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说孟姜女故事的哭文化

来源:爱go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说孟姜女故事的哭文化

作者:余明浩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8期

摘 要: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代表着千百年来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至于那孟姜女惊心动魄的哭,更是令人称道。文章对孟姜女的哭、哭的原因、哭的类属、哭的意义进行分析讲述,简要概括出了孟姜女故事的哭文化。 关键词:孟姜女;哭;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8—00—01 引言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从《礼记·檀弓》中提到“哭”开始,哭便成了这个故事的标志性情节。 一、孟姜女之哭

孟姜女传说的原初形态可追溯到《左传》的一个小故事,该故事褒扬了杞梁妻在丧夫哀痛之际,仍能以礼处事。《左传》并未提到“哭”,到战国时沾染上了当时的音乐风气,增加了哀哭的一段故事。“哭”的情节早在《礼记·檀弓》有记载,“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然后有了她“善哭而变国俗”的记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后世关于杞梁妻故事的变异就是顺着这“哭之哀”生发出来的。①西汉刘向的《说苑·善说篇》加上“崩城”的内容,到了东汉,王充的《论衡》、邯郸淳的《曹娥碑》哭崩杞城五丈,再到唐代贯休的诗《杞梁妻》,经过大幅度调整,时间从春秋时期挪到了秦代,把“城”嫁接到“长城”并且直接定义为“秦长城”,杞梁妻的故事开始向“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靠近。到了明代,全新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基本定型。这一哭,从感动了路人,甚至“城为之崩”,到后来的“哭倒长城八百余里”。 二、孟姜女哭的原因

古汉语中“哭”指的是,因伤心而流泪并发出悲痛的声音。孟姜女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婚无多日,丈夫被抓去修筑长城;千里送寒衣,沿途经历百般折难;闻丧夫噩耗,又尸骨无见。此时此刻,一个女人究竟能做什么?唯有哭泣和泪水,才是她最真实的感受。哭泣是一种语言,苦难有赖于它表达,同时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有力的控诉。 (一)哭失夫、寻夫、丧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婚不久丈夫就被抓去筑长城。从此,孟姜女独守空房,思念丈夫,做寒衣的心思悱恻,送寒衣的不辞劳苦,始终揣着丈夫依旧活在世上的念头成了支撑万里寻夫的精神动力。不曾想斯人已殁,寒衣空在无人着!当希望成空,更反衬出孟姜女在残酷的守候中的失落。从而,我们能理解一个女子哀哭死去的丈夫为什么会有崩塌长城的力量,那是积蓄已久的幻梦轰然破灭的时刻。

在故事里,孟姜女要哭,因为长城是丈夫的血肉筑成的,给统治者功劳簿上贴金却让丈夫变成一堆白骨;故事之外,世世代代的孟姜女都要哭,所哭的长城就不仅仅是长城了。在古代妇女眼里,丈夫就是自己实实在在的人生希望,是情感的归宿。因此,她的悲情苦楚可想而知。于是乎,哭成了表达心中的痛苦,对亡者的深切的思念等凄楚情感的一种宣泄。 (二)哭暴君、乱世

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悲剧。因此,孟姜女和范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想象制造出来的两个替代人物,灌注了千百万底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苦痛。感天动地的哭,是对封建统治者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孟姜女的眼泪哭泣当是一种最直接的也最有力的一种表达,山石政权都在眼泪的泣哭下土崩瓦解。 三、孟姜女哭的属类

在刘鹗的《老残游记》自序里写道,“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故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③刘鹗说哭是人的灵性的表现。刘鹗把人的哭泣分为无力和有力两类,痴儿骀女,失果则哭,遗簪亦啼,这是无力之类,以哭泣为哭泣者,犹显孱弱;而杞妇枕尸哭泣,十天城为之崩,这是有力之类,是不以哭泣为哭泣者,谓之强劲。孟姜女的哭,是类属于强劲有力之哭。 四、孟姜女哭的意义

哭是有用的,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有时是一种缓解,哭有时是一种控诉。④ (一)哭变国俗

所谓“变国俗”,是指改变一地一国的风尚。孟姜女的哭具备有许多魅力,因此一地一国之人都来效仿,以致形成一种风气,产生广泛的影响。⑤其中,值得我们探讨的是,为什么人们都去学孟姜女的哭呢?因为她的哭适应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和接受,并最终成为人们情感表达方式的一种。还因为孟姜女的哭极其哀怨,能够教育和感化人,又能使人们得到精神的陶冶和享受。哭与音乐有着紧密联系,哭只有成调了,才能清晰的表达出人们苦痛时的哀诉,如丧歌、哭嫁歌等等。至今山东淄博一带的中老年妇女仍然长歌代哭,以孟姜女传统曲调来寄托哀思。孟姜哭调在农村广泛流传,形成了一种哭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哭倒长城八百余里”

有一种哭是痛苦,有一种哭是悲伤,有一种哭是无助!哭是内心的诠释,哭是思想的解脱,更是一种歇斯底里的表达。而孟姜女哭泣力量更为巨大,竟然哭到了长城!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去追究事件的真实与否,它在思想上精神上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观感,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深刻地昭示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孟姜女的哭集中表现对封建劳役的控诉和对暴君的指责。

孟姜女传说由于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流传2500多年而不衰,流传地区遍及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哭倒长城是深信不疑的,这一哭的意义也是可见一斑的。她的哭声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残酷的封建政权下繁重的劳役使人民民不聊生,家破人亡,人们希望封建压迫势力如八百里长城土崩瓦解,这哭是一种愤恨,一种大快人心的精神寄托。 结语

千百年来,象征意义丰富的孟姜女故事,经久不衰。孟姜女的哭则是史无前例的,以之作为哭文化的一个重要研究点,本文的讨论发现讲述则只是浅尝辄止,所透析出的哭文化也只是冰山一角。哭这样的现实与主题,须臾没有离开过我们民族。哭,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更作为一种肉身的存在,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参考文献:

[1]、 《评苏童对孟姜女传说的再叙述》,黄雪玲,《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2]、 《老残游记》,刘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4月版;

[3]、 《论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哭泣现象》,石耿立,《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