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GSANG 唐代颜氏家学内容考 都惜青 摘要 颜氏家族源远流长,世代以翰墨为业,重视家庭教育,善于垂询子弟;其子孙自幼都勤奋好 学,学有家法。至唐代中期,其家族更是盛极一时、人才辈出,成为当时最为著名的世家望族之一。唐代颜 氏在经学、小学、史学、文学和书学等领域成就卓著,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唐代颜氏 家学 内容 专门从事典籍刊正工作,众人感到迷惑的 颜氏家族至唐朝中期,人才辈出、盛极一时,出现 为秘书少监,了以颜师古、颜元孙、颜真卿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有影响 所有奇书难字,他却能“随疑剖析,曲尽其源”。师古后 的知名人物,成为当时最为著名的世家望族之一。颜氏 又奉旨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撰定《五礼》,共计130 在唐朝延续十数代,在许多领域都表现突出,丰富和发 篇。《五礼》的修订为我们研究古代特别是先秦时代的 展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试就 礼仪制度保存了大量材料。 其家学的主要内容做一详细考述。 颜师古曾于贞观十一年(637)与长孙无忌等撰成 《大唐仪礼》一百卷。 一、经学 颜师古之弟勤礼、相时皆传经学,三兄弟还同时为 宏文崇贤学士,而且他们的小弟育德又于司经局校定 经学本为中古门第共同必有之家学,无经学即不 经史,在当代甚是荣耀。成其门第,颜氏家族自不例外。在严谨的家学影响下, 颜昭甫,字周卿,系颜勤礼长子,被称为“硕儒”,以 颜之推之子颜思鲁博学善属文,以儒学显,曾经为父亲 儒学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子颜元孙、颜惟贞皆为一时名 其孙颜杲卿、颜真卿也自幼传习儒学,受到良好的 编订过文集,并作序录。《颜氏家训》一书,就是由他整 儒, 理刊行的。思鲁在东宫时,“尝与刘臻讲论经义,臻为屈 家庭教育。服”【“。 令狐垣《颜真卿墓志铭》称真卿:“余力务学,甘味 颜师古是颜氏家族中经学造诣较深的人物,更是 道艺。五经微言及百氏精理,无所不究。既闻之,必行 】殷亮《颜鲁公行状》也说他“少好儒学”[41,《谢户部 有唐一代有名的经学大师。《五经》是儒家经典,是历代 之。”p[51。因此, 封建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思想武器。由于“经籍去圣久 侍郎表代宗批答》更明白地说真卿“门传儒行”远,文字讹谬”,于是唐太宗命师古于秘书省考订《五 真卿之继承家传儒学,自是毋庸置疑。 经》,师古“多所厘正”。在此基础上,太宗还诏令孔颖达 大历十四年(779)五月,颜真卿以吏部尚书充当礼 掌代宗丧仪。因白玄宗以来,礼仪注废缺,遂“临 等撰定《五经正义》,师古亦参与撰述,而其中的《周易 仪使,内容为皇帝丧仪的程序, 正义》即孑L、颜等修撰。“《五经》定本和《五经正义》颁行 事徐创”,编著《元陵仪注》嘲,叙述了皇帝自去世至丧制结束全过程的礼 天下之后,朝廷用以取士,天下奉为圭臬。迄宋初数百 共19部分,年间,士人谨守,莫敢异义。”『2l贞观七年(633),颜师古 仪程序。 ‘锯 ‘2013‘6 一6l一 灞 此外,颜惟贞长子阙疑“仁孝善《诗》《春秋》” ,五 CANGSANG 《匡谬正俗》是颜师古晚年所作,并由其子扬廷最 子幼舆“精详礼法”嘲;颜乔卿的长子颜顼还做过奉礼 后结稿的一部学术札记。顾名思义,《匡谬正俗》是专为 郎。 匡正文字、训诂方面的谬误而作。此书在内容方面,考 释古籍正文,有利于恢复古籍原貌;纠正古注误训,有 二、小学 利于后人正确理解古籍;探求俗语来源,有利于后人了 解当时的文化背景。综观此书,虽然有零碎驳杂、缺乏 但是就全书整体来说,仍可称得上是一部 小学,即文字、音韵、训诂。唐朝颜氏家族在语言文 体系的毛病,字学领域可谓大家迭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精心诠次、体大思精的训诂学著作。 颜元孙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参校是非,较量同 颜思鲁“尤工诂训”,曾任“隋司经校书” 。颜愍楚 对汉字进行了更加深入精细的研究,编成《干禄字 著《证俗音略》二卷。颜游秦为唐初学者,著《汉书决疑》 异”,上、去、人四声的次序编排,将汉字 十二卷,为学者所称。颜勤礼也非常精通诂训,秘阁司 书》一书。他采用平、经,史籍多所刊定,解褐校书郎。颜育德在司经校定经 分为俗、通、正三体。同时还对形近、音近的字加以辨析 从而确立了标准汉字的写法。《干禄字书》既继承 史,说明他具备扎实的小学知识。据《颜氏家庙碑》可 区分,知,颜昭甫对金文、古鼎之籀文也有较深的造诣,尤明 和发展了颜氏家学,又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所需,成为当 诂训,特为伯父师古所赏重。颜元孙五子茂曾亦精训 时及以后的人们书写汉字的规范,它的出现,确立并巩 诂。而贡献最大的是颜师古、颜元孙、颜真卿三人。 固了楷书字在汉字发展史上的正统地位。颜元孙也因 颜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在训诂 此被尊称为正字学的始祖。而《干禄字书》的广为流传,颜真卿任 学方面成就卓越,所注《汉书》《急就篇》、所编《颜氏字 还要归功于大书法家颜真卿。大历九年(774)湖州刺史时,将《干禄字书》摹写刻石,才为世人所重 样》、所撰《匡谬正俗》等都对后世影响很大。 颜师古在注《汉书》的时候,先博采众说,再叙述个 视。人见解。他采用古音切读的方法注释难读字,并订正前 人注错的字。 颜真卿秉承家学,自幼打下了深厚的语音文字基 础,任校书郎时,他就酝酿编著一部大型的音韵学专 并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他留心考订《切韵》,注意引 《急就篇》是西汉史游所编字书。此书只是把文字 著,又增纳经、史、子、集诸书中 汇整,并没有进一步地诠释内容,而且到了唐代,已经 证《说文》等字书进行训解,广而纂之,最后编纂成《韵海镜 错乱,不能厘正。“师古家传苍、雅,广综流略,尤精训 两字以上成句的词汇,开创了以事 诂”,“遂因暇日,为之训解”。师古之注,或溯姓氏本源, 源》三百六十卷。这是一部音韵学的巨著,或辨名物异同,或推求语源,或明后世语变,皆能“必则 隶词的体例,可惜至宋时已佚三百四十四卷,现已无法 古昔,信而有征” 。 窥其全貌。 颜师古于“贞观中刊正经籍,因录字体数纸,以示 雠校楷书,当代共传,号为《颜氏字样》”。颜师古的《字 样》,开创了唐代的字样之学,对规范文字的形体、确定 文字的含义及用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可惜的是此书 隋唐家学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儒史兼顾,许多 三、曼单 甏毫 | 童警 早已散佚,我们只能从散见于其他书中所引用者窥见 家学既注重儒学,又在史学方面尤为见长,这些家学多 一斑。民国汪黎庆曾辑得《颜氏字样》一卷,收录于《广 是以儒学为理论基础,而在史学方面又独树一帜。 颜氏家族精于史学者,有游秦、师古、勤礼、育德、 ・ 仓学窘丛书》中。 62一 一算・2013・6 CANGSANG 吏黛 乔卿、幼舆等人。在这些人之中,颜师古史学尤为巨擘。 颜师古亦善属文,有《文集》六十卷(《旧唐书・经籍志》 贞观七年,颜师古除了修订《五礼》之外,还与孔颖达等 作四十卷);颜元孙工词赋章奏,有《文集》三十卷;颜惟 人共同撰《隋书》五十五卷fl1】。《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 贞有词学;颜春卿工词翰;颜杲卿文理清峻;颜曜卿,勤 史专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 学好属文工诗,十五以词学直崇文馆;颜茂曾,颇属文 东汉班固的《汉书》是一部历史巨著,在史学界有 词;颜允南,工诗,人多诵其佳句;颜允南之子颜颍、颜 很大影响。但其文句艰深,词义深奥,很不好读。前代注 频,皆好为五言诗。 本虽有很多,但有的过于简略,有的说解不当,有的前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颜真卿经人荐举,人禁内 后矛盾,完善足称者很少。因此,贞观十一年(637),太 勤政务本楼参加“博学文词秀逸”制科考试,并且及第。 子承乾命颜师古注释《汉书》。他在诸家注本的基础上, 他早年即有诗名,尤其善五言古诗,历来为论诗者所 采用集注的方式为之作注。对前人旧注,取其精华,弃 重。只因其书名喧赫,而诗名为之所掩。在与文朋诗友 其糟粕,申其隐略,纠其谬误,补其缺漏,使新注本成为 的交往中,颜真卿诗文创作收获颇丰,被时人视为一代 “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12】的注本。现在通行的中华 文宗。在吉州,他的诗作辑为《庐陵集》十卷;在抚州,门 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中的《汉书》,即为颜师古注本。颜 人左辅元帮他编次《临川集》十卷;在湖州,又编成《吴 注的完成为后人研究汉代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于 兴集》十卷。其作品经五代乱离,至北宋时,亡佚略尽。 此注本在文字、音韵上的贡献,笔者将在后节细述。 宋敏求、吴兴沈氏仰慕鲁公,俱佳文湮没,遂采掇遗佚, 颜师古叔父颜游秦,撰《汉书决疑》十二卷,为学者 各编鲁公集十五卷,至南宋又散佚。南宋嘉定问永嘉太 所称,师古注《汉书》,亦多取其义。世称游秦为大颜,师 守留元刚,得宋敏求所编鲁公集残本十二卷,苴补刊 古为小颜。 行,为十五卷,成为流传本。明万历年问,颜真卿裔孙颜 颜勤礼在秘阁司经,很多史籍由他刊定;颜育德于 允祚、锡山安国、山海刘思诚先后重刊,以安氏十五卷 司经局校定经史。显然他们在史学方面也很有造诣。 本流传最广。今存《颜鲁公集》以清道光年间黄本骥刊 颜氏家族中还有一些未任史职而精于史学者,如 本搜辑最为完备、丰富,此本在安本之外,另编外集十 颜光庭曾注《后汉书》;颜乔卿精通晋史;颜幼舆博涉 八卷,补遗一卷,共三十一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颜 《史记》《汉书》,尽究其义理。 鲁公集》,即据此校刊,堪称善本,成为我们研究颜真卿 本人及唐代历史和文化的必备书。这部文集收有大量 | 善 。 囊g| 的奏、表、状、疏、记、诗、赋、帖等。其诗蕴藉深刻、古雅 端整,其文因事而发、气势豪放、独具特色,故《四库全 在隋唐家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以儒学、史学见著 书总目提要》有“典雅庄重,称其为人”的评价。 外,以文学见称的家学也不少,这与隋唐文化的多元化 发展态势和重文学的文化习尚有相当大的关系。颜氏 | ||| 五、书单 ||i 家族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在唐代之前颜氏一族中就已经有一些擅长文学并 颜氏世代以儒雅传家,留意翰墨,声名显赫,堪称 有自己文集的人,发展到唐代,颜氏家族在这方面显得 书法艺术家的大有人在。 尤为出众,但由于资料的不足,除颜真卿外,我们只能 颜师古对书学源流颇有研究,藏有很多古书、器 从《颜鲁公集》收录的碑铭中了解到一些有关颜氏家族 物、书帖,亦善书法,只可惜皆未传世。颜勤礼、颜昭甫、 其他成员在文学方面的简要信息。颜思鲁博学善属文; 颜茂曾都工于篆籀,在金文、古鼎籀文方面有较深造 ‘ 算‘2013・6 一63— CANGSANG 诣,此外,颜昭甫还善草隶书。颜元孙和颜惟贞皆善草 发,一泻千里,无意于书而尤佳。其精湛的书法技巧与 隶,他们因幼年丧父,而同育于舅氏殷仲容家里,蒙教 完美的艺术表达相融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笔法。因家贫无纸笔,便以黄土扫壁,木石画而习之,终 擅大名。当时殷仲容书名很高,求书者甚多,仲容便辄 参考文献: 令元孙代书,结果“得者欣然,莫之能辨”【131。玄宗听说 [1】[9】颜真卿.晋侍中右光禄大夫本州大中正西平 元孙能书,还专门让他为之辨别诸家书帖真伪。颜曜卿 靖侯颜公大宗碑.全唐文(卷33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和颜允南都善草隶书。颜旭卿最善草书。颜颓善正草 社.1990.1521. 书,工文翰,书画端庄,殊有父风。颜颇,工隶书、小楷。 [21梁宗奎,李瑞生.论一代训诂大师颜师古.临沂师 颜诩,雅词翰。而颜氏书家中名位最高、贡献最大的当 范学院学报,2002,(5). 首推书法大师颜真卿,一生流传下来的书迹大约有70 [3](清)全唐文(卷39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余种,均为艺术珍品。 1774. 由于受家学的熏陶和影响,颜真卿在年少时,就非 【41【5】颜真卿.颜鲁公集(卷2).厶北:台湾商务印书 常喜欢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两度请教张旭,深悟笔法, 馆发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集部.707,598. 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 [61参见潘吕棋昌案:此文至清黄本骥编颜集始加 格。他的书法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道劲 收录,不载前人所编颜鲁公集。原文散见《通典》卷81 而气概凛然,很有盛唐的气象,因此被世人称作“颜 至104有关《凶礼》诸卷,黄氏辑录为《颜鲁公集》第三 体”。“颜体”的开创,奠定了他在楷书史上千百年来不 卷。其说可从。详见卷末黄本骥所作说明。惟鲁公此著, 朽的地位,颜真卿成为中国书史上最富影响力的书法 前无依傍,其学是否传自师古,则不无疑义也。殷亮《颜 大师之一。他与唐末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 鲁公行状》称鲁公前后所制仪注,令门生左辅元编为 之美誉。 《礼仪集》十卷。是鲁公固精于礼学者也,但不知其学得 颜真卿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他的楷书对于盛 自家学否也。 行于初唐的以二王、虞、褚等为代表的一派来说,在用 【7]颜真卿.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长史上护军颜 笔、结构和布局等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突破和创新, 公神道碑.全唐文(卷341).1528. 在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 【8】颜真卿.左卫率府兵曹参军赐紫金鱼袋颜君神 字的用笔上,他加强腕力、臂力的作用,巧用藏锋和中 道碑铭.全唐文(卷341).1530. 锋,着力于点划的起止,使点划更具节奏感;横画略细, [10】张金霞.颜师古语言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 竖画略粗,使每个字都具有厚度,给人以浮雕的感觉; 东大学,2002.5. 在字的结构上,运用较为端平的笔画,左右停匀,改初 [11](唐)刘知几.古今正史.史通.卷12. 唐瘦长字形为长方接近正方,具有庄重正大的气度;在 [12】颜师古传.旧唐书(卷73).北京:中华书局,1975. 字的布局上,行与行、字与字之间安排得较为紧密,而 2585. 且大小字兼有,因此全篇显得气韵生动、充实茂密。 【13】颜真卿.朝议大夫守华州刺史上柱国赠秘书监 颜真卿的行草书“尤为奇特”,用笔“有篆籀气”,布 颜君神道碑铭.全唐文(卷341).1529. 局楷、行、草相杂,与“二王”秀逸的行书迥别,在书法艺 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作《祭侄文稿》《争座 都惜青辽宁省博物馆馆员 硕士研究生 位帖》《刘中使帖》等,均是性情之作,气势充沛,随情而 (责编张佳琪) ・ ——64—— 鼻・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