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栽培方式对油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爱go旅游网
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期 不同栽培方式对油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颜迅平 王琳燕 黎祖新 熊志荣 (・贵州省石阡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石阡555100; 石阡县河坝场乡农业服务中心; 石阡县本庄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摘要为探索油菜大面积节本增效轻简栽培模式,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经济性状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谷林套种栽培方式具 有稳产、增效、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的优势,今后在油菜生产上可因地制宜推广谷林套种栽培技术。 关键词 油菜;栽培方式;经济性状;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5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1—0052—01 近几年,随着受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传统油菜栽 培技术生产成本增加及油菜生产效益过低等因素影响,导 致石阡县油菜种植面积不断下滑。为进一步发展当地油菜 种植产业,探索适宜石阡县大面积油菜节本增效轻简栽 培方式,促进油菜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特进行本 试验。 1材料与方法 ld试验概况 距50 cm,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 翻犁移栽种植,行距50 cm,窝距33 cm,每窝移栽2株, 密度为12.0万株/hm ;直播行距50 cm,窝距33 cm,施足基 肥后将细灰拌种直播,确保密度为37.5万株/hm ;谷林套种 密度为37.5万株/hm 。 1.3试验方法 2012年9月24日划出试验小区。处理A翻犁移栽,9 月26日进行育苗,10月20日移栽;处理B直播,播种时间 为9月26日;处理C直播播种时间为10月20日;处理D 试验地设在石阡县石固乡平坝村下坝组一农户责任 田,海拔830 m,面积1 533 m ,土壤类型为黄壤,前茬作物 为水稻。供试油菜品种为油研50号。供试有机肥为充分腐 谷林套种播种时间为9月25日。每个小区施牛粪65 kg、 正常产气使用的沼肥80 、尿素1 kg、普钙2.25 kg、氯化钾 0.68 kg、硼肥25 g,牛粪、普钙、氯化钾、硼肥作为基肥进行施 用,沼肥加尿素在苗期和开盘期作为追肥2次进行施用。处 理A结合开盘期进行中耕除草,处理B、处理C、处理D在 熟的牛粪、正常产气使用的沼肥。供试化肥为尿素(贵州赤 天化生产,NI>46%)、普通过磷酸钙(P O ≥16%)、氯化钾 (K20≥60%)、硼肥。 1.2试验设计 播种前和苗期分别进行1次除草。2013年5月20日测定农 艺、经济性状。 2结果与分析 2.1经济性状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翻犁移栽(A);同期直播,播 种时间与处理A苗床播种时间一致(B);不同期直播,播种 时间与处理A移栽时间一致(C);谷林套种,播种时间在水 稻收获前10 d左右,油菜与水稻共生期10 d(D)。试验地设 计长24.9 m,宽l6.0 m,3次重复,共1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 列。每个小区面积30 m (6 ex5 m),小区间距30 rcm,重复间 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相符,说明取样具有代表性,数据 可靠。由表1可知,理论产量为处理A>处理D>处理B>处理 C。影响油菜理论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 表1不同处理油菜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调查 数、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翻犁移栽单株有效角果数、角 移栽、谷林套种分别与其他处理呈极显著性差异,谷林套种 粒数、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最多,其次是谷林套种。 2.2生育性状 与同期直播、不同期直播呈极显著性差异,翻犁移栽与同期 直播、不同期直播呈极显著性差异。 2.4经济效益 不同的栽培方式对同一油菜品种的生育期有一定的影 响【l-6]。处理D比其他3个处理的生育期要提前1O~15 d成 熟:处理A由于是通过育苗移栽,能够充分满足油菜生长的 条件,因而角果生长得比较饱满。 2-3产量 各处理的实际产量位次为处理A>处理D>处理B>处 经成本、产值核算,由表2可知,净产值位次为处理B> 处理D>处理C>处理A。表明油菜采用谷林套种栽培方式能 表2不同处理油菜投入产出比 理C。翻犁移栽与谷林套种之间产量相差不大。产量差异经 方差分析翻犁移栽与谷林套种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但翻犁 作者简介收稿日期52 颜迅平(1961一),男,贵州石阡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 广与试验、示范工作。 2013—07—22 注:产值按收获时价格计算,物化成本即农药化肥种子。 (下转第54页) 农艺学 表2不同处理千粒重方差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期 万hm 左右,可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1 366.69万元左右。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水溶性硅肥后期生长清秀,叶 面积增加,叶片光合作用增强;水稻穗粒饱满,秕粒减少;明 显增加水稻的干粒重,一般增加2.4 g左右;增产稻谷1 580.2 表3不同处理对水稻千粒重影响LSD法分析 kg/hm ,增产率为18.35%;有效增加水稻秸秆的茎粗,增强 秸秆韧性和抗倒伏能力。因此,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 上,有效补施硅肥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措施。 4参考文献 [1]胡定金,王富华.水稻硅素营养[J].湖北农业科学,1995(5):33—36. 显著和显著水平,但对增加干粒重的作用处理C高于处理 [2】王文卿,任贵贤,马鹏举.蔬菜叶面施肥的作用与技术【J】.内蒙古农业 科技,2005(12):363—364. B,因此选择水溶性硅肥大面积推广施用较为理想。 2.2.3水稻产量。从表1可以看出,理论产量最高的为处理 C,平均为10 190.5 kg/hm ,较处理A、处理B、CK分别增产 514.1、784.9、1 580.2 kg/hm ,增产率分别为5.32%、8.35%、 18.35%;而处理B及处理A较CK分别增产795.3、1 066.1 【3】高丁石,魏艳丽.几种主要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J1.河南农业科学, 1995(5):36-37. 【4]张保胜-/』、麦中后期叶面施肥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2009(3):29. [5]曹伟召,杜磊,翟涛,等.中量元素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0):11-12. 【6陈军.不同叶面肥对寒地水稻增产增效效果研究分析【6JJ】.黑龙江生态 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4):28.128. kg/hm ,增产率分别为9.24%和l2_38%。从以上产量增产效 果来看,在水稻生产中叶面喷施水溶性硅肥效果显著。 2.3经济效益 [7】朱宗春,孙兰英,黄英,等.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 NJ]. 上海农业科技,201 1(4):107—108. f8】李云春,王祥林,朱德雄,等.不同叶面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研 究l J1.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34—35. [9】周奶弟,郭小苟第,吴增琪,等.不同叶面肥对水稻国稻6号的增产效 果lJ1.浙江农业科学,2008(6):721—722. 按照水溶性硅肥每次施用l_5 kg/hm ,施用2次市场价为 90元/hm ,按照稻谷1.96元/kg算,增产稻谷1 580.2 kg/hm , 可增收3 097.192元/hm 左右,按照黄墩湖稻区7 000 hm 算,可增加收入2 168.03万元,邳州市每年栽培水稻3.67 (上接第51页) 表[10]吴忠胜,宋绍强,何健,等.福邦叶面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J】_ 北方水稻,2008,38(3):171—172 2不同赶花粉时间间隔内考种结果 ”—— ” -+一*+-—+一n—。 一—・ 赶花粉的时间间隔,充分利用活花粉,能提高授受粉率,增 赶花时间,充分利用活花粉,提高制种产量。 4参考文献 【1】杨俊涛.杂交水稻制种人工赶粉技术的改进及配套措施【JJ.种子, 1989(5):64—65. 加制种种子产量。试验表明,5 min赶花粉1次的增长幅度大, 但实际生产中由于工作量过于大而难以推广应用。10 min 赶花粉1次为适合的工作量,利用活花粉,提高产量,增加 【2】黄雪妹.杂交水稻秋季制种高产技术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1996 (1):12—13. 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而15 airn和20 min赶花粉1次的 就浪费很多花粉,降低制种种子产量。 在实际的杂交水稻制种中考虑成本和工作量等因素, 建议在开厢不对风向时或无风的天气每天父本盛花时。在 肉眼看到花粉起尘的时候,连续赶花粉4~5次,不能停留, [3]吴传根,郑韶平.杂交水稻Ⅱ优lO号高产制种技术【JJ_种子世界, 1998(4):32. [4】罗仕安.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7):163— 164. 『5]兰陆寿,黄一飞,胡锋,等.杂交水稻繁殖制种赶粉新方法——垂直行 向赶粉法【JJ.杂交水稻,2003(3):33—34. f6]李新奇,袁隆平,邓启云.人工辅助赶粉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 中的作用lJ1.种子,2003(6):37—38. 开头1~2次和后尾2~3次可每15~20rain赶1次。在关键的 盛花和盛花高峰期每5~10 arin赶1次,连续赶几次为恰当 (上接第52页) 4参考文献 [1]张东昱,赵东霞,闰志利,等 由菜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产量与效益 的比较研究m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6):81—86. 『2]吴安平,夏起听,殷少华,等.双低优质油菜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初 探lJ1.作物杂志,2010(4):126—128. 【3】李崇辉.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油菜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西 南农业学报。1997(4):36—41. [4】李锋,张春雷,李光明.栽培措施对直播油菜冬前生物学性状及产量 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42_47. [5】张士来,杨云,王桂枝,等 由菜高产栽培理论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 应用lJ1.云南农业,2011(1):33~34. f6】周明,姜立纲,刘明池,等.我国热带海岛地区油菜有机栽培技术初探 明.安徽农业科学,2010(21):64—65,68. 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种植经济效益。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油菜采用育苗移栽方式,在苗期能够满 足油菜生长的水分、养分需求,培育壮苗是提高油菜产量的 重要措施;育苗移栽对比直播要提前10—15 d成熟;翻犁移 栽与谷林套种栽培的产量相差不大;油菜实行谷林套种 栽培方式具有稳产、增效、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的优 势。因此,今后在油菜生产上可以因地制宜推广谷林套种栽 培技术。 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