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 (1)主张经济自由和放任政策 司马迁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人们只能顺应这些规律而不能违背它。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司马迁在经济思想上不赞成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家中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者。这比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要早近两千年。进入近代以后,我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的思想家往往引用司马迁“善者因之”一段话表明自己的观点。 放眼当下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国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从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看出了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发展一步一步的缩小干预的范围,首先是完全的干预到后来的部分干预,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司马迁主张的经济自由与放任政策的一个好的体现。中国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司马迁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合理性。政府管制不应太多,自由的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主动性,刺激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司马迁的经济自由思想却有一个缺陷,就是如果经济实行完全放任,而不加以政府的一定管制,有可能导致市场失灵。所以,在经济自由的基础上,还要加上政府的一定宏观调控,才能使经济更加良性运行。 (2)农工商并重和本末富论 司马迁认为对待国民经济各部门,即农、渔、工、商应是一视同仁的:“此四者,人所以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由此可以看出,司马迁从根本上是否定重农抑商的观点。司马迁还创造了“本富”、“末富”和“奸富”的新概念。 在我看来,司马迁的农工商并重理论并不适合经济的发展。其一是其经济结构不合理。要平衡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必定会引起一系列矛盾。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首先要有所侧重,然后要统筹兼顾。对于农业、工业、商业三者来说,发展农业是基础。应在在农业得到发展的前提下,优先发展工业,从而提高各方面的劳动上产率,进而带动商业的发展。所以,工业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占很大比重。其二是农工商并不能达到均衡的发展。若三者同时发展,农业的发展会阻碍工业的发展,因为农业不能提供工业足够的生产条件;同时工业又会减缓农业的发展。所以说,农工商的均 2
衡发展会减缓整个经济体的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是以优先发展工业起步的,实践证明,优先发展农业,首先使全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使全社会的机器劳动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不仅进一步拉动了农业的发展,使农业工业化,还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所以,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劳动效率得以提高,全社会的财富迅速积累,资本的增加促进投资增加,商业快速发展,服务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经济才得以快速发展。 (3)分配观念 秦汉时期,司马迁对贫富分化现象就已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他对贫富不均现象不主张积极予以消除,只是不赞成“奸富”;他认为造成贫富差异问题是由于人有巧拙,能力不同的原因。 我们不禁可以联想到洪秀全那时的指导思想,主张建立有饭同吃,有衣同穿,天下无人不饱暖的大同社会,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也主张平分所得的这样一种政策,大家一起劳动,然后到了一定时期按人口平分劳动所得。很明显,这样一种劳动成果取得的方式,肯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反正多干少干得到的都是一样,还不如少干一点。结果是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空间得不到很大的提升。 后来,实行多劳多得的制度后,人们的付出得到相对应的报酬,不但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经济发展也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多劳多得的实施,也带来了今天贫富不均的现象。特别是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司马迁对贫富不均现象不主张积极予以消除,并认为贫富差异问题是由于人有巧拙,能力不同,正是对今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制度的认可,有能力有意愿的人则多劳多得,从而更加富裕,缺乏足够本领的或者无劳动意愿的人则少劳少得,从而更加贫穷。 (4)生产经营论 司马迁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生产经营思想,其主要思想如下: ①要有一定量的货币才能经营.这里涉及到司马迁对货币的认识问题。第一,他认为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第二,他也认识到货币起源的时间是很久远的。 ②生产经营的商品应该注意质量。 ③资金要不断流动,如“无息币”,“财欲其行如流水”。 ④要勤俭节约,如“无财作力”,“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 ⑤要善于用人,用人得宜。如“择能人”,“能使豪奴自饶而尽其力。” ⑥主张经营人民普遍需要的产品。 ⑦不要贪图过高的利润,如“无敢居贵”,“贵出如粪土。” ⑧要有丰富的生产经营知识。此外,还要把握农业经济循环知识。 ⑨要善于把握时机,如“取予有时”,“任时”,“既饶争时”。 3
从以上司马迁的思想观念中可以看出,“要有一定的货币才能经营”,即要有一定的资本去进行投资生产,通过资金的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等程序,即资金的不断循环流动,然后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从今天中国的市场经济实行的公司制可以一一看到司马迁提到的生产经营论。通过资本的合理运用,某些企业越做越大。而且从其知名度比较高的企业中也可以看到,其生产的产品不但注重质量也注重售后服务,为其今后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勤俭节约和善于用人也是中国企业得以长期发展的两大点。首先勤俭节约是企业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一种体现,也是其节约基金成本,增加利润额的另一种方法。然后善于用人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好的人才是一家企业的生力军,能带来更丰富的生产经营知识,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在经营好的基础上,还要善于抓住机会。什么时候能打败竞争对手,什么时候能获得最大利润,都要不断收取市场信息,瞄准最好的时机,果断决策。所以,中国的企业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总结 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司马迁主张自由经济,分配观念和生产经营理论在很大程度都符合了今天的经济发展潮流。虽然其中有一些不足,如农工商并重并不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但并不影响其理论的先进性。而且,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还有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借鉴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如司马迁不赞成“奸富”,即通过不合理的手段取得财富,中国的这种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政府应大力治理;还有就是司马迁的生产经营论中主张不要贪图过高的利润,即要求企业要合理、合法经营。中国如今也有很多厂商不顾及他人的利益而违法经营生产,甚至有些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中国在公司治理这方面也要有所针对和检查,加强企业的管理。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