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

来源:爱go旅游网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

近日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也扩宽了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让我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自麦克哈格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园林设计的几大要素:地形 ;建筑物;植物材料 ;铺装 ;园林的构筑物;水 ;设计程序等等。下面我重点从地形这个设计元素进行剖析:

一、微地形的定义

微地形指的是在景观设计施工之中,匠心独运,以大自然的形态及景观为原型,采用人工模拟的方式设计制作出有高低起伏变化的地形,其地面起伏状态对比并不强烈,就象微缩了的自然景观一般。由于微地形占地面积不大,多以巧夺天工的后天改造地形为主,因此,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园林景观绿化、公园绿化及居住绿化中,成为都市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二、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1、景观结构作用

地形是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其它组成部分的载体,为其它各个组成如植被、水体、构筑物等的存在提供依附的平台,因此,它在景观设计的各个要素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地形就如同房屋的框架一般,没有地形,其他各种景观元素就失去了容身之所;缺少合乎理想的地形景观,其他景观设计元素就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在地形的依托下,景观中的其它轴线、功能划分、交通线路等才有可能结合在一起。

通过对园林景观视线的控制,微地形可以生成异彩纷呈的空间形态。比如,视野开阔地形起伏不大的微地形能生成开放的空间景观;山坡、山陵及水体能生成半包围或封闭的空间景观。这种千姿百态的微地形变化,能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空间视觉效果。微地形给人们提供了幽静的休憩场所,再加上植被使平原与山坡互相融合,让整个空间景观既互有联系彼此相对独立。

2、空间构成作用

城市空间高楼林立,对此,一种建筑之感和压抑之感油然而生。微地形景观行业的兴盛,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们受到的这种压抑。就象计成轩“园说”中所言: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由此可见,如今的都市限制了园林景观的存在。微地形的广泛运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

3、美学作用

微地形在景观设计应用中发挥的美学作用也显而易见。微地形可以轻易地模仿出自然的景观,足以与天然的景观媲美。如林间的高低起伏的山坡,点缀着奇花异草的平地以及遍布树木的深谷等等。中国的大部分古典园林都是依据地形地貌,用“师法自然,融入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的设计理念来进行园林规划的,比如我国四大古典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和拙政园等等。他们对微小地形的高低起伏变换善加利用,依山傍水,小中见大,对空间进行巧妙布局,从而营造出让人流连忘返耐人寻味的自然意境。

4、造景作用

在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还具有无可替代的造景作用。微地形能作为衬托出主景的景物背景,也能在加强景观深度,丰富景观层次方面发挥作用,使园林景点主次分明一目了然。由于微地形具备以下自然特征:起伏不平的山坡、视野开阔的草地、水面以及层峦叠嶂的山陵等等,因其本身就是景观,而且地形地貌的高低起伏为绿化植被的整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很好地避免了植物种植的单一和单薄的缺陷,使林木、灌木、地被各种植物各有其发展空间,取得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效果。

5、工程与辅助工程作用

微地形的运用,对景区内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以及增加城市绿地率等方面也有重大影响。在我国雨水量比较充沛的南方地区,微地形的高低起伏形态可以帮助排放雨水。有研究表明,在一块面积为五平方米的平面绿地上可种植树木2-3棵,而设计成高低起伏的微地形后,树木的种植量可增加到4-5棵,绿地率增加了30%以上。

三、微地形的处理方法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园林中自然的形态特征

突兀的山石,高低起伏不平的山丘,或是一个缀以花木石峰的亭院,都能够增添园林景观的欣赏价值,彰显它的自然意趣与古朴之美。园林景观中的一个山陵或山丘就可能起到遮风、屏障或增加层次感的功用,它还能够为设计中将要营造的某一视觉焦点提供富有层次感的背景。当创造园林微地形景观的时候,必须大胆设计规划小心认真操作,以免把人工斧凿之痕显露出来。随便一种规模的微地形就象一个自然中残存的土堆,创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微地形往往是最费神费力的。所以,微地形的边缘地带应该随时呈现出起伏波动的状态,以模拟自然中的典型特征为要。持续不断的统一,一成不变的斜坡会让人感觉得缺少变化。所以要尽可能地使整个园林景观内的地形有高低起伏变化,使之成为周边典型地形特征的延伸。避免把浑圆地貌的微地形运用于山地或亚利桑那沙漠地区,不然就会给人以很不协调的感觉。

2、对地质环境综合考虑

当进行一个微地形或一系列微地形设计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要使用的土方来源,还要把该区域的排水问题考虑周详。在一处新建的园林空间里,可以对那些将被运出场外的残土进行善加利用,也可以在建筑地基下挖提供的大量残土。不然,如果微地形的修建全部需要通过填方来完成,那就要付出运输大量的地表土的代价。其次,如果微地形的位置选址不对,堤坝对水的排放就会形成限制。而地表水是必须被排放到区域之外的。有时候,在构造微地形时,也可以采用挖沟排水的方式平衡部分填挖方量。

3、微地形的改造

进行微地形的改造时,不但要进行对微地形的表面规划,还必须把它的维护问题考虑周详。它的最大坡度由创造微地形所使用的土壤安息角所决定,但在某些地方最好不要高于安息角,特别是针对需要进行地貌改造的微地形。为了使改造施工简便并且具有安全性,在小范围内,为营造特殊效果可适当陡一点,但坡度一定不得超过1:3(30%)。

4、植物的生长环境

营造高低起伏地形,可以让植物呈现多元化形态,增加自然景观的视觉效果。不过,微地形可以改变区域内的小气候,比如一个相当规模的丘陵,土壤如果位于南坡和西坡,会在春季较快升温,在秋季保持温度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与此同时,位于东坡和北坡的生长期要相对要短一些。就算一个仅只四至五英尺高的微地形,阴坡的草也会比阳坡的草晚绿一至两周。所以,我们在选择微地形上的植物时,要考虑小气候对植物的影响因素。假如忽略了这些小气候的影响因素,在植物种植地点的选择上发生偏差,将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五、结束语

在景观设计运用中,微地形越来越多地成为不可替代的营造技巧。通过对微地形的适当调理,丰富多姿的园林景观的层次和空间得以再现;通过植物的高低起伏和对应光线的明暗变化,可以使狭窄的空间范围呈现出开阔并富有层次的空间形态。因为微地形的塑造常常是以山陵等自然形态为主体,这就使得人文环境与大自然有机交融,让人类亲近自然的心愿得以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