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祠堂上梁仪式

来源:爱go旅游网


祠堂上梁仪式

一、祠堂上梁仪式

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祖先,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

在农耕社会,住房关系起住安危,况人生难得筹资建房,而对于在一个家族的发展来说,造祠堂是整个家族的一件大事,喜事。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造房上梁的习俗,世代相传。千百年来,这种习俗,一直在兰溪民间流传,延续至今。

仪式如下:

一、上梁是建房的关键工序,主人与木工都很重视。要请风水先生择(选)日子,不能择与当家人相冲的日子,这是根据当家人生肖而定。一般规律是这样:鼠日冲马、牛日冲羊、虎日冲猴、兔日冲鸡、龙日冲狗、、蛇日冲猪、马日冲鼠、羊日冲牛、猴日冲虎、鸡日冲兔、狗日冲龙、猪日冲蛇。

二、选定吉日良辰时,梁上要贴上“紫微拱照”红纸横幅,照字不能写四点,要写三点。两柱贴红纸对联,上写“竖柱巧遇黄道日,上梁恰逢紫微星”。紫微星是以北极星为中枢之星座名,俗以为是吉祥星宿,黄道与黑道相对的吉日。

(上梁前要准备上梁用的礼品,主要是:三牲(鸡、双刀肉)、馒头、黄酒、蜡烛、

鞭炮、对联字画、被面,果子等。)

三、上梁前要在祠堂的堂前请(拜)菩萨。堂前放八仙桌,放酒十杯,红蜡烛一对,香炉一鼎,煮熟的鸡一只,双刀肉、馒头。

{另外,还要准备上梁时用的物品:五色布、红布、剪刀、镜子、万年青、米筛(剪刀、镜子、万年青一起捆上),木制的八角锤两只、红灯笼两盏,带根的竹子两根(根部染红)、木匠用具两件(墨斗和角尺)、泥水匠用具一件(砖刀一把)、鞭炮、果子七样(红花生、莲子、红枣、鸡蛋、瓜子、荔枝、桂圆)、馒头几篮,红麻绳几条。木梯子两架。}

四、时辰到,当家人点上香参拜,告诉各路神灵,今天新房上梁,希望保佑全族人平安、健康、富贵、财源滚滚。

先拜天地,在祠堂门口地上插上香;再拜门神菩萨,在门上两边门缝里插上香;然后拜灶神菩萨,最后祭祖,然后在香炉里插上香。

在祭拜之际,木匠、泥水匠把红布绑在栋梁中间,用红麻绳缚两头,把带有镜子、万年青、剪刀的米筛缚在栋梁中间,五色布(红、黄、黑、白、青)夹在梁下两端,最后把两只木制八角锤和两盏红灯笼各缚在栋梁两边。

五、敬酒:祭毕,烧银锭(经纸)。(上梁前,先请木匠和泥水匠喝茶、吃鸡蛋)此时,由木匠和泥水匠开始向栋梁敬酒,念念有词:

一杯酒敬天:天上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太上老君、太白金星、

黎山老母、四大金刚、持国大王、广目天王、增长天王、多闻天王、三星土佛、天下敬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保佑百姓无灾难、福寿长!

二杯酒敬地:地上娥女,地藏王、地母娘娘、降龙伏虎、山神土地,大吉大利,保得六畜都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杯酒敬栋梁:栋梁长长,子孙满堂;栋梁长长,万古牢梁;三杯酒一敬,黄金万万两,子孙满堂,五百传师上栋梁!

六、上梁:此时开始上栋梁。栋梁的两头由木匠、泥水匠一人拉一头,拉时栋梁的东头略高,大体水平,拉时放鞭炮。

拉上栋梁,把横梁用钉钉好,把馒头和七样果子用竹箩装好拉上栋梁。此时,组织村干部或村里有威望的四个人在栋梁下四角拉好被面,木匠和泥水匠各托盘子,里放一杯酒,从木梯上往上爬,并念念有词:

手托金盘出华堂,出华堂,上金台;

脚踏金台步步高,前步不如后步高;

一步踏起娘不老,二步踏起公婆福寿长;

三步一家到兴旺,四步门神坐两廊;

五步五男配孩女,六步六国大丞相;

七步起子进京连考中,八步平地转桥梁;

九步甘罗为宰相,十步姜太公遇文王。

(此时木匠、泥水匠爬上栋梁)再念词:

高到大大栋梁,大大栋梁做什么?

做荣华富贵!一来开工用甲马将军;

二来顶磉量基,三来川榀上梁;

佛衣、佛衣,鲁班先师出在哪里?出在鲁班宫里。

他怎么来?也不骑马,也不坐轿,腾云驾雾来,来到云雾山。

何人看见?有山上打猎将军看见。

回家父子商议,带黄金万两,来自云雾山。

何人出办?王母娘娘出办。

何人做中?吕洞宾做中。

何人开斫(ZHUO)?程咬金开斫。

左手斫十八斧,右手斫三年春。

斫下子木何人抬下山?降龙伏虎抬下山。

何人抬到埠头?水神神一个发水抬到埠头。

何人抬到马上?鲁班先师徒子徒孙抬到马上。

鲁班先师拿起金墨斗银镶尺,大头量小头也不长,小头量大头也不短,量量取起根紫金梁。

取起两根顶天立柱,弯弯曲曲取径仿马腿。

子子条条做掾树,一马三只脚,二马凑成双。

风水先生看到好聚藏,一造造到凤凰山脚下。

一朝朝到紫金山,紫金山前面三丈三尺御林基何处用?造排房!

排房上面七个字:状元及第探花郎。

后面十丈御林基何处用?后代子孙坐武堂,紫微拱照紫金堂。

子麦子麦出在哪里?出在山东。

何人所种?山东神农氏所种。

何人所收?田家主所收。

何人晒干?太阳晒干。

何人所磨?李三娘所磨。

何人分身?马人分身。

磨成麦粉何处用?做馒头用。

做多少馒头?做一千三百只,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

馒头做好何处用?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用!

(此时,木匠和泥水匠开始乡下抛馒头)

头几个馒头是抛给当家人的,当家人及村干部或德高望重的村民用新被面拉开接馒头,木匠在抛馒头时又念念有词:

一对馒头一对红,送得东家红又红!

两对馒头两对红,送得亲戚朋友来攀红!

三对馒头三对红,送得厨师红又红!

四对馒头四对红,鲁班先师徒子徒孙自己红又红。

果子上梁,子孙满堂。

果子落地,大吉大利。(木匠向下抛七样果子)

荣华富贵一起来到!恭喜发财。

荣华富贵要不要?(主要主人答:要!)

要荣华富贵为何不跪?(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村民跪下)

子孙满堂,荣华富贵万万年!

一对馒头抛到东,代代子孙出国公。

两对馒头抛到南,代代子孙中状元。

三对馒头抛到西,代代子孙穿朝衣。

四对馒头抛到北,代代子孙捧朝骨(笏hu)。

(木匠分别向东、西、南、北抛馒头)

最后,两根染红根部的竹子捆在两根主柱的上梁上。

抛好馒头,请木匠、泥水匠吃肉圆、馒头。然后给村里六十(或七十)以上(由村里定)分送馒头。

二、祠堂上梁要举行什么仪式

各地风俗略有不同,但是都很庄严、喜庆、神圣。

以下为某氏族上梁仪式的全过程记录:

1、出梁

2月7日是宗祠上梁的日子,一大早,村里的男女老少胸前佩戴红花,聚集在小学等待出梁。在一楼教室里放着的,是上梁仪式的两根梁木。当日早上6点30分,教室门打开,两根披着红布的梁木出现在眼前,在一阵鞭炮声和“喝彩”声中,几个壮汉抬着两根梁木出发了,他们绕村子一圈,前往目的地———司徒朱氏宗祠。聚集的村民跟着前往,出梁仪式开始了。

2、拜梁

祠堂放着一张方桌,桌上放有锤子、斧头、镰刀等工具,方桌下方左右两头各放有两条错开摆放的新长凳。梁木到后,按照大头在右、小头在左的方式停放在凳子上,接下来就是拜梁仪式。

村里人按照家族依次拜梁,拜一下,主持人就在梁木的卡槽里倒一滴酒,据说此举寓意着地久天长。有人将公鸡鸡冠血滴在方桌上的工具上和酒碗、梁木的卡槽里,随后,主持人将鸡血酒滴到梁木的卡槽里祭梁,边滴边“喝彩”和放鞭炮。

3、上梁

拜梁仪式结束后,紧接着就是上梁,也称“升梁”。由屋顶上的人抛下四根红布条,下面的人将它分别系在梁木的两端,然后由屋顶上的人将梁木拉到屋顶,按照头梁在前,二梁在后的顺序安放在屋梁上。

4、抛梁

上梁仪式最热闹的程序就是抛梁,寓意招财进宝。梁木安放好后,就开始抛梁,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齐齐守在下面。抛梁一开始,大家都争相去接捡抛下来的食品。屋顶上提着箩筐的人边抛边说吉利话,下面的人要大声叫好,不然,他们就延迟抛撒箩筐里的糖果、花生、糍粑等。

族人代表说:“这次上梁仪式,无论是在外地工作还是嫁出去的同村人都赶回来了,以前都没见过这种仪式,这次也见识了一回。”他开心地说,村里有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有利于增进了解和认识,加强团结。

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离开村子快30年的一位族人代表认为,这次上梁聚在一起,让那些长期在外的游子,感受到了“根”的存在。“这让宗族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也利于村民间相互沟通。”朱东华说。

对村民们来说,上梁不仅仅是一种仪式,它还是同村同族人之间的血脉纽带,吸引大家来寻根,一起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