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爱go旅游网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教师的角色是讲授知识,学生是死记硬背、题海训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已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正在苦苦探索着,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尝试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定位正确的教学角色。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政治;角色;转变

高中政治新课改是对改革呼唤的回应,她所倡导的新理念应渗透在新课改之中,高中政治教师观念上应更新,方法上要创新,素质上须提升。更新观念是课改的良好开端和前提条件。在这一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努力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框架和教学模式及转变教学理念将成为高中政治教师进行课改研究和课堂教学的新课题。那么,作为政治老师我们应该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

一、教师角色转变应该从教育观念上开始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我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是他们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转型,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地进入了信息社会,文本文字已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形式,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只有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才能自觉自愿地去实践。我认为:新型的教师角色,教师不应该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应该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民主渗透的意识。教师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要关注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 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权威者,更多的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求知伙伴。

二、以学生为中心,充当学习的“指导者”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讲,学生多数是听和记,学生是灌输式学习和压迫式学习。高中政治新课程重视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方式,帮助他们认

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以育人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位高中生的整体发展,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老师在这一过程该做什么、怎么做,老师的位置在哪里?我的看法是:我们既要从传统的政治课堂与新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的区别中,去探求教师角色的转变,给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重新定位;又要从新课标、新教材对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任务要求中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明确新课程给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素质、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带来的更高要求,不断调整适应,在新课堂中准确定位,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充分运用开放性教学模式,充当课堂学习的“组织者”

传统的政治课堂上,教师为了传授知识,往往是先解释让学生理解,再训练让学生巩固,最后要求学生记住结论。知识的“霸权”注定了教师要主宰课堂,掌握和控制教学全过程,以防 “偏离轨道” 。新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同步进行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使学生在这里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教师自己要由课堂上的“主播、主演”转向“编剧、导演”,要从让学生 “听进去”转向让学生“动起来”,动手、动脑、动情,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施教之功,贵在导航,新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共同参与课堂,学生各有特性特长,能力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几十学生互动的课堂是动态变化课堂,离开精心设计、适时调控,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将成为乱乱糟糟“哄堂”,

这时,教师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但还要把握方向、控制节奏、全面协调,做课堂活动的协调者。

四、利用问题辩论,充当问题探索的“引导者”

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激烈的辩论,观点的设置必须要引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前文的中日钓鱼岛事件,有一部分人主张向日本举行军演,以武力征服日本,圆民心,扬国威;有一部分人主张中日和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中日友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到底哪种说法对?请同学们以哲学原理为依据进行辩论。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课堂效果很好。在辩论中,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

新课改理念要求政治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大突破。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

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有种观点认为传授知识和促进学生发展是对立的,不利于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改不需要落实“双基”。事实上,从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关系看,知识是最基础的,方法是一种在形成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被内化的知识,能力则是在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引起质变的产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方法和能力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只要我们能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塑造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角色,学习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我们一定能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