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降钙素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

来源:爱go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6 Oct;10(1 0) 。777。 ◇小专论◇ 降钙素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 曹芙萍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230061) 关键词:降钙素;药理;进展 降钙素(Caleitonin,CT)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 分泌的一种32肽激素,由Hirsh首次发现并证明它具有钙一 磷代谢调节功能。后来发现,哺乳动物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分泌降钙素,脊椎动物中比哺乳动物低等者,比如鱼类的后部 鳃腺也能分泌降钙素,Copp等人就从鲑鱼的后部鳃腺提取得 到活性很强的降钙素。目前能够人工合成的CT有4种,即鲑 鱼降钙素(sCT)、鳗鱼降钙素(eCT)、人降钙素(hCT)和猪降 钙素(pCT),前两种更为常用,且活性比人降钙素强数十 倍 J。本文对降钙素的药理、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如下。 1降钙素的药理作用 1.1降低血钙高钙血症时CT分泌增加,其能抑制骨钙释 放入血液和细胞外液,而血钙仍继续进入骨内,从而降低血 钙。 1.2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 张秀珍等通过对体外培养 的破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降钙素,发现破骨细胞的数量减 少,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作用机制是:降钙素可使破骨细胞 分裂为单核细胞,使破骨细胞寿命缩短,或通过阻止骨髓单核 细胞(即前破骨细胞)的融合而降低破骨细胞的形成率。目 前认为降钙素对破骨细胞的作用是借助于破骨细胞膜上高亲 和力降钙素受体(CTR),其基因的多态性与骨密度有关 。 降钙素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明显,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以骨吸收 增加及骨量丢失为特点的原发性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1.3调节钙磷代谢CT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 收,使尿钙/磷排泄增加,血钙/磷降低,cT还可以增加钠、镁 和氯的排泄;小剂量CT可抑制肠钙的吸收,而大剂量则能增 加肠钙吸收。 1.4止痛作用 降钙素是中等以上骨痛患者的首选药物,但 其抑制骨痛的机理尚不完全明了。有人认为,CT止痛作用可 能与其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后者可以刺激组织产生 炎性反应,导致疼痛的发生。另外,CT能降低血钙进而凋节 疼痛受体的敏感性从而提高痛阈。还有人认为CT能通过中 枢神经系统直接导致中枢性镇痛作用。也有人认为其止痛作 用与其具有B.内啡肽作用有关。除此以外,cT尚能抑制枸 橼酸和乳酸溶酶体酶等疼痛诱导因子的释放,并能增强其他 止痛剂的效果 。 1.5对软骨的作用 生长板(骺板)和二次骨化中心软骨内 骨化是骨生长的主要部位。关节软骨在肌肉骨骼系统中也具 有很重要作用,其黏弹性在活动及肌肉功能中能减轻振荡。 软骨的另一种功能是形成骨痂,除了应用坚强内固定外,骨折 愈合均通过软骨内骨化而完成。Lyritis曾对5日龄大鼠给予 sCT0.2 IU/d,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生长板厚度、生长板细胞 柱的软骨细胞数目、胫骨长度及体重均增加。Pazzaglia等应 用低浓度CT(0.5%)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发现细胞增殖增加 2倍,葡糖胺聚糖也有相当增加。另有报道,应用CT治疗者, 其骨基质成分有PG及II型胶原形成。对已成熟的骨,cT作 用于干骺端可提高骨干皮质骨的质量 。 1。6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动物实验性骨折后给与CT 无论在组织学、生化、免疫组化以及影像学上均有正性作用, CT能刺激软骨内骨化,增加软骨性骨痂并加快成熟。临床应 用CT治疗四肢骨骨折,x线显示骨痂形成加快。一些报道还 显示,使用CT后,临床四肢骨折早期临床或x线表现有改 善,骨痴形成加速,Paget病多数骨折也有进步。对骨移植、骨 囊肿充填植骨及骨折迟延愈合局部注射CT也能取得一定疗 效:特别是对发生不久的椎体骨折止痛效果更为明显 。 1.7其他作用CT对一些代i身}性骨病的疗效也很明显,特 别是Paget病、高钙血症、骨转移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还有 研究发现,CT通过其“血液分流”机制,能缓解椎管狭窄症的 神经症状,改善行走能力 。 2降钙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1 CT药理作用的脱逸CT的药理作用是抑制骨吸收,但 这种抑制作用并不持久,易出现脱逸现象。组织培养观察到, 给CT后先是骨吸收被抑制,但随后即使仍给最大抑制效应 的CT浓度,也不再出现抑制效应,这种脱逸的机理尚不明 确。研究表明,破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前体存在特异性结合位 点(OC—CTR)。大鼠破骨细胞存在两种亚型CTR,即C1a和 C1b,CI a含量明显高于C1b。Takahashi用硫氰双胍氯化铯方 法通过破骨细胞瘤细胞提取RNA,利用RT.PCR技术检测 CTR的mRNA水平,发现CT治疗后CTR mRNA水平即明显 下降,停止治疗后CTR mRNA水平又逐渐恢复。而Eliam的 研究表明,低钙、无维生素D饮食、血钙降低,可引起血CT水 平下降,继而引起CTR数目的上升(即受体的上升调节)。因 此,骨对CT反应的逐渐减弱可能是由于受体的降调节。即降 低了特异激素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所致。许多临床研究也证 实,持续应用CT治疗,其效果是先好而后逐渐下降。如果间 断性应用CT冶疗,其效果明显优于持续性。还有学者报道, CT临床使用12~l8个月后,40%~70%患者可产生CT抗体 和中和抗体,从而使药效降低。体外试验见到联用糖皮质激 素可预防cT的脱逸现象 。总之目前对cT药理作用的脱 逸现象及其对策的研究结果不相一致。 2.2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相关 性国内外研究表明,降钙素受体(CTR)具有基因多态性。 CTR基因有7个潜在的区域在7种组织中表达,CTR基因在 第1 377个核苷酸表达纯脯氨酸(CC型)、纯亮氨酸(TY型). 脯氨酸与亮氨酸杂交型(TC型)。在日本人最能代表CTR基 因型的是CC型,最不代表CTR基因型的是1丫r型;而在意大 利和法国人中最能代表CTR基因型的是TC和TI’型。Masi 等对307名意大利绝经后妇女进行了降钙素基因多态性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78・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ynal 2006 Oct;10(10) 析,发现1Tr、cc,Tc型分别为2.6%、77.0%和20.4%;152名 日本妇女的降钙素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TI"、CC、TC型分别为 2.6%、77.0%和20.4%。北京216名汉族妇女TI"、CC、TC型 分别为0.90%、90.8%和8.3%;上海199名绝经后、184名绝 大肠杆菌G1 724,在色氨酸的诱导下得到可溶性高效表达,纯 化的融合蛋白可保留活性60%,而其免疫原性比天然sGT却 降低了55%左右 。 2.5降钙素与肿瘤细胞 研究发现,CT能抑制某些癌细胞 经前妇女TF、CC、TC型分别为1.0%、86.0%、13.0%和 2.0%、81.5%、16.3%。但崔学文等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生长、诱导其凋亡。这取决于降钙素受体在某些肿瘤组织中 的选择性分布。赵丽等观察了鲑鱼降钙素在体外对乳腺癌细 胞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的数量减 少,透射电镜观察到凋亡小体,DNA电泳出现梯状条带,细胞 凋亡率由3.72%升高至23.37%,G2期细胞比例由0.88%升 (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了65例绝经 后骨质疏松的老年妇女CTR基因型,发现山东省泰安地区绝 经后的老年妇女CTR的基因型只有CC型,这与日本人的研 究结果相似,但与欧洲人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降钙素受体基因型在预测骨折的危险性方面的l临床价值 报道不一。法国Taboulet等通过对123名无骨质疏松性骨折 的妇女和92例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妇女研究发 现,TY、CC基因型与TC基因型的妇女比较,骨折的发生率明 显增高。章振林等分析了6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伴骨折妇女, 并与61名健康妇女比较,降钙素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 显著性,且上述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值也无关联,因此认为对 汉族妇女早期检测降钙素受体基因型,在预测发生骨质疏松 或骨折的危险性方面可能无临床价值 。 2.3降钙素给药系统的研究CT属于蛋白肽类药物,作为 大分子多肽类药物,由于在胃肠道易被降解,膜透过率低,所 以CT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很低。目前CT主要以注射剂 为主,血药浓度波动大,病人依从性差,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 应用。鼻喷剂虽无需注射给药,但同样存在生物利用度较低 (约为3%),且长期使用有鼻黏膜炎、鼻干、头痛、喷嚏等副作 用的问题。 北京大学王智瑛、张强等研制了鲑鱼降钙素大鼠肺部给 药系统,该研究的sCT溶液采用直接滴注入肺的方法,生物利 用度达到121.0%。同时发现B 78(合成醚类表面活性剂) 对sCT的促渗效果最显著 。国 ̄'bx,-j-CT口腔颊膜给药也进 行了研究。Cui等使用薄膜复合技术(thin—iflm composite, TFC)给新西兰兔进行口腔颊膜给药,发现其相对生物利用度 为(43.8±10.9)%,可达到临床治疗水平。但目前对CT新 型给药系统,特别是胃肠给药系统的研究还仅处于实验室研 究阶段。 2.4降钙素的结构修饰研究人工合成的sCT或eCT虽药 效强,作用较持久,但与人降钙素(hCT)仍有16个氨基酸的 不同,N端17个氨基酸中有8个不同,故可能对人具有免疫 原性。临床试用表明,50%的患者应用sCT半年后出现低滴 度抗体。但hCT生物学活性低,仅为sCT活性的1/3,而且在 体内易于降解,故严重影响其临床应用。因此,研制具有低免 疫原性和高生物活力的hCT类似物以及研制高活性、低免疫 原性并与hCT有较高同源性的sCT制品,成为当前肽类药物 研究的热点之~。日本村山荣五郎认为CT对人体产生不良 反应的序列在N端,活性部分主要在c端,并认为动物CT的 N端16个氨基酸至少要被hCT序列取代10个,才能消除其 不良反应。他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杂种CT,其原则是包含两 个多肽系列片段,其一是N端1~10位的氨基酸序列,其二 包括动物CT的c端氨基酸序列。经过优选,认为hCT N端1 ~16位序列和鲑鱼、鳗鱼等动物17~32位序列组成的杂种 CT较为理想,并申请了专利。刘深基等设计了11~17位人 源化的杂种CT,合成基因并克隆于表达载体pTrxFus中,转人 高至4.13% 。 3降钙素临床应用进展 3.1 骨质疏松 现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有雌激素、CT、维生素D 等,正在研发的新药有氟化物、二膦 酸盐及骨细胞生长因子等。雌激素是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 首选药物,但雌激素长期作用的利弊正面临着诸多争议。维 生素D 虽能增加机体对钙的吸收,但不一定会使钙有效地沉 积到骨组织中,有时还会引起高钙血症及高钙尿症。二膦酸 盐(如依替膦酸钠和阿仑膦酸钠)能进入骨基质羟磷灰石晶 体中,但有蓄积作用。最新的治疗药物如雷诺昔芬(ralox— irene)能增加血栓的风险。因此CT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则 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 何勇等 观察了鲑鱼降钙素对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 (PMOP)的作用,将70例PMO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CT组39 例采用鲑鱼降钙素肌注,每次501U,隔日1次;同时每日加服 钙尔奇D1片。对照组31例,每日给予1片钙尔奇D,疗程均 为6个月。用药前后测定腰椎L:~ 及股骨近端骨密度 (BMD)、血清骨钙蛋白(BGP)、碱性磷酸酶(AKP)、尿脱氧吡 啶啉/肌酐(DPD/CR)比值。结果发现降钙素组腰椎L, BMD上升明显,但股骨近端BMD升高不明显,血清BGP、 ALP、及DPD/CR比值降低(P<0.05)。对照组药物治疗后无 改善。显示cT具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促进骨形成的 作用。 对于降钙素的临床疗效,WHO 2003年的评论似乎更为 客观公正,其指出:“鲑鱼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密 度改善作用以及缓解骨痛的作用效果确实,但对于骨折预防 作用的证据尚显不足。但最近已有报道,每日使用200 IU的 鲑鱼降钙素可以使绝经后妇女椎骨骨折的风险下降 33% ’’ 3.2 Paget ̄病Pagetg病是因为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增加 引起的骨吸收增加,骨形成也增加。表现为骨吸收及新骨形 成无规则导致的骨变形及骨痛。CT是第一个先于膦酸盐治 疗Pagetg病的药物,它可戏剧性的逆转Pagetg病的神经病理 学并发症,减少30%~50%的骨转换生化标志,减轻骨痛,使 Pagetg病骨损害达到影像学上的治愈,但是它只对轻症病人 有效,而且停药后易复发。因此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被膦酸盐 代替,但因后者作用时间长,而且作用较强。因此从安全考虑 CT仍然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3.3 降钙素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许翎等¨ 对老年骨质疏 松病人53例及正常对照组46例分别进行了钙负荷一cT兴奋 试验,计算cT基础值升高幅度及兴奋值、兴奋倍数。结果老 年骨质疏松组cT基础值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注钙后cT升高 幅度、兴奋值与兴奋倍数均明显降低(P<0.O1),老年骨质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6 Oct;10(10) ・779・ 药物流 后出血的中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许秀秀 ,李伟莉 ,王征 230061) (1.安徽中医学院2004级中医妇科学研究生; 2.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安徽合肥摘要:米非司酮配合前列腺素终止早孕存在着孕囊排出后出 血时间较长或出血量多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运用医学理论 “产后恶露不绝”范畴,本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称“恶露不 尽” 。在中医古籍经典理论的指导下,现代的医学工作者 也对药流后出血的病因病机做了大量的研究。如胡洪瑞 、 赵玲 认为药流是人为终止姓娠,好似青藤摘瓜,对脏腑、气 血、冲任的损伤较为严重,产后胞宫内余血浊液未尽,故药物 流产患者处于多虚多瘀的生理状态。气虚血瘀,致气机疏泄 对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所进行的 实验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药物流产;阴道出血;中药治疗 米非司酮(RU-486,息隐)配合前列腺素(米索前列醇或 卡前列脂栓等)抗早孕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非手术疗 法,它具有痛苦小、流产成功率高及避免进入宫腔操作可能造 成的并发症而被广大妇女和临床医生所接受。至今在世界 不畅,影响宫内残胎和余血浊液的排出,从而导致出血久下不 止,恶露难绝。马云珍-oj认为本病的机理是:冲任损伤,胞脉 瘀滞不通,其标为瘀,其本为虚。吕大鸣、刘秀云 则认为药 流后患者多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致淤血阻滞不通,重在 “虚”。王淑善 、张婷婷 认为:妇女平昔阴血相对不足,加 之流产更伤阴血,导致阴虚生热;或药物流产后血室正开,热 20多个国家已临床试用了10余年,对控制人口增长起了积 极作用。但是,完全流产率为90%~95%仍有部分药流不 全 j,药流后的阴道出血平均时间为17 d且出血量多 。,这 邪乘虚而入;或流产后感寒,血为寒凝成瘀,瘀久化热,诸多因 素均可导致热扰冲任,迫血妄行出现阴道流血时间长或量多。 吴昌生则认为本病虚实夹杂,症情交错,但不离气虚、血瘀、瘀 热。综上所述,药流后出血属本虚标实之证,其立论的关键都 在于“虚”“瘀”“热”三个方面,虚乃是气血虚弱;实则分血瘀、 些仍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现代医学认为其出血原因主要 为以下几点:(1)妊娠蜕膜或滋养叶组织残留;(2)凝血块积 存于宫腔;(3)宫腔内残留组织感染;(4)子宫收缩或复旧不 良;(5)雌孕激素水平不同;(6)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止容 易导致官腔感染,宫内感染又是子宫收缩不良的因素之一,由 此可见出血的原因并不是孤立而是相互影响的。近年来,中 血热、湿热郁结,即或因药物堕胎以致冲任损伤,元气受损,失 血耗气,气不摄血;或因堕胎不全,恶血内留,新血难安;或因 外邪内侵,邪正相搏而致的血热;或三者相互交错,虚实并存, 以致恶露不尽。 2临床治疗 医药在对于药流后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的治疗上发挥出潜 在的优势。许多临床工作者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和较深入的研 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近几年的文献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2.1辨证治疗王佩 ” 将本病分为三型即气血虚弱型、瘀 药物流产属中医“堕胎”范畴,药流后阴道出血属中医的 松组可被兴奋比例比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CT兴奋倍 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401,P<0.05)。据此推论,测定 老年骨质疏松者的CT储备可作为诊断老年骨质疏松的一项 指标。 阻胞宫型、湿热壅滞型进行辨证治疗。气血虚弱型采用益气 [5]段春波,金世鑫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表型的研 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7):867—9. 6] 崔学文,胡有谷,郑红军.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4): 297. 虽然降钙素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仍有许多问题需 要解决。如降钙素口服制剂的研制,如何克服降钙素的“脱 逸现象”,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是 否具有相关性等等。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降 钙素的临床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7] 王智瑛,张强.鲑鱼降钙素大鼠肺部给药系统的研究[J].北 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5(3):329—32. [8]戴光荣,施秉银.重组降钙素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5,18(10):953—5. [9] 何勇,邵宜波,刘树琴.鲑鱼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代谢及相 关指标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OO2,37(6):468—70. [10]AkessonK.New approaches to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osteopo- rosis[J].Bulletin oftheWorld HealthOrganization,2003,81(9): 657—64. 参考文献: [1] Cranney A,Tugwell P,Zytarnk N,et a1.Meta—Analysis of Calcitonin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Endocrine Reviews,2002,23(4):540—51. [2] 张秀珍,韩峻峰,钱国峰.降钙素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的影 [11 j Tuysuz B,Mercimek S,Ungur S,et a1.Calcitonin treatment in osteo— ectasia with hyper—phosphatasi(juvenile Paget diaease):Radio・ 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2):158—60. [3]郭世绂.骨质疏松治疗的新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3,14 (5):257—62. graphic change after treatment[J].Pediatr Radiol,1999,29:838. [12]许翎,杨艳红,李忠文.钙负荷一降钙素兴奋试验在老年骨质 (收稿日期:2006—04—13) [4] Rosen CJ,John P,Bilezikian JP.Anabolic Therapy for Osteoporosis [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Metabolism,2001,86 (3):957—64. 疏松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文选,2002,21(1):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