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释下列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负而前驱 2.仓皇东出 3.一夫夜呼 4.而告以成功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7.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8.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9.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三、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请其矢,盛以锦囊( )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 )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 智勇多困于所溺( )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1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六、翻译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七、文学常识
作者 ,字 ,号 、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 》
八、阐述题
1、本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说明事理的
2、本文语言富于变化并且感情充沛,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这一特点
2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此通假仅供参考)个人认为此通假纯属扯淡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无”通“毋”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 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三、古今异义
1.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至于:相当于“以至于” 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 3.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指政治上的得失 四、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3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六、翻译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交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啊。
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因此,当他兴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七,文学常识
,字 ,号 、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