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受车辆荷载的冲击摩擦和反复弯曲等作用,同时 还受温度、湿度反复变化的影响,因此路面应具有较高的抗弯拉强度、良好的耐 磨性能和尽可能小的胀缩性。这就要有良好配合比设计,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本文通过阐述混凝土组成材料对路而质量的影响,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 计重要性。
【关键词】混凝土组成材料配合比重要性
一、前言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 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水泥混凝土路而发展迅速。尽管水泥混凝土路面 一次性投资大,但它具有高强耐磨、耐久、养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车行速度 高等优点,使混凝土路面近几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大交通量的公路和城市道路, 通村公路等更多地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受车辆荷载的冲击摩擦和反复弯曲等作用,同时还受温 度、湿度反复变化的影响,因此路面应具有较高的抗弯拉强度、良好的耐磨性能 和尽可能小的胀缩性。而影响上述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原材料性能的波 动、混凝土养护的好坏、施工工艺的优劣、施工管理水平及施工温度、湿度的 影响等,
二、混凝土原材料对路面质量影响
1.水泥
混凝土路面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泥的性能,水泥根据矿物组成的不
同而有许多种类,因此应选用安定性合格、强度高、干缩小、耐磨和抗冻较好的 水泥。就品种而言,应选用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标号应根据道路 等级、强度要求选用。水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水泥过多过少都不 利于混凝土质量,因此配合比设计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水泥用量的确定。
2细集料
细集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及混凝土路面的耐磨性有较大的影响。如压槽、拉 槽、刻槽等都是通过表面层形成的线状槽来实现的。如果砂子的耐磨性差,与水 泥胶结能力不好,路面的耐磨性和耐久性就会变差。据资料介绍,当砂中石英含 量大于三分之一时,路面的耐磨性能明显增强。其次是砂子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 度。砂子的颗粒级配表示大小颗粒砂的搭配情况,混凝土或砂浆中砂的空隙是由 水泥来填充的,为达到节约水泥、提高强度和耐久性,应尽量减少砂粒之间的空 隙。良好的级配应有较多的粗颗粒,同时配有适当的中颗粒及少量细颗粒填充其 空隙。
3粗集料
粗集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粗集料对 强度的影响取决于集料的表面特征、颗粒级配及其力学性能。
(1) 颗粒级配。石子级配好坏对节约水泥和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有
很大关系。粗集料应具有较好的颗粒间的搭配,以减少空隙率,增强混凝土密实 性。粗集料的颗粒级配采用筛分法测定,连续级配石子颗粒呈连续性,用连续级 配的集料配制的混凝土混合料,其和易性较好,不易发生分层离析现象。
(2) 强度。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集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
的强度。当混凝土受荷后,在集料与砂浆界面处产生拉应力和剪应力。当界面有 保障时,集料颗粒所受的应力要比砂浆大,如果集料强度不高,混凝土可能因集料 的破坏而破坏;另一方面,如果集料强度过高,会使界面拉应力增大,从而降低粘
结强度,因此集料的强度与界面粘结强度的优化匹配对提高混凝土强度具有实际 意义。一般集料强度是混凝土强度的2_ 3倍比较合适。
(3) 表面特征。粗集料的粒形、表面结构主要影响集料与砂浆的界面粘结强
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石子粒径大,其表面积随之减少,因此保证一定厚度 的润滑层所需的水泥砂浆的数量也相应减少,所以石子最大粒径在条件许可K, 应尽量选用大些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增加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因泌水、振捣不 实的薄弱面的增加而降低混凝土强度。但从耐久性、抗磨性及经济的角度考虑, 集料粒径又不宜过小,一般在30- 40mra之间较为合适。 三、混凝土配合比 对路面质量的重要性
混凝土配合比除了要满足强度要求外,还要考虑预防早期裂缝的发生。常见 的有塑性裂缝、膨胀裂缝等。这些裂缝对路面的危害极大,轻者降低路面强度及 耐久性,重者导致板体破坏。
塑性收缩裂缝与季节、气温、湿度、运距等有关。新铺筑的混凝土路面,当 单位用水量过大时,将发生集料与水分离的现象。集料下沉,水上浮。造成表面 泌水,在不采用真空吸水或复振工艺时,最终在路面表面形成裂缝,严重时路面脱 皮。预防措施是选用泌水适当的配合比,一般在测坍落度时,坍落度桶周围基本 不泌水为宜。塑性收缩裂缝主要由于泌水量过少而引起的,当然也可能由于急剧 干燥而引起,因此路面混凝土并不是泌水越小越好。适当增加泌水量,使路面表 面有足够的供水泥水化的水,同时要重视混凝土的初期养生。混凝土表面必须有 遮盖物以防水分过快蒸发。
膨胀裂缝是由于水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而 板面温度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当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应力 时,便产生裂缝。预防办法是优先选用水热化低的水泥,降低入模温度,采取蓄水
法和覆盖法进行降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里程的增加 和对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混凝土路面的认识也在加深,对于路面混凝土配合比的 设计我们将会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强化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筛选,深刻认识混凝土 原材料与配合比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重要性,把这些经验认识应用于公路工 程实践中,不断提高路面质量。
参考文献:
[1]滕旭秋,陈忠达.蒋万民.二灰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1).
[2]
长安
周卫峰,赵可,王德群,许克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3]
荣庄等.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中国建筑出版社,1998
余.
了洲祥,龚晓
[4]
南,李又云,唐启.考虑变质量的路基沉降应力变形协调分析 法.中国公路学报,200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