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eria of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tologic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骨伤科11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疗效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 锁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1 诊断依据 2.1.1 有外伤史。
2.1.2 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2.1.3 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2.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2 证候分类
2.2.1 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
2.2.2 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 2.2.3 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2.3 疗效评定
2.3.1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断端无压痛,无冲击痛,功能恢复。 2.3.2 好转:对位及对线尚可,或骨折对位不佳,但功能恢复尚好。 2.3.3 未愈:骨折不愈合成局部明显畸形,功能障碍。 3 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 诊断依据 3.1.1 有外伤史。
3.1.2 主要由直接暴力引起,常见肩胛体部骨折。
3.1.3 肩胛部常有皮下瘀斑,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活动时疼痛加剧,不能充分外展。 3.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部位。 3.2 证候分类
3.2.1 肩胛体骨折:肩胛部软组织肿胀明显,皮下瘀斑,压痛,活动受限,充分外展受限。 3.2.2 肩胛冈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或可触及折端异常活动。 3.2.3 肩胛颈骨折: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无移位型:肩活动疼痛,肩部、腋窝有压痛。
移位型:肩外型变平,肩峰突出,锁骨下窝处饱满,呈固定畸形,从外向内顶压肱骨头可使疼痛加重。
3.2.4 肩胛盂骨折:肩部肿胀,活动受限。
3.2.5 肩峰骨折:肿胀,肩峰端压痛,外展上臂时疼痛加剧。 3.2.6 喙突骨折:抗阻力内收肩及屈肘时疼痛加剧。 3.3 疗效评定
3.3.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骨折线模糊,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3.3.2 好转:对位尚可,或骨折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3.3.3 未愈:骨折对位差,功能障碍。
4 肱骨大结节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1 诊断依据
4.1.1 有外伤史。 4.1.2 多发于成人。
4.1.3 肩部肿胀,大结节处有压痛,肩外展活动明显受限。 4.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4.2 证候分类
4.2.1 裂缝骨折:大结节处轻到中度肿胀,压痛。
4.2.2 无移位粉碎性骨折:大结节处肿胀,压痛,可扪及骨擦音。
4.2.3 撕脱性骨折:大结节压痛,肿胀,肩前外方常可触及骨折块,肩外展活动受限。 4.3 疗效评定
4.3.1 治愈:骨折愈合,对位满意,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4.3.2 好转:骨折愈合对位良好,或骨折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4.3.3 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功能障碍。 5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1 诊断依据 5.1.1 有外伤史。
5.1.2 好发于老年人,亦可发生于成年人及儿童。
5.1.3 局部肿胀,上臂内侧可见瘀斑,疼痛,压痛,功能障碍,可触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 5.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5.2 证候分类
5.2.1 裂缝骨折:骨裂多为骨膜下,骨膜增粗,肩部轻度肿胀,压痛。
5.2.2 嵌插骨折:骨折端相互嵌插,伤肩肿胀,压痛,纵轴叩击痛,无明显骨擦音。
5.2.3 外展型骨折:伤肩疼痛,压痛,中度肿胀,内侧有瘀斑,断端外侧嵌插内侧分离,向前内侧突起成角畸形,或远端完全向内侧移位,可有骨擦音,肩关节功能受限。
5.2.4 内收型骨折:伤肩肿胀,疼痛,压痛,纵轴叩击痛,可触及骨擦音,断端外侧分离内侧嵌插,向外侧突起成角,肩关节功能受限。
5.2.5 骨折合并关节脱位:方肩畸形,肩峰下空虚,晓突下或腋窝部常可触及脱位的肱骨头,上臂无固定的外展畸形。 5.3 疗效评定
5.3.1 治愈:骨折愈合,对线对位满意、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5.3.2 好转:骨折愈合对位尚满意或骨折复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5.3.3 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局部疼痛,功能障碍。 6 肱骨干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1 诊断依据 6.1.1 有外伤史。 6.1.2 多发于青年人。
6,1.3 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受限,伤肢可有短缩成角畸形。 6.1.4 注意是否合并桡神经损伤。
6.1.5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6.2 证候分类
6.2.1 上1/3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伤肢明显压痛,叩击痛,功能障碍,伤肢可有短缩畸形,骨折近端向前、内移位,远端多向上移位。
6.2.2 中1/3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伤肢压痛,叩击痛,功能受限。近端多向外前移位,远端向上移位,中下1/3骨折常可损伤桡神经。
6.2.3 下1/3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伤肢下段明显肿胀、压痛,可有成角、缩短及内旋畸形,骨
折线常呈斜形或螺旋形。 6.3 疗效评定
6.3.1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骨折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完全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 恢复。
6.3.2 好转:骨折对位在1/2以上,成角在20°以内,骨折基本愈合,功能恢复尚可。 6.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持续疼痛,功能障碍。 7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1 诊断依据 7.1.1 有外伤史。 7.1.2 多发生于儿童。
7.1.3 肘部有肿胀,疼痛,畸形,压痛,功能障碍,甚则有张力性水泡,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7.1.4 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7.1.5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情况和类型。 7.2 证候分类
7.2.1 伸直型骨折:伤肢肘部肿胀或靴样畸形,髁上处压痛敏锐,时屈伸功能障碍,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折线多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7.2.2 屈曲型骨折:伤肢肿胀,髁上处压痛,功能受限,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折线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 7.3 疗效评定
7.3.1 治愈:骨折解剖复位或骨折远折端向桡侧移位1/5以内,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携带角正常。
7.3.2 好转:骨折对位尚满意,骨折愈合,肘关节伸屈受限在30°以内,携带角减少在20°以内。 7.3.3 未愈:伤肢畸形,携带角减少20°以上,功能障碍。 8 肱骨髁间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1 诊断依据 8.1.1 有外伤史。 8.1.2 多发于成年人。
8.1.3 肘部极度肿胀、疼痛,鹰嘴部向后突出,肘关节呈半伸直位,肘部横径明显增宽,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合抱挤压两髁有敏锐压痛并扪及骨擦音。 8.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8.2 证候分类
8.2.1 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肘部肿胀,压痛,肘后三角关系无改变。 8.2.2 伸直内翻型:
8.2.2.1 Ⅰ°:髁间折线偏向内侧并向内上方延续,内上髁及其上方的骨质完整,折块向肘后方移位。 8.2.2.2 Ⅱ°:折线走向同Ⅰ°,内上髅上方有一蝶形三角骨折片,但并未分离。 8,2.2.3 Ⅲ°:折线走向同Ⅰ°,内侧之三角形骨折片可完全分离。 肘部肿胀明显,横径增宽,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尺骨鹰嘴后突。 8.2.3 屈曲内翻型:
Ⅰ°:折线呈\"T\"形或类似伸直内翻型Ⅰ°,但折块移向肘前方。 Ⅱ°:与伸直内翻Ⅱ°相似,但骨折三角形折片的形状不如伸直型典型。 肘部肿胀明显,横径增宽,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可扪及骨擦感。 8.3 疗效评定
8.3.1 治愈:骨折愈合,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8.3.2 好转:骨折对位欠佳,骨折愈合,肘关节活动受限在40°以内。
8.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肘关节功能障碍于非功能位。 9 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1 诊断依据 9.1.1 有外伤史。
9.1.2 多发于5~10岁儿童。
9.1.3 肘外侧肿胀,疼痛,外踝压痛可扪及骨擦音,功能受限。 9.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9.2 证候分类
9.2.1 Ⅰ型:无移位骨折,肘外侧轻度肿胀,压痛,肪桡关节关系良好。
9.2.2 Ⅱ型:折块轻度外移,肢桡关节解剖关系良好,肘外侧肿胀,可扪及外髁轻度隆突。 9.2.3 Ⅲ型:折块倾斜移位,肢桡关节倾斜,肘外侧可扪及外踝隆突,弹性固定,或可扪及骨擦音。 9.2.4 Ⅳ型:翻转移位,根据折块移位方向分:
a前移翻转型:折块向前翻转,于肘前外侧可扪及折块。 b后移翻转型:折块向后翻转,于肘后外侧可扪及折块。 9.3 疗效评定
9.3.1 治愈:骨折愈合,对位满意,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9.3.2 好转:骨折对位欠佳,骨折愈合,肘关节活动受限在45°以内。 9.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 10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1 诊断依据 10.1.1 有外伤史。
10.1.2 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10.1.3 肘内侧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有皮下瘀斑,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 10.1.4 注意有无神经损伤。
10.1.5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 10.2 证候分类
10.2.1 Ⅰ°:裂缝骨折或骨折轻度移位,骨膜尚未完全断离,肘内侧牵拉性疼痛,轻度肿胀。 10.2.2 Ⅱ°:骨折块有分离和轻度旋转,肘内侧压痛,可扪及活动的骨折块,关节活动轻度障碍,肱骨髁间距增宽。
10.2.3 Ⅲ°:内上髁撕脱和完全旋转,折块进入关节腔内,肘内侧肿胀,有皮下瘀斑及压痛,可损伤尺神经。
10.2.4 Ⅳ°:骨折块旋转,肘关节肿胀严重,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疼痛,关节明显畸形,有弹性固定,肘后三点关系异常,可损伤尺神经。 10.3 疗效评定
10.3.1 治愈:骨折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6.3.2 好转:骨折愈合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10.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 11 肱骨头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1.1 诊断依据 11.1 有外伤史。 11.1.2 多发于青少年。
11.1.3 肘外侧肿胀,前臂纵向叩击肱骨小头部疼痛严重,活动受限。 11.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11.2 证候分类
11.2.1 完全骨折:骨折发生在肱骨小头基底部,骨折线在冠状面上,骨折块本身包含全部肱骨小头及滑车外1/3或外侧1/2.或只限于肱骨小头本身,肘外侧肿胀,肘前可扪及折块。
11.2.2 部分骨折:骨折块仅包含肱骨小头关节软骨及其下方少量骨质,肘外侧可扪及较小折块。 11.2.3 肱骨小头关节软骨挫伤:肘外侧肿胀,活动功能受限。 11.3 疗效评定
11.3.1 治愈:骨折对位良好,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1.3.2 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11.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骨折不愈合,功能障碍。 12 尺骨鹰嘴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2.1 诊断依据 12.1.1 有外伤史。
12.1.2 肘后鹰嘴部肿胀,压痛,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12.1.3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12.2 证候分类
12.2.1 无移位型:骨折端分离小于2mm,肘后肿胀,主动伸肘功能障碍不明显。 12.2.2 移位型:折端分离大于3mm,伸时活动障碍。
12.2.2.1 Ⅰ°:撕脱骨折。折块小,仅为三头肌腱止点部肿胀,伸时障碍。 12.2.2.2 Ⅱ°:横骨折或斜骨折。可剂及折块较大,分离移位,肿胀。 12.2.2.3 Ⅲ°:粉碎骨折。肿胀明显,可扪及明显骨擦音。
12.2.2.4 Ⅳ°: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上臂缩短,时三角关系改变,屈时90°畸形,肘屈伸受限。 12.3 疗效评定
12.3.1 治愈:骨折对位良好,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2.3.2 好转:骨折愈合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12.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 13 桡骨小头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3.1 诊断依据
13.1.1 有明确外伤史。
13.1.2 肘外侧局限性肿胀,压痛。
13.1.3 伤肢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尤其旋后功能明显受限。有时可扪及骨擦音。 13.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13.2 证候分类
13.2.1 裂纹骨折:骨折无移位或移位小于1mm。
13.2.2 劈裂骨折:桡骨头纵行骨折,骨折块移位大于1mm。 13.2.3 嵌插性骨折:骨折端嵌插,或呈\"歪戴帽\"样。 13.2.4 粉碎性骨折:桡骨头粉碎。 13.3 疗效评定
13.3.1 治愈:骨折愈合,对位良好,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3.3.2 好转:骨折愈合对位尚好,功能恢复尚可。 13.3.3 未愈:骨折对位不良或不愈合,功能障碍。
14 尺骨上1/3骨折并桡骨头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4.1 诊断依据 14.1.1 有外伤史。
14.1.2 前臂和肘部肿胀、压痛,时屈伸及前臂旋转运动功能不同程度障碍。 14.1.3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14.2 证候分类
14.2.1 伸直型: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合并桡骨头前脱位,于肘关节前外侧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
14.2.2 屈曲型: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合并桡骨头后脱位,于肘关节后方或后外侧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
14.2.3 内收型:尺骨近侧干能端骨折,合并桡骨头的外侧或前侧脱位,仅可见'HL袁,症见尺骨干骺部有明显压痛,于肘关节外侧可扪及桡骨头隆突。
14.2.4 特殊型:桡骨头前脱位,桡骨头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骨折,于肘前方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前臂双骨干力消失。 14.3 疗效评定
14.3.1 治愈:骨折及脱位已复位,骨折有连续骨痂形成已愈合,肘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或活动受限在15°以内。
14.3.2 好转:骨折对位对线欠佳,有骨痂形成,脱位已复位,肘关节屈伸受限在15°以内,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
14.3.3 未愈:桡骨头未复位,或尺骨骨折不愈合,或伤肢畸形愈合,功能障碍。 15 尺桡骨干双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5.1 诊断依据 15.1.1 有外伤史。
15.1.2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
15.1.3 局部肿胀,疼痛及压痛,肢体可有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前臂功能障碍。 15.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情况。 15.2 证候分类
15.2.1 青枝骨折:伤肢轻度肿胀,骨膜增粗或成角。
15.2.2 无移位骨折,伤肢轻度肿胀,压痛,活动功能障碍,畸形不明显。 15.2.3 有移位骨折:伤肢畸形压痛及异常活动,根据受伤暴力不同可分为:
15.2.3.1 直接暴力所致者:伤肢在同一水平处压痛,肿胀,有假关节活动,功能障碍。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面上,呈粉碎或横断形。
15.2.3.2 间接暴力所致者:伤肢肿胀,桡骨上段尺骨下段压痛甚,旋转功能障碍,桡骨骨折线多在上,尺骨骨折线多在下。
15.2.3.3 扭转暴力所致者:伤肢肿胀,桡骨下段尺骨上段压痛甚,旋转功能障碍,尺骨骨折线在上,桡骨骨折线在下。 15.3 疗效评定
15.3.1 治愈:骨折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已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5.3.2 好转:骨折对位1/3以上,对线满意,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 15.3.3 未愈:伤肢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明显。
16 桡骨下1/3骨折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6.1 诊断依据 16.1.1 有外伤史。
16.1.2 伤肢前臂肿胀,桡骨下1/3压痛,成角或重叠畸形,异常活动,并可扪及异常隆突,腕横径增宽,下尺桡关节松弛,前臂旋转及腕屈伸功能障碍,尺骨小头突出。 16.1.3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16.2 证候分类
16.2.1 Ⅰ型:桡骨远端青枝骨折并尺骨下端骨骺分离,儿童骨折多为本型。
16.2.2 Ⅱ型:桡骨干下1/3横断,螺旋或斜形骨折,骨折端移位较大,下尺桡关节明显脱位。症见
桡下1/3压痛,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尺骨头隆突,稳定性差,腕横径增宽。
16.2.3 Ⅲ型:桡骨下1/3骨折,下尺桡关节脱位,尺骨干骨折或不完全性骨折,桡骨下1/3可扪及骨擦音,或尺骨成角畸形。 16.3 疗效评定
16.3.1 治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下尺桡关节复位,骨折愈合,腕背伸掌屈正常,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正常或旋转受限在15°以内。
16.3.2 好转:骨折对线对位欠佳,下尺桡关节复位或半脱位,腕背伸掌屈受限在30°以内,前臂旋转功能受限16~30°。
16.3.3 未愈:伤肢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腕臂部活动功能明显障碍。 17 桡骨下端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7.1 诊断依据
17.1.1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17.1.2 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 17.1.3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17.2 证候分类
17.2.1 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冲击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17.2.2 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17.2.3 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并尺桡下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17.2.4 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状,腕横径增宽。
17.3 疗效评定
17.3.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和局部无明显畸形,无疼痛肿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或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受限在15°以内。
17.3.2 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局部轻度疼痛,轻度畸形,腕背伸、掌屈及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 17.3.3 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压痛、叩击痛存在,功能障碍。 18 腕舟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1 诊断依据
18.1.1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造成。
18.1.2 腕部肿胀,以\"鼻咽壶\"部为明显,压痛明显,拇指外展并沿拇指纵轴向腕部叩击时疼痛加剧,腕关节功能受限。
18.1.3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必要时10~14天后摄片以明确诊断。 18.2 证候分类
18.2.1 Ⅰ型:结节部骨折。 18.2.2 Ⅱ型:远端骨折。 18.2.3 Ⅲ型:腰部骨折。 18.2.4 Ⅳ型:近端骨折。 18.3 疗效评定
18.3.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8.3.2 好转:骨折基本愈合,对位良好,功能恢复尚可。 18.3.3 未愈:骨折不愈合,局部压痛、叩击痛,腕部功能障碍、 19 掌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9.1 诊断依据
19.1.1 有外伤史。
19.1.2 局部肿胀,压痛或纵轴叩击痛,功能障碍,可有掌骨头凹陷。 19.1.3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部位和性质。 19.2 证候分类
19.2.1 掌骨头骨折:指掌关节处瘀肿,疼痛,指掌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19.2.2 掌骨颈骨折:指掌关节畸形,掌骨头向掌侧屈曲,掌指关节过伸。
19.2.3 掌骨干骨折:掌骨中段处瘀肿,压痛,纵轴叩击痛,骨折多向背侧成角及侧方移位,掌骨头可有凹陷。
19.2.4 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掌腕处瘀肿,压痛,腕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19.3 疗效评定
19.3.1 治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19.3.2 好转:骨折愈合,对线对位尚可,无明显畸形,功能恢复尚可。 19.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 20 指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0.1 诊断依据 20.1.1 有外伤史。
20.1.2 局部有明显肿胀,疼痛或骨擦音,手指功能障碍。 20.1.3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和类型。 20.2 证候分类
20.2.1 指骨头骨折:局部肿胀,疼痛,指间关节侧向活动可增大。
20.2.2 指骨颈骨折:骨折向掌侧成角,远端可向背侧旋转,伤指背侧可扪及圆滑之指骨头。 20.2.3 指骨干骨折:骨折多向掌侧成角,局部压痛,纵轴冲击痛,有异常活动。 20.2.4 末节指骨基底部骨折:骨折处肿胀,压痛,指屈伸功能受限,可呈锤状指。 20.3 疗效评定
20.3.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已愈合,手指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20.3.2 好转:骨折愈合,有轻度旋转或成角畸形,手指功能尚能满足一般生活及工作需要。 20.3.3 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功能障碍明显。 21 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l.1 诊断依据 21.1.1 有外伤史。 21.1.2 好发于老年人。
2l.1.3 患侧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压痛,髋关节功能障碍。 21.1.4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1.2 证候分类
21.2.1 外展型:伤肢呈外旋畸形,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成的夹角小于30°。
21.2.2 内收型:伤肢呈内收外旋、短缩畸形,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成的夹角大于30°。 21.2.3 疗效评定
21.3.1 治愈:对位满意,局部无疼痛,无微行,伸髋正常,屈髋超过90°,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 21.3.2 好转:对位良好,轻度疼痛、跛行,可半蹲,生活可自理。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 21.3.3 未愈:伤肢不能行走。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 22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2.1 诊断依据 22.1.1 有外伤史。 22.1.2 多发于老年人。
22.1.3 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功能障碍。 22.1.4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2.2 证候分类
22.2.1 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2.2.2 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22.2.3 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22.3 疗效评定
22.3.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无跛行及疼痛,能恢复正常行走、下蹲及劳动者。
22.3.2 好转:骨折线模糊,对位尚满意,脸内翻在25°以内,短缩畸形在2cm以内,轻度跛行及下蹲受限,能参加一般劳动及自理生活者。
22.3.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25°以上,患肢缩短2cm以上,或骨折不愈合,伤肢不能负重。 23 股骨干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3.1 诊断依据
23.1.1 有明显外伤史。 23.1.2 多发于青壮年和儿童。
23.1.3 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敏锐,功能丧失,出现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下1/3骨折时,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23,1.4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3.2 证候分类
23.2.1 上1/3骨折:骨折近端屈曲、外展、外旋移位,骨折远段向后、向上、向内移位。 23.2.2 中1/3骨折:除两骨折端重叠外,骨折远端多有向外成角和向内后移位。 23.2.3 下1/3骨折:骨折远端多向后移位。 23.3 疗效评定
23.3.1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3.3.2 好转:对位对线尚满意,骨折愈合,患肢短缩2cm以内,髓、膝关节伸屈受限在45°以内,生活能自理。
23.3.3 未愈:骨折对线对位差,或骨折不愈合,有明显疼痛及异常活动,生活不能自理者。 24 股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4.1 诊断依据
24.1.1 有明显外伤史。 24.1.2 多发于成年人。
24.1.3 伤肢局部有明显肿胀和疼痛,压痛敏锐,功能丧失,出现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异常活动。严重者可损伤血管神经。 24.1.4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4.2 证候分类
24.2.1 屈曲型:骨折远端向后移位,呈横断或斜形,骨折线由后上斜向前下方。 24.2.1 伸直型:骨折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从前上斜向后下。 24.3 疗效评定
24.3.1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4.3.2 好转:对位对线良好,或骨折对位基本满意已愈合,行走尚有轻度疼痛,膝关节屈伸受限在45°以内者。
24.3.3 未愈:骨折对位差,骨折畸形愈合,局部疼痛及跛行明显,膝关节屈伸受限超过45°,不能下蹲及负重者。
25髌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5.1 诊断依据 25.1.1 有外伤史。
25.1.2 多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
25.1.3 局部肿胀,疼痛,压痛,皮下瘀斑,膝关节不能伸直。有移位者可在髌骨骨面摸到裂隙。 25.1.4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5.2 证候分类
25.2.1 无移位型:骨折端无移位,可有纵型、横型、斜型、边缘、星状及粉碎等多种形态的骨折线出现。
25.2.2 移位型:以骸骨的中1/3或下1/3为多见,骨折端分离,骨折远端可向前下方翻转。 25.3 疗效评定
25.3.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骨折愈合,行走无疼痛,膝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5.3.2 好转:对位尚满意,骨折愈合,行走有疼痛,膝关节自主伸直受限5~10°,屈曲受限45°以内者。
25.3.3 未愈:行走疼痛,骨折对位差,膝关节伸直受限10°以上,屈曲受限45°以上。 26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6.1诊断依据 26.1.1有外伤史。 26.1.2多发于成年人。
26.1.3局部肿胀,疼痛,膝部畸形,有时可扪及骨擦音,伤肢功能障碍。 26.1.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6.2证候分类
26.2.1外髁劈裂:肿痛以外侧为主,可呈外翻畸形,骨折片多向外侧移位,常伴有内侧 的韧带损伤。
26.2.2外髁塌陷:疼痛,肿胀以外侧为主,骨折片下陷,常合并腓骨小头骨折。 26.2.3内髁塌陷:肿胀以内侧为主,可呈内翻畸形,骨折下陷。 26.2.4内外髁劈裂:膝部肿胀较严重,骨折线通过髁间部。 26.3疗效评定
26.3.1治愈:对位满意、骨折线模糊,局部无压痛及叩痛,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26.3.2好转:对位良好,或对位尚可已愈合,行走时轻度疼痛,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26.3.3未愈:骨折对位差,行走疼痛,功能障碍。 27胫腓骨干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7.l诊断依据 27.1.1有外伤史。
27.1.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 伤。
27.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7.2证候分类
27.2.1胫腓骨上段骨折:小腿上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上1/3处。 27.2.2胫腓骨中段骨折:小腿中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中1/3处。 27.2.3胫腓骨下段骨折:小腿下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下1/3处。 27.3疗效评定
27.3.1治愈: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局部无压痛、叩痛,伤肢无明 显短缩,骨折成角小于5°,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在15°内,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5°以 内。
27.3.2好转:对线对位尚可,骨折线模糊,伤肢短缩小于2cm,成角小于15°,膝关节 活动受限在30~45°以内,踝关节屈\"伸受限有10~15°以内。
27.3.3未愈:骨折对位对线差或不愈合,患肢短缩3cm以上,膝关节活动受限在450以上,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在15°以上,伤肢不能负重者。 28踝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8.1诊断依据 28.1.1有外伤史,
28.1.2踝部肿胀,疼痛,压痛,皮下瘀斑,踝部可呈内翻或外翻畸形,可扪及骨擦音, 活动功能障碍。
28.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移位情况。 28.2证候分类
28.2.1外旋骨折:暴力使足部极度外旋所致。 28.2.2外翻骨折:暴力使足部极度外翻所致。 28.2.3内翻骨折:暴力使足部极度内翻所致。 28.2.4纵向挤压骨折:由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所致。
28.2.5侧方挤压骨折:直接暴力打击或挤压踝部,造成双踝粉碎性骨折,骨折移位不大 ,常合并有皮肤穿伤。 28.3疗效评定
28.3.1治愈:骨折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8.3.2好转:对位良好,骨折线模糊,踝部轻微疼痛,劳累后加重,内外踝侧方移位在 2mm以内,前后移位在2~4毫米以内,后踝向后上移位在2~5毫米之间。 28.3.3未愈:踝关节畸形,骨折不愈合,经常疼痛,踝关节功能障碍。 29距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9.1诊断依据
29.1.1有明显外伤史。 29.1.2多发于成年人。
29.1.3局部肿胀,疼痛明显,畸形,被动活动踝部时距骨剧痛。 29.1.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9.2证候分类
29.2.1无移位的骨折:踝部肿胀,疼痛,距骨有敏锐压痛,踝关节关系尚属正常。 29.2.2有移位的骨折:踝部肿胀明显,局部皮肤红肿,有瘀斑,可扪及骨折块,异常隆 突,压痛敏锐。 29.3疗效评定
29.3.1治愈: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骨折对位满意,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9.3.2好转:骨折对位尚满意已愈合,行走仍有轻度疼痛,踝关节活动受限。
29.3.3未愈;骨折对位差,踝部疼痛明显,需扶拐行走,骨折不愈合或距骨缺血性坏死 ,踝关节功能障碍。
30足舟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0.1诊断依据 30.1.1有外伤史。
30.1.2局部肿胀,疼痛,将第1~3跖骨向舟骨挤压时疼痛加剧,步行困难,时常以足跟
着地行走。
30.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30.2证候分类
30.2.1舟骨结节骨折:为胫后肌牵拉所致。
30.2.2舟骨背侧缘撕脱样骨折:多为扭伤,距舟关节囊撕脱所致,骨折块位于舟骨的近 端背侧。
30.2.3舟骨横行骨折:直接暴力和扭转挤压的暴力所致。 30.3疗效评定
30.3.1治愈:骨折对位满意,骨折线模糊或消失,局部无肿胀,无压痛,走路无疼痛, 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30.3.2好转:骨折对位良好。或骨折对位满意,骨折愈合,但行走时略有疼痛,踝关节 功能尚可。
30.3.3未愈:骨折对位差不愈合,局部仍肿胀,行走困难,踝关节功能障碍。 31跟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1诊断依据
31.1.1有明确外伤史。
31.1.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1.1.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 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3l.1.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31.2证候分类
31.2.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结节部纵行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 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触及跟距关节面。
31.2.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跟骨体部粉碎性压缩性骨折,结节关节角减少,但骨折 线未直接进入关节面。
3l.2.3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严重移位的粉碎性骨折,碎骨片挤压关节面,结节关节 角减少,消失或成为负角,跟骨横径变宽,甚至将距骨挤压至跟骨之中,形成摇椅状。 31.3疗效评定
31.3.1治愈:足跟外观无畸形,对位满意,骨折线模糊或消失,行走无不适,功能完全 或基本恢复。
3l.3.2好转:骨对位良好已愈合,或足跟轻度畸形,足弓轻度变平,行走轻度疼痛,距 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31.3.3未愈:足跟畸形明显,足弓塌陷。或骨折未愈合疼痛明显,行走困难,距下关节 活动障碍。
32跖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1诊断依据
32.1.1有明确外伤史,多由直接暴力或足内翻扭伤所致。 32.1.2足背部肿胀,疼痛明显,可见瘀斑,纵轴冲击痛明显。 32.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和分类。 32.2证候分类
32.2.1跖骨干骨折:多为开放性,多发性骨折,常并发跖跗关节脱位,足背瘀肿明显。 32.2.2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常无明显移位,足背外侧肿胀为主,局部压痛敏锐。 32.2.3跖骨颈疲劳骨折:第二、三跖骨颈部骨折,折段不完全断离,同时可见新骨产生。 32.3疗效评定
32.3,l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局部无肿胀及压痛,功能完全 或基本恢复。
32.3.2好转:骨折对位良好,已愈合,走路仍有疼痛。
32.3.3未愈:骨折不愈合或骨折对位差,足弓消失或畸形,局部肿胀,行走困难。 33趾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3.1诊断依据
33.1.1有明确外伤史。
33.1.2伤趾肿胀,疼痛,骨折处压痛敏锐,可有成角畸形,常并发趾甲周围软组织挫裂 伤。
33.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和分类。 33.2证候分类
33.2.1无明显移位骨折:常见于末节趾骨骨折。
33.2.2有移位骨折:常见于趾骨干或第一、二节近段骨折。 33.3疗效评定
33.3.1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已愈合,外观无畸形,无肿胀,无压痛,功能完全或基 本恢复。
33.3.2好转:骨折对位良好,或骨折对线好,对位差,已愈合,外观轻度畸形,微肿胀 ,无压痛,行走时略有疼痛。
33.3.3未愈:骨折对线对位差,未愈合,足趾外观严重畸形,肿胀,功能障碍。 34胸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4.1诊断依据
34.1.1有明确外伤史。
34.1.2局部肿胀,疼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重,胸骨压痛明显,胸廓挤压征阳性。 34.1.3严重者可并发胸腔脏器损伤。 34.1.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 34.2证候分类
34.2.1无移位骨折:骨折无移位。
34.2有移位骨折:骨折移位可触及畸形及骨擦音或骨折端随呼吸移动。 34.3疗效评定
34.3.1治愈:骨折愈合,局部肿痛消失,咳嗽或深吸气时无不适。 34.3.2好转:骨折基本愈合,肿痛减轻,咳嗽或深吸气时尚有轻度疼痛。 34.3.3未愈:骨折未愈合,局部肿痛及畸形无改善。 35肋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5.1诊断依据
35.1.1有明确外伤史。
35.1.2局部肿痛,咳嗽、深呼吸及活动时疼痛加剧,受伤部位压痛明显,或触及骨擦感 ,胸廓挤压征阳性。
35.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及了解是否合并气、血胸。 35.2证候分类
35.2.1单发性肋骨骨折:骨折发生于一根肋骨。肿痛,局部压痛,胸廓挤压征阳性。 35.2.2多发肋骨骨折:骨折发生于多根或多处肋骨。除肿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外,常可 出现反常呼吸、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并发气、血胸。 35.3疗效评定
35.3,1治愈:骨折对位满意已愈合,局部肿痛消失,咳嗽及深呼吸无疼痛。
35.3.2好转:骨折对位好,基本愈合,局部有轻微疼痛及压痛,胸廓挤压征(士)。 35.3.3未愈:骨折未愈合,局部肿痛无改善,或仍见反常呼吸,胸廓挤压征阳性。 36环、枢椎骨折、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6.1诊断依据
36.1.1有明确外伤史。
36.1.2颈部压痛,活动受限,常可合并脊髓损伤而出现高位截瘫。 36.1.3X线正、侧、开口位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 36.2证候分类
36.2.1环椎骨折:颈及后枕部疼痛,颈犟,不能作旋转及屈伸活动,常伴有脊髓损伤。 36.2.2环椎脱位合并齿状突骨折:多伴有高位截瘫,甚至突然死亡。
36.2.3齿状突骨折:伤后颈部疼痛,颈前凸消失,活动受限,可伴有脊髓损伤症状。开 口位X线摄片检查显示骨折线。
36.2.4环椎和齿状突骨折、脱位:局部压痛,颈僵直,前脱位者无脊髓神经损伤,后脱 位者可伴有脊髓损伤症状。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 36.3疗效评定
36.3.1治愈:骨折脱位矫正,基本愈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 无严重后遗症发生。
36.3.2好转:脱位矫正,骨折基本愈合。颈部肿痛减轻,功能部分恢复。
36.3.3未愈:脱位未矫正,骨折未愈合,肿痛畸形诸症无改善,颈部功能障碍,瘫痪 或死亡。
37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7.1诊断依据
37.1.1有明确外伤史。
37.1.2颈部肿痛,压痛,纵轴叩击痛,颈椎两旁肌肉紧张,运动障碍或畸形。 37.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骨折、脱位移位情况。 37.2证候分类
37.2.1颈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多为外力过度垂直压缩及屈曲损伤。颈椎棘突向后凸出, 头屈而不能伸,用两手捧腮,头的各方向活动均受限,椎体压缩呈楔形或粉碎,碎片常可 穿进椎管压迫脊髓而引起截瘫症状。
37.2.2颈椎关节脱位:颈椎上、下关节突呈交锁,多伴有脊髓损伤,合并截瘫,X线正 侧位及斜位摄片可明确移位方向。
37.2.3颈椎骨折、脱位:常可引起脊髓损伤,合并截瘫,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移位方向,但有些伤员可因自动复位而在X线片上显示不出来、 37.3疗效评定
37.3.1治愈:骨关节关系正常,骨折愈合,局部无疼痛,颈部活动功能恢复,截瘫消失 ,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37.3.2好转:脱位矫正,骨折对位良好,已愈合,肿痛减轻,颈活动改善,截瘫平面下降。 37.3.3未愈:骨折脱位尚未矫正,颈部疼痛,活动障碍,截瘫无改变。 38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8.1诊断依据
38.1.1有明确外伤史。
38.1.2局部肿痛,压痛,畸形,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合并脊髓损伤。 38.1.3X线正、侧、斜位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 38.2证候分类
38.2.1椎体压缩性骨折:局部肿痛,压痛,叩击痛,屈曲型骨折可见后突畸形,腰部活 动障碍。
38. 2.2附件骨折:局部肿痛,压痛,活动障碍。X光斜位片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 38.2.3胸腰椎骨折、脱位:局部肿痛,隆突,压痛明显,有纵向叩击痛,常伴有脊髓损 伤。
38.3疗效评定
38.3.1治愈:压缩椎体大部分恢复正常形态,骨折愈合,胸腰部无不适,截瘫消失,功 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38.3.2好转:骨折愈合,胸腰痛基本消失,胸腰段外观及椎体形态较治疗前改善,截瘫 好转。
38.3.3未愈:局部疼痛,局部畸形无改变,截瘫无改善,功能障碍。 39骨盆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9.1诊断依据
39.1.1有明确外伤史。
39.1.2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可有皮下瘀斑。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 39.1.3骶部骨折或脱位者,肛门检查局部可有明显压痛或脱位征。 39.1.4严重损伤者可伴有不同程度休克。
39.1.5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及脱位的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39.1.6注意是否并发膀胱、尿道、直肠、血管、神经及其它的损伤。 39.2证候分类
39.2.1稳定型骨盆骨折:骨盆环结构基本保持完整。如髂前上棘骨折、髂前下棘骨折、 坐骨结节骨折、一侧耻骨上支或下支或坐骨上支或下支单独骨折、髂骨翼骨折、骶骨骨折 等。
39.2.2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这类骨折均由强大暴力引起,骨折移位和伴有关节错位,而 致骨盆环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常损伤盆腔内脏器或血管、神经及并发休克。常见有以下几 种:一侧耻骨上下支或坐骨上下支骨折;髂骨骨折伴耻骨联合分离;耻骨或坐骨上下支骨 折伴骶髂关节错位;耻
骨联合分离并骶髂关节错位及骨盆多处骨折。 39.3疗效评定
39.3.1治愈:骨折对位满意,骨折愈合,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39.3.2好转:骨折对位良好已愈合,或多发性骨折者,骨盆环轻度畸形,骨折部位肿痛 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或部分恢复,能自理生活者。
39.3.3未愈:骨折对位不佳,或骨折不愈合,不能负重,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者。 40尾椎骨折、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0.1诊断依据
40.1.1有外伤史,多为尾椎受到直接暴力,如滑倒臀部着地所致。 40.1.2女性伤员较为多见。
40.1.3骶尾部肿胀、疼痛、压痛,可触及异常活动。 40.1.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40.2证候分类
40.2.1单纯尾椎骨折:骶尾部肿胀、疼痛、坐位及行走困难。X线检查可见尾椎骨折线。 40.2.2尾椎骨折合并脱位:骶尾部肿胀、疼痛,坐位及行走困难,肛门指检可触及脱位 之骨块,X线侧位摄片可显示尾骨脱位。 40.3疗效评定
40.3.1治愈:骨折愈合,脱位已复位,局部无疼痛,无压痛。 40.3. 2好转:骨折愈合,脱位基本复位,局部疼痛减轻。 40.3.3未愈:脱位未复位,骨折未愈合,局部症状无改善。 4l开放性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1.1诊断依据 41.1.1有外伤史。
41.1.2局部肿痛,出血,骨折端与外界相通,有开放性创口。 41.1.3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骨折类型。 4l.2证候分类
41.2.1由内而外的开放骨折:局部肿痛,出血,或可见骨折端外露,伤口较小,软组织 损伤不太严重,骨折多呈斜形或横断。
41.2.2自外而内的开放骨折:局部肿痛,出血,骨外露。伤口较大,软组织损伤严重, 骨折多呈粉碎性。
41.2.3潜在的开放骨折:肿胀,疼痛,扪及隆突畸形,折端压迫皮肤,数天后皮肤坏死 溃破,骨外露。 4l.3疗效评定
41.3.1治愈:骨折对位对线好,骨折愈合,伤口愈合,功能恢复正常。X线片显示骨折 对位对线好。
41.3.2好转:骨折对位对线尚可,基本愈合,症状改善,伤口愈合。
4l.3.3未愈:骨折对位欠佳,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或并发骨髓炎,伤口长期不愈合。 42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2.1诊断依据 42.1.1有外伤史。
42.1.2就诊时间超过2周。 42.1.3伤肢畸形,功能受限。 42.1.4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 42.2证候分类
42.2.1畸形愈合:局部肿痛明显,活动功能障碍,外观畸形,可扪及骨性隆突。X线片 见骨折对位对线差,有大量骨痂生长。
42.2.2迟缓愈合:局部轻度肿胀,压痛,X线片见骨痂少,出现迟,不能连接,骨折端 吸收明显,间隙增宽,边缘模糊。
42.2.3骨不连:局部肿痛不明显,可扪及骨折端的异常活动。X线片示:骨端硬化,髓 腔封闭或骨端萎缩,骨质疏松,骨折间隙增宽,断端间互成为杵臼状假关节。 42.3疗效评定
42.3.1治愈:骨折愈合,畸形矫正,对线对位良好,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局部肿胀疼 痛消失,活动功能基本正常。
42.3.2好转:骨折接近愈合,骨折线模糊,有较多连续性骨痂形成,对线对位欠佳,但 接近功能复位要求。局部肿胀、疼痛及活动功能改善。
42.3.3未愈:骨折未愈合,畸形未矫正,局部肿胀、疼痛较明显,活动功能障碍严重。 43颞颌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3.1诊断依据 43.1.1有外伤史。
43. 1.2颞颌关节部疼痛,轻度肿胀,口呈半开合状态,在耳前方可摸到凹陷,颧弓前可 摸到髁状突,压痛,口不能主动闭合或张开。
43.2证候分类
43.2.1单侧颞颌关节脱位:口半开合,口角歪斜,下颌骨由健侧向患侧歪斜,一侧耳前 方可摸到凹陷,并在颧弓下可摸到髁状突。
43.2.2双侧颖颌关节脱位:颊部向前下突出,面颊变成扁平状,咬肌痉挛呈块状,语言 不清,流涎,吞咽困难,在双侧耳前方可摸到凹陷,并在颧弓下可摸到髁状突。 43.3疗效评定
43.3.1治愈:颞颌关节结构正常,局部无肿痛,咀嚼有力,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43.3.2好转:颞颌关节结构正常,局部轻微疼痛,功能大部恢复。 43.3.3未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 44胸锁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4.1诊断依据
44.1.1有外伤或劳损病史。
44.1.2胸锁关节肿胀,疼痛,局部畸形,压痛,头倾向伤侧,伤肩下垂,伤肢功能障碍。 44.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44.2证候分类
44.2.1胸锁关节前脱位:锁骨内侧端向前隆起,上肢被动活动时,可摸到脱出的锁骨内 侧端有异常活动。
44.2.2胸锁关节后脱位:锁骨内侧向内移位、局部凹陷,可摸到胸骨边缘的锁骨切迹。 44.3疗效评定
44.3.1治愈:关节结构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44.3.2好转:关节结构恢复正常,症状改善,功能大部恢复。 44.3.3未愈:脱位未复位,关节疼痛、不稳定,功能障碍。 45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5.1诊断依据 45.1.1有外伤史。
45.1.2肩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特别是外展活动受限。 45.1.3锁骨外端隆起压痛,向下按之可回复,松手后又隆起。 45.1.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45.2证候分类
45.2.1肩锁关节半脱位:向上隆起畸形不明显,可摸到锁骨外端高于肩峰。
45.2.2肩锁关节全脱位:局部肿胀较严重,锁骨外端隆起明显,可形成梯状畸形,上肢 向下牵拉时,锁骨外端隆起更明显。 45.3疗效评定
45.3.1治愈:关节结构恢复正常,症状与体征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能从事体力 劳动。
45.3.2好转:关节结构恢复正常,症状改善。或肩关节轻微疼痛,肩关节活动大部恢复 正常,尚能从事体力劳动。
45.3.3未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 46肩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6.1诊断依据 46.1.1有外伤史。 46.1.2多发于青壮年。
46.1.3肩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障碍。上臂弹性固定于外展30~40°,呈方肩畸形 ,肩峰下凹陷空虚,在喙突、锁骨下或腋窝处可扪到脱出的肱骨头。搭肩试验阳性,直尺
试验阳性。
46.1.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了解是否合并骨折。 46.2证候分类 46.2.1前脱位。
46.2.1.1盂下型:患侧上臂长于健侧(肩峰至肱骨外上髁),腋下可摸到肱骨头。 46.2.1.2喙突下型:喙突下隆起明显,可摸到肱骨头。 46.2.1.3锁骨下型:锁骨下方隆起明显,可摸到肱骨头。
46.2.2后脱位:肩前方变平,肩向前突出,喙突及肩峰较健侧向前显露,上臂处于中立 或内旋位,上臂内收,肩峰、盂下或肩胛冈下可摸到肱骨头。
46.2.3肩关节脱位合并骨折:常见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局部肿胀较严重,或有瘀斑, 肱骨大结节压痛。 46.3疗效评定
46.3.1治愈:关节结构正常,合并之骨折愈合,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46.3.2好转:关节结构正常,合并之骨折接近愈合,肩关节功能受限在40°以内。 46.3.3未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 47肘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7.1诊断依据 47.1.1有外伤史。
47.1.2肘部肿胀,疼痛,压痛,畸形,弹性固定,肘后三点正常关系改变,肘外径增宽 ,功能障碍。
47.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了解是否合并骨折。 47.2证候分类
47.2.1后脱位:肘关节肿胀,疼痛,弹性固定于135°左右,肘前后径增宽,肘窝前方 饱满,可摸到肱骨滑车部,肘后鹰嘴异常后突,上方凹陷、空虚,肘后三点关系改变。 47.2.2前脱位:肘后部空虚,前臂较健侧长,肘前方可触及尺骨鹰嘴,肘后三点关系改 变。
47.2.3外脱位:肘内外径变宽,前臂外移,可触及鹰嘴位于外髁外侧,桡骨小头突出。 47.2.4内脱位:肘内外径增宽,在肘关节内侧可触及尺骨鹰嘴及桡骨小头。
47.2.5脱位合并骨折:常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肘部肿胀严重,肱骨内上髁压痛敏锐, 可扪及骨擦音,或肱骨内上髁部平坦。 47.3疗效评定
47.3.1治愈: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47.3.2好转: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部分受限。 47.3.3未愈:脱位未复位,或复位后关节无功能活动。 48月骨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8.1诊断依据 48.1.1有外伤史。
48.1.2腕部肿胀,疼痛,屈伸功能障碍,腕关节于轻度屈曲位,掌侧隆突,压痛,中指 伸指受限,可伴有桡侧三手指感觉障碍。 48.1.3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 48.2证候分类
月骨向掌侧脱位为本病较常见类型。 48. 3疗效评定
48.3.1治愈: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48.3.2好转: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改善。
48.3.3未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 49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9.1诊断依据 49.1.1有外伤史。
49.1.2腕关节肿痛,功能障碍,手腕向背侧隆突,压痛,可扪及舟、月骨与桡骨下端关 系正常,其它腕骨向后、向上移位。 49.1.3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 49.2证候分类
本病以舟骨、月骨和桡骨下端为正常解剖关系,其周围腕骨以此为基础而发生脱位。类型 较单一。 49.3疗效评定
49.3.1治愈: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49.3.2好转: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改善。
49.3.3未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 50腕掌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0.1诊断依据 50.1.1有外伤史。
50.1.2腕部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 50.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50.2证候分类
50.2.1腕掌关节后脱位:掌骨头向背侧隆突,手背部可摸及掌骨头。 50.2.2腕掌关节前脱位:手背部掌骨头凹陷,可摸到远排腕骨隆突。 50.3疗效评定
50. 3.1治愈: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50.3.2好转: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改善,功能部分受限。 S0.3.3未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 5l.掌指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l.1诊断依据
51.1.1有外伤史。多为背侧脱位,侧方和前脱位少见。
51.1.2掌指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手指外形缩短,掌指关节过度背伸,弹 性固定,背侧可摸及指骨基底部,掌侧可摸到掌骨头。 5l.1.3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 51.2证候分类
病情较单纯,无特殊分类。 51.3疗效评定
5l.3.1治愈: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51.3.2好转: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改善,功能部分受限。 51.3.3未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 52指间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2.1诊断依据 52.1.1有外伤史。
52.1.2指间关节肿胀,疼痛,呈梭形,弹性固定于屈曲位,在背侧可摸到远节指骨滑车 ,掌侧可摸到近节指骨基底部,可同时合并向侧方移位。
52.1.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52.2证候分类
病情较单纯,无特殊分类。 52.3疗效评定
52.3.1治愈: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52.3.2好转: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改善,功能部分受限。 52.3.3未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 53髋关节后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3.1诊断依据
53.1.1有严重外伤史。 53.1.2伤者多为青壮年。
53.1.3局部肿痛,弹性固定,伤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短缩畸形,臀部常可扪及隆突的 股骨头。
53.1.4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并可显示有无合并骨折。 53.2证候分类
53.2.1单纯股骨头脱位或合并髋臼极小的骨折片,局部肿胀伤肢呈内收、内旋、短缩畸 形。
53.2.2股骨头脱位、合并髋臼大的骨折片,关节稳定:局部肿胀,伤肢呈内收、内旋、 短缩畸形,可伴骨擦音,髋关节复位后较稳定。
53.2.3股骨头脱位合并髋臼广泛粉碎性骨折,关节不稳:局部肿胀明显,呈内收、内旋 、短缩畸形,髋关节复位后容易再脱位。
53.2.4股骨头脱位合并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局部肿胀疼痛严重,呈内收、内旋、短缩 畸形,腹股沟压痛明显。 53.3疗效评定
53.3.1治愈:髋关节关系正常,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可以正常负重及参加劳动。 53.3.2好转:髋关节关系正常,功能受限或负重时肢关节疼痛。 53.3.3未愈:髋关节脱位未复位,局部症状无改善,功能丧失。 54髋关节前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4.1诊断依据
54.1.1有严重的外伤史。
54.1.2局部肿痛,伤肢呈外展、外旋、屈曲畸形,较腱肢稍长,髋前方可扪及股骨头。 54.1.3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并可排除髋臼骨折。 54.2证候分类
54.2.1闭孔型或低位型:脱出的股骨头停留在闭孔处,股骨头位置较低,伤肢肿痛,呈 外展、外旋,较腱肢增长。
54.2.2耻骨型或高位型:股骨头脱出在耻骨横径水平,股骨头位置较高,伤肢肿痛,呈 外展、外旋畸形。 54.3疗效评定
54.3.1治愈:髋关节关系正常,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可以正常负重及参加劳动。 54.3.2好转:髋关节关系正常,活动功能受限或负重时髋关节疼痛。 54.3.3未愈:髋关节脱位未复位,局部症状无改善,活动功能丧失。 55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诊断伍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5.1诊断依据
55.1.1有严重外伤史。
55.1.2局部轻度肿痛,压痛,股骨粗隆较平坦,髋关节活动功能丧失,伤肢稍短缩。 55.1.3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 55.2证候分类
55.2.1.骨盆骨折脱位型:局部肿痛严重,压痛局限,肋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下肢短缩 不明显,伴骨盆压痛、挤压分离痛。
55.2.2髋臼骨折脱位型:局部肿痛严重,压痛局限,髋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伤肢短缩不 明显,骨盆压痛、分挤痛不明显。 55.3疗效评定
55.3.1治愈:局部无疼痛,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X线片示髋关节关系恢复正常。
55.3.2好转:髋关节活动功能受限或伴行走时见髋关节疼痛。X线片示髋关节关系正常。55.3.3未愈:脱位未复位,髋关节功能障碍。
56膝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6.1诊断依据
56.1.1有严重外伤史。
56. 1. 2膝关节剧烈疼痛,肿胀,活动功能丧失,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合并十字韧带损伤 时,抽屉试验阳性;合并副韧带损伤时,侧向试验阳性。 56.1.3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及分类。 56.2证候分类
56.2.1前脱型:膝部剧痛,肿胀,活动功能丧失,前后径增大,弹性固定于微屈膝位, 髌骨下陷,可有膝前方扪及隆突的胫骨。X线见膝关节脱位,胫骨前移。
56.2.2后脱型:膝部剧痛,肿胀严重,活动功能丧失,前后径增大,呈过伸位,可在膝 前方,扪及股骨髁部。X线片胫骨后移脱位。
56.2.3内脱型:膝部剧痛,肿胀严重,活动功能丧失,有明显的侧方异常活动,可在膝 内侧缘扪及胫骨髁部,线片:X胫骨内移脱位。
56.2.4外脱型:膝部剧痛,肿胀严重,活动功能丧失,可在膝外侧缘扪及胫骨髁部。X 线片:胫骨外移脱位。
56.2.5旋转型:膝部剧痛,肿胀,活动功能丧失,膝关节关系改变。X线片:胫骨、股 骨关节改变,呈旋转脱位。 56.3疗效评定
56.3.1治愈:脱位整复,膝关节无疼痛,行走无不适,关节稳定,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56,3.2好转:脱位整复,膝关节肿痛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或膝关节不稳,但能适 应一般行走。
56.3.3未愈:膝关节脱位未复位,或关节疼痛且不稳定,功能障碍,伤肢不能负重。 57髌骨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7.1诊断依据
57.1.1好发于青少年。
57.1.2膝关节肿胀、疼痛,不能自主伸膝,膝前方平坦,髋骨向外侧移位,膝关节伸直 位则髌股关系恢复正常,屈膝时髋骨可重新脱位。 57.1.3X线摄片检查:髌骨位于膝关节外侧股骨外髁处。 57.2证候分类
57.2.1外伤性髌骨脱位:较少见,有外伤史。局部肿痛,髌骨向外侧脱位。
57.2.2习惯性髌骨脱位:脱位反复发生,肿痛不明显,髌骨向外脱,脱位时不能主动伸 膝,被动伸膝时,髌骨可自行复位。
57.2.3先天性髌骨脱位:常为双侧脱位,无肿痛,膝关节功能丧失,不能自动复位。
57.3疗效评定
57.3.1治愈:髌骨位置正常,膝关节不肿、不痛,屈伸时髌骨无再脱位。膝关节功能基 本恢复,能正常行走与负重。
57.3.2.好转:髌骨位置正常,膝关节肿痛基本消失,膝关节功能轻度受限,行走稍不 稳定。
57.3.3未愈:脱位未纠正,膝关节既痛又不稳定,不能正常行走与负重。 58踝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8.1诊断依据 58.1.1有外伤史。
58.1.2局部肿痛,畸形,足踝功能障碍,踝穴空虚。 58.1.3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并可显示有无合并骨折。 58.2证候分类
58.2.1踝关节内脱位:多为外翻、外旋致伤。踝关节肿痛,功能障碍,足呈外翻外旋, 内踝下高突,外踝下凹陷,畸形明显,可合并双踝骨折。
58.2.2踝关节外脱位:多由内翻、内旋致伤。踝关节肿痛,功能障碍,足呈内翻内旋, 外踝下隆突,内踝下空虚,多伴双踝骨折。。
58.2.3踝关节前脱位:局部肿痛,足背伸,跟骨前移,跟腱紧张,跟腱两侧可扪到胫腓 下端向后隆突,可伴胫骨前缘骨折。
58.2.4踝关节后脱位:局部肿痛,活动功能丧失,足跖屈,跟骨后突,跟腱前方空虚, 踝前可扪及突出的胫骨下端,其下方空虚,可合并后踝骨折。 58.3疗效评定
58.3.1治愈:踝关节关系正常,症状消失,功能正常。
58.3.2好转:踝关节关系正常,症状改善,活动功能轻度受限。 58.3.3未愈:踝关节外形差,功能障碍。X线片见踝关节脱位未复位。
59距骨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9.1诊断依据 59.1.1有外伤史。
59.1.2足踝部肿痛,功能障碍,可扪及骨性隆突,踝穴空虚,多合并骨折。 59.1.3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 59.2证候分类 59.2.1距骨全脱位:
59.2.1.1距骨外前脱位:由足内翻、内旋所致,见足踝前方有骨性隆突,踝穴空虚。 59.2.1.2距骨外脱位:由足极度内翻所致,见足踝肿痛,功能障碍,足呈内翻背伸畸 形,外踝下方可扪及骨性隆突,外踝前内侧空虚。
59.2.1.3距骨内前脱位:由足极度外翻外旋所致,见足踝肿痛,功能障碍,踝呈外翻 外旋,内踝前下方可扪及骨性隆突,外踝前内侧空虚。
59.2.1.4距骨内后脱位:是极度外翻背伸所致,见足踝肿痛,功能障碍,足呈外翻背 伸位,足前方踝穴空虚,内踝后方有骨性隆突。 59.2.2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脱位:
59.2.2.1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向后内翻转脱位:踝关节肿胀,瘀斑,疼痛剧烈,内 踝后方有骨性隆突,距骨压痛敏锐,足呈轻度外翻背伸位。
59.2.2.2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后脱位:踝关节肿痛,功能障碍,足呈严重背伸位,
跟腱后方可扪及骨性隆突,跟腱紧张。
59.2.2.3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外后脱位:踝关节肿痛严重,伴瘀斑,外踝后方有骨 性隆突,距骨压痛明显,足呈轻度内翻畸形。
59.3疗效评定
59.3.1治愈:关节关系正常,关节稳定,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可参加正常 工作。
59.3.2好转:关节关系正常,症状改善,功能基本恢复,可负重及参加一般劳动。 59.3.3未愈:脱位未纠正,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
60距骨下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0.1诊断依据 60.1.1有外伤史。
60.1.2踝关节及足部肿胀,瘀斑,畸形,功能障碍。 60.1.3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
60.2证候分类
60.2.1内脱位:足踝肿痛,瘀斑,足呈内翻内旋畸形。X线片见距骨头指向外侧,可并 发外踝或距骨颈骨折。
60.2.2外脱位:呈外翻、外旋畸形,足踝肿痛,瘀斑。X线片见距骨头指向内侧,可并 发跟骨载距突骨折。
60.2.3前脱位:足踝肿痛,功能障碍,足稍呈背伸位,足前部变长,跟骨前移,可并发 跟骨载距突骨折。
60.2.4后脱位:足踝肿痛,功能障碍,足稍呈距屈位,足前部变短,跟骨后隆,易并发 舟骨骨折。
60.3疗效评定
60.3.1治愈:足部外形正常,功能基本恢复,关节关系正常。
60.3.2好转:关节关系正常,足部外形接近正常,症状改善,功能轻度受限。 60.3.3未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
61跖跗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疗效评定
61.1诊断依据 61.1.1有外伤史。
61.1.2足背肿胀,压痛,弹性固定,局部可扪及隆突之跖骨头,功能障碍。 61.1.3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
61.2疗效评定
61.2.1治愈:症状消失,外形正常,行走正常。跖跗关节关系正常。 61.2.2好转:肿胀、疼痛缓解,功能基本恢复,关节关系正常。 61.2.3未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
62跖趾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疗效评定
62.1诊断依据 62.1.1有外伤史。
62.1.2足趾呈背伸短缩畸形,关节屈曲,呈弹性固定,跖骨头突出。 62.1.3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
62.2疗效评定
62.2.1治愈: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62.2.2好转: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改善,功能基本恢复。 62.2.3未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
63趾间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疗效评定
63.1诊断依据 63.1.1足趾外伤史。
63.1.2足趾短缩,关节前后径增大,稍肿,活动功能障碍。 63.1.3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
63.2疗效评定
63.2.1治愈:症状消失,外观无畸形,关节结构正常,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63.2.2好转:症状改善,关节结构正常,行走仍有轻微疼痛。 63.2.3未愈:脱位未复位,局部畸形,功能障碍。
64落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4.1诊断依据
64.1.1一般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
64.1.2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 活动时伤侧疼痛加剧,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
64.1.3恿侧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 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
64.2证候分类
64.2.1瘀滞型:晨起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头部歪向病侧,局部 有明显压痛点,有时可见筋结。舌紫暗,脉弦紧。
64.2.2风寒型:颈项背部犟痛,拘紧麻木。可兼有渐渐恶风,微发热,头痛等表证。舌 淡,苔薄白,脉弦紧。
64.3疗效评定
64.3.1治愈:颈项部疼痛、酸胀消失,压痛点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64.3.2好转:颈项部疼痛减轻,颈部活动改善。 64.3.3未愈:症状无改善。
65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5.1诊断依据
65.1.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65.1.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 呈慢性发病。
65.1.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65.1.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 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65.1.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 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 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65.2证候分类
65.2.1中医证候分类:
65.2.1.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 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65.2.1.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65.2.1.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 脉弦滑。
65.2.1.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 津,脉弦。
65.1.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 脉细弱。
65.2.2病理分型
65.2.2.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颈椎生 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65.2.2.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 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 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65.2.2.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 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65.2.2.4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 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 对狭窄。
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65.2.2.5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 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 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
程度错位。椎动脉造影有 受压现象。
65.3疗效评定
65.3.1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 和工作。
65.3.2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65.3.3未愈:症状无改善。
66肩周炎的诊顷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6.1诊断依据
66.1.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66.1.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多为慢性发病。
66.1.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66.1.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 肩\"现象。
66.1.5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66.2证候分类
66.2.1风寒湿型: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 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66.2.2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 脉弦或细涩。
66.2.3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 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66.3疗效评定
66.3.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66.3.2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 66.3.3未愈:症状无改善。
67肩关节扭挫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7.1诊断依据
67.1.1有明显外伤史。
67.1.2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部位多在肩部上方或外侧,并以闭合伤为其特点。 67.1.3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
67.1.4应鉴别是否合并肌腱断裂或骨折,必要时X线摄片排除骨折。
67.2证候分类
67.2.1气血瘀滞型:局部肿胀,疼痛拒按,功能受限,或见瘀血斑。舌质暗或有瘀斑, 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67.2.2风寒湿型:多见于后期,以肩部酸胀痛为主,有沉重感,遇风寒则疼痛加重,得 温则疼痛减轻。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紧。
67.3疗效评定
67.3.1治愈:肩部肿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67.3.2好转:局部肿胀瘀斑基本消失,功能改善,但活动仍有疼痛。 67.3.3未愈:症状无改善。
68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8.1诊断依据
68.1.1有肩部劳损或受风寒湿邪侵袭病史。 68.1.2中年人较多见,大多数呈慢性发病过程。
68.1.3肩部酸胀,疼痛以夜间为明显,疼痛可向三角肌下放射。 68.1.4肱骨结节间沟处有明显压痛,肱二头肌腱抗阻力试验阳性。
68.2证候分类
68.2.1寒湿型:肩部胀痛,有重着感,遇寒痛增,得温痛缓,或兼有畏寒。舌质淡红, 苔白或腻,脉弦滑。
68.2.2瘀滞型:多见于早期。肩部疼痛较局限,以夜间为明显,压痛明显,可触及硬结 或活动有摩擦音。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细涩。
68.2.3气血不足:多为后期,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皮色苍白,或有头晕心悸, 肌肉萎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68.3疗效评定
68.3.1治愈:肩部疼痛及压痛点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 68.3.2好转:肩部疼痛减轻,功能改善。 68.3.3未愈:症状无改善。
69冈上肌肌腱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9.1诊断依据
69.1.l多由肩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69.1.2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数呈缓慢发病。 69.1.3肩部外侧渐进性疼痛,活动受限。
69.1.4肱骨大结节处或肩峰下有明显压痛,肩关节外展60°~120°出现\"疼痛弧\"。部 分病例有冈上肌肌腱钙化存在,应摄X片明确诊断。
69.2证候分类
69.2.1瘀滞型:肩部疼痛肿胀,以夜间为甚,痛处固定,拒按,肩部活动时可闻及摩擦 音。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69.2.2虚寒型:肩部酸胀,劳累后疼痛加重,遇寒痛剧,得温痛缓。舌质淡,苔薄白, 脉沉细无力。
69.3疗效评定
69.3.1治愈:肩部疼痛及压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 69.3.2好转:肩部疼痛减轻,功能改善。 69.3.3未愈:症状无改善。
70肩峰下滑囊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0.1诊断依据
70.1.1多有肩部外伤或劳损病史。
70.1.2常多继发于肩关节邻近组织退化和慢性炎证。
70.1.3肩峰下疼痛,活动受限,肩峰外端有局限性压痛及肿块。
70.2证候分类
70.2.1瘀滞型:多见于早期,局部肿胀,疼痛拒按,夜间疼痛尤为明显,局部可触及波 动感之肿块。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
70.2.2虚寒型:多见于后期,局部酸胀疼痛,劳累后疼痛加重,畏寒喜温,神疲乏力可 触及质软之肿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70.3疗效评定
70.3.1治愈:肩部无疼痛及压痛,肿块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70.3.2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肿块缩小或基本消失,功能改善。 70.3.3未愈:症状无改善。
71肘关节软组织扭挫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1.1诊断依据 71.1.1有外伤史。
71.1.2肘关节疼痛、肿胀,或见皮肤青紫瘀斑,肘关节屈伸功能明显受限。 71.1.3必要时X线摄片,以排除骨折。
71.2证候分类
71.2.1气滞血瘀型:肘部疼痛,弥漫性肿胀,偶见瘀斑,局部压痛,肘关节活动受限。 舌可见瘀点,脉弦紧。
71.2.2虚寒型:多见于后期,肘部酸胀疼痛,劳累后疼痛加重,畏寒喜温。舌质淡,苔 薄白,脉细。
71.3疗效评定
71.3.1治愈:肘关节疼痛肿胀基本消除,肘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71.3.2好转:肘部肿胀、疼痛减轻,肘关节功能改善。 71.3.3未愈:症状无改善。
72肘后滑囊血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2.1诊断依据
72.1.1有明显外伤史。
72.1.2肘关节外后方至肱骨内踝有弧形条索状肿胀,质软或稍硬实。 72.1.3X线摄片检查:肘关节间隙稍增宽,但关节关系无改变。
72.2证候分类
72.2.1血瘀气滞型:肘关节外后方及尺骨鹰嘴上方有条索状肿胀,质软有波动感,肘关 节自主运动有一定范围受限,被动活动疼痛加剧。苔薄质红,脉弦数。
72.2.2气虚血瘀型:肘关节外后方、肱骨内踝后方及尺骨鹰嘴上方肿,稍硬实,无波动 ,肘关节屈伸运动障碍及疼痛,苔薄质淡,脉弦细。
72.3疗效评定
72.3.1治愈:肿胀、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正常。
72.3.2好转:肿胀消退,疼痛消失或减轻,关节功能接近正常。 72.3.3未愈:肿胀未消退或硬实,运动疼痛,关节强硬。
73桡骨小头半脱位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3.1诊断依据 73.1.1有外伤史。
73.1.2常见于4岁以下小儿,有被提拉手臂史。
73.1.3肘关节无肿或轻度肿胀,前臂旋前位,肘关节半屈曲,旋后活动受限,桡骨小头 压痛,上肢不能上举。
73.2证候分类
73.2.1新鲜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肘部被突然牵拉后,哭闹不止,拒绝伤肢的活动和使 用,桡骨头侧压痛明显。苔脉如常。
73.2.2习惯性桡骨小头半脱位:同一肘部有过反复的牵拉及桡骨头半脱位病史,患儿不 甚哭闹。唯伤肢不愿抬举。苔脉如常。
73.3疗效评定
73.3.1治愈:局部疼痛消失,肘关节活动功能恢复。
73.3.2未愈:症状无改善,上肢不能上举,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74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4.1诊断依据
74.1.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
74.1.2时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作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 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74.1.3时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 阻试验阳性。
74.2证候分类
74.2.1风寒阻络: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舌苔薄白或白滑,
脉弦紧或浮紧。
74.2.2湿热内蕴:时外侧疼痛,有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口渴不欲 饮。舌苔黄腻,脉濡数。
74.2.3气血亏虚: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 揉,并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74.3疗效评定
74.3.1治愈: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 74.3.2好转:疼痛减轻,肘部功能改善。 74.3.3未愈:症状无改善。
75腕关节扭挫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怦定
75.1诊断依据
75.1.1有腕关节扭挫伤史。
75.1.2腕部肿痛,重者局部瘀斑,压痛明显且功能受限。
75.1.3桡骨茎突疼痛及压痛多为桡侧副韧带损伤,尺骨茎突疼痛及压痛多为尺侧副韧带 损伤,腕背伸疼痛或掌屈疼痛多为掌、背侧副韧带损伤或屈、伸肌健损伤。 75.1.4必要时X线摄片,以排除骨折、脱位。
75.2证候分类
75.1瘀滞型:多见于损伤早期,局部肿痛,皮肤灼热,按痛,腕部活动不利。舌质红, 苔薄黄,脉弦数或弦涩。
75.2.2虚寒型:多见于损伤后期,局部肿胀不明显,活动痛,喜按喜揉,腕部活动不利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沉细。
75.3疗效评定
75.3.1治愈:腕部肿痛消失,无压痛,腕关节活动自如。 75.3.2好转:腕部肿痛减轻,活动时仍有不适。 75.3.3未愈:症状无改善。
76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6.1诊断依据
76.1.1腕部有明显外伤史。
76.1.2肿痛局限于腕部尺侧,压痛,尺骨小头轻度向背侧移位,下尺桡关节松弛,偶有 弹响音,腕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76.1.3X线片示:下尺桡关节间隙增宽,尺骨小头向背侧移位。碘剂造影显示:腕三角 纤维软骨破裂。
76.2证候分类
76.2.1瘀滞型:损伤早期,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活动痛增,下尺桡关节松弛。舌苔薄 白或薄黄,脉弦。
76.2.2虚寒型:损伤后期,腕部酸痛,活动痛,下尺挠关节松弛,有弹响音。舌质淡红
,苔薄白,脉细。
76.2.3肾亏型:损伤后期,腕部酸楚疼痛,劳累后加重,同时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等症状。舌淡苔薄,脉沉细。
76.3疗效评定
76.3.1治愈:腕部无肿痛,无按痛,腕关节活动正常。X线片示:下尺桡关节关系正常 。
76.3.2好转:无肿痛或肿痛减轻,按痛减轻,下尺桡关节稍松弛。 76.3.3未愈:肿痛无减轻,下尺桡关节松弛。
77桡骨茎突狭窄牲腱鞘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7.1诊断依据
77.1.1有劳损史,好发于家庭妇女及长期从事腕部操作者。
77.1.2桡骨茎突部疼痛,肿胀隆起,压痛,腕部劳累后或寒冷刺激后疼痛加剧,局部腱 鞘增厚,握物无力,活动受限。 77.1.3握拳尺偏试验阳性。
77.2证候分类
77.2.1瘀滞型:多为早期,有急性劳损史。局部肿痛,皮肤稍灼热,筋粗。舌苔薄黄或 薄白,脉弦或弦涩。
77.2.2虚寒型:多为后期,劳损日久,腕部酸痛乏力,劳累后加重,局部轻度肿胀,筋 粗,喜按喜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77.3疗效评定
77.3.1治愈:腕桡侧肿痛及压痛消失,功能恢复,握拳尺偏试验阴性。 77.3.2好转:腕部肿痛减轻,活动时轻微疼痛,握拳尺偏试验(士)。 77.3.3未愈:症状无改善。
78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8.1诊断依据
78.1.1有劳损病史。多发于中青年男性,从事腕及前臂操作者。
78.1.2前臂中下段背侧肿胀、疼痛、压痛,腕部活动受限,疼痛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减 轻,或局部灼热。作屈伸腕关节、握拳动作时可出现捻发音。
78.2证候分类
78.2.1瘀滞型:有急性损伤史,前臂中下段背挠侧部肿痛,灼热,活动痛甚,压痛,可 扪及捻发音。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或弦细。
78.2.2虚寒型:有反复多次劳损史,前臂中下段背桡侧轻度肿胀,疼痛,压痛,劳累后 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78.3疗效评定
78.3.1治愈:局部无肿痛,无压痛,捻发音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78.3.2好转:肿痛消退或减轻,活动时尚有不适。 78.3.3未愈:症状无改善。
79掌指关节扭挫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9.1诊断依据
79.1.1有明显外伤史,多见于青壮年人。
79.1.2伤后指间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指关节伸屈活动受限。 79.1.3X线摄片检查:掌指关节软组织肿胀,但无骨折及脱位征象。
79.2证候分类
79.2.1瘀滞型:损伤早期,局部肿痛,皮肤灼热,压痛,指关节屈伸不利。舌质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涩。
79.2.2虚寒型:损伤日久,局部筋粗,按痛,酸痛乏力,指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薄 白,脉细弱或沉细。
79.3疗效评定
79.3.1治愈:伤指肿痛消失,关节活动自如。 79.3.2好转:肿痛减轻,指屈伸活动轻度受限。 79.3.3未愈:症状无改善,关节活动障碍。
80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0.1诊断依据
80.1.1有明显外伤史。
80.1.2伤后掌指关节明显肿痛,压痛,伸屈活动受限。
80.1.3伤侧副韧带牵拉试验阳性。若韧带断裂时,侧方活动范围加大,关节不稳,有异 常活动。
80.1.4X线摄片检查:有侧副韧带断裂时,伤侧掌指关节间隙加宽。
80.2证候分类
80.2.1瘀滞型:损伤早期,掌指关节肿痛,皮肤灼热,指间筋断,伸屈不利。舌质红苔 薄黄,脉弦细或细涩。
80.2.2虚寒型:损伤后期,指关节筋粗,按痛,关节不稳,活动不利。舌质淡或淡红, 苔白,脉细弱或沉细。
80.3疗效评定
80.3.1治愈:局部无肿痛,无压痛,关节活动正常,侧副韧带牵拉试验阴性。 80.3.2好转:肿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
80.3.3未愈:掌指关节变粗大,关节不稳,疼痛,指关节活动障碍。
81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1.1诊断依据
81.1.1有手部劳损病史。多见于妇女及手工劳动者,好发于拇指、中指、无名指。 81.1.2手指活动不灵活,局限性酸痛,晨起或劳累后症状明显。
81.1.3掌指关节掌侧压痛,可触及结节,指伸屈活动困难,有弹响或交锁现象。
81.2证候分类
81.2.1瘀滞型:多为急性劳损后出现,局部轻度肿胀、疼痛,压痛,扪及筋结,指屈伸 不利,动则痛甚,有弹响声或交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81.2.2虚寒型:多为慢性劳损或急性劳损后期,局部有酸痛感,按痛,可扪及明显结节 ,指屈伸不利,有弹响声或交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沉细。
81.3疗效评定
81.3.1治愈:指掌侧部无肿痛,无压痛,屈伸活动正常,无弹响声及交锁现象。 81.3.2好转:局部肿痛减轻,活动时仍有轻微疼痛,或有弹响声,但无交锁现象。 81.3.3未愈:症状无改善。
82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2.1诊断依据
82.1.1多数有下肢过度劳累或扭伤史。 82.1.2好发于3~10岁儿童。
82.1.3患肢跛行,不愿站立行走,主诉髋或膝关节疼痛。
82.1.4骨盆向患侧倾斜,患肢假性变长在2cm以内,腹股沟压痛,轻度肿胀,髋关节屈 曲、内收、旋转等有抵抗,\"4\"字试验阳性。重者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阳性,患肢置于外 展外旋位。
82.1.5X线摄片检查:骨盆轻度倾斜,如关节积液多时,关节间隙增宽,但股骨头无骨 质破坏。
82.1.6血白细胞总数及血沉均正常,偶见增高,细菌培养阴性。
82.2证候分类
82.2.1肝火流筋:患肢疼痛跛行,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夜寝不安,低热。舌尖红,苔 薄黄,脉弦数。
82.2.2湿热阻络,患肢疼痛跛行,面垢目眵,口臭尿臭,便秘或便溏,不思饮食。舌质 红或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82.2.3脾胃虚弱:患肢酸痛跛行,痿软乏力,面黄无华,纳呆便溏,怠倦无力,神疲懒 言。舌淡苔白或厚腻,脉缓。
82.3疗效评定
82.3.1治愈:无跛行,步行无痛,下蹲正常,\"4\"字试验和旋转屈髋试验阴性,双下肢 等长,无复发者。
82.3.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仍有轻度跛行。 82.3.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8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股骨头缺血坏死系由于不同病因,破坏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而造成的疾病。 83.1诊断依据
83.1.1有明显的髋部外伤史。
83.1.2无髋部外伤史而有长期服用激素,过量饮酒等。
83.1.3髋部疼痛,以内收肌起点处为主,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可向下放射痛至膝 关节。
83.1.4行走困难,呈跛行,进行性加重。
83.1.5髋关节功能障碍,以内旋外展受限为主,被动活动髋关节可有周围组织痛性痉挛 。
83.1.6X线摄片检查可见股骨头密度改变及中后期的股骨头塌陷。
83.2证候分类
83.2.1中医证候分类:
83.2.1.1气滞血瘀型:髋部疼痛,夜间痛剧,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舌暗或有瘀 点,脉弦或沉涩。
83.2.1.2风寒湿痹型:髋部疼痛,疼痛遇天气转变加剧,关节屈伸不利,伴麻木,喜 热畏寒。苔薄白,脉弦滑。
83.2.1.3痰湿型: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 肥胖。苔腻,脉滑或濡缓。
83.2.1.4气血虚弱型:髋疼痛,喜按喜揉,筋脉拘急,关节不利,肌肉萎缩,伴心悸 气短,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脉弱。
83.2.1.5肝肾不足型:髋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 色潮红。舌红,脉细数。 83.2.2病理分型:
83.2.2.1 I期:髋部无症状,x线片股骨头有轻微密度增高,或有点状密度增高区。 83.2.2.2 期:髋部无症状,X线股骨头密度明显增高(全部或一部分),无塌陷。 83.2.2.3 期:症状轻微,X线片股骨头负重区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
83.2.2.4 期:髋部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受限,x线片股骨头扁平或 死骨区塌陷。
83.2.2.5 V期:髋部疼痛明显,X线片坏死骨破裂,髋关节间隙狭窄,骨密度更加硬化 。
83.2.2.6 期:髋部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v期减轻,X线片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 肪臼不光滑,甚或硬化增生。
83.3疗效评定
83.3.1治愈:行走无跛行,髋关节无疼痛,下肢无短缩,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X线片 股骨头死骨区塌陷、骨坏死及骨增生硬化现象基本消失。
83.3.2好转:症状减轻,髋关节活动功能改善,下肢短缩在1厘米左右,X线片股骨头变 大或扁平,但骨坏死及骨增生硬化现象有改善。 83.3.3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片征象无改变。
84股内收肌损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4.1诊断依据
84.1.1有股内收肌扭挫伤史或劳累后外感风寒而引发。
84.1.2大腿内侧、耻骨部疼痛,内收外展时加剧,甚则功能障碍。
84.1.3内收肌上1/3、耻骨处压痛,肌肉紧张,髋关节外展内收疼痛明显,股内收肌抗 阻试验阳性。
84.1.4X线摄片检查若见钙化阴影,提示发生骨化性肌炎。
84.2证候分类
84.2.1血瘀气滞:有明显外伤史。局部肿胀明显,瘀斑,疼痛拒按,动则引痛。舌暗红 苔薄,脉弦。
84.2.2风寒痹阻:反复劳损或伤后日久而发。局部筋紧,活动受限,静时痛增,动则痛 缓。喜按喜揉,或见恶寒头痛。舌苔白,脉浮紧。
84.2.3瘀热入络:伤后迁延日久,局部可触及硬块,灼热红肿,活动受限,活动后疼痛 加重,口干不欲饮。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数, ·
84.2.4血不濡筋:伤后日久未愈,肌萎筋缓,活动欠力。舌淡苔少,脉细。
84.3疗效评定
84.3.1治愈:肿痛消失,局部无压痛,无硬结,髋关节外展、内收无疼痛,股内收肌抗 阻试验阴性。
84.3.2好转:症状基本消失,髋外展、劳累或剧烈活动后仍有疼痛,乏力,股内收肌抗 阻试验(土)。
84.3.3未愈:症状无改善。
85股四头肌扭挫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5.1诊断依据
85.1.1大腿前方有明显扭伤或挫伤史。
85.1.2局部肿胀,疼痛,瘀斑,伸膝时疼痛加剧。
85.1.3髋、膝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股四头肌抗阻试验阳性。
85.1.4X线摄片检查排除骨折。旧伤出现钙化阴影,提示发生骨化性肌炎。
85.2证候分类
85.2.1气滞血瘀:突然强力收缩或直接暴力撞致伤。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压痛。如 肌肉断裂伤者疼痛剧烈,在断裂处可们及肌肉凹陷,伸膝功能障碍。舌暗红,脉弦。 85.2.2瘀热阻络:损伤后局部肌肉僵硬,关节强直,有条索状硬结,或灼热红肿,活动 后肌肉疼痛加重。舌质红,脉弦数。
85.2.3气血虚损:股四头肌萎缩,伸膝无力,劳累后肌肉酸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 舌淡,脉细无力。
85.3疗效评定
85.3.1治愈:肿痛消失,无压痛,膝、髋关节活动正常,下蹲站立无疼痛。 85.3.2好转:肿痛减轻,剧烈运动仍痛,膝活动轻度受限。 85.3.3未愈:症状无改善。
86髌上滑囊血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6.1诊断依据
86.1.1有外伤史或与患者所从事的职业有关。 86.1.2胺髌上方可们及波动感,肿胀明显。 86.1.3局部疼痛和活动功能受限。
86.2证候分类
86.2.1气滞血瘀:有外伤史,局部肿胀明显,可有瘀斑,压痛,按之有波动感,浮髌试 验阳性,膝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舌淡有瘀点,脉弦或涩。
86.2.2瘀郁化热:局部肿胀,按之有波动感,皮肤红肿热痛,压痛,可伴全身发热,口 干。舌红苔黄,脉数。
86.2.3寒湿瘀郁:起病时间较长,局部酸楚胀痛,肿胀,有波动感,膝关节屈伸功能受 限,被动活动正常,皮肤不热。舌淡苔自腻,脉弱滑。
86.3疗效评定
86.3.1治愈:局部症状消失,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
86.3.2好转:局部疼痛减轻,轻度肿胀,波动感不明显,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86.3.3未愈:局部仍见肿胀和波动感,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87膝部滑囊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7.1诊断依据
87.1.l有膝部损伤或劳损史。
87.1.2多见于膝部负重作业的职业如矿工、修理工等。 87.1.3膝部局限性肿胀,疼痛,下蹲步行疼痛加重。
87.1.4有与滑囊解剖位置相一致的压痛、波动性肿胀,可触及如囊状或豆粒状物。 87.1.5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为感染性滑囊炎。
87.2证候分类
87.2.1瘀血留滞:一般有较严重外伤史。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广泛瘀斑,压痛较甚,膝 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浮髌试验阳性。舌暗红或瘀斑,脉弦有力。
87.2.2气虚湿阻:损伤日久或反复长期劳损。关节局限性肿胀压痛,疼痛肿胀呈反复性 ,每因劳累后加重,面白无华,纳呆。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或腻,脉细无力或脉濡 。
87.2.3湿热壅盛:有感染病灶如膝部挫裂伤、扁挑体炎等。关节红肿灼热,疼痛较剧, 膝关节活动一般正常,伴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87.3疗效评定
87.3.1治愈:肿胀疼痛消失,膝关节活动正常,步行下蹲无痛,无复发。 87.3.2好转:肿胀疼痛减轻,过度劳累后仍有疼痛,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87.3.3未愈:肿胀反复发作,膝关节疼痛无缓解。
88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8.1诊断依据
88.1.1有明显外伤史。
88.1.2膝关节肿胀、疼痛,被动伸屈时疼痛加剧,关节松驰而不稳定,活动受限,抽屉 试验阳性。
88.1.3X线摄片检查可发现骨片撕脱骨折。 88.1.4膝关节造影及关节镜检查可协助诊断。
88.2证候分类
88.2.1中医证候分类:
88.2.1.1筋断筋伤:伤后膝关节肿胀严重,剧烈疼痛,皮下瘀斑,膝关节松弛,屈伸 障碍。舌暗瘀斑,脉弦或涩。
88.2.1.2筋脉失养:伤后迁延,肿胀未消,钝痛酸痛,喜揉喜按,肌肉萎缩,膝软无 力,上下台阶有错落感。舌淡少苔,脉细。
88.2.1.3湿阻筋络:伤后日久,反复肿胀,时轻时重,重坠胀痛,屈伸不利。舌淡胖 ,苔白滑,脉沉弦或滑。 88.2.2病理分类:
88.2.2.1前十字韧带损伤:有过伸暴力或强力外展外旋小腿病史,多合并内侧副韧带 或半月板撕裂,膝部肿痛,关节内积血,前抽屉试验阳性。
88.2.2.2后十字韧带损伤:有暴力自前方打击胫骨上端病史,可合并前十字韧带的部 分损伤,膝部肿痛,关节内积血,后抽屉试验阳性。
88.3疗效评定
88.3.1治愈:肿胀疼痛压痛消失,膝关节稳定,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88.3.2好转:关节疼痛减轻,功能改善,关节有轻度不稳。 88.3.3未愈:膝关节疼痛无减轻,关节不稳定,功能障碍。
89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9.1诊断依据 89.1.1明显外伤史。
89.1.2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膝关节呈半屈曲位,或皮下瘀斑。
89.1.3膝关节或外侧压痛,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完全断裂时关节不稳。抽屉试验阳 性。
89.1.4X线片示:上述试验应力下摄片,伤侧关节间隙增宽或轻度错位,或伸撕脱性骨 折。
89.2证候分类
89.2.1中医证候分类,
89.2.1.1筋断筋伤:伤后肿胀严重,剧烈疼痛,皮下瘀斑,膝关节松弛,屈伸障碍。 舌暗瘀斑,脉脉弦或涩、
89.2.1.2筋脉失养:伤后迁延,肿胀未消,钝痛酸痛,喜揉喜按,肌肉萎缩,膝软无 力,上下台阶有错落感。舌淡无苔,脉细。
89.2.1.3湿阻筋络:伤后日久,肿胀反复,时轻时重,酸楚胀痛,或见筋粗筋结,屈 伸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或滑。
89.2.2病理分类:
89.2.2.1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内侧疼痛,完全断裂时,在副韧带损伤处可摸到失 去联系的裂隙,加压应力X线片:膝关节内侧间隙1.3~2cm为部分断裂,膝关节内侧间隙 增宽2cm以上为完全断裂。
89.2.2.2外侧副韧带损伤:腓骨小头附近肿胀,疼痛,瘀肿和局部压痛,膝外侧副韧 带分离试验阳性。X线片可见腓骨小头撕脱性骨折,小腿内收位X线正位片:膝外侧间隙明 显加宽。有合并腓总神经损伤可出现足下垂,足背及小腿外侧麻木。
89.3疗效评定
89.3.1治愈:肿胀疼痛压痛消失,膝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89.3.2好转:关节疼痛减轻,功能改善,关节有轻度不稳。 89.3.3未愈:膝关节疼痛无减轻,关节不稳定,功能障碍。
90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0.1诊断依据 90.1.1有外伤史。
90.1.2伤后关节疼痛,肿胀,有弹响和交锁现象。 90.1.3膝内外间隙压痛。
90.1.4慢性期股四头肌萎缩,以股四头肌内侧尤明显。 90.1.5麦氏征和膝关节研磨试验阳性。
90.2证候分类
90.2.1中医证候分类:
90.2.1.1气滞血瘀: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关节交锁不易解脱,局部压痛明显,动则 痛甚。舌暗红,脉弦或细涩。
90.2.1.2痰湿阻滞:损伤日久或手术后膝关节肿胀明显,酸痛乏力,屈伸受限。舌淡 胖,苔腻,脉滑。
90.2.1.3肝肾亏损:无明显的外伤史或轻微扭伤,肿痛较轻,静时反痛或损伤日久, 肌肉萎缩,膝软无力,弹响交锁频作。舌红或淡,少苔,脉细或细数。 90.2.2病理分类:
90.2.2.1内侧半月板损伤:压痛局限于内侧关节缝隙,股四头肌萎缩,麦氏试验阳性 ,出现于膝关节接近全屈位为后角损伤;接近伸直位为前角损伤。以纵形撕裂多见。 90.2.2.2外侧半月板损伤:压痛于外侧关节间隙,股四头肌萎缩,麦氏试验屈膝外展 外旋阳性,接近全屈位为后角损伤,接近伸直位为前角损伤,以不完全横裂及水平撕裂多 见。
90.3疗效评定
90.3.1治愈:膝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无关节弹响和交锁,膝关节旋转挤压和研磨试验( -),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90.3.2好转:疼痛肿胀减轻,关节活动时有弹响和交锁,膝关节旋转挤压和研磨试验( 土)。
90.3.3未愈:膝关节疼痛无改善,有弹响及交锁,关节功能障碍。或合并膝关节滑囊炎 ,骨性关节炎。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91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1.1诊断依据
91.1.1有外伤史或劳损史。 91.1.2多发于年老、体胖者。
91.1.3膝关节肿胀、膨隆,胀痛,屈膝困难。 91.1.4浮髌试验阳性。
91,1.5关节穿刺为淡粉红色液,表面无脂肪滴。
91.2证候分类
91.2.1气滞血瘀:伤后即肿,肿胀较甚,按之如气囊,广泛瘀斑,疼痛,活动时疼痛剧 烈。舌质红,苔薄,脉弦。
91.2.2风寒湿阻:进行性反复性肿胀,按之如棉絮。游走性痛为风重,重坠肿甚为湿重 ,固定冷痛为寒重。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91,2.3脾肾不足:肿胀持续日久,面色少华,纳呆便溏,肌肉萎缩,膝酸软无力。舌红 光,脉细无力。
91.2.4痰湿结滞:肿胀持续日久,肌肉硬实,筋粗筋结,膝关节活动受限。舌淡,苔白 腻,脉滑。
91.3疗效评定
91.3.1治愈:疼痛肿胀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浮髌试验阴性,无复发者。 91.3.2.好转:膝关节肿痛减轻,关节活动功能改善。 91.3.3未愈:症状无改善,并见肌肉萎缩或关节强硬。
92髌下脂肪垫损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2.1诊断依据
92.1.1有外伤、劳损或膝部受凉病史。
92.1.2常见于运动员及膝关节运动较多者,其中以女性为多。
92.1.3膝关节疼痛,下搂梯为甚,膝过伸位疼痛加重,髌下脂肪垫压痛明显,膝过伸试 验阳性,髌腱松弛压痛试验阳性。
92.1.4X线摄片:膝侧位片,可见脂肪垫支架的纹理增粗,少数可见脂肪垫钙化阴影。
92.2证候分类
92.2.1血瘀气滞;有膝过伸史,局部轻度肿胀,或有皮下瘀斑,双膝眼压痛明显,步行 痛,以下楼梯为甚,膝过伸试验阳性。舌红,脉弦。
92.2.2肝肾亏损: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膝部酸痛乏力,双膝眼持续肿胀隆起。舌淡,
苔薄白,脉缓滑。
92.3疗效评定
92.3.1治愈:膝关节无肿痛,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膝过伸试验阴性。 92.3.2好转:膝部肿痛减轻,下楼梯仍有轻微疼痛,膝过伸试验(上)。 92.3.3未愈:症状未改善,X线摄片可见脂肪垫钙化阴影。
93髌骨软化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3.1诊断依据
93.1.1外伤史或劳损病史。 93.1.2多见于中青年人。
93.1.3上下楼梯疼痛及半蹲位膝部疼痛加重,髌下脂肪垫压痛阳性,髌骨研磨试验阳性 ,或有\"软腿\"或\"假交锁征\"现象。
93.1.4X线摄片检查:可见密度增高的软骨骨质硬化影。
93.2证候分类
93.2.1痰湿痹阻:膝关节酸软不适或疼痛,并日渐加重,疼痛部位不确切。上下楼梯、 下蹲时疼痛加重,局部肿胀,或浮髌试验阳性。伴体倦神疲,纳呆。舌淡胖,苔白腻,脉 弦滑。
93.2.2肝肾亏虚:膝软乏力,上下楼梯时明显,或出现\"软腿\"或\"假交锁征\",脂肪垫压 痛,大腿肌肉萎缩。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93.3疗效评定
93.3.1治愈:膝部无疼痛,活动无不适,髌骨研磨试验阴性。 93.3.2好转:上下楼梯及半蹲时轻度疼痛,髌骨研磨试验(士)。
93.3.3未愈:症状无改善,\"软腿\"及\"假交锁\"情况加重,X线检查发现髌骨周围及软骨 下有骨刺形成。
94胫骨结节骨骺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4.1诊断依据
94.1.1多发生于胫骨结节骨骺未融合又喜爱运动的青少年。
94.1.2常为双侧受累,发病缓慢,绝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有剧烈运动或外伤史。
94.1.3膝关节前下方(即胫骨结节处)酸痛、肿胀,当膝关节频繁运动时疼痛加重,甚 至下蹲或下楼时疼痛明显。
94.1.4 胫骨结节增大,局部软组织肿胀,压痛明显,抗阻力伸直小腿可使疼痛加剧。 94.1.5X线摄片检查:胫骨结节之舌状突出部骨质致密,骨骺外形不规则,甚至裂成数 块。
94.2证候分类
94.2.1气滞血瘀:多有外伤史,胫骨结节处疼痛,局部肿胀,压痛,频繁运动时疼痛加 重。舌暗红,苔薄黄,脉数。
94.2.2瘀热入络:伤后不久,局部肿胀隆突,灼热红肿,运动后疼痛加重,口干不欲饮
, 舌暗红,苔薄黄,脉数。
94.3疗效评定
94.3.1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 94.3.2好转:膝部疼痛减轻,功能基本恢复。 94.3.3未愈:症状无好转。
95踝关节扭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5.1诊断依据
95.1.1有明确的踝部外伤史。
95.1.2损伤后踝关节即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皮下瘀斑,伴跛行。
95.1.3局部压痛明显,若内翻扭伤者,将足作内翻动作时,外踝前下方剧痛;若外翻扭 伤者,将足作外翻动作时,内踝前下方剧痛。 95.1.4X线摄片检查未见骨折
95.2证候分类
95.2.1气滞血瘀:损伤早期,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剧,局部明显肿胀及皮下瘀斑,关 活动受限。舌红边瘀点,脉弦。
95.2.2筋脉失养:损伤后期,关节持续隐痛,轻度肿胀,或可触及硬结,步行欠力。舌 淡,苔薄,脉弦细。
95.3疗效评定
95.3.1治愈:踝关节肿痛消失,关节稳定,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
95.3.2好转:躁关节疼痛减轻,轻度肿胀或皮下瘀斑,关节欠稳,步行欠力,酸痛。 95.3.3未愈:踝关节疼痛无改善,关节不稳定,活动受限。
96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6.1诊断依据
96.1.1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96.1.2外踝后方肿胀,疼痛,于外踝后上方可能触到移位的腓骨肌腱并有明显的压痛。 踝关节有不稳感。
96.1.3踝背伸时肌腱向前滑脱,出现弹响,并引起疼痛。
96.2证候分类
96.2.1气滞血瘀:外踝后方肿胀,皮下瘀斑,踝活动受限,外踝后上方可触及移位的腓 骨肌肌腱并有明显压痛。舌红或有瘀斑,脉弦。
96.2.2筋脉失养:局部轻度肿胀,隐痛,步行欠力,隐痛,足伸屈时肌腱滑动带响,可 触及脱位的肌腱并有压痛。舌淡苔白,脉弦细。
96.3疗效评定
96.3.1治愈:局部无肿胀,无疼痛,步行活动无痛,足背伸肌腱无滑脱。 96.3.2好转:局部肿痛减轻,足背伸时肌腱无滑脱,长时间行走仍有酸痛。
96.3.3未愈:症状无改善或形成习惯性滑脱。
97跖跗关节扭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7.1诊断依据
97.1.1有明显外伤史。
97.1.2损伤后趾附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或有局部皮下瘀斑,步行活动受限。 97.1.3X线摄片检查未见骨折征。
97.2证候分类
97.2.1气滞:局部肿胀轻,疼痛较明显,压痛,步行活动明显受限。舌淡暗,苔薄,脉 弦。
97.2.2血瘀:关节处肿胀明显,或有皮下瘀斑,压痛,步行活动受限。舌暗,或有瘀斑 ,脉细涩。
97.3疗效评定
97.3.1治愈:局部无肿痛,无皮下瘀斑,无明显压痛,步行无疼痛。 97.3.2好转:局部肿痛减轻,轻度压痛,步行久仍有不适。 97.3.3未愈:症状无改善。
98趾管综合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8.1诊断依据
98.1.1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98.1.2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为体力劳动者,一般呈单侧性。
98.1.3足底和足跟内侧疼痛,麻木,劳累后明显,休息后减轻,趾管叩击有向足底及足 跟放射痛。
98.1.4肌电图检查:趾内侧神经或趾外侧神经所支配的足小肌震颤。
98.2证候分类
98.2.1气滞血瘀:由外伤,劳损所致,轻者步行久或久坐后内踝后方出现酸胀不适,休 息后消失,重者足底灼疼,麻木或蚁行感,夜重日轻。舌红苔薄,脉弦。
98.2.2肝血不足:局部皮肤发白,发凉,或皮肤干燥,漫肿或见皮肤发亮变薄,趾甲失 泽变脆,足底肌萎缩,内踝后方可有胀硬感,或可扪及棱形肿胀,压痛,伴放射状麻木感 。舌淡,脉弦细。
98.3疗效评定
98.3.1治愈:局部无肿胀,站立行走无酸胀疼痛,无麻木感,肌电图检查无异常。 98.3.2好转:局部肿痛减轻,步行过多或站立过久时仍有酸胀感。肌电图检查改善。 98.3.3未愈:症状未改善,肌电图检查无改变。
99腱鞘囊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9.1诊断依据
99.1.1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99.1.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中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99.1.3好发于腕背及腕掌面的挠侧,掌指关节的掌侧面,足背动脉附近等处。
99.1.4主要症状为局部肿块,缓慢发生或偶然发现,局部酸胀不适,握物或按压时可有 痛感。
99,1.5体征:肿块小至米粒。大至乒乓球大不等,半球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但附 着于深处的组织,活动性较小,有囊性感。
99.2证候分类
99.2.1气滞型:症多为初起,肿块柔软可推动,时大时小,局部可有疼痛或胀感。舌红 ,脉弦。
99.2.2瘀结型:多有反复发作病史,肿块较小、而硬,可硬似软骨,患肢可有不同程度 的活动功能障碍。舌红质暗,脉滑弦。
99.3疗效评定
99.3.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正常。
99.3.2好转:症状缓解,体征消失,短时内无再复发。 99.3.3未愈:症状或体征无改善,或反见加剧。
100背肌筋膜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0.1诊断依据
100.1.1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
100.1.2多发于老年人,好发于两肩胛之间,尤以体力劳动者多见。
100.1.3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 后可使症状加重。
100.1.4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梗,沿骶棘肌行走方向常可触 到条索状的改变,腰背功能活动大多正常。X线摄片检查无阳性征。
100.2证候分类
100.2.1风寒湿邪:背痛板滞,后项、肩部牵拉性疼痛,甚者痛引上臂,伴恶寒怕冷。 舌淡苔白,脉弦紧。
100.2.2气血凝滞:晨起背部板硬刺痛,活动后减轻。舌暗苔少,脉涩。
100.2.3气血亏虚:肩背隐痛,时轻时重,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缓解。舌淡苔少, 脉细弱。
100.3疗效评定
100.3.1治愈: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复发。 100.3.2好转:背部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 100.3.3未愈:症状无改善。
101急性腰扭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1.1诊断依据
101.1.1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
101.1.2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 迫姿势,以减少疼痛。
101.1.3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状,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 度改变。
101.2证候分类
101.2.1气滞血瘀:闪挫及强力负重后,腰部剧烈疼痛,腰肌痉挛,腰部不能挺直,俯 仰屈伸转侧困难。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脉弦紧。
101.2.2湿热内蕴:劳动时姿势不当或扭闪后腰部板滞疼痛,有灼热感,可伴腹部胀痛 ,大便秘结,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101.3疗效评定
101.3.1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 101.3.2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 101.3,3未愈:症状无改善。
102腰肌劳损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2.1诊断依据
102.1.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102.1.2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
102.1.3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102.2证候分类
102.2.1寒湿型: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
102.2.2湿热型:痛而有热感,炎热或朗雨天气疼痛加重,活动后减轻,尿赤。舌苔黄 腻,脉濡数。
102.2.3肾虚型:腰部酸痛乏力,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 发作。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 心烦失眠,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102.2.4瘀血型: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不能转侧,拒按。 舌质紫暗,脉弦。
102.3疗效评定
102.3.1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 102.3.2好转:腰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 102.3.3未愈:症状未改善。
10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3.1诊断依据
103.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103.1.2常发生于青壮年。
103.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103.1.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 限。.
103.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 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103.1.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 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03.2证候分类
103.2.1中医证候分类:
103.2.1.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 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103.2.1.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 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103.2.1.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 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103.2.1.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 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 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
103.2.2病理分型:
103.2.2.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减小或 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涌,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 查: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103.2.2.2双侧椎间盘脱出:下腰痛,伴双侧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 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 查:椎间盘肉左右突出,并可见游离块。
103.2.2.3中央型椎间盘脱出:除出现腰腿痛的症状外,还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和大小便 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CT检查:椎间盘向正中方向突出。
103.2.2.4上下型椎间盘脱出:大部分患者仅有腰痛症状,X光检查病变椎间盘可见 Schmori结节。
103.3疗效评定
103.3.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103,3.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103.3.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104棘上韧带损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4.1诊断依据
104.1.1急性损伤常在弯腰负重时伸腰后突然发病,,慢性损伤者有长期弯腰劳损史。
104.1.2多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以下腰段损伤多见。
104.1.3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弯腰及劳累后症状加重,腰部局限性压痛,压痛点常固 定在1~2个棘突上,或伴有下肢反射性疼痛。
104.2证候分类
104.2.1气滞血瘀:腰痛如刺,痛有定处,不能俯仰转侧,动则痛甚,拒按,腰肌僵硬 。舌红苔黄,脉弦紧或弦数。
104.2.2湿热阻络:腰部热痛,弯腰痛甚,身重肢倦,口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 腻,脉濡数。
104.2.3肝肾不足:腰部隐痛,酸软乏力,遇劳加重,腰肌萎软,精神不振。舌质淡, 脉细弱。
104.3疗效评定
104.3.1治愈:腰痛消失,脊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104.3.2好转:腰痛明显减轻,劳累或弯腰时仍有痛感。 104.3.3未愈:腰痛无减轻,活动无改善。
105第三腰槽横突综合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5.1诊断依据
105.1.1有突然弯腰扭伤,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 105.1.2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
105.1.3一侧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有时可向下肢放射至膝 部。
105.1.4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105.1.5X线摄片可示有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
105.2证候分类
105.2.1气滞血瘀: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腰肌板硬,转摇不能,动则痛甚。舌 暗红,脉弦紧。
105.2.2风寒阻络:腰部冷痛,转侧俯仰不利,腰肌硬实,渴寒痛增,得温痛缓。舌质 淡苔白滑,脉沉紧。
105.2.3肝肾亏虚:腰痛日久,酸软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腰肌萎软,喜按喜揉 。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 红,脉弦细数。
105.3疗效评定
105.3.1治愈:腰痛消失,功能恢复。
105.3.2好转:腰痛减轻,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劳累后仍觉疼痛不适。 105.3.3未愈:腰痛无明显减轻,活动受限。
106骶髂关节损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6.1诊断依据
106.1.1有急性腰能部扭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 106.1.2一侧或双侧腰骶部疼痛,不能弯腰,患侧下肢站立负重、行走抬腿困难,严重 者疼痛向臀部和腹股沟处放射。
106.1.3骶髂部有明显压痛,两侧髂后上棘不等高,\"4\"字试验阳性,床边试验阳性,唧 筒柄试验阳性,髋膝屈曲试验及下肢后伸试验阳性,严重者可见腰能部脊柱侧弯。 106.1.4骶髂关节双斜位X线摄片:患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无异常。
106.2证候分类
106.2.1气滞血瘀:扭伤后,腰骶痛骤作、疼痛剧烈,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日轻夜 重,俯仰受限,转侧步履困难。舌红或紫暗,脉弦细。
106.2.2气虚血凝:腰能部拘急不舒,疼痛隐隐,活动不利,时轻时重,腰肌板硬。舌 质暗红,脉弦细或涩。
106.2.3气血两亏:腰骶部酸痛,痛连臀腿,遇劳则甚,动作不利,体倦乏力,面色无 华。舌质淡,脉细无力。
106.2.4肝肾亏虚:腰胀隐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腰肌酸软无力,喜按喜揉。偏阳 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阳萎或早泄,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 ,失眠遗精,舌质红,脉弦细数。
106.3疗效评定
106.3.1治愈:腰骶痛消失,腰腿活动自如。 106.3.2好转:腰骶痛减轻,功能改善。 106.3.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107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7.1诊断依据
107.1.1有慢性腰痛史,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107,1.2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体力劳动者。
107.1.3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破行,腰痛在前屈时减轻,在后伸时加重,腿痛多 为双侧,可交替出现,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休息 后好转。严重者可引起尿频或排尿困难。
107.1.4下肢肌萎缩,腱反射减弱、腰过伸试验阳性。
107.1.5腰椎X线摄片检查有助于诊断,脊髓造影、CT和核磁共振检查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107.2证候分类
107.2.风寒痹阻:腰腿酸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舌淡苔 白滑,脉沉紧。
107.2.2肾气亏虚:腰腿酸痛,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形羸气短,肌肉瘦削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107.2.3气虚血瘀:面色少华,神疲无力,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下肢麻木。舌质 瘀紫,苔薄,脉弦紧。
107.3疗效评定
107.3.1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107.3.2好转:腰腿痛减轻,劳累后仍有疼痛。 107.3.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108臀上皮神经损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8.1诊断依据
108.1.1有腰臀部闪挫扭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108.1.2多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
108.1.3一侧腰臀部刺痛或酸痛,急性扭伤疼痛较剧,可有下肢牵扯样痛,但多不过膝 ,弯腰明显受限,在骼嵴最高点内侧2~3厘米处(即臀部外上象中点)压痛明显,局部可 触到条索样硬结。
108.2证候分类
108.2.1气滞瘀阻:腰臀部刺痛,牵扯腿部,痛处固定,夜间尤甚,转侧俯仰困难。舌 质暗紫,脉弦涩或弦紧。
108.2.2气血不足:腰臀酸痛,腿串痛麻木,体倦无力,遇劳则甚,头晕眼花,面色苍 白。舌淡,脉虚细。
108.3疗效评定
108.3.1治愈:腰臀痛消失,功能恢复,无反复发作。 108.3.2好转:腰臀痛减轻,劳累或弯腰臀部仍牵拉痛。 108.3.3未愈:腰臀部疼痛无明显缓解。
109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9.1诊断依据
109.1.1有外伤或受凉史。 109.1.2常发生于中老年人。
109.1.3臀部疼痛,严重者患侧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多数伴有下肢 放射痛、跛行或不能行走。
109.1.4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在60°以内疼痛明 显,超过60°后疼痛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109.2证候分类
109.2.1气滞血瘀:臀痛如锥,拒按,疼痛可沿大腿后侧向足部放射,痛处固定,动则 加重,夜不能眠。舌暗红苔黄,脉弦。
109.2.2风寒湿阻:臀腿疼痛,屈伸受限。偏寒者得寒痛增,肢体发凉,畏冷,舌淡苔 薄腻,脉沉紧。偏湿者肢体麻木,酸痛重着,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109.2.3湿热蕴蒸:臀腿灼痛,腿软无力,关节重着,口渴不欲饮,尿黄赤。舌质红, 苔黄腻,脉滑数。
109.2.4肝肾亏虚:臀部酸痛,腿膝乏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无华, 手足不温,舌质 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脉弦细数。
109.3疗效评定
109.3.1治愈:臀腿痛消失,梨状肌无压痛,功能恢复正常。 109.3.2好转:臀腿痛缓解,梨状肌压痛减轻,但长时间行走仍痛。 109.3.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110头部内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头部内伤见于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和脑干损伤等。 110.1诊断依据
110.1.1有头部外伤或间接外伤史。
110.1.2伤后出现神志昏迷,烦燥不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110.1.结合病史和体检情况、CT、磁共振检查可确定损伤部位及程度。
110.1证候分类 110.2.1中医分型 110.2.1.1昏愦期
A.气机壅闭:伤后短暂昏迷,面色苍白,目闭神软,汗出肢冷。苔薄腻,脉缓而弱。 B.瘀停清窍:昏愦目闭,牙关紧闭,颈强呕吐,或出现中间清醒期后再度昏迷,或四肢 痿软,或二便失禁。舌红苔腻,脉实徐缓。
C.痰热上蒙:神昏不醒,高热烦躁,谚妄乱语,颈项强直,肢体抽搐,气息粗短,喉间 痰鸣,二便不通或失禁,尿黄赤。舌红或绛,苔黄糙或腻,脉弦滑数。
D.元神外脱:神志昏愦,瞳孔散大,气短息微,面色苍白,目合口开,身冷汗出,撒手 遗尿。舌淡,脉虚数或细微。 110.2.1.2清醒期
由昏愦转清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近事遗忘。怔忡难寐,或耳目失聪,失语难言,肢 体痿软失用。舌淡苔薄,脉弦细。 110.2.1.3恢复期
A.瘀阻脑络:伤后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或伴头部青紫、瘀肿,心烦不寐。舌质 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B.痰浊上蒙:头痛头晕,头重如裹,呆钝健忘,胸皖痞闷,或时作癫痫。舌胖,苔白腻 或黄腻,脉濡滑。
C.肝阳上扰:眩晕头痛,耳鸣耳聋,每因烦躁、恼怒而加重,面色潮红,少寐多梦,泛 泛欲吐,口干苦,小便黄赤。苔黄,脉弦数。
D.心脾两虚:伤后眩晕,神疲倦怠,怔仲惊悸,.心神不安,面色萎黄,唇甲无华。舌 淡,脉细弱。
E.肾精不足:眩晕健忘,耳聋耳鸣,视物模糊,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或发脱齿摇,或 失语,或肢体萎软不用。舌淡或红,脉沉细。 110.2.2病理分类
110.2.2.1头皮血肿:头部外伤后头皮肿胀,有波动,皮下血肿局限于损伤中心。骨膜 下血肿边缘不超过颅缝,帽状腱膜下血肿不受颅缝限制,重者可蔓延及全头。
110.2.2.2头皮损伤:头皮外伤后有规则或不规则伤口,出血凶猛,如帽状腱膜断裂致 伤口裂开,或大片头皮撕脱,颅骨外露,出血凶猛,有休克。
110.2。2.3颅盖骨折:外伤着力部头皮肿胀,有头皮血肿,颞肌肿胀,或头皮裂伤撕脱 伤,X线正侧位片可见骨折线。
110.2.2.4颅底骨折
A.颅前窝骨折:口鼻出血、脑脊液鼻漏或颅内积气;眼眶周及球结膜瘀血或有嗅神经损 伤,视神经损伤致视力障碍。
B.颅中窝骨折:耳出血及脑脊液耳漏,或血及脑脊液流到咽部,或有面、听神经损伤及 乳突皮下瘀血。
C.后颅窝骨折:乳突及枕后皮下或咽后粘膜下瘀血,脑脊液耳漏,有9、10、11、 12颅神经损伤。 110.2.2.5脑损伤:
A.脑震荡:头部外伤后原发性昏迷不超过半小时,有明显逆行性健忘,有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身疲。体温、呼吸、血压无明显改变。
B.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时间较长,轻者昏迷半小时至数十小时,严重者昏迷持续数天以 上,少数可进行性加重。清醒后,头痛,呕吐剧烈,有偏盲,瘫痪,或感觉障碍或失语等 脑损伤局灶症状,有脑膜刺激征,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并含血, CT扫描显示不规则的低 密度区。
C.硬脑膜外血肿:伤后出现意识障碍,有中间清醒期,头痛,恶心,呕吐剧烈,躁动, 血压增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慢,单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出现 瘫痪,癫痫发作等,颅骨x线片可见骨折线越过血管沟或静脉窦, CT示双凸镜状密度增多 区。
D.硬脑膜下血肿:伤后昏迷时间长,程度逐渐加重,中间清醒期短或缺如,颅内压增高 症状明显且严重,迅速恶化,脑疝症状出现快,X线片示无颅骨骨折或骨折线与血肿部位 不一致, CT示血肿为新月状密度增高区。
E.脑于损伤:伤后即昏迷,持续数日至数月不等,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全部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引不出,病情稳定后才出现病理反射,中脑损伤时双侧瞳孔不规则,变化不定, 对光反应消失,去大脑强直。脑桥损伤时双瞳孔极度缩小,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同向偏斜 。延髓损伤则呼吸功能 紊乱,血压下降,心跳骤停。
110.3疗效标准
110.3.1治愈:神志清醒,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能恢复日常工作。 110.3.2好转:神志清醒,症状改善,生活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 110.3.3未愈:症状无改善。
111胸部内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胸部内伤见于肋间肌牵拉伤、胸部软组织挫伤、气胸、血胸、心脏损伤、胸廓挤压征等。 111.1诊断依据
111.1.1有胸胁部外伤史。
111.1.2伤后胸部疼痛,胸满气短,咳呛或转动时疼痛加剧,甚者喘促气短,唇甲发绀 ,或伴有低热或日哺潮热。
111.1.3疑有气、血胸、心包填塞者应尽早作X线摄片检查确诊。
111.2证候分类 111.2.1中医证候分类 111.2.1.1新伤
A.气机阻滞:伤后胸胁胀闷,疼痛走窜而不固定,压痛点不明显,深呼吸、咳嗽时疼痛 明显,口干苦,纳呆便秘。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B.瘀停胸胁:胸胁部胀痛或刺痛,入夜尤甚,痛有定处,局部微肿或见瘀斑,咳呛可使 疼痛加剧,甚则痛苦呻吟,呼吸不畅,胸背伛偻转侧困难,或有咯血,或痰中带血。舌质 暗红,脉弦紧。
C.瘀血乘肺:胸隔胀痛,喘促气逆,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唇甲紫绀。舌暗红,脉沉涩 或虚大而数。
D.瘀血凌心:胸闷剧痛,烦躁谵狂,或神识昏愦,牙关紧闭,面色苍白,身冷汗出,唇 甲紫绀。舌暗红,脉沉细数,
E.络脉破损:胸宇掣痛,头面、肩颈、上胸部广泛皮下瘀斑,白晴溢血,或有咯血,或 喘促气短。舌暗红,或有瘀斑,脉细涩或数。
F.气随血脱:胸闷气憋,突然出现神色颓变,面色苍白,目光无神,口唇发绀,四肢厥 冷,汗出如油,呼吸微弱。舌质淡,脉细数无力或芤脉。 111.2.1.2陈伤
A.肝郁气滞:胸胁隐隐作痛,时轻时重,痛无定处,每因情志不舒加重,胸闷善太息, 口干苦。舌苔薄或黄,脉弦。
B.瘀阻胸胁:胸胁痛如刺,痛有定处,人夜尤甚,胸胁部或可们及肿块。舌质紫暗或有 瘀斑,脉涩。
C.心气虚弱:胸痛隐隐,时作时休,胸闷不舒,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倦怠,活动后加 重。舌质淡,脉细或虚大无力。
D.气阴两虚:胸膺隐痛,绵绵不休,时轻时重,心悸不宁,多梦失眠,自汗盗汗,气短 懒言,低热烦渴,尿黄赤。舌红少苔或剥苔,脉细数无力。
E.肝阴不足:胸胁隐痛,悠悠不休,口燥咽干,心中烦热,潮热盗汗,头昏目眩,视物 昏花,耳鸣耳聋。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111.2.2病理分类:
胸部损伤可分为胸壁挫伤、气胸、血胸和胸腔脏器损伤。
111.2.2.1胸壁扭挫伤:胸部肿胀,疼痛,局部压痛,无挤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 111.2.2,2气胸
111.2.2.2.1闭合性气胸:
A.胸闷,胸痛,胸部紧迫感,轻度呼吸困难。
B.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胸廓叩诊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C.X线检查可见肺有不同程度的压缩,胸膜腔有积气。 111.2.2.2.2开放性气胸: A.胸壁有开放伤口。
B.气促,呼吸困难和紫绀,能听到空气出入胸膜腔的响声。 C.气管心脏向健侧移位,伤侧叩诊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E.X线检查除有肺压缩,胸膜腔积气外,尚有纵隔移位和扑动。 111.2.2.2.3张力性气胸:
A.极度呼吸困难,紫绀,鼻翼煽动,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昏迷。
B.胸部饱满,气管明显移向健侧,胁间隙增宽,在头、颈、上肢、胸部等处可出现皮下 气肿,呼吸幅度减低。胸廓叩诊呈高度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C.胸腔穿刺抽出部分气体后,压力减低,但短时间内压力又增高。
D.X线检查胸膜腔内有大量积气,肺完全萎缩,纵隔明显向健侧移位,有时尚有纵隔气 肿。
111.2.2.3血胸
A.胸痛,气促,脉搏快弱,血压下降。 B.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C.胸膜腔穿刺可抽出血液。
D.X线摄片检查:小量积血时仅有肋隔角消失,下胸部不清晰;大量积血则伤侧胸膜腔 有大片积液阴影,纵隔向健侧移位,有气胸同时存在时可见液平面。 111.2.2,4胸腔脏器损伤:
A.损伤性湿肺: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听诊可闻及湿罗音,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B.心脏挫伤及心脏破裂:心脏挫伤者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紫绀,甚至休克,心电图 检查有助诊断。
若心脏破裂,病人立刻死亡。
C.心包积血: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甚至休克。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 。心浊音区扩大,心音较弱、遥远。心包穿刺液为血液。X线示心影略扩大,各弓消失。 记波摄影示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
111.2.2.5胸廓挤压征:胸部受到强烈暴力挤压时,出现头部、颈部、上胸部广泛散在 性皮下出血,鼻腔出血,结膜下出血,甚至引起听力减退,视力模糊。
111.3疗效评定
111.3.1治愈:症状消失,呼吸畅顺,X线检查无气体,无积液,心肺功能正常。 111,3.2好转:症状减轻,心肺功能改善。 111.3.3未愈:症状无改善。
112腹部内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腹部内伤见于腹部挫伤,腹部内脏损伤(肝破裂、胰腺损伤、脾破裂、胃肠道损伤、膀胱 损伤)等。 112.1.诊断依据
112.1.1有钝性暴力,外力冲击或利器所伤等外伤史。
112.1.1腹部疼痛,单纯腹壁挫伤疼痛较轻,疼痛、触痛和腹肌强硬大多局限于受伤部 位,无腹膜炎或内出血现象;如合并腹腔脏器损伤则疼痛较甚,且有腹膜炎或内出血表现 、
112.1.3腹腔脏器损伤者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液,大量出血者血色素及红血球压 积进行性降低,甚至出现休克。
112.1.4必要时可借助X线摄片、B超、 CT等仪器检查确诊。
112.2证候分类 112.2.1中医征候分类 112.2.1.1伤气:
A.气闭:疼痛急骤、剧烈,突然不省人事。舌红苔薄,脉弦。
B.气滞:以游走窜痛,痛无定处,范围广泛,压痛点不固定为特点,并常伴有咳嗽,气 急,胸闷,胀满。舌暗红苔薄,脉弦。 112.2.1.2伤血:
A.血瘀:疼痛和压痛点比较固定,有时可见局限性血肿,瘀斑。舌暗红有瘀点,脉弦涩 紧。
B.亡血:疼痛较甚,出血较迅猛,表现为伤口流血、吐血、便血、衄血、尿血或内出血 ,面色苍白,汗出如珠,肢冷。舌淡,脉微数欲绝。 C.气血两伤:兼见伤气、伤血症候。
D.伤脏腑:腹壁紧张,重者如板状,高热或日哺潮热,面色少华,神倦肢懒,或见尿血 或便血。舌质紫暗,脉弦。 112.2.2病理分类
112.2.2.1单纯腹壁伤:腹壁钝痛,皮下瘀斑或皮下血肿,受伤部位压痛,或局限性腹 壁肌紧张,但症状及体征较轻,且随时间推移而逐渐缓解。
112.2.2.2腹膜后血肿:多有严重外伤史,造成腹膜后脏器损伤,腹膜后血管损伤以 及骨盆或下段脊柱骨折出血,渗透至腹膜后间隙中形成血肿。伤者诉腹痛或背痛,腹部压 痛,或可能及局部肿胀隆起,可出现肠麻痹及排尿困难等。如大量出血者常出现休克,腹 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112.2.2.3腹腔内脏损伤
A.实质性脏器损伤 肝损伤
伤者有右侧胸腹部外伤史,右上腹剧烈恃续性腹痛。右上腹或全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 腹肌紧张。如伤者有大量内出血,则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腹部有移动 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右下腹穿刺可得不凝固血液。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减少,血 红蛋白降低。腹部X线
透视或摄片:右膈肌升高。B超以及CT检查可发现液性暗区,肝脏移位、变形、缺损等。 脾损伤
伤者多有左上腹部外伤史。轻者左季肋部疼痛,但如脾包膜下积血增多,在左季胁下可触 及包块,左季肋部疼痛加剧,一旦包膜破裂,很快出现休克重症。重者腹痛较剧,伤后短 时间内即出现面色苍自,呼吸加快,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表现。检查腹部压痛、反跳痛 及肌紧张,有移动性浊
音,肠鸣音减弱。左下腹膜腔穿刺可抽出凝固血液。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进行性 下降。X线摄片检查:左膈抬高,脾影扩大且模糊。 胰腺损伤
有上腹部穿透伤或严重挤压伤史。轻度胰腺损伤,早期多无特殊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或有 遗留上腹部不适,肩背放射痛,低热等症状。较重胰腺损伤,伤后即出现剧烈腹痛、呕吐 ,甚至休克。检查腹部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实验室检 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下降,血清淀粉酶增高,腹腔穿刺液或灌洗液淀粉酶升高。 肾损伤
有腰部严重撞击挤压伤或穿透伤史。轻者为肾挫伤,
仅现腰痛及血尿,多能自愈。重者为肾破裂,患侧腰部疼痛,肿胀,压痛,可有开放伤口 或肋骨骨折,多数有血尿,但如果肾蒂断裂,肾盂广泛性裂伤,输尿管断裂或被血块梗阻 时,血尿可以很轻。如广泛血肿及尿外渗,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及肠麻痹。如大量出血
可出现失血性休克。X线检查:肾区暗影增大,腰大肌缘不清楚,膈肌升高,提示有肾周 围血肿及尿外渗。B超及CT可显示肾脏形态的改变。
B.空腔脏器损伤 胃损伤
多为贯穿性损伤所致。胃壁部分损伤,症状较轻,
仅出现上腹部疼痛,胀满,纳差等。如胃破裂则可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剧烈腹痛、 呕吐,呕吐物可含有血液。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强直,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 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X线 透视检查:膈下有游离 气体。 肠损伤
包括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及直肠等损伤。有腹部穿刺伤或严重暴力外伤史,伤后持续性 剧烈腹痛,伴有恶心,呕吐。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浊音呈缩小或消失。 X线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十二指肠穿孔或破裂可抽出胆汁。空肠破裂可抽 出黄绿色小肠内容物。
结肠及直肠破裂可抽得粪便样内容物,并有粪臭味。 膀胱损伤
有下腹部或骨盆严重暴力损伤史。闭合性膀胱破裂,下腹部疼痛,排尿困难和血尿;开放 性膀胱损伤有血尿自伤口溢出;严重损伤可出现休克。体检下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如腹 膜内膀胱破裂可有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消失,有移动性浊音。直肠指诊有明显压痛 和浸润感。导尿时膀胱
空虚或仅有少量血性尿液,如用无菌生理盐水注入膀胱,稍等片刻,然后重新抽出,若抽 出量明显少于注入量,提示膀胱破裂。
112.3疗效评定
112.3.1治愈:生命体征稳定,各种症状消失,瘀肿消退,功能基本恢复,实验室检查 恢复正常。
112.3.2好转:症状减轻,功能基本恢复,实验室检查尚见部分阳性。 112.3.3未愈:症状无改善,功能未恢复或死亡。
113四肢挤压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13.1诊断依据 113.1.1有外伤史。
113.1.2局部症状:伤肢疼痛,肿胀严重,皮肤青紫或瘀斑,或可出现张力性水泡,甚 则发黑,变硬,感觉障碍,活动功能受限。
113.1.3全身症状可有发热,脉搏加快,甚则出现咯血、吐血、尿血及休克症状。 113.1.4查尿稳血试验阳性,尿肌红蛋白试验阳性,尿比重增高,血查钾、非蛋白氮、 尿素氮增高。
113.2证候分类
113,2.1气滞血瘀:伤肢肿胀,疼痛剧烈,皮肤青紫或瘀斑,伴神清呆滞,胸闷腹胀, 舌淡暗。苔白,脉弦。
113.2.2积瘀化热:伤肢肿胀,灼痛,得寒痛减,遇热痛甚,伴发热,面赤,尿黄,大 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113.2.3气虚血脱:伤肢瘀肿暗紫,头目眩晕,面色苍白或萎黄,烦躁口渴,气急心悸 ,汗出如珠,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细数或虚大。
113.2.4瘀阻经络:伤肢微肿,痛如锥刺,肌肉挛缩,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舌紫暗, 脉涩。
113.2.5气血亏虚:伤肢萎软,麻木不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心悸气短 ,少气懒言,大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113.2.6肝肾亏损:肌肉挛缩,麻木不仁,屈伸不利,隐隐作痛,遇寒痛剧,得热痛缓 ,伴腰膝酸软,头目昏花。舌淡红,苔白,脉细。
113.3疗效评定
113.3.1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无后遗症。
113.3.2好转:症状改善,功能基本恢复,有部分后遗症。 113.3.3未愈:症状无改善,功能丧失,伤肢残废。
114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14.1诊断依据
114.1.1有明显的外伤史,或伤肢长时间的外固定包扎过紧。 114.1.2多发生于小腿及前臂。
114.1.3伤肢疼痛剧烈,末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苍白,发凉或出现暗红斑块及 水泡。甚则\"硬皮革\"样改变,筒状僵硬,皮肤感觉异常及功能障碍。可伴体温升高,脉搏 加快等全身症状。
114.1.4实验室检查:筋膜间室压力测定大于1.1kPa,血沉加快,尿肌红蛋白试验阳性 。
114.2证候分类
114.2.1气滞血瘀:伤肢剧痛拒按,肿胀或光亮如镜,或硬如皮革,肢端发冷。舌淡红 或紫暗,苔白,脉弦数或沉涩。
114.2.2积瘀化热:发热,心烦,口渴,尿黄,甚或高热,烦躁不安,神昏谵语,伤肢 肿胀剧痛,皮肤灼热,喜冷恶热。舌红或红绛,脉弦滑数。
114.2.3肝肾亏损:伤肢拘挛,麻木不仁,肌肉萎缩,屈伸不利,甚或畸形,伴腰膝酸 软,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
114.3疗效评定
114.3.1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无后遗症。
114.3.2好转:症状改善,功能基本恢复,留有部分后遗症。 114.3.3未愈:功能丧失,伤肢残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