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南湖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南湖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一章 概况

一、规划背景

南湖新城范围内涉及《坡子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仰天湖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南郊公园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三个规划已于2005年审批完成。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长沙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十一五”期间,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与品位,使长沙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显,市适时提出了城市建设目标——重点建设好“一洲两岸”的“三个入城口”、“四个新区”和“十目”等重点工程,而南湖新城既是“一洲两岸”的范畴,又属于“十大项目”重点打造的片区,市非常重视南湖新城的建设,于2007年4月率先启动了“滨江南湖新城”和“岳麓滨江新城”的大型方案征集活动,本规划便是在方案征集的基础上,由天心区委托我院对原控规进行整合和深化。

二、现状概况 1、规划范围

南湖新城地处湘江东岸的长沙主城核心南郊,属天心区管辖,其范围西滨湘江,东抵书院路,北起城南西路,南至南环线,临江面长约5.3公里,总用地面积357.11公顷。

2、地形地貌

区内南湖路以北地势平坦,地坪标高在34-46米之间,其中大部分用地标高在35-39米之间。棚户区较多,拆迁量大,尤其是南湖路以北,已建和正建的小区有创远景园、书院观邸和枣子园小区;区内南湖路以南有大量植被较好的山体,它们包括南郊公园、南郊公墓、烈士陵园和部分零星的山体,山脚和山顶的高差在30-50米之间,在山间不规则平地上分布有大量仓库用地(物资储运公司等),其中还有部分危险品仓库用地(长沙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另外,在山体之间和山腰也分布大量住宅,质量较好和规模成片的小区有都江新城、广厦新村、富绿

新村、南国新城和华新小区等,基本集中于南郊公园东北侧;火车南站正在搬迁。

表1 现状用地汇总表

序号 类别名称 1 总用地 2 城市建设用地 3 水域和其它用地 其中 水域 耕地 面积(公顷) 357.11 340.17 16.94 1.32 15.61 占总用地比例(%) 100 95.26 4.74 0.37 4.37 表2 现状建设用地一览

面积 表

序号 用地性质 1 居住用地 其中 二类居住用地 其中 中小学托幼 三类居住用地 用地代号 (公顷) 比例(%) 备注 R R2 R22 R3 C C1 C2 C3 C5 C6 C9 M M1 M2 M3 88.61 61.04 3.23 27.57 6.24 1.38 2.95 0.18 0.58 0.29 0.86 32.1 8.57 10.17 13.36 26.05% 17.94% 0.95% 8.10% 1.83% 0.41% 0.87% 0.05% 0.17% 0.09% 0.25% 9.44% 2.52% 2.99% 3.93% 2 公共设施用地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3 工业用地 其中 一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4 仓储用地 其中 普通仓库用地 堆场用地 5 道路用地 6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供应设施用地 供水用地 7 绿地 其中 公共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 供电用地 其中 供燃气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其中 公共交通用地 其中 其它交通设施用地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 殡葬设施用地 W W1 W3 S U U1 U11 U12 U13 U2 U21 U29 U4 U5 U6 G G1 G2 36.67 12.81 23.86 48.63 62.5 14.38 1.99 0.55 11.84 1.46 1.1 0.35 0.8 0.8 1.32 44.53 65.42 47.33 18.09 10.78% 3.77% 7.01% 14.30% 18.37% 4.23% 0.59% 0.16% 3.48% 0.43% 0.32% 0.10% 0.24% 0.24% 0.39% 13.09% 19.23% 13.91% 5.32% 其中 雨水、污水处理用地 U41 8 总计 340.17 100.00% 注:综合用地(CR)已按2:8的比例(C为2、R为8)计入相应用地中。 3、人口

本区现状总人口45377人,其中常住人口40923人,暂住人口44人,人口密度1.27万人/km2。

三、区域发展优势分析

1、独有的景观资源是该区域最大的优势

滨临湘江,沿江面达5.3km,西望岳麓山,紧邻桔子洲核心景区,视野开阔,是最具山、水、洲、城特色的区域。同时,区内的南郊公园、陵园等优美的绿色山体是长沙城市核心区内不可多得的绿地景观

资源;这种内、外的双重景观价值开发潜力巨大,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域。

2、区域优势凸显

该区处在长沙核心城区内,北部紧临五一商圈,东临理工大学等高校及成片居住区,又是滨水区,是核心城区内不可多得的可开发区域。

3、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设施已有一定基础,有利于尽快启动区域的开发。

四、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

本区南湖路以北属典型的老城区,现状单位极多,建设密度极大,南湖路以南主要有公墓、仓储、工厂和公园等,存在的问题非常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地功能杂乱,城市整体形象差,环境品位低

现状以居住用地、绿地和公墓为主,同时夹杂着部分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新建居住区与棚户区混杂,城市形象与环境品味有待尽快提升。

2、拆迁量大,总拆迁面积为 107万平方米,拆迁成本高。 3、墓地影响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

片区内南郊公墓、烈士陵园处于地段的中部,且面积较大,约41公顷,对周边居民的心理上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如何对墓地及周边用地进行整合和开发,消除人们的畏惧感,成功引导并带动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提升开发价值,将是本次规划成败的关健。

4、道路体系尚存不足。

湘江大道南段拉通、书院路改造完成后,该区外围城市干道体系将趋完善,但区域内部路网缺乏,因地形起伏大,原规划路网不成系统,不能有效引导和促进该区域的开发建设。

5、中小学等公共配套有待完善,尚达不到标准。 6、开发现状

由于本片区位于城市中心区边缘,不仅地价昂贵,而且各项开发成本都非常高,故单纯依靠市场运作的各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项目往往只限于商业和高层住宅,且建设密度和开发强度极高,这也是导致城市空间形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时也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带来相当大的阻力。长此以往必然造成旧城建设的恶性循环。

第二章 规划依据、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依据

1、《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2、《长沙市区中小学校建设用地规划》(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03、2006调整)

3、《长沙市坡子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05)

《仰天湖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市建筑设计院)(2005)

《南郊公园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圆建筑设计事务所)

(2005)

4、《长沙湘江滨水区及桔子洲概念规划》(易道公司)(2003) 5、《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04)

6、《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04) 7、《长沙市环卫设施规划》(咨询公司)(2004)

8、《长沙市公共交通规划》(武汉市交通科学研究所)(2003) 9、《长沙市区加油站布点规划》 (长沙城市规划设计咨询公司)

(2005)

10、《长沙市市区医疗卫生用地规划》(送审稿)(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1、《长沙市市区体育用地布局规划》(方案)(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2、《长沙市给水专业规划》 13、《长沙市燃气专项规划》 14、《长沙市电力专项规划》

15、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标准 16、滨江南湖新城征集方案 17、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规范

18、南湖新城控规初步成果审查会会议纪要

二、规划设计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滨水地区土地利用必须与城市的整体土地开发相结合,城市滨水景观应该形成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和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原则

滨水地区的开发应从市民的角度出发,建设成环境优美的旅游、休憩、游乐、购物等场所,以及宜人的步行系统空间,使大多数市民有机会享受公共、开敞空间,得到社会认同。

3)生态、环保性原则

滨水地区水陆相连,具有独特的自然水体资源优势,要充分保护和利用湘江水资源,因地制宜,对现状植被较好的山体进行保护和利用,更好的彰显橘子洲的风貌,打造一个生态的滨江南湖新城。

4)可操作性原则

滨江地区的开发应根据市场调查的情况,妥善处理好现实与理想、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5)兼容性与特色性原则

滨水地区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多元文化与社会兼容性,使得不同功能的用地有机混合,同时亦应有本土文化特色和有创造性的城市设计与特色建筑等。

三、规划目标

通过改造棚户区,优化用地结构,保护湘江风光带的自然山体,整合陵园和墓地,把南湖新城建设成为以绿色生态景观和休闲游乐为特色的宜居滨江区,并具有一定商业商务功能的城市核心延伸段。

第三章 与各规划的衔接

一、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

1、本区位于长沙市河东主城区,总体规划中提出“环线以内要有机疏散人口,外迁布局零散的工业企业,优化用地结构,增加绿地及公共设施用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外迁主体内伍家岭、金盆岭、新开铺、黑石铺等地的危险品仓库,在捞霞组团结合水陆联运中心,集中布置仓储用地”。

本次规划通过用地整合,外迁片区内仓库和工厂,优化用地结构,实现“退二进三”,保留现有一些植被较好的山体,增加街头绿地以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如拉通、拓宽城市主次干道,根据开发容量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用地。

2、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南湖广场位于南湖路与湘江路交叉口,“拆除煤栈,改造港口码头作为游览码头,恢复朱张渡口,煤堆场所为南湖片绿化广场”,在劳动西路设置雕塑公园。

本次规划在南湖路与湘江路交叉口处设置约1.53公顷的绿化广场,并与部分游乐设施用地相结合,同时朱张渡口在桔子洲上和湘江风光带

的文津渡牌坊已有规划和体现,规划在劳动西路与湘江路交叉的南面设置了一雕塑公园。

3、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本片区内主要道路均有控制要求,如下表:

表3 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一览表 路名 南环线 湘江路 劳动路 书院路 南湖路 起讫地点 树木岭立交-罗家嘴立交 北横线-南横线 湘江路-树木岭立交 城南路-机场口 湘江路-芙蓉路 红线宽度(米) 46 46 46 46 绿线宽度(米) 86 80 66 56 56 刚性等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本次规划中除书院路和南湖路以南的湘江路外其余各道路均按总规要求控制红线宽度,书院路根据道路施工图红线宽度为38米,南湖路以南的湘江路为26米,但由于实际情况,南湖路、书院路的绿线控制宽度近期内无法实施。劳动路结合正在设计的劳动路隧道方案(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书院路至湘江路之间路幅直接控制到66米,两面控制8米以上的绿化带。

4、总体规划中规划地铁3号线由河西含浦跨越湘江沿南湖路至武广客运站。

规划根据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2008年所做的《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地铁3号线沿劳动路穿越本区,由于地铁近期内不会实施,线路走向沿道路可以满足其空间要求,暂不预留地铁出入口,只在劳动路与湘江路和书院路相交处附近考虑地下室与地铁站结合建设的可能。

二、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衔接

本片区位于长沙旧城中心区,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最敏感的地区,但是由于市场化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城市建设与开发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造成极大的冲击,这个矛盾的解决是本次规划的重点也是难点。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五条城市景观线有两条在本片区内:天心阁至岳麓山顶;天心阁至岳麓山北端;天心阁至妙高峰至岳麓山南端;岳麓山顶至桔子洲北端;岳麓山顶至桔子洲南端。扇形范围内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有利于保护城市景观视线走廊,营造旧城整体环境

空间,保护城市肌理格局。景观线保护范围内新建筑的高度,应按测试高度(即建筑顶端与景观线之间须留有一定的距离)控制,严禁插建高层建筑。

本次规划通过对景观线高度测试,以及现实开发的具体情况和结合杜甫江阁的具体高度(36.2米),片区内西湖路至劳动路之间的地段新规划的建筑仍控制在18米左右、其他至创远景园以北、书院路以西的建筑大部分控制为50-80米。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天心阁历史文化风貌区西至黄兴南路转劳动西路至湘江路,北至人民路、东南至白沙路,本片区由劳动路、白沙路和湘江路围合的地区属于此文化风景区保护范围。规划要求以天心阁古城墙、省立一师范、白沙古井、赵汝愚墓等为保护重点。

本次规划重点考虑一师范、文津渡和桔子洲上的朱张渡为景观视线通廊,规划创新街宽由12米调为18米,拓宽人行道,其道路两厢作为小区商业街开发,建筑高度以多低层相间,建筑风格上采用仿古建筑,立面形式上作细部处理,与第一师范建筑和文津渡牌坊风格相呼应。

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还对相关的遗址和遗迹进行了详细的控制和规划设想。

本次规划均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进行控制和保护。 三、与长沙市中小学校建设用地规划的衔接

中小学规划在本片区规划设置6所小学(现状5所小学)、1所中学,各学校的用地面积和规模均有所增加。

按现状片区内共4.万人,则应有中、小学各3178余人。规划人口9.85万,按千人指标70‰计算,则有中小学生各65余人。根据中小学校建设用地规划(2006年调整),6所小学共可容纳小学生80人;1所中学可容纳4500人,则小学可基本满足人口要求,中学规划不能满足本片规划和规划的人口容量要求。

根据本片区现状以及已批各开发单位用地指标和本次规划所确定的居住用地容量指标,片区内规划人口9.85万,按千人指标70‰计算,则中小学生各有65人,规划设置6所小学和1所中学(为不完全中学,中学仍有部分高中学生在本区外就读,与原专项规划的用地面积和规模有所调整),小学可满足要求,但生均用地指标低于国家标准很多。

表4 与长沙市区中小学建设用地规划及原控规对照表

序号 1 2 3 1 2 3 4 5 6 2006年现状 学校名称 学生数 班数 用地m2 新开铺中学 湖开子校 南湖中学 小计 碧湘街小学 书院路一小 书院路三小 金峰小学 湖开子校 南郊小学 小计 195 450 406 573 353 299 195 6 13451 新建 6 13451 平方米/人 原专项规划 2020年规划 学生数 班数 用地m2 2400 2400 810 810 1080 810 48 40998 2平方米/学生数 班人 17.08 17.08 10.17 16.93 12.84 19.02 19.38 15.92 1400 1400 0 1350 1080 810 1080 4860 48 40998 18 8236 10 2072 10 3252 12 3250 8 4627 18 13710 24 13871 18 104 7 13451 新建 合并到新 开铺小学 1350 30 26159 108 77380 4860 1 注:新建学校名称为暂定名,最后学校命名有市地名办和市教育局确定为准!控规来源:长沙市规划管理局信息中心提供的控规文本和用地规划图,控制指标规划图。

四、与长沙湘江滨水区及桔子洲概念规划的衔接

由于该规划是概念规划,故规划近乎理想,但总体的规划构想是很好的。该规划在空间上沿西湖路北面、省一师范面对湘江以及面向桔子洲头处均设置了大面积的绿化通道,在用地上沿西湖路至劳动路保留大面积的混合用地(居住与其他用地复合配置开发),劳动路至白沙路为酒店建筑区,白沙路至南湖路为文化用地区,南湖路以南为保留的大面积的自然山体区。

本次规划在总的空间与用地布置原则上借鉴了该规划的概念,并把它们落到实际用地上。其中主要借鉴的是省一师范面对湘江的视线景观通廊,南部保留的大面积的山体以及西湖路以南的混合用地。

五、与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衔接

根据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在本片区内共设二个综合性公园,一个专类公园、一个社区公园和二条防护绿带。

表5 与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对照表

名称 南郊公园 位置 规模 建设时期 已建 远期 远期 远期 已建 本次规划情况 局部用地进行调整,面积为36.17公顷 已调整用地面积,约为53公顷 已调整到南湖路与湘江大道交叉口的两侧 已调整,但现状用地已有单位,只设置不到1公顷的雕塑广场 已建至一水厂 已调整,两侧控制8米以上的劳动路 道路两侧 宽10米 绿化带,根据实际情况和劳动路隧道设计而定 书院路与南37.05公顷 环线西北角 书院路与南清明公园 82.71公顷 沿路西北角 南湖路与书南湖公园 1.51公顷 院路西南角 雕塑公园 湘江大道 绿化带 劳动路与湘2.01公顷 江路东南角 道路西侧 宽27米 六、与长沙市环卫设施规划的衔接 根据长沙市环卫设施规划,本片内设1处占地的和5处不占地的(其中4处根据规划对位置进行了调整)垃圾中转站。并按照该规划设置附属式公厕和垃圾收集点。

七、与长沙市公共交通规划的衔接

表6 与长沙市公共交通规划对照表

序号 1 2 3 4 5 6 站名 类别 用地 需求 1.00公顷 0.14公顷 位置 南郊公园旁 碧沙湖 备注 枢纽站与首末站合并到一处,位置有所调整,用地需求可满足 与之相符 与之相符 与公交首末站结合设置 与社会停车场结合设置 南郊公园 枢纽站 火车南站 首末站 湘江路 碧沙湖 设公交专用道 出租车营业站点 0.06公顷 0.06公顷 劳动西路 设公交专用道 南郊公园 出租车营业站点 八、与长沙市区加油站布点规划的衔接

根据《长沙市区加油站布点规划》,市区范围内不得兴建一级加油站,市中心区新建加油站按三级站控制。

中心区新建加油站用地面宽不宜小于60米,进深不宜小于30米,净用地面积以2000平方米为宜,中心区以外地区以3400平方米(5亩)为宜,为将来加油加气合建预留余地。

表7 与长沙市区加油站布点规划对照表

序号 1 2 站点名称 鑫奥加油站 专项规划要求 地点 劳动路与书院路交汇处西北侧 书院路东侧殷家冲处 备注 现有 本次规划 与白沙加油站距离太近,予以取消 与之相符,0.35公顷 九、与长沙市区医疗卫生用地规划的衔接

根据《长沙市市区医院卫生用地规划》,本区范围内未设100个床位以上的医院,规划保留现有的尚美妇科医院。

十、与长沙市体育用地布局规划的衔接

根据现行方案,本区规划内未设体育用地。

第四章 人口规模

规划至2020年,人口规模为9.85万人,比现状4.万人增加了5.31万人。

规划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和落实本片区的人口规模。 一、以已批规划作指导

根据2005年审批通过的三个片区控规——《坡子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仰天湖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南郊公园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其所确定的人口规模如下:坡子街周边地区规划总用地186.97公顷,规划人口6万人,人均居住用地11.7m2/人,南湖新城属于此规划范围内的居住用地为20.11公顷,则规划人口为1.71万人;仰天湖片规划总用地183.37公顷,规划人口4.4万人,人均居住用地23.2m2/人,而南湖新城属于此规划范围内的居住用地为14.44公顷,则规划人口为0.6225万人;南郊公园周边地区规划总用地618.23公顷,规划人口17.5万人,人均居住用地13.98m2/人,而南湖新城属于此规划范围内的居住用地为77.公顷,则规划

人口为5.65万人,则南湖新城在三个控规范围内的规划人口为7.万人。人均居住用地为14.2m。

二、以建筑容量作依据 1、现状保留人口

根据现状调查,本片区内现状常住人口为4.09万人,其中住在高层及质量较好的多层保留住宅内的人口约为2.0万人(如创远景园、广厦新村、华丽家族等)。

2、规划新增人口

根据新建未住或正建、已报建和已批规划设计要点的综合用地(如书院观邸、金域.南外滩、新基置业、锦天置业、芙蓉实业用地、南国新城二期、市城建投资公司用地等)所提供的容积率具体情况,这部分综合用地约33.41公顷(净用地),可建145万平方米的建筑,综合用地中住宅按建筑面积的80%计,则可建住宅约116万平方米;而本次新规划的纯居住用地约73.公顷,容积率按2.0-3.0控制,这部分用地可建约199万平方米的建筑,住宅按总建筑面积的92%计算,则可建住宅约183万平方米;则总的住宅建筑面积约为299万平方米。

1)、按户均120m2,每户3.2人计算,则可住7.97万人。 2)、按总住宅面积的70%为经济适用房、户均90m2、每户2.5人计算,则可容纳5.81万人;按总住宅面积的30%为商品房、户均150m2、每户3.2人计算,则可容纳1.91万人;则新增的住宅可容纳7.72万人。

综合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新增住宅可容纳(7.97+7.72)/2=7.85万人

以上两部分人口为本片区的规划总人口,共计(2.0+7.85)=9.85万人,比原控规增加1.96万人,人口密度为2.70万人/平方公里,人均居住用地为15.49m

2

2

第五章 土地利用规划

一、总体功能定位

南湖新城功能定位为:以绿色生态景观和休闲游乐为特色的宜居滨江区,并具有一定商业商务功能的城市核心延伸段。

二、功能结构分区

整合现有用地功能,规划构筑“两园一带四区”的总体功能布局。

1)两园:即生命科学主题公园和南郊公园; 生命科学主题公园:

为重点解决好陵园的不利影响,变不利为有利,将陵园及公墓等共约52公顷规划为生命科学主题公园,使墓区生态化、艺术化,如实行绿色生态墓葬——树葬、鲜花葬、草坪葬等,使陵园、公园娱乐化、休闲化,如利用周边工业、仓库用地设置如“欢乐谷”之类的游乐设施等。在功能和形态上将基地及其周边用地整合为一个生命科学为主题的大型开放场所,以认知与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缅怀生命和生命在于运动等文化命题,分别形成生命科学展示区、游乐设施区、生态景观墓园和户外运动区四个大的功能活动区。这样,生命科学主题公园将形成南湖新城的新亮点,其周边的用地价值将得到极大提升,该项目将成为南湖新城的龙头项目与优先启动项目,并奠定休闲娱乐与生态景观的宜居滨水区特色,带动整个南湖新城的开发与品位提升。

南郊公园:

现状已有的南郊公园是南湖新城不可多得的生态景观,是天然氧吧,规划在其西侧面向湘江的地段利用大桥五处的用地扩建,使其面湘江敞开渗透,在沿江立面天际线设计上,保留该地段柔和的山形地貌,丰富城市整体天际线,使城市形象更显亲切,充满生机活力。

规划南郊公园总用地36.17公顷。

2)一带:即湘江风光带;已基本建设完成,规划加强滨江用地建设与风光带的相互渗透呼应。

3)四区:即滨江山水居住区、滨江商务区、城市高尚公寓区和酒店金融区。

滨江山水居住区:在区内南部,依附南郊公园与生命主题公园,面向开阔的湘江滨水带,在公园绿地之间的山冲谷地间建设滨江山水居住区。

滨江商务区:规划沿南湖路两厢布置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如商业购物、美食中心、商务办公、写字楼等,面向湘江与桔子洲头,构建南湖新城建筑的制高点,设置地标建筑,高度为200米。

城市高尚公寓区:劳动路以南、南湖路以北,以现有创远景园、书院观邸为基础,依托城市核心商圈构建城市高档公寓区。

酒店金融区:位于西湖路和劳动路之间,设置高档的酒店(如香格里拉大酒店、万宝路大酒店)和高级写字楼、银行等办公建筑,形成酒店金融区。

三、用地规划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152.60公顷(综合用地已按2:8的比例分配到C2、R2用地中),占总用地的42.73%;其中小区内保留山体7.62公顷(图中3.61公顷用地未计入平衡表中),中小学用地13.96公顷,规划六所小学一所中学。

2、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34.63公顷,占总用地的9.70%。其中行政办公用地7.08公顷,商业金融用地20.04公顷,文化娱乐用地6.15公顷,医疗卫生用地0.52公顷,其他公共设施(文物古迹)0.84公顷。公共设施用地一般沿城市主次干道集中布置,主要集中于南湖路两厢、湘江大道沿线、白沙路两厢以及生命科学主题公园内。居住小区内配套相应的商业服务用地。

3、绿化用地

规划绿地102.27公顷,均为公共绿地,占总用地面积的28.%,主要为南郊公园、生命主题公园及湘江风光带等用地。人均公共绿地为10.38m

2

4、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6.96公顷,占总用地的1.95%。规划市政设施有一水厂、泵站两座、燃气加气站三个、变电站两座(其中书院变电站设于地下,未计用地面积)、加油站一个、公交枢纽站以及垃圾转运站(占用地面积的)一座。

四、与原控规土地利用对比情况

规划总用地357.11公顷,由于道路的调整、用地的整合,土地的利用率更高(原控规规划绿地加公墓占地135.75公顷,其中防护绿地27.公顷;现控规公墓打造为主题公园,规划绿地99.69公顷),原控规可开发用地仅为41.05公顷,现控规可开发用地为85.87公顷,比原控规增加了44.82公顷 (可开发用地不包括道路和已出让而未建的用地 )。

表8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性质 居住用地 1 二类居住用地 其中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绿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用地面积 代号 (公顷) 比例(%) R R2 R22 R24 C C1 C2 C3 152.60 152.60 13.96 4.01 34.63 7.08 20.04 6.15 42.73 42.73 3.91 1.12 9.70 1.98 5.61 1.72 备 注 包括村民安置用地 仅指保留山体 公共设施用地 2 其中 医疗卫生用地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3 其 中 道路用地 广场用地 停车场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供应设施用地 其 中 其 4 中 其中 供水用地 供电用地 供气用地 公共交通用地 其它交通设施用地 雨水、污水处理用其中 地 粪便垃圾处理用地 殡葬设施用地 5 6 序号 1 C5 C9 S S1 S2 S3 U U1 U11 U12 U13 U2 U21 U29 U4 U41 U42 U6 G G1 0.52 0.84 60. 56.22 2.94 1.48 6.96 4.56 2.98 0.21 1.37 1.52 1.16 0.35 0. 0.79 0.10 102.27 102.27 357.11 0.15 0.24 16.98 15.74 0.82 0.41 1.95 1.28 0.83 0.06 0.38 0.43 0.32 0.10 0.25 0.22 0.03 28. 28. 100.00 指地面停车场 书院变下地 交通公用设施用地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绿 地 其中 公共绿地 总 计 表9 现规划与原控规用地比较表 开发用地类别 可供开发用地 不可开发用地 现状保留用地 待建或正建用地 2 其中 代码 现规划相关指原控规相关指标面积(公顷) 标面积(公顷) 85.87 271.24 33.37 51.41 41.05 316.06 33.37 51.41 备注 已建住宅小区 已办理用地出让手续,用地中不包含规划的绿化带 其中已建道路为14.11公顷 道路用地 安置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S R U 56.22 7.04 6.96 63.88 7.33 28.84 供水用地 供电用地 供气设施 其中 公共交通设施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殡葬设施用地 中小学用地 U11 U12 U13 U2 U4 U6 2.98 0.21 1.37 1.52 0. 2.06 0.6 6.84 2.30 1.26 15.78 未包括加气站 规划为生命科学主题公园 13.96 11.26 绿地 G 102.27 119.97 其中已建40.11公顷 原规划中的高压走廊,本次规划予以迁建取消 公共绿地 其中 防护绿地 G1 102.27 92.08 G2 27. 3 总计 357.11 357.11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

一、现状

南湖新城内现状的城市主干道有南北向的湘江大道(已修至白沙路口)和书院路,东西向有劳动路、西湖路和南湖路,另有快速路南二环线从片区南部穿过,其余城市支路基本没有,现状交通尤其是东西向道路的联系不畅,且湘江大道南段亦未拉通,造成交通瓶颈。

二、路网结构

本区范围内南湖路以北的规划道路为方格网形式,南湖路以南的规划路网格局为自由式。

路网结构为“五横三纵”:五横为东西向的西湖路、劳动路、白沙路、南湖路和南环线,三纵为南北向的湘江大道、书院路以及依山就势的新城路。

三、与原控规路网对照情况

本次规划在原控规和征集方案的基础上对原控规路网作了如下调整:

1、劳动路:根据劳动路大桥方案线型和上线图有所调整,路幅由59米调为66米。

2、书院路:原控规为46米(南湖路以北)和60米(南湖路以南),现调整为38米,且线型走向有所调整。

3、湘江大道:根据施工图有所调整。 4、创业街:由于书院路和湘江大道之间(劳动路和南湖路地段)的距离只有200-270米宽,地块进深较小,规划取消了中间南北向的道路,这样使得用地的开发更具完整性,便于整体出让,有利于区内的环境营造,提升小区环境品味,管理更安全,开发价值更大。

5、书院巷:依创远景园现行的围墙线向北有所调整,现规划道路边线即为其用地红线边线。

6、创远街:依据盛湘佳园和创远景园用地红线线型有所调整。 7、文津巷:依调整的创远街和一师范与文津渡视线走廊而进行调整,红线宽度由12米变为18米。

8、支路:取消了湘汉路和南港路之间7米的支路。 9、金盛路:依据路网间距往北移动40米。 10、湘汉路:湘汉路由15米往南拓宽至30米。 11、支路三:依望江佳园总图新增东西向支路,红线宽为12米。

12、新城路:原控规广厦路从广厦新村往北规划至南湖路(与书院路走向基本平行),现规划考虑殡仪馆周边用地开发的整体性,把墓地周边结合规划的游乐设施、生命科学馆等建成一生态性大型主题公园,则规划的新城路由南湖路往南依山就势设置,穿越整个南部区域,使公墓用地与周边开发建设用地隔开,将区域内的建设用地与公园、游乐用地、休闲开发建设用地以及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串联起来,既是一条南北向景观道路,同时又担负内部交通联系功能,道路红线宽度18米。同时在路的西侧设置10米宽的绿化带,串联起各个公园和保留山体等,与湘江风光带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环状绿地系统。

13、支路四:取消支路三以北至南湖路之间的道路。 14、桔洲湾路:依据已审查的桔洲湾路线型方案而调整。

15、都江路:考虑公墓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影响,通过现场踏勘,把原控规都江路往南移80米左右,用路与墓地隔开,既可消减公墓对人们的负面影响,又可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宽度由20米调至18米。

16、南沿路:取消了新城路以西的南沿路,考虑公墓周边的用地开发情况,在都江路、新城路、殷家冲路和湘江大道围合的用地范围内。规划成包括墓地、游乐设施、生命科学主题公园等内容的生态性大公园,其间不规划任何城市道路,以保证“大公园”的完整性。

17、南北向20米支路:考虑新城路由北往南贯通,原南沿路和猴子石路之间南北向20米道路取消。

18、广厦路:根据现新城路线型和单位红线有所调整。

19、殷家冲路:取消了新城路以东原控规的殷家冲路,线型根据物资储运工贸公司总图往北有所调整,宽度由20米变为18米。

20、富绿路:考虑交通的需要和芙蓉实业一期规划总图,在现广厦新村北侧规划一条18米支路。

21、猴子石路:取消了新城路以西的猴子石路,宽度由20米变为18米。

22、华新路:在广厦新村与华新小区之间增加一9米的支路——华新路。

23、陵园路:考虑原陵园路为公墓内部使用的一条道路,且其入口由新增的新城路引入,不直接从书院路进出,则取消。

24、支路二:沿火车头广场公园东侧增加一9米尽端路至建材公司用地。

10 规划道路一览表

序号 1 小计 2 3 4 5 小计 道路名 南二环线 湘江大道 劳动路 南湖路 书院路 类别 快速路 主干道 主干道 主干道 主干道 走向 东西向 南北向 东西向 东西向 南北向 起讫点湘江大道~书 西湖路~南湖湘江大道~书湘江大道~书西湖路~南二 6 7 8 9 小计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西湖路 湘汉路 湘江大道 白沙路 文津巷 南港路 新城路 都江路 南沿路 富绿路 殷家冲路 猴子石路 书院巷 福泉街 下碧湘街 裕农街 次干道 次干道 次干道 次干道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东西向 东西向 南北向 东西向 东西向 东西向 南北向 东西向 东西向 东西向 东西向 东西向 东西向 南北向 东西向 东西向 湘江大道~书湘江大道~书南湖路~南二湘江大道~书 湘江大道~创湘江大道~书南湖路~湘江湘江大道~书新城路~书新城路~书湘江大道~新新城路~书湘江大道~书西湖路~裕农湘江大道~书湘江大道~书序号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小计 道路名 创远街 金盛路 支路三 橘洲湾路 支路四 广厦路 富通路 支路二 福义街 二条巷 支路一 湘书街 华新路 类别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走向 东西向 东西向 东西向 东西向 南北向 南北向 东西向 南北向 南北向 南北向 东西向 南北向 东西向 起讫湘江大道~湘江大道~湘江大道~湘江大道~支路三~橘新城路~湘江大道~殷家冲路~建下碧湘街裕农街~二条巷~劳动路~新城路~ 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网密度见表11。 表11 规划道路密度统计表

道路分类 主干道 规划区面积次干道 (3.57km) 支 路 12.17 3.41 3~4 2道路长度(km) 7.82 3.95 路网密度(km/km2) 2.19 1.11 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文件规定(km/km2) 0.8~1.2 1.2~1.4 四、停车场规划

停车场根据用地布局,结合商业金融、办公写字楼、酒店、公园和文化娱乐设施布置8处地面停车场,每处用地0.15公顷左右,各居住区尽量采用分散式停车解决内部停车。另外,要求所有新建七层以上建筑地下设地下停车场,以满足停车需求,同时在各单位内部设停车场,停车标准如下:

表12 停车位配套表 单位(车位/100m2建筑面积)

项目 办公 商业场所 旅馆 医院 住宅 初中 学校 高中 1.0 50.0 车位/班 机动车 1.0 0.6 0.25 0.6 0.3 1.0 自行车 3.0 6.0 0.5 4.0 1.0 40.0 单位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车位/100m建筑面积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车位/班 2规划要求各街头绿地建设与地下停车场相结合,同步实施。

表13 公共停车场规划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地块编号 C-02 D-09 E-04 E-18 E-30 E-33 F-32 F-36 用地面积(m2) 1815 3149 1675 957 1517 15 2558 1506 车位数 60 37 32 50 51 85 50 备注 9 10 11 12 13 B-02 C-03 C-20 D-02、D-03 F-37 合计 3617 18573 8236 14081 28016 87245 126 4 206 350 672 2237 绿化广场地下 地下 绿化广场地下 绿化广场地下 地下 室外停车面积按每车位30m2计算,地下停车面积按每车位40m2

计算。

五、广场规划

表14 广场控制表

序号 1 2 名 称 文津广场 南郊公园东广场 合计 29416 地块面积 (平米) 496 904 28016 地块编号 B-12 B-14 F-37 备 注 盛湘集团用地 长沙电业局用地 六、加油站规划

表15 加油站规划一览表

序号 1 名称 鑫奥加油站 总计 地块编号 F-13 用地面积 (平米) 3537 3524 备注 已建

第七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一、给、排水规划 一)、给水工程

1、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

按《长沙市给水工程专业规划》中的供水指标进行测算。在《长沙市给水工程专业规划》中,长沙市2020年规划人均综合用水指标为750升/人·日。

本规划区域内规划人口9.85万人,本片区高峰日用水量为9.85x0.75=7.3875万m3/d。

2、水源及供水设施 供水水源:

供水水源由市政自来水一、三水厂联合供水。因为一水厂位于本区域内,三水厂紧邻本片区北侧,供水不存在问题。

本规划区域内一水厂取水口上游1km以内不得设置污水集中排放口。

供水设施:

片区内现有长沙市自来水一水厂一座,供水能力20万m3/d,以达到远期规划规模,但其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建设还没有配套到位,现有厂区用地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在厂区北侧新增约1ha用地。

根据长沙市给水工程专业规划的要求,一水厂远景规划规模60万m3/d,其规划在火车南站搬迁后准备在南湖路以北、铁路涵洞以南书院路以西征用约300亩地,作为扩建工程用地。

本次规划中,按新增40万m3/d规模核实,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规定的用地指标0.2m2.d/ m3核算,需新增用地8ha。

在南湖路以南的范围内需要保留8ha左右的水厂预留用地作为远景控制。

按规范规定,水厂周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米的绿化保护地带,绿化用地没有包含在水厂的用地指标中。

3、给水管网

给水管原则上沿规划道路的西、北侧布置;考虑到一、三水厂的出厂管道近、远期的建设需要,在二环线、南湖路、书院路上采用双侧布管进行管线走廊控制,可以避免和解决给水管网的重复建设问题。

消火栓沿市政道路布置,且相邻两座消火栓间间距不超过120米。由于本区域南部有少量的高地,考虑水压的问题在局部水压不足地区可由小区另设消防水池,以提高本区抗火灾能力。

给水管网供水压力要求最低不小于0.1Mpa。 二)、 雨水工程 1、排水

本片区富绿路以北区域的污水属第一污水处理厂的纳污范围,富绿路以南区域的污水属第三污水处理厂的纳污范围。

按照长沙市排水专业规划(河东主体部分)的规定,本片区的排水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截流倍数取n0=1.0。

2、汇水面积

高区汇水面积(详见图纸) 低区汇水面积(详见图纸) 3、防洪标准

根据长沙防洪规划的规定,防洪标准采用200年一遇的设防标准。 排水按38.50的黄海高程进行高低区分界,在分界线附近设置溢流井,高区雨污水经截流后雨水直排湘江,污水进入低排合流系统;低区雨污水雨季时经截流后雨水直排或机排湘江。

雨水量:

雨水量计算采用以下公式及参数:

2150.5(1+0.41Lgp) 暴雨强度公式q = ————————

(t+13.275)0..6846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设计重现期P:车站、广场等重要地区P=2年,

城市建设用地P=1年。

设计降水历时t=t1+mt2

地面集水时间t1=10分钟

m—折减系数:暗管2.0,渠道1.2

雨水设计流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ψqF

Q—雨水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根据不同用地的地面情况确定。 F—汇水面积(ha) 4、管网系统和雨水泵站位置 雨水泵站位置:

区域内共设雨水泵站2座,一处在南湖港,一处在灵官渡。 三)、污水工程

1、排水

排水的选择理由同雨水工程 2、汇水面积和污水量 污水量:

本区污水量按规划人口平均日污水量标准为450升/人.日计算。在进行管道污水流量计算时,增加20%的管网地下水渗入量,本区规划平均日旱流污水量为5.319万m3/d,日变化系数K日=1.34,规划最高日旱流污水量为7.13万m3/d。雨季截流污水量为10.63万m3/d。

3、排水设施位置和规模

本片区内在南湖港和灵官渡设有二座排水泵站,泵站计算面积为汇水面积。

南湖港泵站规划为排渍和污水提升合建泵站,规划服务汇水面积608.67ha,其中低区面积44.76ha;排渍规模为5.7 m3/s,污水提升旱季流量为13.84万 m3/d,截流污水提升量为17.44万 m3/d。

灵官渡泵站规划为排渍和污水提升合建泵站,规划服务汇水面积236.85ha,其中低区面积43.40ha;排渍规模为5.9m3/s,污水提升旱季流量为4.27万 m3/d,截流污水提升量为6.07万 m3/d。

4、 污水系统分区

一污纳污区——富绿路以北污水接入第一污水厂,汇水面积为805.10ha。

新开铺污水厂——南面富绿路以南书院路及环线两厢污水接入新开铺污水厂,汇水面积为92.11ha。

5 、污水截污干管和溢流口

片区内在湘江大道从二环线到南湖港泵站规划布置一根污水截污干管。

规划保留从南湖港泵站至西湖路沿湘江大道的西侧已建成的直径为Φ1200污水压力管,将南湖港片的污水提升至西湖路口。

规划保留从灵官渡泵站至西湖路沿湘江大道的西侧已建成的直径为Φ1200污水管,在西湖路口与南湖港泵站提升污水合并进入湘江大道截污主干管,自流至凤嘴泵站,经凤嘴泵站提升后进入第一污水厂。

在书院路的书院街路口以北、白沙路的湘江大道路口以东、南湖路的书院路口以东、书院路的南港路口以北、书院路的都江路口以南等五处位置各规划溢流井一座;南湖港泵站的进水集水井兼有溢流井功能。

表16 给水排水设施规划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南湖港泵1 站 灵官渡泵2 站 规模 雨水5.70m3/s 污水2.02m/s 雨水5.9m3/s 污水0.70m/s 20万m/d 3 一水厂 60万m/d 3333用地面积(公顷) 0.49 所在地块编号 类型 合建泵备注 已建成,需扩容 已建成,需扩容 已建成,需配C-12 站 合建泵0.29 A-02 站 2.98 C-14 11 净水厂 套 远景控制

总计 3.76 二、电力、信息基础设施、燃气规划 规划范围及用地人口规模:

南湖新城湘江大道、西湖路、书院路、南二环线围合的区域,规划总用地357.11公顷,人口9.85万人。

规划设计依据

a、《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b、《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1993

c、《长沙市区配电网规划改造技术细则》(试行)1999 d、“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电力专项规划(2004~2020)” e、《长沙市总体规划(2003~2020)》 f、“长沙市中心片区分区规划” g、“长沙市燃气专业规划” 1、电力规划

1) 负荷预测:采用按用地性质分类的综合用电指标预测,该区的用电负荷为7.65万kw。所取指标为住宅21w/m2,行政办公30w/m2,商业48w/m2,文化娱乐35w/m2,教育科研30w/m2等(以上指标为单位建筑面积计算负荷)。

2) 110KV变电站设置:依据负荷预测,考虑110KV变电容载比1.8,需设置变压器容量13.77万kVA,依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电力专项规划(2004~2020)”,南湖新城内南端规划一处110kV金盆

变,其规划容量为3×50MVA,该区内北端现有一处110kV书院变电站,规划中予以改建,设于地下。

3) 110kV线路及走廊规划

110KV线路走廊:规划区内现有一条110kV天桃书线和一回红猴书线从该区穿过,穿越该区段单杆双回架空敷设。规划中将架空110kV线路拆除,依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电力专项规划(2004~2020)”,书院变电站将改变接线方式,改由220kV芙蓉变电站供电。双回110kV线路沿白沙路北侧,湘江大道西侧电缆敷设至书院变电站。110kV金盆变电站由220kV学士变电站和新中变电站供电,110kV线路沿湘江大道西侧和都江路北侧电缆埋地敷设。

4) 10kv网络

该区内10kV接线采用单环网结线、双环网结线和直通式备用电缆网结线相结合的方式,10kV线路均为下地暗敷(穿PVC167管或沿电缆沟)沿道路西、北侧敷设。其中湘江大道、劳动路、南湖路、书院路沿道路两侧敷设。

2、电信邮政规划

1) 用户预测,按该区9.85万的人口规模和用地指标,固定电话用户指标住宅1线/80m2,行政办公1线/50m2,商业1线/100m2,文化娱乐1线/200m2,教育科研1线/100m2,则该区固定电话用户6.1349万线;移动电话普及率70%,则该区移动电话用 户6.37万线;有线电视宽带网普及率100%,则该区有线电视用户2.6万户。

2) 电信局所:依据长沙市总体规划和中心片分区规划的要求,该区不另规划电信分局。规划10处电信模块局,每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3) 管道设置:该区内所有信息管线均采用弱电共沟,所有信息管道均下地暗敷,所有主次干道(7m以上)均设置信息管道,信息管道沿道路东、南侧暗敷,其中湘江大道、劳动路、南湖路、书院路沿道路两侧敷设。管孔数量按30~50年考虑,应能满足各类公用信息网和各类专用信息网及其发展的要求。

4) 邮政局所:于该区内规划10处邮政所,其建筑面积均为200平方米,9处与电信模块局毗邻而建。

5)微波通道:该区内现有1条干线微波通道需要保护即荷花园电信大楼至莲花桥方向,通信方位(真北)253度24分,方位限高(海拔)207.8m,保护宽度 60m,规划中予以保留。

3、燃气规划 1)、气源选择

该区内气源采用天然气。

2) 用气量预测:居民用气按75万千卡/人·年,大专院校60万千卡/人·年,中学20万千卡/人·年,小学15万千卡/人·年,宾馆300万千卡/床·年等。

其他用户用气量指标:

工业:根据实际燃料消耗量按改烧天然气后不同热效率等进行折算确定用气量。

冷暖直燃机:根据建筑面积及耗热、耗冷指标确定用气量指标。 CNG燃料汽车:根据汽车类型,按百公里用气量指标计算。 依据以上用气指标取定该区用气量为2848万m3/年。 3) 燃气设施:依据长沙市燃气专业规划,于该区内设1处液化石油气加气站,2处天然气加气站。

4) 该区内所有燃气管道均下地暗敷,所有市政主次干道均设置燃气管道,沿道路的东、南侧敷设,其中湘江大道、劳动路、南湖路、书院路沿道路两侧敷设,管道按输送天燃气的标准设置。

表17 电力电信邮政燃

气设施规划一览表

类别 序号 1 2 名称 110kV书院变电站 110kV金盆变电站 电信模块局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公顷) (平方米) 0.21 所在地块编号 B-10 E-16 A-14 C-03 C-21 D-05 D-10 D-18 F-08-2 F-12 F-17 F-25 A-14 C-03 C-21 D-05 D-11 D-18 F-08-2 F-12 F-17 F-25 C-04 E-06 F-27 备 注 现有,规划改建,设于地下 规划 电力 电力 电信 3 200 规划 邮政 4 邮政所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 天然气加气站 200 规划 燃气 燃气 5 6 0.42 0.47、0.48 规划 规划 三、公共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公交线路主要沿湘江大道和劳动路设置,公交停靠采用港湾式停靠,站距不大于800米;地铁3号线路沿劳动路穿越本区,公交、加油站规划如下表。

表18 交通站场表

序号 1 2 3 4 公交枢纽站 公交首末站 湘江路公交专用道 劳动西路公交专用道 名称 编号 F-14 (平方米) 占用市殡仪馆0.85公顷 11634 占用芙蓉实业0.20公顷 地块 用地面积 备 注

四、环卫设施

环卫设施中公共厕所在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书院路、南湖路、湘江风光带和生命科学主题公园地段,按300-500m设置间距。其它道路设置间距不大于800m。居住小区按6-10m2/千人;广场、街道按2-4m2/千人。式的公厕应按照现行《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87设计和建造,并与附近建筑群相协调。附建式的公共厕所应结合主体建筑一并设计和建造。公共厕所周围应绿化,厕所的附近和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统一标志。

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m。规划本片设6个垃圾中转站(其中5处不单独占地),一处占地面积988m2,其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不小于5米。

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旁和路口,设置间隔规定如下:

1、湘江大道、书院路、南湖路、白沙路作为片区公共设施布局和人流较集中的区域,沿街设置间隔25-50m;

2、其它城市主干道设置间隔50-80m;

3、次干道和支路设置间隔80-100m。

表19 城市环卫设施规划一览表

序号 1 1 垃圾中转站2 2 垃圾中转站3 3 垃圾中转站4 4 垃圾中转站5 5 垃圾中转站6 6 合计 988 区级 F-22 保留 50吨/天,不单独占地,已建区级 F-12 50吨/天,不单独占地,重建 区级 988 E-06 50吨/天,新建 区级 D-12 50吨/天,不单独占地,重建 区级 C-01 50吨/天,不单独占地,重建 名称 垃圾中转站区级 B-09-1 50吨/天,不单独占地,重建 类别 用地面积地块编号 (m2) 备注 五、城市防灾

本区在殷家冲地段的湘江上规划一水上消防站,消防通道主要依靠城市道路网系统,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设置消防通道,消防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60米,道路宽度不小于4米,净空不小于4米,转弯半径不小于12米,消防通道纵坡不大于7%。

本区所有建设按7度抗震设防,利用城市道路和绿地、广场按国家标准设置抗震疏散通道和避震疏散场地。

表20 城市防灾设施规划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名称 水上消防站 灵官渡泵站 南湖港泵站 类别 防火 地块编号 用地面积(m2) 2932 4933 7865 备注 湘江上 按湘江200年一遇设防,此段防洪标准为38.91米 防涝 A-02 防涝 C-12 湘江大道防洪堤 防洪 合计

第八章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

由于本区域以居住为主,故在商业、文化娱乐、中小学等方面应加强配套。

一、商业金融配套

现状没有上规模商业金融设施,由于区域内用地基本上已征用。利用工业企业和火车南站搬迁,安排商业配套。商业配套如下表。

表21 商业金融配套一览表

序号 地块编号 面积(平米) 级 别 备 注 1 2 3 4 A-04 A-05 A-14 A-18 8450 8757 14371 9809 市级 市级 市级 居住区级 居住区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居住区级 居住区级 居住区级 城建投资公司用地 城建投资公司用地 城建投资公司等单位用地 天心城建置业 5 6 7 8 9 10 11 12 B-09-2 B-13 C-03 C-15-1 C-17 E-02 E-03 F-11 1969 14527 18573 1 10144 10694 13888 4735 铜铝材工业置换 广铁集团、输变电公司等 火车南站仓库用地置换 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等用地置换 万豪酒店 火车南站仓库用地置换 鼓风机厂用地置换 13 F-15-2 1930 芙蓉实业 14 F-03 4383 康居置业、 二、文化娱乐配套

表22文化娱乐配套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地块编号 面积(m2) D-03 6056 E-11 E-14 E-26 84 5877 40932 级 别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备注 长铁路总公司等 外运公司 省冶金行管办、化工原料总公司等 三、医疗卫生配套

根据专项规划,本片区内未设100个床位以上规划的医院,规划保留现有的尚美妇科医院,卫生站结合住宅小区配套建设。

表23 医院配套一览表

序号 1 名 称 尚美妇科医院 地块编号 F-24 床位数 (个) 面积 (m2) 5248 备 注 已建

四、中小学配套

居住人口规模按9.85万人计,中学学生规模按70人/千人计算,则中学学生人数为65人,每班50人计,则需配套138班,规划一所中学,即南湖中学,配套90班,差48班,规划为不完全中学,部分高中分流到本区域外围(按中小学专项规划,此片区的大量中学生疏散到周边区域)。小学学生规模按70人/千人,小学学生人数为65人,每班45人计则需配套153班,本规划配套六所小学,规划156班,完全能满足需要。中小学配套如下:

表24 中学配套一览表

序号 1 南湖中学 合计 学校名称 学生地块 用地面编号 积(m2) E-32 68269 68269 数(人) 4500 4500 90 90 生均班 数 用地 (班) (m2) 15.17 15.17 中小学专项规划 备 注 (班) 无 鼓风机厂用地

表25小学配套一览表

序号 学校名称 地块 用地面编号 积 (m2) 7583 11697 10131 14161 14262 13450 71284 1 碧湘街小学 A-07 2 4 5 6 书院路一小 B-05 南郊小学 金峰小学 湖开学校 合 计 D-21 F-23 F-29 3 书院路三小 C-10 中小学专学生班 数生均用数 项规划 (班) 地(m2) (人) (班) 0 12 14.04 1080 810 1620 1620 1350 7020 24 18 36 36 30 156 10.06 12.51 8.74 8.80 9.96 10.15 备 注 扩建 扩建 扩建 新建 扩建 已建,提质扩容

第九章 绿地系统规划

本片区构成“公园-绿带-小区游园-街头绿地”绿地系统,将集中绿地、开敞绿带融为一体,构筑“两带、两园、多点”的多层次绿地景观。规划市级综合性公园2处、绿化带2条、街头绿地与广场7处,以及保留的小区山体等。规划绿地面积102.27公顷,占总用地的28.%(包括生命科学主题公园),均为公共绿地,人均绿地面

积10.38平方米,加上保留山体等人均绿地面积可达11.16平方米。(总体规划确定中心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为5.79平方米,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确定中心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为6.72平方米,《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为6.5平方米,《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要求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为7平方米。) “两带”:指湘江风光带和新城路西侧绿化带; “两园”:指南郊公园和生命科学主题公园; “多点”:与广场结合的几个街头绿化广场。

在没有条件的片区,把公共集中绿地分散到各单位和居住小区,这些区域的单位和居住小区建设时,必须有一定规模地中心绿地。同时,小区建设应注重建筑的垂直绿化。

表26 公园绿地规划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用地面类积 别 (公顷) 地块编号 备注 1 湘江风光带 市级 劳动雕塑广2 场 3 4 5 杜甫广场 南湖广场 新城路西侧绿化带 市级 区级 市级 市级 A-01 B-01 C-13 C-08 南湖路北侧已建,南湖路南14.72 C-15-2 C-19 侧在湘江大道东侧控制20米D-01 D-04 绿化带 D-16 D-17 E-01 E-23 F-01 劳动大桥桥头南侧,占用市油脂公司02年征地0.26公0.36 B-02 顷和天心区城建开发公司01年征地0.12公顷 0.14 1.53 A-03 西湖路南侧 利用火车南站和广铁集团用地 在新城路西侧控制10米绿化带 C-20 D-02 D-02 D-08 2.90 D-20 E-08 E-10 E-29 E-31 E-34 劳动路两侧6 绿地 7 望江公园 区级 区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F-10 A-19 A-20 0.42 B-02 B-06 0. D-06 2.43 0.41 36.17 F-02 F-33 F-35 在劳动路两侧控制8米以上绿化带 保留山体 利用建筑材料公司和物资储运公司用地 现南郊公园西侧大桥五处小部分用地作为公园用地 火车头文化8 公园 9 10 桥头绿地 南郊公园 生命科学主11 题公园 总计 E-12 E-13 E-17 E-24 42.30 E-27 E-28-2 102.27

第十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本片区内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内容的主要为4处遗址,另一处为新增的火车南站的铁轨及检修车间(作为展示馆),规划重点考虑桔子洲、朱张渡与一师范的对话与衔接。

1、杜甫江阁在北端的视觉焦点地位与视线视廊保障,始终贯穿设计之中,形成其与古城、新开发建筑、湘江、橘子洲、岳麓山的对话。

2、文津渡(朱张渡)、一师范地段,利用街道、游园、广场、轴线、节点、标志等手段,串联起湘江风光带、商业街 、一师范标志建筑及妙高峰的地域历史脉落。

3、碧湘宫故址,立碑于湘江风光带中,诉说着“城中烟树绿漫漫,几方楼台树影间”的意境

4、电灯公司旧址、四羊方樽广场等遗址在风光带中诉说着长沙悠远的历史文化与近代发展的话题。

5、火车南站是长沙现代化发展与城市格局变迁不容忽视的历史烙印,规划在殷家冲地段的火车头文化公园(公园与想将风光带和保留山体结合)中,保留一段火车铁轨,保留检修车间,车间改造后作为展示馆,展示长沙铁路的发展变迁历史,并在公园中设置蒸气机火车头的小品,昭示着历史滚滚车轮在此碾过。

表27 著名历史文化遗址名单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杜甫江阁故址 碧湘宫故址 朱张渡故址 长沙电灯公司原址 火车南站铁轨、火车头 年代 唐 五代 宋 1909 当代 地点 西湖路口(湘江风光带) 碧湘街(江边) 湘江大道朱张渡 湘江大道六铺街口 火车头文化公园 标志形式 建阁 立碑 牌坊 迁原墙立碑 铁轨、火车头、展示馆

第十一章 城市空间环境景观规划

本片区作为湘江滨水区,在城市空间环境上如何体现长沙“山、水、洲、城”的特色,是本次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

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和长沙市景观视线通道控制,对城市空间环境景观控制如下:1、建设好沿江风光带,控制沿江天际线;2、控制各垂直湘江风光带的城市干道景观,形成绿色通道,把湘江、桔子洲和岳麓山的景致引入城市中心区;3、控制各绿化广场作为重要的景观节点,形成辐射范围较大的绿面;4、增设小面积的街头绿地,形成街区内众多的绿点;5、从总体上把握用地建设强度,控制建筑高度。

一、湘江风光带

湘江风光是本片区重要的景观轴线,在本区域内长约5.3公里(都江路以南湘江大道西侧基本没有条件建风光带),宽20~50米。规划控制沿江建筑天际轮廊线,建筑轮廊采用波浪形、使建筑高低错落,且越近江岸越低的原则。

临江建筑立面要求造型活泼、色彩淡雅,以白色、浅绿、淡黄为主。

二、一师范与文律渡、朱张渡视线通廊

一师范为国家一级文保单位,已建在湘江风光带内的文津渡正对于规划的文津巷,桔子洲上亦规划有朱张渡与文津渡呼应,以上三个景点正好可通过规划的文津巷形成一景观视线通廊,规划通过调宽文津巷(由12米调为18米,人行道宽5米),沿街道两厢建造服务于小区乃至整个市区的商业街,使行人和游客在往返于风光带与一师范的途中,或购物或享受美食或轻松休闲,商业街的建筑风格整体上仿古,与文津渡牌坊和一师范建筑相协调,建筑立面作细部的仿古处理,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下。

三、西湖路南侧广场

杜甫江阁现正对于西湖路口屹立于湘江风光带上,为此段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其建筑高度从地面计算起约36米高,原视觉三角形的高度专题研究中,对西湖路两厢的建筑高度控制为18米(主要考虑天心阁——岳麓山的视线不被遮挡),规划考虑用地单位开发的实际

情况,在西湖路口南侧设置一小型绿化广场(在坡子街周边地区控规中,西湖路北侧亦设置了绿化带),面向风光带及杜甫江阁敞开,同时其相邻地块的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

四、南湖广场

南湖广场设置于南湖路与湘江大道交叉口的南北两侧,南湖路两厢作为本区重要的景观、建筑节点地段,规划设置一中心绿化广场作为组织和统一建筑的节点。同时通过对面的湘江风光带一水厂南侧设置一观景广场,既可作为观桔子洲头和象的一个极佳观景点,又是此地段建筑群一个向心空间。

五、劳动雕塑广场

将劳动路与湘江路交叉口东南角辟出一处雕塑广场,广场上以“工人、劳动”为主题设一组大型群雕,歌颂普通劳动者,以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创作性。

六、生命科学主题公园

位于南湖新城南湖路以南,书院路以西原烈士陵园地段,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1.78公顷,其中绿地44.98公顷(包含湘将风光带和新城路绿化带),休闲游乐用地5.55公顷,其他(如玉泉寺等)用地1.25公顷。

规划遵循用地制宜,保护山水格局的原则,综合考虑消解陵园墓地对人们心理以及对城市开发建设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升建设用地的开发价值等因素,尽量消防除人们对基地的恐惧感,使墓区生态化、艺术化,如实行绿色生态墓葬——树葬、鲜花葬、草坪葬等,使

公园娱乐化、休闲化,如利用周边工业、仓库用地设置如“欢乐谷”之类的游乐设施等,打造南湖新城的城市新亮点。在功能和形态上将基地及其周边用地整合为一个生命科学为主题的大型开放场所,以认知与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缅怀生命和生命在于运动等文化命题,分别形成生命科学展示区、游乐设施区、生态景观墓园和户外运动区四个大的功能活动区。

七、南郊公园

现状已有的南郊公园是南湖新城不可多得的生态景观,是天然氧吧,规划在其西侧面向湘江的地段利用大桥五处的用地扩建,使其面湘江敞开渗透,在沿江立面天际线设计上,保留该地段柔和的山形地貌,丰富城市整体天际线,使城市形象更显亲切,充满生机活力。

八、南湖路景观节点

南湖路商业办公服务区高层建筑群是整个南湖片建筑高度的制高点(最高建筑可达200米),是整个湘江东岸滨江立面南部的高潮点,规划将塑造这一片区的滨江地标建筑,形成滨江南部的主要地标。

九、建筑高度控制

规划充分结合南郊公园一带的自然山体和柔和天际线,在南湖路口区域的商业、办公服务区形成城市南段的一个高层集中区,长沙市滨江立面南端的一个高潮点,而劳动路至白沙路段是老城高度控制区向这一高潮点的过渡区。南郊公园与公墓一带的自然山体的相对高程在30~50米之间,则是商业办公高层区往南端的缓和段。这样,使湘

江东岸的城市整体滨江立面天际线高潮起伏,富有节奏和韵律,在山水洲城的整体格局中相得益彰。

高度控制体系:

城南西路——劳动路:18米(新建) 劳动路——白沙路:50米 白沙路——南港路:60~100米 南港路——都江路:100~200米

都江路——南郊公园:保留沿江山体,相对高度在30~50米,山体冲沟中建筑高度控制在80米以下。

十、西湖路两厢建筑后退控制

西湖路北侧规划已控制为30-100米宽不等的绿化带,为了保证天心阁—杜甫江阁的景观视线通廊,规划控制西湖路南侧建筑后退8米以上,保证至少5宽的绿地。

十一、湘江大道南段建筑后退控制

湘江风光带(西侧)在南湖路以南已基本没有用地进行建设,为了保证绿化带的完整性、连续性,规划控制湘江大道(南湖路以南)东侧绿化带20米宽,建筑后退绿化带5米以上,南湖路以北建筑后退道路红线10米以上。

十二、劳动路两厢建筑后退控制

劳动路南侧建筑后退控制高层至少后退12米以上,多层8米以上,北侧建筑后退绿化带5米以上,以保证面向湘江的视线通廊。

十三、南湖路两厢建筑后退控制

南湖路两厢建筑为南湖片的高潮区,建筑后退道路距离至少15米以上,保证至少8-10米宽的绿地,以便与南湖绿化广场很好的对接,也是垂直于湘江的视线通廊的需要。

十四、新城路两厢建筑后退控制

规划新城路为一条以景观为主的生活性城市支路,其路的西侧设置10米宽的绿化带,串联起各个公园和保留山体等,西侧建筑后退绿化带距离至少5米以上,东侧建筑后退道路距离至少8米以上,保证至少5米宽的绿化带,以植树为主,建设成一条景观林荫道,串连起各居住小区之间的绿地、保留山体、生命科学主题公园和南郊公园等自然景观。

第十二章 夜景照明规划

一、功能照明 1、道路照明

道路照明按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道、支路等道路级别来确定不同的照度、亮度值从而构成明暗有序的道路照明系统。

滨江南湖片区道路系统由三纵五横构成,路灯均采用高压钠灯,下表为滨江南湖片道路典型及照明标准布置一览表。

表28 滨江南湖片道路照明典型布置及照明标准

序道路名称 号 道路 级别 机动照明功红线宽车道率密度度(米) 宽度值 (米) 路面亮度 典型布置 1 湘江大道 主干道 2 3 4 书院路 新城路 西湖路 主干道 次干道 次干道 主干道 次干道 主干道 38 18 30 26 46 46 23 30 14 23 桥宽16米 21 46 桥宽24 1.05 1.05 0.85 0.85 1.25 0.85 1.05 1.05 2.0 2.0 1.0 1.0 2.0 1.0 2.0 2.0 劳动路桥5 引桥 6 7 白沙路 南湖路 8 南二环线 快速路 12米双臂路灯400W(机)+250W(非机)对称布置,间隔35米。 12米单臂路灯400W 对称布置,间隔30米。 12米单臂路灯250W 交错布置,间隔42米。 12米单臂路灯400W 对称布置,间隔40米。 10米单臂路灯250W 交错布置,间隔30米。 12米单臂路灯400W 对称布置,间隔35米。 18米高杆灯4x400W 交错布置,单侧间隔72米。 12米单臂路灯400W对称布置,间隔40米。 二、景观照明

依据一带、两园、四区的空间布局,以景观要素为照明对象,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明暗对比、层次丰富、色彩和谐的夜景照明空间。

1、景观要素分析 1.1重要景观点

杜甫江阁及其对景焰火广场,文津渡及其对景朱张渡,湘江大道、南湖广场及其对景雕像,湘江大道及沿线建筑、商务中心滨江地标等。

1.2 主要景观节点

南湖广场及周边建筑,西湖路南侧广场及周边建筑,劳动路雕塑广场及周边建筑。

1.3 重要景观轴线

一带:沿江风光带 1.4 重要景观区域

两园:南郊公园、生命科学主题园

四区:即滨江山水居住区、滨江商务区、城市高尚公寓区和酒店金融区。

2、视点、视线走廊、视域的确定

根据人体视功能特征,主要人流视线以及交通方式确定视点和视线走廊。

2.1 视点:即观景点,以桔子洲上焰火广场、朱张渡、桔子洲头为主要观景点观看滨江南湖片夜景。以杜甫江阁、商务核心区内广场为观景点观看岳麓山、橘子洲夜景,以南湖路商业办公服务区建筑制高点(最高建筑200米)为观景点观看长沙全景。

2.2 视线走廊的确定

由文津巷贯穿的一师范、文津渡、朱张渡视线通廊 2.2.1 水面视域

湘江两岸夜景包括两岸建筑立面照明,沿江风光带环境照明和水景照明等。

2.2.2 城市街道视域

沿江风光带、湘江大道、书院路、劳动路等道路步行或车行所能感受到的夜景观视觉效果,主要包括建筑立面照明、店招店牌、入口标示及各个细部的环境照明等。城市步行道的夜景为近景,所以应精心刻画,特别是步行系统,其亮度应适宜、和谐、舒适。

3、景观照明分类 3.1 建筑立面照明

建筑立面照明灯具要充分考虑节能,尽量采用LED灯和太阳能灯具。

3.1.1滨江商务区

商务高层建筑群从湘江大道至书院路形成渐高序列,其照明须作如下考虑:楼顶部分的照明设计,建筑立面设计、充分利用大楼的内透光,加强裙房照明,光色以白色、暖色为宜,慎用彩色光。地标建筑屋顶亮度为滨江南湖片最高,亮度等级为8级,亮度为19cd/m2,其余亮度往湘江大道方向依次递减。

3.1.2酒店金融区

高层商业建筑照明同样考虑建筑顶部、建筑立面和裙房照明,但其重点应作好店头照明。即入口大门和商店的店名、店标照明并设置典雅、精致的橱窗照明。光色应丰富多彩并适当采用动静结合的动态照明方式以吸引顾客。顶部亮度最高为7级,其亮度为13cd/m2。

3.1.3 城市高尚公寓区

居住建筑夜景照明不允许光线进入居民的室内,产生光干扰,影响居民的生活、休息和私密性。故建筑立面灯光不宜用投光灯,宜于楼梯间设置内透光。但须设置楼顶照明和环境照明,楼顶照明最高亮度等级为5级,亮度为7 cd/m2 屋顶光色以暖色为宜。 3.1.4即滨江山水居住区

主要采用颇具艺术特色的环境照明,突出滨江山水优美的环境。高层建筑考虑屋顶和立面照明。楼顶照明最高亮度等级为4级,亮度为5cd/m2 屋顶光色以暖黄、白色为宜。

3.1.5 其他建筑:现状多层住宅不做建筑立面照明。 3.2 公园绿化照明

城市公园夜晚活动较少,应尽量突出幽静、安详的氛围,采用庭院灯照明 保证游人的安全。局部采用泛光灯照明(采用LED泛光灯),突出绿化效果,同时由沿街面部分向内照度逐渐降低,创造丰富的层次感。

3.3 湘江风光带照明

采用草坪灯、庭院灯与泛光照明(LED)相结合的方式,强调绿化效果,丰富视觉感受,灯具设置应恰到好处,避免泛滥。

3.4 水景照明

水中囤船、游轮和堤岸照明,另外桥梁、建筑的倒影也是水景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三章 村民安置规划

村民安置指标按国土局已批指标为准,主要集中在南郊公园北侧。

表29安置用地一览表

国土局用地指标 面积人口(公(人) 顷) 本规划落实情况 地块编号 用地面积(公顷) 地块总面积(公顷) 序号 安置项目 备注 1 金盆岭事处 新开村 总计 F-09 F-34 2.58 4.46 7.04 2.58 5.13 7.71 安置 安置 注:安置用地面积含26米以下道路面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