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2期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V01_32 No.2 2014年6月 JOURNAL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TAIYUAN UNIVERSITY JuII.2014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现状及矫治策略刍议 郑 洁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高职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 章以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高职大学生一些不良消费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引导大学生理性 消费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原因解析;矫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CA.AA..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016(2014)02-0009—03 高职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特殊群体,他们的 需要,他就会迅速去购买。很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 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有必 衣着、用品比其他的同学差,对于孩子一些不必要的 要对高职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 消费要求也是有求必应。此外,当前大学生当中名目 析,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 繁多的聚餐和联谊活动也层出不穷。有些同学拿了奖 一、高职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现状 学金或当选学生干部要请同学吃饭。过生日要宴请好 1.超自身消费能力的攀比消费行为 友。考试结束后要一起出去放松一下……过多地参与 高职院校大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 这类活动,无论对于乐于主动参与的同学,还是被动 们经济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来自家庭。经济依赖性 随群的同学来说都是一种过度的金钱消费行为。 强。由于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的不同,导致大学生之 3.低俗性消费行为 间存在不同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消费 大学生谈恋爱在校园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恋 方面的落差会造成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波动。最明显 爱消费这笔开支也在逐年增加。恋人相聚时,一些男 的结果就是追求虚荣,以致消费欲望恶性膨胀。有些 同学为了创造更多的情感交流机会,出手相当大方。 大学生受到社会中消费至上大环境的影响。表现出 餐馆、公园、商场、电影院是这些大学生情侣经常出 所谓追求个性时尚、“攀比成风”的消费行为。在校园 入的地方。每逢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送给 中可以看到一些学生穿着名牌服饰。手中拿着四五 女友礼物、一起吃情侣套餐更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此 千元的高端手机。这些大学生追求的是产品所代表 外,有些大学生在吃、穿、用等物质消费上出手阔绰, 的社会象征意义,认为穿名牌、显阔气就会得到其他 但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具时却舍不得花钱。这些大学 同学的倾慕。有些同学过分追求时尚和品牌,通过透 生用于生活费用的支出远大于实现发展性费用的支 支银行卡、向家长求助、向同学或朋友借钱的方式来 出。上述种种消费方式都容易导致大学生陷入消费 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极个别的学生甚至偷窃钱财 的漩涡,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产生不利 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影响。 2.存在模仿性消费行为 二、高职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原因解析 有些大学生在消费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周 1.主观原因 围同学的消费行为。他们的消费过程表现出无计划 首先,高职院校由于录取分数线较低,使一些思 性和随意性的特点。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也一定要 想素质不高。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校园。这些学 有。这些同学看到别人购买了某种新商品,不管是否 生离开了繁重的高中学业,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于 收稿日期:2014—03—26 作者简介:郑洁(1980一),女,广西柳江人,山西旅游职业学院讲师。 一9一 2014年 郑 洁: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现状及矫治策略刍议 第2期 是,有的同学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吃、喝、玩、乐 讲座。教师在授课中侧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教 学,忽略学生的自我教育。由于教学内容脱离学生 实际生活,使学生遇到消费问题时无所适从,出现 上,却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其次,高职院校的大 学生,从年龄看基本上都是2O岁左右的“90后”。正 处于整体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时期。他们 的思想情感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在消费中自主消费 经验少,为了被同学或朋友认可和接纳,他们会顺 从所在群体的行为特点。最后。大学生处于走向社 会的过渡期,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他们希 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第四,高职教育采取 “订单式”的职业教育体制.侧重学生操作技能的 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现有的德育教育 中又缺乏对于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引导,导致一些大 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艰苦奋斗的精神早已过 望通过看似富有的物质生活来美化自己的形象。最 终满足自尊的需要和心理的平衡。学生群体内部的 差异化使得同学之间相互比照。往往会走向虚荣的 极端,产生了相互攀比的现象。 2.客观原因 首先。家庭的影响。高职大学生具有较为优越的 成长环境,是在家长的娇生惯养下长大的一代。家庭 经济水平和成长环境对于大学生消费理念和消费方 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 整个社会中孩子数量大幅度减少.尤其是独生子女. 由于其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父母对于他们的 物质要求总是给予最大满足,过分溺爱孩子,忽视对 其进行消费道德观的教育。家长在经济上盲目地、无 节制的满足孩子。使子女缺乏对金钱来之不易的正 确认识,吃苦耐劳能力差,对于其不健康的消费行为 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家长害怕子女在学校受 苦,对于其在校的消费行为很少过问,子女要多少钱 就给多少钱,即使有些要求是不必要的,家长还是会 无条件的给予。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 在消费上不如别的同学,孩子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所 以对于孩子的要求总是予以满足。家长的这种态度 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强化了 他们的消费欲望,产生不该花的钱要花,该花的钱要 多花的思想。其次,社会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随着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对于经济增长产生的拉 动作用日益明显。政府通过推行刺激消费的政策作 为拉动经济的手段,社会舆论宣传的“超前消费”,致 使“先花后挣”、“能挣会花”的观念被年轻一代认同 并积极追随。过度的消费宣传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 一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他们被大众传媒所操纵,使 其脱离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而盲目追求高消费。第 三,学校消费教育缺失。在高职院校开设的两门思想 政治理论课当中,其中涉及消费的内容少之又少。学 校举办的专题讲座大多是各系、部围绕学生专业内 容开设的。没有开展以大学生消费道德观为主题的 一1O一 时,藐视俭朴、自律的优良传统道德,形成一股高 消费的不良风气。 三、高职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培养路径 1.消费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学环节 (1)加强量人为出的消费观念教育 首先,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两课”的教育作用, 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这门课时,增加消费道德教育专题。帮助大学 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 范,建立合理、适度、节俭、绿色的消费观。让大学生 明确消费的目的,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保持合理的 消费水平。其次,各院系也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 动加强学生消费理念的教育。如以校园征文的方式 组织学生针对消费的话题各抒己见;在校园网开设 消费专栏。定期发布年轻人所关心的消费热点事件 并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在校园展板中宣传正确的 消费理念。让大学生对于正常消费与盲目消费、攀比 消费之间的区别产生清晰的界定,使其逐步提高思 想觉悟。第三。消费活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回避 的一项活动。因此,大学生很有必要学习包括消费经 济学、消费行为学、消费社会学、个人理财知识、消费 法律法规在内的消费知识。可将消费教育整合进现 有的学科之中,诸如经济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应有针 对性的加入一些理财的内容,引导大学生学会理财, 合理消费。懂得遵守生活消费原则,在消费前多考虑 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会学生记 账和编制预算。第四,现代大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 一项内容就是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引导大学生 学会钱财的统筹安排。财商主要包括正确认识金钱 和金钱规律的能力。针对大学生没有理财经验,高职 院校可定期举办消费知识的专题讲座,推荐关于消 费方面的优秀书籍供学生阅读。班主任可通过主题 班会的形式宣传勤俭节约先进人物的事迹,指导学 生制定每月的消费计划、进行消费记账等,促进他们 理智消费与合理消费。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倡导理性消费,引导计划消费,强化节俭消费 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引导大学生树立以学习 型消费为中心的理念。教育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在 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日常消费中应量力而 行,避免诸如盲目攀比、盲目消费,甚至超高消费等 非理性消费行为。 引导大学生计划消费。进人大学后,大多数学生 才开始真正的自主支配金钱。有的家长会将一个学 期的零用钱一次性打到学生的银行卡里。学生对于 如何支配手中的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一些高 职大学生消费意识陷入误区。出现跟着感觉消费, “有钱就花、花光再要”、“家长给多少花多少”的现 象。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合理储蓄、计划消费的教 育和引导,使学生逐步提高理财能力,养成良好的消 费习惯。 强化大学生节俭消费。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大学 生在实际消费过程中会出现思想上节约、行动上浪 费的现象。这就要求学校有侧重点的对各届学生进 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要努力通 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诸如节约是美德、节省 是优点的思想观念深入学生内心,转化为他们的消 费行为。 (3)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渠道 社会实践活动是对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非常 有效的一种方式。高职大学生课业负担不重,可支配 时间较多。因此学校应创造各种条件鼓励他们更多 的参与社会实践。校团委和学生会可组织学生去贫 困农村和周边社区贫困家庭中进行调查。通过活动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反思自己不正确的 消费行为,提高其消费道德。学校除了在校园内尽 可能增加可供学生勤工助学的岗位之外。还可以和 社会其他单位或团体联系,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 的岗位选择。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获取的报酬。会使 大学生面对消费诱惑时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2.家庭对于大学生消费的控制和沟通不可缺少 家庭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对于他们的 消费行为具有基础性的影响。家庭的消费观念对于 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要纠正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行为需要发挥家长的 作用,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长不应该对于子女在 消费方面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致造成他们的消费无 度,对于孩子的溺爱助长了他们的奢侈浪费攀比的 风气。教育孩子应从以下人手:一是家长要让子女 2014年第2期(总第111期) 了解家庭的实际经济条件和消费水平。教育孩子对 消费要有正确的态度,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支付 能力,确定自己的消费标准,理性的进行消费。家长 要抛弃盲目溺爱的抚养方式,鼓励子女增加以智力 型、发展型为主的精神消费。当家长发现子女出现错 误的消费行为时,要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而正确的 消费观念和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二是对于 子女的金钱供给要适度。父母要及时了解学校的各 项收费项目,除了应交的各项费用外。孩子的生活费 用要适当予以控制。要求子女做好预算。为他们规定 每月生活费的范围。三是防止家长的不良消费理念 对子女产生消极影响。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的消费 行为本身就存在误区,比如将金钱作为奖励子女的 唯一手段,向子女灌输“金钱论”、“权力论”,而忽视 其对于精神价值的追求。家长需要提高自身素质。端 正自己的消费观念,身体力行给子女做出模范榜样。 3.优化社会消费环境 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 要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一些错误的消费 观念会诱导大学生不由自主的加入非理性消费队伍 中。因此,大众传媒应当运用媒体的力量,承担起社 会责任,传递正确的消费理念,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 谐与文明的社会消费环境。 舆论媒体要规范舆论导向。引导公众进行可持 续发展型消费。多宣传中华民族以俭为荣的优良道 德品质,对先进人物、优秀典型表现出的勤俭节 约、艰苦奋斗精神予以肯定,对社会中少数人的奢 糜浪费等负面现象进行客观报道和批判。商业广告 应重视精神文明的引导,适当减少金钱化、利益化 的宣传。相关部门需加强对于商业广告和影视剧作 品的监管,及时撤销其中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消 极内容。 总之。新一代高职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特殊 青年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身的成长,他们的消 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关 注并指导他们的消费行为,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提 升他们的道德素质,促使高职大学生逐步建立科学 的消费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郝燕强.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其德育引导叨.长沙民政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2】赵健.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浅析Ⅱ】.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