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新新闻史"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点设想 杨 萍 (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大同037000) 摘要:为了摆脱新闻史研究的尴尬地位,通过对新闻史进一步的研究来探求“新新闻史”的路径,本文详尽 阐述了关于新闻史研究的问题、关于新闻史研究的方法有社会史范式和叙事性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新闻史;社会史范式;叙事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4)09—0182-01 所谓“新新闻史”是指立足于当前,面向历史,然后 史研究一直处于尴尬地位的症结所在吧。 以社会史范式和叙事学方法,综合考察书写新闻传播的历 二、关于新闻史研究的方法 史衍变与现实关联。而当前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却处于一 (一)社会史范式 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是新闻史本身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 所谓社会史范式是指将新闻传播作为社会进程发展 价值和意义是不能被否认的。二是对于新闻史的研究很 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关注新闻自身内在联系的同时 多都是谈谈以古鉴今的道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 更探究新闻与社会进程发展的外在联系。例如,政治文 够做到以古鉴今的人却是极少数,而更多的是对于古人前 化、社会经济和时代风俗等,而不是简单地就新闻谈新闻, 车之鉴的道理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自己却又重蹈覆辙。 就历史人物谈历史人物。对于社会史范式很早就成为研 现今中国扩招后的大学争相设立新闻院系,从教者的老师 究当代史的重要方向,这种研究方法不能成为名人家谱的 到学习的学生始终以一门基础课程贯之,而更令人尴尬的 铺陈,也不能成为意识形态的陈述,其研究的目标是对于 是从教者的老师到学习的学生都为之头疼不已,以其昏昏 千百万人的平常生活和他们的历史实践,是一种进行综合 使人昭昭。故而对于新闻史的研究出现了让人敬而远之 系统全面研究的总体史。我国当前对于新闻史的研究更 或者束之高阁的现象,如同那祖宗的牌位需用之时受受朝 多的是对于新闻事业本身的研究,只是报刊等媒体方面基 拜,随后便冷清寂寥,无人过问。 本上是新闻传播的本体叙事方式,对于新闻史研究的社会 一、关于新闻史研究的问题 史范式的研究方法有着不同的思路,其不只是对于新闻本 对于新闻史的研究既然处于如此尴尬的地位,究其问 体所具有的内涵,更加重视新闻传播与社会进程发展之间 题何在?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其实新闻史的研究与其他学 的联系,能够挖掘出展现新闻传播有机宏观的时代景象, 科研究无异,受益的一是业界,二是学者,三是学生。不难 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发现对于业界不怎么关注新闻史的研究,而对于从事新闻 能够综合系统、全面总体的研究社会进程发展中的历 实践的人,例如,记者、编辑等更多的是关注当下所发生的 史现象,其正是对于社会史研究的特征表现,而对于新闻 新闻事件,却对于过去历史上的一份报纸或者一篇报道, 史的社会史范式研究的方法正是能够总体综合、全面系统 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与当前如火如荼所发生的新闻事 认识研究历史的方法。具体而论,对于新闻史研究的社会 件并无太大的关系。至于高校新闻院系的学生也是如此, 史范式既能够使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也能够将 以修满学分完成学业顺利毕业为重,有众多的本科生、甚 新闻理论与历史知识有机融合,同时还可以将新闻学与传 至是研究生未曾觉得对于新闻史的研究有什么太大的意 播学有机融合。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是将新闻 义,无非是多了解一些新闻发展传播的进程脉络等。这一 传播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紧密联系起来,从新闻的角度来认 分析下来我们看到对于新闻史研究所受益的业界、学者和 识解读社会,从社会的角度来展现透视新闻。新闻理论与 学生这三方中只有学者在自身治学研究的过程中出于某 历史知识有机融合是将新闻理论与历史陈述紧密联系起 种需要会比较认真的偶尔关注一下新闻史的研究,但基本 来,从历史陈述中来渗透新闻理论,从新闻理论的角度立 上就像是查字典一样查阅确认一下自己所关注的某个问 足历史事件的陈述,而不是简单地堆砌历史事件或者一味 题即可。【州 地讲解理论。新闻学与传播学有机融合是共同兼容新闻 如此看来对于新闻史的研究与众多从事新闻实践的 与传播的角度来透视纷繁芜杂的社会,追寻其中的、 人关系不大,与高校新闻院校的学生也无太大的关系,而 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解析其中的意义。 只是成为学者从中取章摘句的领地,其所处于前不着村后 (二)叙事性方法 不着店的尴尬处境不难理解。此外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 对于史学叙事性方法的研究是当代新史学研究的重 观点来分析事物的发展仅仅只看到人和事物是远远不够 要内容,尤其是对于现代史学的研究直接将其当作文学进 的,更应该看到人与事件背后的客观规律,并将它用来指 行研究。但是对于新闻史的研究却始终缺乏叙事性,不难 导实践才是我们追求的最大目标。可是对于新闻史的研 发现一般性的新闻史研究不论是通过课堂讲授抑或是教 究,我们所发现的深层次问题是有大量的知识积累但缺乏 材内容都是一种非常刻板的方式,即何年何月何日何种刊 思想,也就是说对于新闻史的研究知识如同汗牛充栋、有 物,报道了什么、影响是什么等等如此云云。很容易发现 着不计其数的历史知识,却缺乏发人深省、启迪心智的思 一部新闻史几乎相当于一份报刊连续出版的堆砌,从中很 想理论。这些装订精良、堆积如山的书籍知识却缺乏让人 难发现带给人们鲜活的人物形象、动人的故事情节。而充 掩卷长思、耐人寻味的思想。…一直以来对于新闻史的 斥在人们眼帘的是硬生生干巴巴的事件道理。虽然随着 研究过多的被实证主义的历史观所困,过多地强调对于数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广播、电视和网络对于新闻的传播报 据、考证和与之相对应的材料收集,难免忽略了对历史与 道,但是在叙事方式上并没有多大改变。本来历史的演进 史学深层次所揭示的鲜活思想的重视,这应该是对于新闻 发展是鲜活的、社会进程的前进也是鲜(下转第l84页) 作者简介:杨萍(1983一),女,山西大同人,研究生,山西大同大学教师,研究方向:新闻学。 182 经营管理 的配置,堪比《我是歌手》的演唱会级别的舞台,这就能 个节目的始终。再如在当前“00后偶像”风潮的影响下, 使演唱效果无论是听觉上还是视觉上,都达到一种不同凡 尚雯婕班中男孩也有了自己的团体名称,从“00后F4”到 响的视听体验。 “无限6”都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增加了节目的看点,提 (4)准确把握受众和潜在受众的需求。想要在音乐 高了节目的关注度,激发起观众的收视兴趣。 节目盛行的环境下赢取高收视,其节目的受众定位很重 三、结语 要,明确了收视群体,也就把握了节目在创作上的主导性。 《中国新声代》为儿童音乐创造了一种纯净的表达环 随着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注度的增加,儿童消费在 境,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追逐梦想和放声歌唱的舞台。 家庭消费中比重也逐渐提升,儿童产业已经成为最具发展 尽管节目存在一些瑕疵和不足,但在节目中体现的原创意 前景的产业之一。面对社会对儿童的高重视度和儿童音 识和换位思考的观念值得我们去学习。所以,在今天这个 乐节目的空缺,于是,金鹰卡通卫视借此定位于“亲子家 被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充斥眼球的时代中,电视人在追求 庭”,催生了《中国新声代》,并继续升级推出第二季。加 高收视同时,更重要的是以关怀的心态和独特的视角为观 之,“1个孩子,6个大人”的家庭结构成为主流,这种结 众呈现精良的节目,从而赢得良好的节目口碑。 构所带来的陪伴效应不仅保证了节目收视率,而且凝聚着 家庭的幸福感。80后父母正是掌握家庭的时代,他们也是 在流行音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于是,一些家长将 自己年少时的音乐梦想倾注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也能够 在舞台上放声歌唱。这也是《中国新声代》能够成功的 原因之一。此外,当下儿童成长的环境不断受到网络、电 视中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的影响,家长希望能给孩子一个 纯净的成长空间,而《中国新声代》准确把握到家长的心 理需求,量身打造出一档正能量与时尚感兼具、教育性与 娱乐性融合,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电视节目。 (5)紧扣节目热议话题,打造精彩看点。在《中国新 声代》第二季中,导演组在编剧叙事上擅于抓住节目录制 中非预设、偶然性的思维碰撞,从而进行发散思考,将这种 思维碰撞的结果融人后续节目的制作中来。在节目第一 期中,由小选手余家辉的“紧张事件”所引发的南瓜班、 冬瓜班和西瓜班三个班级的即兴命名并将此一直贯穿整 (上接第182页)活的、新闻本身更是鲜活的现实写照,可 对于新闻史的研究不论是社会史范式还是叙事性方 是对于新闻史的讲述总是那么的刻板和死气沉沉,还记 法,根本目的是为了激活新闻史本身的生命力,使新闻史 得在2006年度在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播出的百家讲 成为新闻传播中富有生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更多学人受 坛——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先生对于三国历史妙趣横生 益,也使从事新闻实践的人受益,同时也使新闻学本身和 的讲座掀起了国内对于史学非常炙热的风潮被称作为“易 其他从事人文学科以及社会学科的人都受益,最后能够形 中天现象”。虽然后来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但是这种 成一片生机盎然、焕发着思想价值的“新新闻史”,为我国 炙热的风潮带给了人们非常有价值的思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巨大 “易中天现象”带给人们非常重要的提示就是对于史 贡献。 学的一种叙事性方法的研究,纵观古往今来凡是十分优秀 的史学、脍炙人口的史学都带给人们非常生动有趣、发人 参考文献: 深省的叙事,而不是一味地给人以枯涩刻板的说教。倘若 [1]李彬.中国新闻史研究的一点再反思[J].山西:山西大 史学的灵魂就是其思想的话,那么叙事就是史学的生命所 学学报,2012(05):270—276. 在,可惜的是对于新闻史的研究却始终缺乏其灵魂的存 [2]方汉奇.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体会和建议[J].北京:新闻 研究资料,1982(03):156—172. 在,且常常也丧失其生命的存在。对于新闻史的研究既然 缺乏其灵魂的存在又丧失其生命的存在,那么仅仅所剩下 的就只是一具木乃伊的空壳,对于这样一具空壳只有考古 嗜好者所青睐自然是不会得到很多人对它的喜爱了。 此外中国历史的著名典籍与叙事性方法的关联可以追溯 到中国的先秦时期,有着非常鲜明叙事意味的如《左传》 《战国策》《国语》《吕氏春秋》等无不是叙事鲜活,文采 斐然。还有众所周知的司马迁所撰写的屹立于中国文学 丰碑上的不朽之作《史记》,就是运用叙事性方法所完成 的史学巨著,被鲁迅先生盛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打开《史记》看到那些对历史有过重大影响的历史 人物列传,无不为他们跌宕起伏、悲喜无常的人生命运使 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倘若作者司马迁对于《史记》写 作缺乏思想的灵魂和叙事的生命,是决然不会成为中华文 学史上的一部皇皇不朽巨著,也绝不会读之感人肺腑。 三、结论 l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