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数学_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爱go旅游网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 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行探索,得出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合作学习、交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上课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购物吗?都买过些什么? 生:文具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数学乐园的商店里去逛一逛,看(课件出示主题图)

这个货架上的商品和标价你能看得懂吗?(能)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文具名称、价钱)

师:小红想买其中的三种文具(课件出示文具和价格),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例题:0.8+0.6 0.8-0.6 1.2-0.6 师;我们看这些算式中的数都是什么数? 生:小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板书: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师:我们先来看小数加法0.8+0.6,怎样计算呢?我们以前遇到新知识的时候,通常你们都会怎么做?

生:转换成已学过的知识

师:太棒了,你给大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小数加法我们没学过,但我们学过什么样的加法? 生:整数加法

师:那你能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加法,然后再计算吗? 生:能

师:那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 生:会

师:好,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用转化的方法或者用竖式的方法试着计算一下0.8+0.6,请同学们拿出自主学习单。

生试算,师巡视并选取两种不同算法展示。

师:用第一种方法的同学举手(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说算法。

师:这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进行计算。那老师想知道,整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是怎样的?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整数加法的第一步是(生答),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板书) 那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种方法。 师: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说算法。

师:你说得很清楚,老师想知道,把这两个数相加,你首先要怎样?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板书竖式)是这样吗?那除了相同数位对齐,还有什么是对齐的? 生:小数点也是对齐的。

师:那老师问你一个问题,(课件出示)如果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会随着对齐吗?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这个问题。

师:讨论好的小组请坐好。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会对齐吗?

生:会对齐,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点对齐,它们就对齐了。 生:小数点对齐,8角和6角,0元和0元也对齐了。

师:所以,在小数加法里,只要什么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生答师板书:小数点对齐

师:小数点对齐后接下来该怎样计算呢,它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一样吗?下面,请同学继续讨论(课件出示)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讨论好的小组请举手,(指生)你来说一说。 生: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师:也就是说,在小数加法里,把小数点对齐后,就可以按照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生: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好,你们说,我来写。

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故意漏掉得数中的小数点。 生:得数里没点小数点。 师点错小数点的位置。 生:小数点应点在1和4中间 师:哦,也就是要和谁对齐? 生: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师点小数点,并在横式上写上答案。

师:那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这两种方法,都算出是1.4元,说明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那你们更喜欢哪种方法呢? 生:第二种方法。

师:那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购物单上这道题。 生完成购物单。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购买了什么,是怎样计算的? 生展示购物单。

师:你做得非常棒,相信其他同学也和他一样棒。小数加法你们会计算了,那你会计算小数减法吗?

生试算0.8-0.6和1.2-0.6(学习单的第二页),两生板演。 板演的学生说算法。 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这说明,无论是小数加法还是小数减法,都是先把什么对齐?然后按照什么方法计算?最后要怎样?生答师板书:

小数点对齐 按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点上小数点

师:老师这里有几道小数加减法的题想考考你,敢挑战吗? 生:敢! (三):巩固练习 1. 判断题:(课件出示)

师说“开始”,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并说出错误原因和正确答案。 2. 比身高

师:你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吗? 生:能

师: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生纷纷说自己的身高(如1.3米、1.4米等)

师: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课件出示教师全身照)你来猜一猜。 生:1.6米

师:你 太厉害了,一下子就猜对了!根据自己的身高,老师的身高或者同学的身高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在习题单上提问题并解答。 生完成后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不但学会了新知识,还能学以致用。 四:总结提升:

师: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 ......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留意探究。好,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五:板书:

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 按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点上小数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同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加减法。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而且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转化也比较熟悉。在此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有购物的经历,这些生活经历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时,应尽可能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效果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文具商店一角,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然后,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明确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并在合作探究中,增强了学生探究数学的乐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的重难点是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通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小数点对齐了,小数的相同数位会随之对齐吗?为什么? (2) 小数点对齐后,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一样吗?

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整数的计算方法,同时结合元角的知识,从而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应用:

通过购物付钱,比身高的练习,学生从解决问题中,从不同角度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 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如教材创设的文具商店一角,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同时情境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2.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教材结合元、角的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支撑。

3. 小数加、减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

评测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列竖式计算:

5.6+4.7 8.2-3.4 10.0-6.1 25.4+18.9

2.判断改错:

13.3 8.2

+ 2.4 - 4.7 15 7 4.5

1.7 5.7 + 0.8 - 4.8

1.5 9 二:课后检测: 1.购物单

(1) 我打算购买( )和( )。 (2) 一共要花多少钱? 2.花店:

花名 玫瑰 菊花 康乃馨 月季 元╱枝 2.2元 0.3元 0.6元 0.9元

(1) 张华买两枝玫瑰要付多少元? (2)一枝玫瑰比一枝月季贵多少元?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课后反思

1: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要恰当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小数加减法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三年级小学生普遍有了购物付钱的经历,据此,本节课设计了以下问题情境: (1) (2)

通过文具店一角的图片,激活学生已有的元角的知识基础

创设购物的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生活经历,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2:充分发挥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理解算理算法。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在本课中有着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讨论交流,验证答案,总结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课标分析

根据对教材编排特点与内容的分析,新《课标》要求是: 1.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 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行探索,得出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过程:

1. 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合作学习、交流的学习态度。 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