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研究文献 专著、论文:
1、【日】见中尾万三:《南宋官窑と郊壇下新官窑》,东京:大乘,1930版。
2、周仁(周子竞):《发掘杭州南宋官窑报告书》,载《国立中央研究院总报告》第4册,
民国二十年,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1932版。
3、【日】松村雄藏,《宋窑の遺跡を尋ぉて》,东京:陶磁,六卷二号,1934版。
4、朱宏达:《修内司官窑图解》,宾鸿堂印行,1937年。 5、【日】米内山庸夫:《支那風土記:青瓷窑ぉ探る》,东京:改造社刊,1939版。
6、【日】米内山庸夫:《南宋官窑古窑址の发现》,载《世界陶磁全集》第十卷,河出书房,1955年版。
7、陈万里:《中国青瓷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8、周仁、李家治:《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载《考古学报》,1960年第1期。
9、周仁、张福康:《关于传世“宋哥窑”烧造地点的初步研究》,载《文物》,1964年第6期。
10、阮平尔:《南宋官窑新探》,载《越瓷论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1、浙江省博物馆:《三十年来浙江文物考古工作》,载《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年~1979年)》,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12、汪庆正:《官、哥两窑若干问题的探索》,载《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出版,1981年版。
13、宏明等:《南宋官窑青瓷的研究》,载《硅酸盐学报》,1983年第1期。
14、陈显求、朱伯谦:《南宋郊坛下官窑与龙泉哥窑的陶瓷学基
础研究》,载《硅酸盐学报》,1984年第20卷2期。
15、傅振伦:《<陶说>译注》,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 16、陈显求、陈士萍、李家治:《从技术上看宋代施乳浊釉的名瓷》,载《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成就》,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
17、郭演仪:《中国南北方青瓷》,载同上。
18、谭旦冏:《南宋官窑》,载《中国陶瓷史》,光复书局,1985年版,第595~598页。
19、沙孟海:《南宋官窑修内司窑址问题的商榷》,载《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6期。
20、牟永抗、任世龙:《官哥简论》,载《湖南考古辑刊》第三辑,1986年版。
21、葛玲玲、阮平尔、李刚:《综论我国古代的官窑》,载《河北陶瓷》,1986年第1期。
22、张翔:《南宋余姚窑址的发现——记低岭头类型古窑址调查》,载《中国古陶瓷研究会1986年西安年会论文集》,1986年版。
23、叶宏明等:《南宋官窑青瓷的研究》,载《中国古陶瓷研究》,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4、朱伯谦:《谈南宋官窑》,载《中国古陶瓷研究》创刊号,1987年第1期。
25、汪庆正:《汝窑的发现及其相关诸问题》,载同上。 26、冯先铭,《官窑》,载《中国古陶瓷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87年版,第275~276页。
27、何政广、许礼平编:《宋代宫廷垄断的三个瓷窑》,载《宋元陶瓷大全》,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88年版。
28、谭旦冏:《宋瓷今释、论官窑、宋官窑器与民窑器的分野》,载《陶瓷汇录》,国立故宫博物院,1988年版,第69~150页。
29、李国桢、郭演仪:《中国名瓷工艺基础》,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年版。
30、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宋官窑特展》,国立故
宫博物院出版,1989年版。
31、陈显求、陈士萍、张翔:《郊坛官窑粗瓷和黑釉瓷》,载《89’古代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32、周福根、李中和、叶宏明:《南宋青瓷的显微结构》,载同上。
33、姚桂芳:《略论杭州乌龟山南宋官窑的烧造年代及来龙去脉》,载同上。
34、李中和、叶宏明、周福根:《南宋官窑与哥窑古瓷的釉层分析》,载同上。
35、李德金:《乌龟山南宋官窑出土的产品及烧制工艺》,载《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36、沙孟海:《再谈南宋官窑窑址和有关资料》,载《浙江省博物馆馆刊》,1989年第1期。
37、袁南征:《关于南宋官窑》,载《东南文化》1989年第6期。 38、陈文平:《宋代五大名窑·官窑》,载《中国古陶瓷鉴赏》,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年版。
39、熊寥:《南宋官窑青瓷艺术》,载《中国陶瓷与中国文化》,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40、朱伯谦:《釉质肥润珍世瑰宝——南宋官窑》,载《朱伯谦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版。
41、李刚:《论宋代官窑的形成》,载《古瓷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2、李刚:《南宋官窑琐议》,载同上。
43、陈万里:《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两木出版社,1990年版;或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版。
44、阮平尔:《南宋官窑工艺承嗣三题》,载《中国古陶瓷研究专辑》,1991年版。
45、李正中、朱裕平:《南宋杭州官窑瓷》,载《中国古瓷汇考》,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3~37页。
46、陶青山:《南宋的官窑》,载《中国陶艺鉴赏》,武陵出版社,1992年版,第111~126页。
47、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浙江部分古瓷胎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载《古陶瓷科学技术》第2集,1992年版。
48、李辉柄:《宋代官窑瓷器之研究》,载《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第2期。
49、苗建国等:《古陶瓷产地判别的科学研究》,载《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第3期。
50、孙彦点校整理:《古瓷鉴定指南·三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
51、李辉柄:《宋代官窑瓷器》,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版。 52、朱裕平:《中国瓷器鉴定与欣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53、周少华:《杭州乌龟山南宋郊坛下官窑原料的研究》,载《中国陶瓷》,1994年第2期。
54、李民举:《宋官窑论稿》,载《文物》,1994年第8期。 55、《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陶瓷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
56、张翔:《杭州乌龟山南宋官窑遗址出土的粗瓷纪实》,载《’95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57、陈全庆、周少华:《宋代越窑、汝官窑、郊坛官窑、龙泉窑青瓷微观结构、呈色及玉质感的研究》,载同上。
58、C.T.Yap、Younan Hua:《中国八大名窑青釉瓷: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汝窑,临汝窑,钧窑,耀州窑和哥窑》,载同上。
59、中国博物馆学会编:《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载《中国博物馆志》,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61、汪庆正:《宋官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载香港敏求精舍编《文物考古论丛——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两木出版社,1995年版。
60、金志伟、王玉:《修内司官窑今何在》,载《光明日报》,1995年4月10日。
61、《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南宋官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62、李辉柄:《修内司窑的正名及相关问题》,载《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第1期。
63、陈方晓、华雨农:《南宋修内司窑初论》,载《中国文物报》,1997年1月12日。
64、沈岳明:《修内司窑的考古学观察——从低岭头谈起》,载《中国古陶瓷研究》第4辑,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版。
65、陈元甫:《乌龟山南宋官窑产品类型及分期》,载同上。 66、金志伟、金军:《再谈南宋修内司官窑》,载同上。 67、李家治等:《杭州古中河南段采集之瓷片、窑具的工艺及烧制地点研究》,载《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年第3期。
68、中国硅酸盐学会编:《汝窑、哥窑与官窑》,载《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
1997年重印版,第284~293页。
69、李刚:《古陶瓷断代的科学取向》,载《南方文物》,1997年第2期。
70、李辉柄:《谈南宋官窑及相关问题》,载《文物》,1998年第4期。
71、李辉柄:《南宋官窑与龙泉青瓷》,载《东方博物》第三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2、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73、杭州市文管所、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杭州老虎洞窑址考古获重要成果》,载《中国文物报》,1999年1月6日。
74、李刚:《宋代官窑探索》,载《古瓷发微》,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108~125页。
75、李刚:《修内司官窑质疑》,载同上,第126~142页。 76、邓禾颖:《浅谈南宋官窑青瓷的审美价值》,载《景德镇陶
瓷》第九卷第2、3期合刊,1999年版。
77、周少华:《古银锭湖青瓷窑址考古记——兼谈越窑相关问题》,载《东方博物》第3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8、李辉柄:《杭州老虎洞窑不是修内司窑》,载《中国文物报》,1999年7月14日。
79、李家治等:《杭州万松岭采集的瓷片的科学技术研究》,载《古陶瓷科学技术》第4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80、陈元甫:《也谈修内司官窑》,载《东方博物》第四辑,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1、周新华:《修内司官窑之谜》,《收藏》1999年第8期。 82、施远、张东:《宋代汝、官窑若干问题的研究》,载同上。 83、汪庆正:《老虎洞南宋修内司官窑遗址的重要发现及其相关诸问题》,载《上海博物馆集刊》第8期,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84、浙江省轻纺工业志编辑委员会编:《南宋官窑》,载《浙江省轻工业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
85、任艳:《关于宋官窑研究的几个问题》,载《中原文物》,2000年第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