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影评
电影《饥饿游戏》改编自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青少年科幻小说《饥饿游戏》三部曲小说。它讲述了:北美洲在一场大战后被摧毁,在美国原来的废墟上,人们建立了新的家园,但新政权规定:管辖下的12个地区每年都必须进贡一对少年男女,24个贡品参加一档电视直播节目“饥饿游戏”。按着你死我活的游戏规则,只允许1个人活下来,杀人或者被杀。
然而,第74届饥饿游戏因拥有史上唯一一个志愿者而吸引了贵族和赞助商的眼球。女主角凯特尼斯·伊夫狄恩的妹妹不幸被选中,由于要保护妹妹,女主角自告奋勇替妹妹上场。于是,一场生死的游戏,一场至死方休的游戏,一场对人类良心道德的考验,开幕了。
比赛中,凯特尼斯要与残忍强壮的他区选手周旋,要面对来自同一地区的救命恩人的爱情。要想成为最后的赢家,她必须在人性和生存、爱情和家庭中做出选择,这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当她与皮塔靠着惊人的箭术,强壮的体格与巧合的幸运赢得比赛时,却得知只有一个人可以活着走出“角斗场”。两人选择共死强迫主办方改变了规则,同时也得以与家人相聚。
为什么各区的少男少女在抽取贡品时那么惶恐?因为只有一人可以活着走出决斗场。24个贡品自相残杀,加上主办方制造的杀人机器,只是为了一饱贵族的眼福。游戏中,无处不充斥着血腥、暴力,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目标:干掉别人,保护自己。每个贡品都成了一只空有血肉的躯壳,里面装满了爆发出来的兽性。而原有的人性,却被挤的无处安身。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Ⅲ:死神永生》中写道: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主人公却毅然选择了人性。而凯特尼斯也恰恰是因为拥有人性,才得以存活下来。因为有人性,她自愿顶替了妹妹而被主办方、贵族看好;因为拥有人性,和被她救助的小芸同一区的另一贡品在危难关头救她一命;因为拥有人性,保住了同一区皮塔的生命,迫使主办方改变游戏规则。
虽然《饥饿游戏》是一部虚幻的科幻电影,但细细琢磨,何尝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 试看人类的历史,自古至今,人类社会的生存竞争,意识形态、价值观之争,财富、资源、能源之争,社会纷争不断,战争不断。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人类的自私自利。
人和动物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兽性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而人性却是人独自拥有的。人性是人个体的价值观,兽性则是生存和利益至上,要使动物获得人性那是不可能的,而使人失去人性却易如反掌。在每个人都失去人性的时候,只有保持一份清醒与独立,人性的光芒才能照亮充斥着兽性的黑暗。
饥饿游戏,就是贵族们欣赏人们是如何一步步失去人性而创造的。它是一场秀,一出戏,有演员,有编剧,有导演。每个贡品都要被包装,被宣传,乃至被炒作,最后达到“娱乐至死”,来满足观众变态的娱乐要求。影片随处可见观众鼓掌,捧人的人,除别有用心者外,大多人是被骗的,随波逐流,一哄而上,顶礼膜拜,高呼万岁,观众的欲望催生了被荣誉包装起来的残酷规则。当凯特尼斯用人性的利刃劈开贵族们丑恶的嘴脸时,一切谎言不攻自破,人们暴动了,起义了,饥饿游戏也永远结束了,饥饿的时代也一步步走向灭亡。
“快乐饥饿游戏,愿好运与你们相伴!”当电影中的贵族说出这句饥饿游戏的广告词时,
观众心中却响起:愿人性永远与你们相伴!
工业工程1102
戚丽娇 201102040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