格。

(三)思想障碍

少数社会人才特别是个别积累相当财富的社会人才动机不纯,想混进党政干部队伍。其隐蔽的目的不把握好。部分干部对社会人才从政存在排斥心理,客观上会导致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后工作环境不优,难以融进来、呆下去。党政干部待遇与社会优秀人才中高收入的群体差距较大。待遇上的悬殊,导致这部分社会优秀人才不愿从政。

三、XXX县对畅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XXX县委根据事业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畅通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年轻干部实行“先锻炼,再任用”。每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50名左右的年轻副科级干部拟任人选到乡镇挂职锻炼,同时定向已挂职锻炼一年以上的拟任人选竞争性选拔25名左右的优秀人员正式任职,确保乡镇28岁以下的副科级干部拟任人选保持在50人以上。2012年,已选拔了42名28岁以下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该机制的运行,把“想发展会发展、有激情敢担

4

当”的年轻干部推向前台,让“讲认真重落实、讲团结顾大局”的优秀干部冲到一线,有效激发了年轻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

二是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每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任职,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2012年选拔了9名,2013年选拔了9人。每年从优秀村干部、“三支一扶”人员、选聘到村任职两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一村一名大学生”和“西部志愿者”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探索从实践经验丰富的农村乡土人才、有专业技术特长的返乡农民工及优秀村干部中招考聘用乡镇事业单位空编人员。打破身份、学历、资历限制,探索从优秀村(社区)干部、安置到乡镇工作的转业退伍军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公开选拔乡科级领导干部。

三是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进入党政队伍。对具有研究生学历,工作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由组织推荐,报批后进行考察任用,对工作年限或任职年限不够的高学历人才,在报批后实行破格提拔。2012年已任用5人。选派专业人才队伍挂职锻炼后,根据工作表现和实绩择优任用。在乡镇换届中,先后选派了8名熟悉城镇建设的年轻干部到城镇化任务重的乡镇挂任乡镇长助理,选派了14名“园区项目管理及跟踪”、“城市规划管理”、“园区环境保护管理”等懂管理的14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园区进行实践锻炼。一年后,从参加实践锻炼的人员中择优考察部分人员任职。

四是公开引进乡镇党委书记。2012年从重庆渝北区引进1名乡镇党委书记到XXX任职。

5

五是调整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积极探索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换届中,对获推荐票未过半或不称职票超过1/3的现任班子成员进行重点考察,对未得到群众认可的、群众满意度低的干部进行调整。以人岗相宜为基本方向,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视具体情况,采用改任非领导职务、平职交流、轮岗等多种办法进行调整。特别是对那些专业不对口、岗位不适应,但思想品质较好的干部,按照人岗相宜、人尽其才的原则,交流到符合本人特点的岗位工作。换届以来,共调整表现不佳、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45名,有效地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同时,畅通了干部“下”的渠道,空出更多的岗位,用以吸纳更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

四、畅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的对策建议 打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制度通道,必须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党管人才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统筹配置各领域的人才资源,努力构建一套竞争择优、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

(一)制定准入标准,保证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社会优秀人才质量

1、明确道德标准。选拔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应当坚持以德为先标准,明确品德标准,科学考核、从严把关其具备的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水平,必须划定底线,凡是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的,要坚决予以否决。

6

2、规定能力标准。根据岗位特点建立能力席位标准,对面向社会优秀人才选拔的职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优秀人才以“五比”的方法实行经历业绩分析:一比在本领域本行业的业务权威性;二比业绩和贡献的大小;三比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度;四比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丰富性;五比岗位适岗度。通过“五比”,可以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真正把那些最适合的社会优秀人才选出来,使用到相应的党政岗位。

(二)完善政策法规,打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通道

1、研究制定资历台阶对接政策。要研究社会优秀人才的职称、专业地位、业绩、社会贡献、企业实力、社会影响力与党政干部不同层级的对应、对接政策,为社会优秀人才进入不同职级党政领导岗位搭建桥梁。特别是要解放思想,坚持“大材大用”。对社会贡献突出、社会责任感强、社会公认度高的社会优秀人才,要舍得拿出重要职位,为他们大展身手提供平台和条件。

2、破除年龄、学历限制。党政干部的招录和选拔,应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办事,条件既不能降低,也不能拔高,切实维护社会优秀人才从政的公平权利。

3、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防范社会优秀人才选拔失察失准,降低选拔风险。一是先挂职后转任。通过挂职检验德才表现,对挂职期满后政治品行过关、素质能力胜任的,正式转任领导岗位。二是设立试用期。对直接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人员,通过试用期间的实绩和表现来验证德才。试用期满,对德才不过关的予以辞退。三是采取过渡性办法。对优秀民营企业人才可先进入国有企

7

业任职,考察其德才表现,德才过关后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对一些科研、文体、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社会优秀人才可先进入事业单位。

(三)创新选拔任用方式,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

根据不同社会优秀人才的类别和不同党政岗位层级特点,坚持重要领导岗位公开比选、基层领导岗位定向选拔、专业型岗位以聘为主、急需战略性人才及时引进等多种选拔方式。对社会影响力比较大、业绩贡献比较突出的社会优秀人才,可通过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等方式进入党政领导岗位;对村(社区)干部,可采取定向招录、定向选拔的方法选拔进乡镇公务员队伍或乡镇领导班子;对高学历人才,可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党政干部队伍;对社会上一些科技、金融、城建、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可采取挂职或招聘的方式进入党政干部队伍。在实践中,还可以探索各种有效方式,不断开辟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新通道。在疏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的同时,要打破干部队伍建设上存在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现状,对新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社会优秀人才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进行考核,决定去留。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