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保障措施
作者:吴伦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07期
摘 要: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00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贵阳市2008年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60m3/人·年,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属中度缺水城市。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以贵阳市为例,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个人提出的粗浅看法,以供交流。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建设;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416.9 文献标识码:A
1 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统一
贵阳市目前有水利局、城管局、环保局等近十多个部门涉及水务管理工作,由于多部门管理治水,使得城市供水、排水、污水治理等工作存在一定的矛盾,往往出现缺位、错位、越位的现象。由于各部门职责交叉、权属不够清晰,开发、管理、节约、保护水资源不够协调,缺乏统一规划及统一管理,达不到水资源综合、统一优化调度,未能充分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
1.2 节水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
尚未形成较为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水资源费占水价的比重较小;水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不够完善,地表水、供水企业水井和自备水井等经营性用水仍未完全开征水资源费;农田灌溉相对粗放,需进一步完善灌溉用水制度;缺乏节水激励机制,再生水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制度保障;对节水的投入不够,投融资体制不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资金投入不够,缺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节水的机制;节水公众参与机制不够健全,公众节水意识仍有待提高。
2 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保障措施 2.1 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鉴于目前贵阳市水资源紧缺及管理现状,必须尽快建立利于统筹规划、有序开发、优化配置、综合利用、有效节约、注重保护、统一管理的水行政行业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和基于市场运作的水工程管理体制,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逐步完善水务管理,最终实现水务一体化。
2.2 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2.2.1 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初步完成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2.2.2 计划用水制度
计划用水是节水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推动城市节水工作行之有效的重要制度和手段。通过计划管理,建立定额标准系统,超定额、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促使人们逐步改变常年在低水价形成的粗放型用水观念和习惯,不断增强节水意识。 2.3 强化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将取水许可制度与允许取水总量相挂钩,实施总量控制下的取水许可并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狠抓节约用水。所有新增取水项目必须进行包括水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等内容的水资源论证,未通过水资源论证的取水项目,不予受理。
修订完善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提高水资源费标准,扩大水资源征收范围,提高水资源费在水价中的比重;针对不同用水对象实施差异化水价政策,对用水浪费、污染严重等社会成本较高的用水户,实行阶梯式水资源费,制定更加严格的收费标准;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费高于一般地区。研究收取农业用水尤其是经济作物等高附加值农业用水水资源费。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紧缺程度和用水对象,征收不同标准的水资源费。对城市绿化、市政设施、消防等公用设施用水尽快实行计量计价制定。强化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建立起水资源费统一征收、集中管理、依法使用、有效监督的运行管理制度,由粗放管理转变为制度管理。 2.4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目前,贵阳市现行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致使水资源利用相对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费严重,造成水资源配置难以优化、水污染加剧。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制定和完善科学的水价制度。重点的工作内容包括:逐步提高水利工程水价;合理调整城市供水价格体系;完善农业水费计收办法;制定非常规水源供水价格;加大水资源费征管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费、排污费征收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和计量;制定科学的水价管理制度,提高水价管理能力;实行水价听证制度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5 推进节水产品认证与市场准入
制定有关节水器具的法律法规,对节水器具的开发、生产及推广应用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严格依法管理,尽快制定并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各种配件具有通配性,同时纳入设计规范,对节水产品实行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大力推广节水型生活器具,对新建、改、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不得继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积极采取补贴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单位和居民尽快更换现有建筑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
2.6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向前推进的重要保障。完善执法监督和处罚机制,建立节水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与任务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分解到各地区、各有关行业和重点企业,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调整、健全本市节水管理组织机构,理顺关系,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明确职能分工,形成内部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市节水管理机构要根据节水工作的各个侧重点划定人员职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设定目标责任书,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于各部门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指标。公众参与就是把民主政治的思想贯穿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建立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公民充分参与节水的制度安排,注重鼓励用水者组织参与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参与用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和监督,以及水价的制定和实施;用水者组织应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广大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促进节水的社会化。 结束语
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方能促进和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杨生春,李世珠.全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切实保障可持续发展[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8.
[2]黄守宏.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利.2005.13.
[3]曹金玲.建设节水型横水之我见[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9. [4]王宏斌.水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价值工程.2010.2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