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钟声》教学设计
第七课 钟声 教学目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11-1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2、音乐钟的主题(见课本28页)。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聆听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钟声叮叮当》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la
3、反复多次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流畅而有起伏,在“V”处要换气。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交流、处理、试唱)
四、跟着琴唱一唱: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二课时 11-2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3、复习歌曲《钟声叮叮当》。 二、聆听《灵隐钟声》
1、这是一首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2、初听,设问:听了这曲调你想像这是哪的场景?
3、复听,边看谱例边哼唱乐曲主题旋律,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导入:三拍子节奏练习。 2、聆听《美丽的
黄昏》,感受歌曲的情绪。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听唱法来学唱歌曲。
5、重点:在熟练的基础上,用二部轮唱来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
1、用“1 2 3 5 6”六个音按指定节奏编自己的歌。
3/4 × — × │ × — × │ × × × │ × — 0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 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三课时12-1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2、音乐钟的主题(见课本28页)。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聆听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钟声叮叮当》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la
3、反复多次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流畅而有起伏,在“V”处要换气。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交流、处理、试唱)
四、跟着琴唱一唱: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篇二:钟声教案 《钟声》教学设计 目标分解依据: 1、课程标准依据
新《音乐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其用意就在于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性学习。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音乐是实践性很强地一门艺术,对音乐美地感知、感动以及音乐表现和创造地乐趣,都必须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尽管学生们在学习实践中存在着客观差异,但只要重视教学过程于方法地科学性,改变学习方式,善于主动
学习,不仅音乐学科,而且其他学科也会有所受益的。 2、教 材 分 析:
①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
本曲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1882~1967)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第二段。组曲就是根据作曲家自己创作的歌唱剧《五个冒险故事》的主题音乐改编的。《维也纳的音乐钟》描写哈里从战场上归来,美丽的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宫作客时人们欢迎他的情景。主题共出现
四次(每次旋律重复一遍),每次之间穿插有插部(有新的材料),属于回旋曲式结构。
②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
这是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对音乐课比较感兴趣,上课也较认真。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学生们的唱歌习惯比上学期要好,喊唱的现象减少了。他们爱表现的心理还是比较强烈,但是创编动作的时候往往是女生比男生积极。他们不能很长时间安静地欣赏一首乐曲,根据音乐展开想象的能力还是不够好;但是欣赏简短的歌曲(乐曲)时他们还是饶有兴趣的,基本上能正确地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
三、教学内容:
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灵隐钟声》。 四、教学目标:
1、课堂围绕“钟声”这一主题,能从以钟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钟声”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使之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让学生能在听、唱、奏、演、创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
3、能初步了解此乐曲的结构,感受中外的不同音乐风格。 2、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1、感受维也纳的“钟声”,初步了解回旋式曲式。 2、了解灵隐寺并能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意境。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 1、教材配套课件。
2、收集关于欧洲教堂图片及音像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设想:
《维也纳的音乐钟》主要是通过欣赏让同学们能够区分主题和插部,了解什么是回旋式曲式。我在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加进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欣赏过程中加进了“木头人”的游戏,让同学们通过游戏来区分主题并能静静的感受插部和主体的
不同之处;还有就是利用故事中出现的人物边欣赏边出示好看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来区分主题和插部及每个插部之间不同的旋律,并能很容易的掌握此曲的曲式。
《灵隐钟声》则是让学生感受幽静、悠远的情绪,同时也让孩子初步了解中国的寺庙文化。因而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让孩子们感受音乐幽静、阴森后让孩子们自己学会身体的器官,即用弹舌的方式对于主旋律进行伴奏,除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音乐外,还让孩子们在“器乐”的衬托
下更能深入的去了解音乐。这样对于歌曲的主旋律及音乐的整体效果孩子们有了深刻的印象。 九、教学法分析:
1、通过聆听与模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欣赏图片对维也纳进行了解。
3、通过描述创设情境,再结合暗示法使学生感受音乐主题。 4、在木头人游戏中让学生听辨主旋律。
5、用“弹舌”学做木鱼的声音,让孩子们体会身体器官的奥秘。 十、教学过程:
一、学习维也纳的音乐钟。 1、 导入,出示课件图片钟。
师:这是什么? 谁能给大家来模仿一下它的声音啊?(请同学们模仿钟声)
师:同学们模仿的都不错。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段钟声,
听。 (钟声课件)
师:这呀是来自维也纳教堂的音乐钟。同学们听这钟声是不是很空洞、很空旷,整个维也纳的人们呀都能听到。 (一)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音乐之都维也纳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维也纳的向往并对本乐曲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今天老师来当一回导游,带大家去参观一下这座古老的城市吧。(课件演示)
1、观看维也纳风景图片
师:我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个地方,这呀就是漂亮、美丽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课件演示)。 2、 简单介绍维也纳金色大厅。
师: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来自世界各地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欣赏音乐。如果谁能在这开演唱会或演奏会那将是件很了不起与自豪的事。
师:今天啊,在这大厅里也在举行一场音乐会,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生:想。
(教学设计意图:学生这时候情绪高涨,趁机向他们说说做为一个音乐欣赏者该有的素质。)
师:可是进这音乐厅必须有个条件,在国外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如果你交头接耳、大声喧哗等等,人们都会用鄙视的眼光看你。所以老师希望你们等会都保持安静的听,做一个有素质的
小朋友。现在在演奏的正是《维也纳的音乐钟》(出示课题),小朋友们请听。
(二)、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钟》(初听)
师:音乐结束了,我们大家乘中场休息的时候来讨论讨论吧。 A、 你听到钟声了吗?
B、 不同的音乐给人不同的感受,听了刚才的音乐用你的表情告诉我你的感受。
篇三:音乐教案-钟声-教学教案 教 学 目 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 围绕中外特定的环境下的“音乐与自然”——钟声而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乐(歌)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提高审美的情趣。 2、唱准 音高。唱准 的自然音列, 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3、初步感受圆号、小号等铜管乐器的音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钟声叮叮当》; 音列。 教学目标:
在学唱《钟声叮叮当》的曲调中,唱准 音高。唱准 的自然音列,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教材分析:
《钟声叮叮当》是一首曲调短小精悍,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6/8拍,大调式。歌词 “叮叮当”模拟了悠扬的钟声,?a
href=“http://www.bdfqy.com/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鹗谷笋鎏矫烂畹闹由诳罩谢氐础H挥卸隼志洌窘谧嘈拖嗤谛缮系诙志涫堑谝焕志涞南乱迫鹊哪=坷志渲卸加幸桓鏊亩鹊囊舫烫谄轿戎谐氏殖銎鸱路鸲闹由诓欢系厍米拧8枨暮铣浚辉擞昧送舻闹?”、“ ”作为衬托,丰满了悦耳的钟声效果,犹如交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在人们耳边久久回响。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 复习:
1、 第三课《苏珊娜》的曲调。
2、 第五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的曲调。(目的是为本节课中出现的fa si 作准备。
(转载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维也纳的钟声音乐教案)三、 音名fa si do(4 7 i) 的学习 1、 跟琴加手势唱准三个音名的音准。
2、 练习:你可以将这三个音重新排列并把它唱出来吗?学生就可能会排列出4 7 i i 7 4 4 i 7 (目的是巩固刚刚学过的三个音的音高) 3、 利用教材中的音节图及fa si do的手势。唱准do--do′的音列。
4、 做教材p29的练习:跟琴唱一唱,巩固音列的学习。 四、 歌曲《钟声叮叮当》
1、 放歌曲的录音,使学生获得完整的音乐形象。
2、 歌曲曲谱的学习:这首歌非常规则,后二句是前二句的下方二度模进,所以学好前二句,后二句曲调也迎刃而解了。第一、二句的曲调因为是音阶的上行与下行,所以用听唱与看谱相结合,几遍就能唱好, 6/8拍的节奏用听唱模仿进行教学,解决其难点。 第三、四句可以让学生在第一、二句基础上,画出图形谱自学识谱。
3、歌词的学习:〈1〉自己试着将歌词“叮当叮叮当”填上。 〈2〉纠正出现错误的地方,并告诉学生“v”是换气记号,在这里要换气,这样,就能把这首民歌唱的流畅而有起伏。 4、学生展示:将唱会的歌曲进行展示,其余的学生进行评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能力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五、 小结:复习本课所学内容,提出要求,将音列唱熟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