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hinkin9 about Eco1ogy Tourism of American’s Vi 1 1age to Jiangxi 詹昱1刘堂发2李艳, ZhanYu LiuTangfa LiYan (1.南昌大学软件学院,江西南昌330047;2.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江西九江332020;3.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江西南昌330046) (1.SoRware College,Nanchang University,Jiangxi Nanchang 330047;2.Gongqing College,Nanchang Universiy,Jtiangxi Jiujiang 332020;3.The Superior People’S Court ofJiangxi Province,Jiangxi Nanchang 330046)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业态,目前正风靡国内外,成为世界旅游新潮流。江西农业资源 和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理应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争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转型升级 的双赢。本文通过结合江西文明生态村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江西省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积极探讨江西省乡村生态旅游的 发展前景。 关键词: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590 .。 文章编号:1671-4792-(2011)2.0182.03 文献标识码:A agricultural and rural tourism he organitc combination of a travel formats,and in he worltd tourism,a new Abstract:Travel asthe trend.In 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he tesolr,u'ces are very abundant.The tour ofthe condiitons,it should be ntensiiifed and actively promoting and to strive fo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he new counttry and a change in he tpromotion of a win-win situation.Combining n tihis civilized coo-villages rese ̄c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e developmentt of eco-tourism Jiangxi country and actively explore he tpotential for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eo—tourism. KeywordS:Rural-tourism;Ecotourism;Development Prospects 0引言 游、牧场旅游、渔村旅游和水乡旅游等。人们通过参与在乡村 的观光度假、探亲访友、考察体验等,既可以观赏田园景色, 许多国家已对生态旅游产品及其资源进行了明确规划。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广阔 的农村有着比城市更加丰富、更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旅游。 农村的自然风光、文化民俗、淳朴民风,为越来越多的中外旅 也可以参与田园、牧场等的耕作,还可以分享丰收果实,参与 地方特色的娱乐项目,这样既可陶冶情操也可强身健体,受 到了大众的欢迎。 游者所青睐。因此,近几年来农村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尤其 是各大中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增长速度更快。乡村旅游的开 发对丰富城市居民闲暇生活,发展农村经济起着积极的作 用。 美国城乡收入水平的加大促使乡村游成为带动乡村经 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初级产品(诸如采矿行业)价格的下 降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美国的农业人口越来越少,城 市人口越来越多。美国的乡村小镇和村庄开始萎缩,城乡的 收入差距也开始加大。而与此同时,2O世纪70年代早期一 种新形式的乡村旅游开始呈指数增长,尤其是在一些景色宜 人的乡村(如湖区)。有的城市居民甚至在乡村拥有一块土 地,每年用于度假之用。到2O世纪8O年代早期,乡村游被视 作是一种有力的工具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说 1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亦称“农业旅游”或“生态旅游”),即以农业 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 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 的旅游活动。 2美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在此时乡村游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推动其经济发展的其它产 业都处于下降阶段或发展太慢,惟有旅游业可以抵消这些因 素的不利影响。 2.1美国乡村游的发展 在美国,乡村游主要包括农业旅游、森林旅游、民俗旅 州立政府的重视和相应机构的建立为各地乡村游的发 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美国的联邦政府并不重视乡村游 3.1政府主导,双建结合 政府的主导集中体现在政府对乡村旅游的规划的主导、 的发展,联邦政府制定的政策过多集中于发展国际旅游,即 使是由国家旅游管理机构于1973年所制定的国内旅游法也 对基础设施的专项投入、对乡村旅游管理经营的正确引导、 相关条例规定的制定等。乡村旅游发展是开放的体系,在重 美 国 乡 游 展 根本没有提到乡村游。尽管有学者呼吁乡村游政策的出台, 但仍没有得到国会、总统的重视。在没有任何联邦政策指导 的条件下,各个州政府提供了支持。最显著的政策转变是各 个州分别制定了新的税收立法,允许市政当局针对用于商业 用途的食宿服务征税,一般被称为床位税、房间税等,这些收 视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应聚合社会之力,协同、健康发展。 首先要正确理解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乡村旅游的发展应 建立在对乡村旅游正确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把带有浓厚地 方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乡村民俗风情、乡村农事活动、乡村 文化景观等都作为乡村旅游的开发资源,围绕行、住、游、食、 村 旅 的 发 其 及 入被用于在当地建立“会议和旅游者办公署”,这些机构的使 命是带动本地区旅游收入的增加。以前仅仅是一些大城市才 有足够的资金来建立这样的机构,而这一税收政策制定后, 即使是一些小镇也建立了这样的机构。这一政策被认为是迄 今为止对美国乡村游的发展最具影响力的政策。其它一些州 立政策还包括建立旅游机构或部门,现在美国的每一个州都 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当地的旅游营销工作。 人们收入的增加和旅游消费习惯的改变为乡村游提供 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众所周知,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位居世 界前列,富裕的国民出游的目的不再仅仅满足于观光,他们更多的追求体验或者休闲,一些新的旅游消费习惯在逐渐形 成,也对乡村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趋势具体 体现在:人们对文化遗产观光游开始青睐;对传统以及乡村 生活的兴趣逐渐增an;拥有更多的假期;对健康问题的关注, 使人们更加向往乡村生活,憧憬宁静和无压力的环境;人口 老年化以及老年人的出游活动愈加频繁。 营销推动了乡村游市场的拓展。数据表明,自从1980年 以来,美国各地的年度性节日增加比例平均每年达到5%以 上,很多乡村游正是以这些节日为纽带而组织进行的。如威 斯康星州以世界的“汉堡之乡”著称,并且人们于1998年在 该州烹制出了重达2.5吨的汉堡包,同时记入了吉尼斯记 录,从此在该州每年都举行享誉全球的“汉堡盛宴”,吸引了 大量的旅游者。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开始依赖于由于年 度节日所带来的品牌效益,而这也成为了众多地区宣传旅游 特色,吸引游客的有力工具。 2.2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根据乡村游在美国的发展历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 启示: (1)有条件的地区利用本地资源开发乡村游项目,是带 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发展乡村游,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 (3)切合实际,更多地瞄准国内市场,特别是周边城市的 居民; (4)突出地方特色,根据游客的心理特点开发旅游项目; (5)通过节会营销树立本地旅游品牌,进一步拓展乡村 游市场。 3江西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与策略 ’ 购、娱等要素,精心设计,从而正确引导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 对 其次要做到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 江 西 合。文明生态村建设为江西省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很好的基 的 础。今后,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应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 启 不 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 3.2规划到位,合理布局 发展乡村旅游,应做到规划先行,杜绝盲目开发。对此, 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专项措施的同时,江西省旅游部 门与相关规划部门也应尽早出台 江西省乡村旅游规划大 纲》,为本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全面、可行的规划 参考。乡村旅游规划涉及面广,区域经济规划、农业规划、旅 游规划、文化规划等都是要考虑到的因素。在空间布局上,乡 村旅游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本省地理格局东西差异、南北异 同,以及各地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差异。 3-3制定标准,高端开发 就江西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来说,制定标准,主要指 的是对乡村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 统一评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低标准,低层次开发。对于 达不到相应标准的村庄,不应准许其作为乡村旅游地区来开 发。对于有条件开发乡村旅游的村落,也应制定相应的规格 标准,使其朝规范化、高层次发展。对于已开发但未达到相应 标准的村镇,应控制其进入旅游市场。特别提出的是。制定标 准,并非是搞“一刀切”,而是为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标准 参考以及评价体系,使其在发展各自特色的同时,对比进步, 协调发展。高端开发主要指的是拒绝低水平开发,立足本土, 着眼长远,不过分追求眼前利益,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低水 平开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尤其是对人文旅游资源的破 坏极其严重。在农家旅馆、新屋新合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建设 开发过程中,应强调与周围自然和谐同意,其建筑风格以当 地人文、地理、气候、民俗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审美观,采用古 朴典雅的别墅式、田园式和民居式建筑。 3.4深挖内涵,选点示范 目前,乡村游在我省尚处初始阶段,加上资金限制、经验 缺乏,全面推广发展乡村旅游是不现实不科学的。因此,全省 选取少数村庄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是很有必要的。一方 面可以整合各方面资源,集中建设开发,另一方面也可以使 其起到很好的示范宣传作用。一些市县也已意识到这点,并 1只3 ~ 已着手乡村游示范村选点建设工作。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 中,尤为重要的是旅游内涵的挖掘,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 源的挖掘两大方面。在被选定的这些示范村落中,文化挖掘 应作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头等要事。在开发定位上,应着 眼于使其成为江西文化、江西乡村文化、江西民族文化的代 表。文化的挖掘可以从传统民居、民风民俗、特色佳肴人手。 3.5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江西各地文化差异较大,各地资源状况不尽相同,各有 特色。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各地要深入调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把优势做大、做精、 做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不妨挖掘红色资源,做成“红 色乡村游”;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大面积连片农业种植区的村 镇则可考虑朝“绿色乡村游”方向发展;对于经济相对落后, 文化底蕴深厚又有独特性的村镇,可依托邻近区域,深入挖 掘当地民俗、民风,走一条古朴的“文化乡村”之路。 3.6适度利用,保护并重 良好的旅游资源是产业持续发展的资本。虽然在乡村旅 游开发过程中因遵循高端开发,但在开发规模上并非越大越 好,而应适度开发。适度开发利用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避免 过度开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本省发展乡村旅游唯一一 条科学、长远之路。对于有条件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庄,开发前 应对开发前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资源破坏等情况做出相 应的评估,做到未雨绸缪。对于乡村旅游条件尚不成熟的地 区,有关部门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尤其应对村内的古建筑、民 居、文物等进行专项调查统计,并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 3.7定位市场,培养人才 乡村旅游的目标消费者主要是城镇游客,差异性文化和 生活方式是城镇游客对乡村旅游感兴趣的主要方面。如何找 准目标客源城市以及目标细分客源的特征和需求,如何在满 足目标游客的现实需求,并且针对其潜在需求和可能需求来 打造旅游吸引物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关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 门应认真研究各自旅游市场,完善资料统计,对不同村镇发 展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等进行准确定位。人才的培养应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旅游从业人才,二是民俗文化传承人才。旅 游从业人才的培养包括各级旅游行政管理机关领导干部的 培养、企业经理队伍的培养;旅游队伍建设,主要为高素质导 游的培养;服务员工队伍建设,服务员工包括饭店客房服务、 餐厅服务、司厨人员、接待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旅游车船驾 乘、旅游商品销售人员等等。民俗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主要 指的是民族特色技能人才的培训。特色技能包括传统建筑工 艺、烹饪工艺、民族舞蹈、乐器等,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是传承 乡村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措施,意义深远。 3.8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 明确这一发展方向是使之规范化、健康、高速发展的根 本保证。生态因素、文化因素本来就是乡村旅游得以兴起的 根基。 乡村旅游开展所依托的资源,不是先人遗留下来的、死 气沉沉的、被称作凝固乐章的静景观,不是靠恢复、模仿而再 现的历史场景,不是失去原有自然环境的高度浓缩在有限空 间中的民俗风情,而是世代伴随人类繁衍、进化,充满生气与 兴旺景象的能将游人融于其中的环境、氛围和活动。中国传 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即只有贴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属于人类的。生态旅游、文化旅 游正是这一传统哲学思想在旅游业发展方向上的体现。反过 来说,乡村旅游也是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最佳方 式。江西乡村旅游不能只停留在观赏、采摘的表象繁荣上,必 须走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并结合自身的优 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营养,才能 持久而兴旺地发展下去。 4结束语 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其市场需 求将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呈不断 上升的趋势。江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 对江西乡村旅游的具体情况的分析,结合了国内外乡村旅游 的有关情况,并浅显地分析了江西发展乡村旅游具体可行措 施和前景展望,希望能为江西的旅游业带来微薄帮助。 参考文献 【l】张忠元,向洪.旅游资本t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 2001. 【2】钟海生,郭英之.中国旅游市场需求与开发【M】.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 [3】程道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6. 【4】中国旅游学术研究【DB/OL].http://www.5 1 1unwen. ore/details. 作者简介 詹昱(1981_),女,江西丰城人,南昌大学软件学院,助 教,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刘堂发(198o_-),男,江西南康人,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讲师,MBA,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管理; 李艳(1983一),女,江西南康人,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