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旭 留学法国的李金发,专业学习的是绘画,学有专长的是雕塑,业 废派的作品”。 余爱好的则是写诗歌,为何他会成为一个诗人?一个象征诗人?主要 他所认为的颓废派诗人主要是波特莱尔、魏尔伦、马拉美、兰波、 因素有三方面: 加庞、缪塞等。 一是外国诗人,特别是法国象征诗人的影响。初到法国,李金发 波特莱尔是法国19世纪著名诗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开拓者, 课余时间就对文学作品极其有兴趣,1920年,身在布鲁耶尔中学学习 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创始人。他在1885年发表的诗集《恶之花》,犹 法语的李金发就开始了写诗。这不仅可以增加语言学习的趣味,也是 如文坛一股奇异的“新风”,引起轰动。他的笔下,不是美的鲜花盛 情感寄托的最佳选择。他广泛阅读了西方文学名家名作,古希腊的荷 开,而是“丑”的罪恶呈现:被社会抛弃的穷人、盲人、妓女、横躺 马、萨福、碧丽蒂、阿那克里翁;文艺复兴时代的但丁、莎士比亚; 街头的女尸;人们厌恶的猫头鹰、耗子、蝙蝠、乌鸦。不管是人、是物, 启蒙时代的卢梭、歌德、席勒;近代的拜伦、雪莱、海涅;包括法国 传统观念中被视为丑陋的、令人恶心的,在他的诗歌中得以新的美学 作家雨果、莫泊桑、都德的小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印度 观念出现,这就是以丑为美,化丑为美,与传统文学观念背道而弛, 大诗人泰戈尔充满田园景象神秘气氛的诗歌,尤其对法国文坛风靡的 传统文学种种不屑表现的内容,却成为他的诗歌表现的主要对象。 象征诗派更是情有独钟,他喜爱波特莱尔的《恶之花》,爱看魏尔伦 《恶之花》运用象征手法,这是其艺术贡献的又一特征。象征, 的诗集,还有马拉美、兰波、萨曼等诗歌, “渐渐醉心于象征派的作 在古希腊是指“拼凑”啊“类比”的意思,后来发展为甲事物与乙事 风”,日夜翻看,手不释卷,遇到得意处,赶快背诵记录,“每将所 物相联系的关系,指甲事物代表、暗示着乙事物。《恶之花》一方面 好顺笔译下”。他是这样表白的:“那时因多看人道主义及左倾的读物, 暴露出巴黎这座现代化城市里的丑恶现象,一方面又表现出对异域生 渐渐感到人类社会罪恶太多,不免有愤世嫉俗的气味,渐渐的喜欢颓 活、死亡、天堂、纯粹的肉欲的向往和追求。 多数隐士在隐逸之路上都表现出“视富贵如浮云”,知命达理的性格特征,这显然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尚谦让、行中庸、薄名利,鄙财富等特 征的影响,但隐士的性格特征也反过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应属儒释道三教,它们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的一部分,它们与音乐文化的内在联系也正是中国传 统音乐文化中最核心的东西。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的精髓,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几千年来, 古琴与文人诞生了一种中国音乐特有的文明,古琴音乐特定的精神气质成于隐士们的代言,而古琴也被隐士们推上了“八音之首”的神圣地位, 这影响着整个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方向。如古琴中很强的“自娱”功能,使得其他乐器的表演形式上也有了“自娱”的倾向,瑟、筝、阮、琵 琶乃至二胡等,都常常做闲居独奏,遣兴抒怀,自娱自乐之用。 现代文化不断平面化世俗化,视听时代思维的深度迷失于感官刺激的光怪陆离,感性感觉感知感悟在复制中麻木雷同,于是感性解放的现 代精神需求向古典美学一一感性学寻求精神资源,探索精神拓展的新方向。 四、促进和谐文化 中国古典隐逸美学以和谐理念为基础,以优美娴雅为主导风格,体现出精神的中和气质,无论是儒家的“尽善尽美”,还是道家的“平淡 天真”,都在精神驯化的同时体现出涵化万物的从容。中国传统文化在自然观上强调阴阳和合化生万物,在社会观上强调克己复礼妥协求安, 在人生观上强调知足常乐顺变随缘,在文化观上强调兼容并蓄和平共存,这种相对静定的文化精神曾在近现代文化突变阶段导致中国社会的前 进滞缓,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激烈批判的对象,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蹂躏并发明毁灭性武器且面临恐怖危机的现代文明看来,这是 促进和平理念的宝贵因素。 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体系空前广泛深入地交流,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都在加强加速,而在西方现代化模式弊端暴露,全球性问题严峻,非 西方现代化经验模式日渐成熟的今天,文化生态平衡的问题格外突出。亨廷顿的文化冲突论可能会强化文化敌对意识,而张立文的和合文化论, 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倒显现了不同文化和谐共存的可能性。以审美态度观照人类不同的生存方式系统,以 古典美的和谐理念促进当代和谐文化的生成,这是文化美学兴起的重要契机。 参考文献: (1)陈洪.《隐逸人格》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11 (2)孙立群.《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商务印书社2003.12 (3]苗建华.《音乐研究》.《琴与士同在一一对古琴命运的历史考察》D,2008.9 (4)李美燕.《琴道与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1 (5)朱默涵.《乐府新声》.《自然一一中国古琴艺术之源与宿))1996(4) (战英祥:男,1969-./7出生。籍贯:辽宁海城,讲师.现就职于鞍山广播电视学校艺术教学部) 2O11年~月刊 79 文艺探究 魏尔伦(1844一~1896),法国著名象征诗人,早年诗风具有沉 思和讽刺的风格,所作诗歌多收入《智慧》、 《死后书》等诗集中, 文学评论家黄参岛在研究李金发这段人生与创作关系时感叹: “他此时受了种种压迫,所以是厌世的、远人的,思想是颓废的、 内容多是人生片段的缩影:初吻、贝壳、街头即景。魏尔伦作诗,一 神奇的”。 开始师法波特莱尔,追求意象表现的新颖;后来则刻意追求诗歌的音 乐性,认为“万般事物中,音乐性位居第一”。 可以看出,李金发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是格格不入的。他在异国所 过的孤寂清苦的生活,所受的异国学生的歧视和欺侮,以及所见到的 李金发是受波特莱尔的影响,视魏尔伦为自己的名誉老师,回国 种种人间悲惨、丑恶的现象,都使他自幼形成的多愁善感、孤独忧郁 以后专门翻译了《魏尔伦诗抄》,但在感情方面与兰波、加彭、缪塞 的性格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再加上法国象征派诗歌中那种颓废倾向 更亲近。杂乱的学习,收获的却是相近的艺术风格。忧郁、孤独、悲观、 的影响,于是就使他陷入了更加深刻的孤独、忧郁和悲观之中。不经 叛逆是波特莱尔、魏尔伦、马拉美、兰波等象征派诗人不同人生相同 意间,诗神的脚步一天天向他靠拢,他试着写下许多诗,后来出版的 艺术风格的体现。 应了世纪末的病态心理,学来了人生痛苦的摹拟和无名忧愁的沉吟, 唱出了伤心者之歌。 诗集《微雨》中的诗篇,大多写于这个时候,就这样,在艺术学习的 李金发从波特莱尔、魏尔伦、马拉美、兰波等象征诗人的诗中感 同时,慢慢地积累着人生经验和创作诗篇。 三是客家山歌、中国古代诗歌、白话新诗的交合作用。李金发的 故乡是广东梅县客家人聚居的小山村,当地习俗,年轻男儿因为多山 二是生活环境的刺激。1921年秋,李金发与同学从法国中部小城 少地,农耕不足,只好漂泊南洋,或远赴美国、非洲,另谋生存之道。 第戎来到首都巴黎,报考世界艺术最有名望的巴黎美术学院,结果被 妻子在家独力养育子女,侍奉长辈,还要耕田种菜,喂牛养猪,她们 录取为美术专业的学生。这里不仅是世界艺术的大本营,而且“浪漫 简直就是“上帝的弃民”,为排遣劳动的艰辛与生活、情感的寂寞苦楚,是全国著名的”。一些法国阔公子出身的学生,常常借举办化装舞会 唱山歌就成为客家妇女最好的精神调剂,最寻常的生活、娱乐本领。 诗集分为《相思酬唱歌》、《相思病歌》、《梦五更》、《十劝妹》 的机会,玩弄女性,游戏人生。平时,对稍有姿色的女模特儿,谐谑 戏浪,甚至强行发生关系。而她们,为了生计,又只能忍气吞声,不 四部分。 敢声张。李金发讽刺说: “能在特殊领域发泄他们原始的兽欲,是现 过这个盛会”。 李金发从小在村中私塾学习过《幼学琼林》、《三字经》等蒙学 县城上中学后,秀才出身的国文老师喜欢吟诗作赋,培养了他对唐诗 代文明的特产吧。可惜我们以前抱了敬鬼神而远之的观念,没有参加 读物,但老师死记硬背枯噪乏味的教学方法令他对古文甚是反感。到 在这里,他还看到,一位意大利老人,为学院做了十几年的模特儿, 宋词为代表的古代诗歌的兴趣,他试着模仿李商隐的诗歌写了几首诗, 艺术大师罗丹常年雇请他工作。到了他七十多岁的时候,为了贴补家 结果很受老师与同学赞誉。到法国留学期间写了几百首诗歌,其中不 用,仍然需要做模特儿,一次,一动不动地站了十多个小时,剐下课 少诗篇大有古人章法与神韵。 就晕倒在讲台上。 就字词而言,他的诗歌多用字眼有:之,吁,遂,接近古代词语 学习雕刻既艰辛又枯燥,而在生活方面,李金发非常节省。他吃 的语言如:秋风、落叶、残月、斜阳、寒冬、小草、溪流、悬崖、荒丘、 的简单,几片面包聊以充曰。穿着朴实,一年只有几件衣服。他的时 等等。古人伤别、思乡、怀人、叹旅,他也表孤独寂寞、忧愁烦恼、 间和精力主要用来学习,除练习雕塑外,就是夜以继日地看书,由于 临风流涕,望月伤怀。营养不良,他的视力越来越模糊了。 从1920年开始写诗,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许多。到1923年2月, 李金发与人交际并不多,几位相识的梅县同乡和朋友,再就是常 他将自己的诗篇100首,翻译诗歌4O多首,编成一集,取名《微雨》, 常可以收到周恩来、邓小平等追求进步的留学生所编辑的报纸,如《工 用挂号信寄给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周作人,希望经他之手,推荐发表, 余》、《人道》等充满共产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受到一点左翼思想 以便自己顺利走上文坛,博取人生和事业的敲门砖。 的宣传,对社会黑暗、人生苦难有一些感触。但没有加入任何政治组织。 只能空作幻想。 在情感世界里,李金发也经历了多痛苦煎熬少欢乐喜悦的磨练。 当时,周作人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五四文坛的弄潮儿,思想界的 也想跟法国部长将军议员级别的权贵交往,无奈,囊中羞涩,无人引荐, 权威,理论界的导师,新文学创作方面的楷模。在《新青年》上发表 的《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平民文学》等文章成为指导新文 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他在散文方面倡导“美文”,开启一代文风: 他与童养熄不见已两年多,她生活得怎样昵?在巴黎,真心实意地喜 在诗歌方面大力主张写小诗、短诗、象征诗,所作《小河》一诗,赢 欢一位金发碧眼的法国姑娘,却因种族隔阂而遭讥讽被拒绝。另一位 得新诗典范之称。李金发作为文坛新人,与周作人相互通信不过几次, 金发女郎他不喜欢,可她常缠住他,想摆脱却不容易。 体磨难,甚至人格羞辱。 就指望他“一经品题,身价十倍”,有投机的因素。没想到两个多月后, 作为中国人,在纸醉金迷的西方世界,常常被视作另类,遭受肉 竞收到周作人的回信,还说了“许多赞美的话,称这种诗是国内所无,别开生面的作品”。周作人还不辞辛苦和劳烦,找出版社给他出版。 有一次,李金发在教室里正临摹画画,一个身材高大的法国同学 自己亲自写序言加以推介。可以说,李金发能够走上中国现代文坛, 叫他让出位置,面对横熄蛮无理要求,李金发坚决拒绝,结果,遭致 实在是幸运的。 一顿暴打;还有一次,林风眠不小心碰倒了一位法国同学的画夹,他 息想要劝阻的时候,竟被他们扒光衣服,裸体示众。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李金发底诗【A],一般[C]第一卷第4期,1926年12月。 却叫来一群高年级学生,把林风眠的双臂涂抹油彩,当李金发得知消 对李金发在巴黎的生活与遭遇,他自己曾回忆说:“那时我的生 [2]苏雪林:论李金发的诗[A],现代旧第三卷第3期,1933年。 [3]黄参岛:《微雨及其作者[A],美育【C】第2期,1928年。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良友图书公司出 活真简单,一天食两餐,花六毛钱,早餐也不常食,衣服是冬夏皆是 1935年。 套黑晔叽”,吃不饱、穿不好还是小事,更伤感的是人到青春期,“没 版,一有女朋友,没有中外诸色人的交际,没有人保护(那时只二十一岁的 (唐旭:男.1962年出生.湖南祁阳人。1084年大学毕业。长期 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广东嘉应学院中文系副教 授。) 孩子),没有人指导,全是自己死用功,自己摸索,没有物质享受, 所谓花都的纸醉金迷,于我没有份儿,我是门外汉……” 80 2O11年一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