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 ) A.气压大沸点高 B.气压大沸点低 C.气压小沸点高 D.气压小沸点低
2.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用高压锅煮饭熟得快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 C.洗碗时“油花”漂在水面上,其原因是油的密度比水大 D.一小勺盐放入满杯的水中,水未溢出,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有用功做得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
B.地面上的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高压锅是利用增大锅内气体压强来提高液体沸点的 D.关闭发动机后,汽车由于惯性还会匀速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4.将相同的两个球A、B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当两球静止时,球所处的位置和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
A. p甲>p乙 C.p甲<p乙
B.p甲=p乙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5.如图所示,小敏同学撑一把雨伞在雨中行走,当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得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来源:学科ZXXK] B.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来源:学。科。] C.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压强大于下方 D.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压强大于下方
6.将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装满水,然后往杯中轻放入一小球,溢出的水共100g.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取10N/kg)( )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会增大 B.小球的质量不小于100g C.小球的体积一定大于100cm3 D.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0.1N 二、填空题
7.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甲图: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活塞向上移动时,水会进入圆筒,是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3)丙图:用脚蹬踏板比较省力,是因为___________的关系。
8.为了获得升力,机翼上表面附近气流的速度 (填“大于”或“小于”)机翼下表面附近气流的速度,坐在飞机上的人看到地面上的人向下运动,若以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则飞机在 (选填“上升”或“下降”)
9.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质量为22t,2012年6月,“蛟龙号”挑战7000m深度,下潜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它悬浮在深海某处时,受到的浮力约为 .(g取10N/kg)
10.如图是小明自制了一种测定风速的装置:当有风吹过探头时,由于探头上、下表面空气流速不同,空气对探头下表面的压强较____,探头带动滑片P移动.当风速减小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滑片P向_____移动.若将电压表改装为测定风速大小的仪表,要求风速增大时,电压表示数变大,则电压表应并联在_____(选填“R1”或“R2”)的两端.
三、实验题
11.如图所示,是我们考试时常用的0.5mm签字笔及其笔芯,“签字笔写字,笔中墨水沿笔尖能流出来的原因是什么?”菲菲与晶晶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 墨水能流出是受大气压的作用 猜想二 墨水能流出受到重力的作用
(1)菲菲进行了如下操作:用橡皮堵住笔芯的上端口,用笔在纸上写字,发现字的笔迹逐渐变淡,最终写不出字来,这说明猜想一是_ _(正确/错误)的;
(2)为了验证猜想二,晶晶的具体做法是:将笔尖_ _(朝上 /朝下),并在纸上写字,如果观察到_ _ 现象,则说明猜想二是错误的.
12.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 ; (3)对比 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丁两图,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
理由: 。
13.“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来判断的,这种方法通常称为转换法.
(2)由图(a)和图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由图(a)和图(d)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图题
14.画出物体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15.如图,一个重为10N的物块静止在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为6N,请画出物块所受重力和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16.(1)如图A所示有一个铁球在水中下沉,在图中画出铁球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重力与浮力的示意图。
(2)如图B所示塑料容器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在容器侧壁扎两个孔A、B,水流出,请画出水流轨迹的示意图。
(3)画出图C中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示意图。 五、计算题
17.一个质量为0.8kg,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g取10N/kg。 (1)求物块重力的大小; (2)求物块对地面的压强;
(3)若将物块放入水中,求物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18.(6分)如图是我国新型气垫登陆船,该船满载后的总质量为160t.
(1)一艘满载的气垫船停在水平地面上时,与地面间的总接触面积为80m2,那么它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Pa?(g=10N/kg)
(2)气垫船入水后,启动柴油发动机,通过向下喷气将船身匀速抬高2.15m,若整个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则抬高一次需要消耗多少千克的柴油? (柴油的热值q柴油=4.3×107J/kg)
(3)气垫船以3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受到的阻力始终为7.2×104N,那么推力的功率为多少?
19.某索道全长2400m,上、下高度差约600m。如图所示的吊车重约1500N.求:
(1)若吊车与钢索的接触面积为0.01m2,索道上挂吊车处的钢索承受的压强是多大? (2)若吊车从索道最高处运行到最低处,需时20分钟,吊车的速度是多少? (3)吊车的重力总共做了多少功? 六、综合题
2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自行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小明家新买的某种型号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
(1)电动自行车在构造上利用了很多物理知识,请你仿照例句,另外写出一条不同的构造与原理。
示例:车座做成宽大的马鞍状,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答: 。
(2)该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通过电机的电流为多大?
(3)电动自行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人车总重的0.04倍,电机能把80%的电能转化为克服阻力做功。质量为60kg的小明骑着这辆电动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额定功率匀速电动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g取10N/kg)
21.把一块面积为10×10cm2厚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测得示数为2.5N,手持弹簧秤的上端,把玻璃板往下全部放入水一定深度处,测得弹簧秤示数为1.5N,再慢慢提起弹簧秤,当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玻璃板完全脱离水面后,弹簧秤示数回到2.5N。试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板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小明发现,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玻璃板的重力大______N,这说明此时玻璃还受到方向向_____的一个力。
(3)关于这个力的来历,小明开展了探究。一开始小明猜想是所受的是大气压力,但他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原因是玻璃板上表面所受的大气压力约为_________N,但上、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平衡。
(4)小明仔细观察了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玻璃板与水面的接触情况,如图,由此他想到这个力可能是 。
参考答案
1.D 2.C 3.BC 4.A 5.B 6.B 7.(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大气压 (3)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8.大于;上升
5
9.变大 2.2×10N 10.大 下 R2 11.(1)正确 ;(2)朝上 字的笔迹不变 12.(1)海绵凹陷的程度
(2)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甲和丙
(4)这种说法不正确,丁图木块对海绵的压力是甲图的两倍,但受力面积也是甲图的两倍,在受力面积不同的情况下,不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这个结论。 13.(1)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2)(c) (3)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14.如图
15.
16.
3
17.(1)8N (2)800Pa (3)800cm
试题分析:(1)物块重力的大小为Gmg0.8kg10N/kg8N
(2)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块的重力,物块对地面的压强为
P=F8N800Pa 2S(0.1m)U6V30,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将物块放入水中,物块处于漂浮I10.2A(3)物块的密度为R2状态。F浮=G物=8N=水V排g,V排F浮8N433810m800cm 33水g1.010kg/m10N/kgF
应用;物体浮沉条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应用。 S
6
考点:公式G=mg应用;压强计算公式P=
4
18.1)2×10pa;(2)0.08kg;(3)2.16×10W
55
19.(1)1.5×10pa (2)2m/s (3)9×10J 20.
(1)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车轮毂用铝合金制造,是通过减小密度来减小整车质量;尾灯用红色反射镜制造,是通过反射红光来增加警示性;车轴使用轴承,是利用滚动来减小摩擦等 (2)由P=UI得I=
P240W=5A U48V(3)人车总重力:G总=(m车+m人)g=(40kg+60kg)×10N/kg=1000N 车受到的阻力:F阻=0.04G总=40N 由题意得 80%Pt=F阻s
s=
80%Pt0.8240W600s=2880m =F阻40N21.(1)1 (2)0.7 下 (3)1000 (4)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产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