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古诗教案
【篇一:古诗《画》教学设计】
诗《画》教学设计
什邡市实验小学 濮德莉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
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课前准备:
1、一幅山水画挂图。
2、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
1、创设情景,播放视频。(《画》古诗新唱)
2、出示:山、水、花、鸟四字和一幅山水花鸟的中国画,指导学生按方位看图。谈话:古
代有位诗人就以《画》为题,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把“山、水、花、鸟”四个字都用上了,大家想不想看看这首诗?(出示整首诗)
二、学习古诗
(一)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教师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2、识字:
⑴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⑵自由读诗,在诗中的圈出(生字条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⑶出示本课生字,多种形式反复认读。
⑷提问: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
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前鼻韵母“近、春、人”;后鼻韵母“听、声、惊”;整体认读音节“远、无”。)
(二)二读古诗,识记生字。
1、师范读古诗,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较长,做上记号。
找出重正音,指导朗读。
近听/水/无声。
人来/鸟/不惊。
2、师范读古诗,学生正确朗读。 3、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思路: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4、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完成相应的练读与练笔。 (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思路: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练一练,找生字。
找生字:
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的读书。
近来你还好吗?
(三)三读古诗,了解诗意与字义。
1、读生词。
2、由两组生词引出说反话(找反义词)。
3、从诗句中找出反义词,巩固训练。
4、(师:一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真有趣,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配乐朗读、带动作朗读古诗。一边读诗句,一边指导看图,理解诗意。
小朋友,这么美的一幅画,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表演看?那我们一起来吧!
(远远地看画中的山,配上“远看”的动作――远看山有色;贴近画侧耳听――近听水无声;想像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春去花还在;到画前驱赶鸟儿――人来鸟不惊。)
图和诗对照着读后,感悟诗意
5、课件把古诗的“山、水、花、鸟”四个字留下,其它隐去。小朋友,现在上面又出现了这四个字,谁能把没有了的字背回来呢?(可结合挂图来背)
6、训练背诵。(形式:同桌听背)
7、小结学习成果:填写学案上智慧星中的姓名。
8、归纳,补充板书。
三、作业布置:
1、熟读古诗,把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和小伙伴们一起用“山、水、花、鸟”说几句话吧。
四、板书设计:
【篇二:一年级下册古诗文诵读教案】
古诗文教学进度表
春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 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 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1. 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 初读感知
(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4. 品读领悟
(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③屏幕上依次显现四句诗表现的画面,学生看图吟诵,体会意境。
教学目标 :
村居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春天还是一首诗呢!清代有位大诗人高鼎,写下了一首有关春天的诗《村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古诗 1.读题。
2.出示古诗。自读古诗,指名读。生评,再读。 师范读,生齐读。
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是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春烟、)
4. 小朋友的本领真大,在文中找到了春天。老师也找到了春天,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老师找到的春天?多媒体出示一张张图片。师述: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是否已经被这美景所吸引了呢?再来读读“陶醉”这个词。
5.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孩子们又会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读读三、四两句诗。你读懂了什么?介绍“纸鸢”。
6.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处处春光明媚、莺歌燕舞,处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小朋友在广阔的田野里放着风筝,心里高兴极了。人们居住在这里,生活地多么幸福这就是田园生活,这就是乡村生活。因此,诗人高鼎将这首诗取名为《村居》。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7.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 8.背诵古诗。
三、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回家后收集几首有关春天的诗。
教学目标:
登鹳雀楼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二、讲授新知 1.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读的效果
(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生评议。) (3)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放录音)
(4)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
(5)让我们再次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景象。(屏幕展示动 (6)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礴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 (7)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三、课堂小结
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好吗?,(自由读古诗)
(2)你们读得真棒!希望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把自己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
绝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绝句》(板书)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三、逐句解释,理解美 1.范读全诗
2.学生试读,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生释词 4.析句
第一、二句写了什么?分别表现了什么特点?诗人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是怎么想的? 5.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赏境诵读,抒发美。 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
2.请同学们带着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五、小结学法
六、布置作业 :抄古诗试背
板书设计: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篇三: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认识本文生字,会写三个字和笔画“一”,养成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二、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 了解古诗内容,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一、二、三”,了解诗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听故事,大体了解诗意:两个小孩在一座小山村外玩,不知不觉走出了二三里。这是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小朋友走累了,看见路边有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繁茂,一个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一枝,两
枝……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另一个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小孩听了停下手,两人一起欣赏起这美丽的景色来。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有个诗人叫邵雍,也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写下了一首古诗。师朗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诗,从诗中体味小山村的景色。
二、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我们先要把拼音读顺。现在老师请同桌一起读这一课的拼音,先每个都拼一拼,然后把一句话连起来读,会读了,把整首诗连起来读,看看谁的拼音读得准。
巡视指导。
反馈正音:指名分句读,逐句正音。表扬读得准的。连起来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
读得真不错,又准确又好听,老师把生字加上去,大家肯定也会读的一样好。拼音下出示生字,齐读。
三、认识生字
课文里面有很多生字是要大家认识记住的,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从古诗里拿出来了,你还能读好他们吗?
去掉拼音呢?
小朋友记得可真牢,一定是一边读一边用心在记是不是?
四、初步理解诗意
现在生字宝宝又回到古诗中了。请大家轻声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看图,诗中写的什么景物你在图上也找到了?
指导学生找出:烟、村、四五家(农户),亭台、花,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烟,炊烟,做饭时屋顶上的烟;村,村庄;亭台,亭子,避雨、休息的地方。这样看来,这首诗的意思同学们也懂了。老师考考大家。先说烟村和四五家,再合起来说;然后说亭台六七座;后说八九十枝花。
意思懂的会说是小朋友的本领,把不懂的提出来也是小朋友的本领。你还有哪句话吧不懂呢?弄懂一去二三里的意思。(一路走去二三里路了)
同学们真棒,先理解一个一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把整首诗的意思都弄懂
了。跟老师一起说一说。
三、生字读写
课文中有几个生字要同学们写。拼音字母是写在四线格上的,生字要写在田字格上。出示图,这就是田字格,每条线都有名字。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指导生字一、二、三的书写。
巡视指导。在语文书上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 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二、 巩固认识生字,深入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美。
四、读郑板桥的《咏雪诗》,加深对数字的印象。
五、练习:数球员、摘苹果等。
课后练习:生字抄写本、课堂作业本和每课一练。
教后感
早上第一节课上完了《一去二三里》,同事给了我不少意见,比如儿童化语言不够,拼音放得不够开等等。针对这些和我自己的一些反想,我觉得:
一、如果学生和老师互动默契, 不用儿童化语言而选择较为规范的成人语言对课文的学习不会有大的影响,而且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二、数字“一”至“九”的组词只说一个就行,后来我又找到《数字量词歌》,用这代替数字组词会好得多。在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就让学生朗读了《量词歌》,趣味性强而且为量词的正确
使用做好准备;
三、上课时我本身不够有激情,没能很好地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影响到学生的体会。
语文课没有固定模式,教师的个性决定一堂课的特点。既能利用好文本组织学生有效学习又能发挥自己的特点是我一贯的追求。
《咏鹅》教案
一 课文说明
《咏鹅》是一首古诗,用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的极为生动活泼。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写鹅鸣叫时的声音及神态;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后两行写鹅在游水嬉戏时的情景: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绿绿的水面上,一双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表达了作者对鹅十分喜爱的情感,表达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 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是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感受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 教学重、难点
1 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 了解诗句大致意思,看拼音识字音。
四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生字卡片 3 图片
五 教学时数 2课时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二)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
吗?那请大家先猜猜谜语,猜对了,它才和大家见面。你们有信心吗?(放录音)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脚蹬一双红靴子,唱起歌来鹅鹅鹅,快来猜猜我是谁?
(三) 2 出示白鹅戏水图,(放录音)你们看我长得漂亮吗?你能说说我
长得什么样吗?我在干什么?
(四) 3 (放录音)你们说的真棒!唐朝的时候,一位大诗人叫骆宾
王,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有一天,他到池塘边散步,看到大白鹅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样子,
他非常喜欢,便即兴写下一首诗《咏鹅》(板书课题)一直流传到现在,你们想读读他的诗作吗?
(五) 学习新课 1 对照拼音初读古诗,读准、读好10个生字:泳、
曲、项、歌、毛、浮、绿、掌、拨、波。 2 检查读的效果 (1)难读字音:项 (2)易读错字音:曲、波、拨。 3 同桌互相检查指明读 (1)朗读时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学生质疑、答疑,若答不出,再启发引导) (3)大家说的那么好!连大白鹅都想说了,你们想听听大白鹅说些什么吗?(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说的特别好!可是,你们知道么?没收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现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4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播放诗中图景,配乐朗读) (2)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诵读古诗。 (3)谁能有节奏的读给大家听?(播放诗中图景,配乐朗读,学生评议)5(1)现在请学生闭上眼睛静
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的想象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唐诗、跳舞、绘画、朗读、表演、语言描述等,也可以合作完成) (3)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六) 6(1)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
样?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感人画面,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中吟唱出这种小诗?(体会朗读、练习背诵)
(2)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跟读、诵读、赛读)
(七)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朗读的真精彩,大白鹅都忍不住要夸你
们了!(放录音)同学们,你们读的真棒!我听了都非常感动!可是聪明的你们,能不能也像骆宾王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呢?
第二课时
1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集体、分组、个人)
2 学习生字:泳、曲、项、歌、毛、浮、绿、掌、拨、波、马、乌、鸟、写、毛、车。
(二)新授 1 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 出示新笔画,说明名称、写法。教师范写一个带领学生书写。 2 学习写字 (1)出示:马、乌、鸟、写。 观察这些字中,有我们新学的笔画么?请你找出来。(学生找出来后,教师用彩笔标出) 分析字形,比较这四个字的并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如画画、形象记忆、讲故事、编儿歌等形式)指导书写:先书写数遍强化字的笔顺,让学生明白每一笔在格中的位置,再指导书写。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毛、车、火。(观察:在前面学的几个字有什么不同)
3 指导学生在学字本上写。
(三)知识延伸 让学生课前找的一些五言诗和学生交流,按照课上所学的诵读五言古诗的节奏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体会。
五 作业安排 1 在田字格中,书写7个生字,并组词语。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搜集一些有关鹅的资料,了解更多鹅的知识;找几篇描写鹅的知识;找几篇描写鹅的文章读一读,知道更多有关鹅的有趣的故事。
七 教学反思 《咏鹅》是一首古诗吟唱歌曲。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鹅”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画、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首先是反复吟诵,品读韵语的语言美。其二,要开展想象,再现韵文的意境美。只有通过反复咀嚼,才能领会其言外之意,词外之情,感悟语言的凝练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相思》
二、初读感知
1.范读《相思》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6.看图说说《相思》这首诗的大意。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五、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六、设计板书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