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的发展对金融业影响透析■
由建勋徐永红王海明
山东潍坊261053)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网络金融已成为本世纪金融业发展的主流,作为货币形态演变最新形式的电子货币逐步取代传统
通货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性发展趋势。电于货币的发展,使传统的货币理论和货币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给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独立性、货币政策有效性及传统监管机制都将提出挑战,使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与监管面临许多新的风险。
【关键字】网络金融电子货币货币乘数信用风险
TheImpactonFinanceoftheElectronicCurrency’sDevelopment
Abstract:IThefinanceofthenetworkhasalreadybecomethemainstreamoffinancialcirclesdevelopmentinthiscentury.Asthelatestmonetaryform,electroniccurrencyreplacestraditionalcurrency,andbecomeakindofirreversibleworlddevelopmenttrendprogressively.Thedevelopmentinthecurrencyofelectricity,makethetraditionalmonetarytheoryandmonetarysupply-de-mandrelationshippresentthenewchange,andsupervisethemechanismsandallchallengefortheright,independentcharacter,mon-etarypolicyvalidityandtraditionoftheissuanceofpapermoneyofCentralBank,ItmakethefinancialregulationandcontrolandsupervisionoftheCentralBankfacealotofnewrisks.
Keywords:Financeofthenetwork;Electroniccurrency;monetarymultiplier;Creditrisks
电子货币作为信息技术和网络银行业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货币形式,在给我们带来更加便捷、迅速、人性化的资金流通方式的同时,也提高了货币流通效率、降低了货币流通费用,促进了金融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繁荣。作为降低商品交易费用的一种货币制度安排,电子货币逐步取代传统货币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性发展趋势。然而由于电子货币产生的目的在于替代交易支付中的现金,因此,它在给发行者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激化了货币的内在矛盾,打破了现行货
币管理制度的均衡,给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传统的银行的职能与作用、支付制度的安全性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电子货币的发展将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金融监管、调控能力构成冲击
央银行由发行无息负债所换取的利息性资产的收益,它以央行作为货币发行的垄断者的地位为保障。而在目前,商业银行及非金融企业发行的电子货币、企业票据均成了基础货币的组成部分。电子货币的发行使流通中的传统纸币或金属货币需求减少,其发行的规模越大,可用于结算的余额就越多,但同时也要求有更多的传统货币随时准备赎回相当数量的电子货币,这就要求央行有足够的货币储备。这种竞争型发行机制使央行货币发行的垄断权面临严峻的挑战,并导致央行
1.使流通中的传统纸币或金属货
币需求减少,削弱央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自主性。从大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来看,其运作费用的主要来源是铸币税收入(Seignioragerevenues),即中
【作者简介】由建勋(1964—),男,汉族,山东邹平人,硕士学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兼任山东省职业院校学会企业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聊城大学客座教授、山东崇德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电子化研究。
44金卡工程
www.cardsworld.cn技术前沿
铸币税收入减少,中央银行为实施其职能不得不依赖其他资金来源渠道,从而使其独立性受到影响,削弱央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币流通过程交易费用的比较优势,使银行在分支机构和结算体系方面的优势荡然无存,进而结算业务的提供者将逐步超出商业银行的范围,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众多的非金融企业将日益介入支付服务领域。这势必将导致传统银行在支付系统中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对商业银行的结算职能造成很大冲击。
遍接受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从而承担了货币的基本职能。电子货币的出现扩大了可以作为央行货币替代物的金融资产范围,扩大了货币发行机构种类,这就混淆了原有货币总量定义中的界限,难以准确界定狭义与广义货币量M1、M2、M3------的内涵。货币定义的难以判断,给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操作带来了困难。
2.使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大为收
缩,对央行的金融调控能力构成威胁。不难理解,电子货币对通货的广泛替代势必使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大为收缩,央行将难以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实施其调控职能。特别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当需要央行的大规模操作时,如为冲销外汇市场的巨额买汇等,一旦央行在资产负债表上缺乏足够的资产,就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缩小的资产负债规模无疑会加大调节的难度,对央行的金融调控能力构成威胁。
2.使商业银行投资大幅度增加。
电子货币较传统货币而言在其本身制作上大大减少了成本,但电子货币运行系统的建立将会花费相当大的成本。比如,仅银行卡一项,我国从
2.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产生影
响。使用电子货币之后,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转换变得更加容易,致使交易成本降低。根据“鲍莫尔—托宾模型”,货币的交易需求同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间的转化成本(b)成正比,因此普及电子货币和电子结算技术会促使人们选择增加生息资产和变换现金的次数,减少无利息收入的现金持有量。基于此,可以认为电子货币的出现将达到降低货币需求余额的效果。同时电子存取技术将大大提高货币与存款的流通速度,由费雪的货币数量论公式:Md=PT/V,可以得出电子货币可能通过提高货币流通速度,进而也会影响到货币需求总量与物价水平的结论。
1983年出现第一张银行卡到现在发
卡量达到5.69亿张,我国商业银行已做了天文数字的投入。如银联卡出现后,仅换卡一项银行就投入了几十亿元。
3.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加大了
央行监测与管制的难度。电子货币以其方便、快捷、超时空等特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瞬间将巨额资金从地球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大量资金突发性的转移无疑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网络快速传递的特性,会使波动迅速蔓延。而电子货币的整个交易过程几乎全部在网上完成,金融交易的“虚拟化”、“匿名性”使银行业务失去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交易对象变得难以明确,过程更加不透明。这无疑会加大央行监测与管制的难度。
二、电子货币的发展将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3.急剧竞争造成商业银行的职能
定位调整。电子货币的发行收益,交易中的低成本、高效率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竟相发行,从而使电子货币成为商业银行和经济主体增加盈利的创新工具,导致流通中的电子货币呈现出多样化,即它们在名称、形式、流通范围、功能和流通方式等方面均不相同,从而使发行电子货币、进行信用创造将与提供金融支付、在线电子结算等一样成为一项金融服务而不是一项垄断权力。由此,商业银行的职能定位必须进行重大调整,商业银行业势必将日益向证券交易、保险服务、投资咨询等多种业务领域拓展以获取更多的经营收入。
三、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供求及货币政策操作亦将产生显著影响
3.电子货币将对政策中介目标发
生影响。货币供应量是目前极为常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随着电子货币的发展,这一中介目标在可测性、可控性及相关性等方面均会受到极大影响。从可测性来看,货币数量的计算与测量,由于受到电子货币的分散发行、各种层次货币之间迅捷转换、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加大、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等各方面的影响,致使各层次货币的测量变得较为困难;而从可控性来看,电子货币出现后货币发行主体增加,货币供应内生性增强,再加之货币乘数的变化,亦将削弱央行对货币供应量这一变量的控制能力和控制程度;在相关性上,电子货币的不断普及将使社会公众的货币需求和资产结构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从而影响到经
1.对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职能造
成冲击。随着电子货币发展和以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革命的深化,传统银行以存款、贷款和转帐结算为主的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的功能将逐渐受到冲击。在传统的意义上,商业银行承担着支付结算服务中心的功能,但随着电子货币的普及和应用,商业银行将面临“支付脱媒”的危机。因为新的在线电子支付手段的不断更新将不断削弱银行在结算方面降低货
1.电子货币的迅速发展将对货币
供应量确定带来潜在的影响。传统的对货币供应量M1的定义为:M1=现金+整个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这个定义的理论基础是这二者都是为人们普
www.cardsworld.cnOctober200745
技术前沿
济金融变量之间原有的稳定性,可能加大货币供应量指标与经济运行趋势的背离程度。可见,在电子货币得到广泛应用的经济环境下,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即使是必要的,但无疑将会是不充分的。
仍可扩大电子货币的发行,来缓冲由于再贴现率提高而带来得贷款规模缩小的压力,从而使央行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大打折扣。
的社会公共利益与私人商品性间的矛盾,央行应在现行的发行准备的基础上,统一规范电子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建立电子货币的发行资格认证制度,对发行电子货币的名称、流通范围、流通方式等进行规范和合理的资格认证,把电子货币发行中的私人化性质及其个性化特征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中,加强对电子货币发行市场的管理,保障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防范系统性风险,以保证电子货币所代表的社会利益的实现。
5.电子货币使货币乘数(MoneyMuLtiplier)变动。货币乘数的主要决
定因素包括通货———存款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等,电子货币使这几个因素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首先,对于通货———存款比率,电子货币的应用显然会通过提高转帐结算的速度与便利程度,降低成本费用,从而改变社会支付习惯,使公众相应减少现金持有量,引起货币乘数扩大;其次,由于目前大多数国家对电子货币发行尚未征收准备金,故电子货币发行主体与传统存款货币银行相比,可减少持有支付准备金,这也将使得货币乘数上升;再次,电子货币使资产转换变得相对容易,加大了银行保有超额准备的机会成本,从而促使银行减少对超额准备的需求,货币乘数得以扩大。随着电子货币数量和使用规模不断扩大,货币乘数动态变化中又将叠加上升的趋势,进而影响央行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难度。
4.电子货币发展将对货币政策工
具效力带来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率。电子货币的发展,使得央行的三项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显得有些手足失措。
对于法定准备金率,在电子货币尚未出现以前,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或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控制流通的货币总量。而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其作用力度大大下降,这主要源自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电子货币取代了一部分有准备金要求的储蓄,使得网络银行中的存款准备金所占比重下降,同时银行还可减少对清算头寸的需求,这就缩小了法定准备金的作用范围;第二,电子货币和网络技术发展,便利了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开展,为金融机构通过创造新型负债种类来减少甚至逃避法定准备金的提缴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央银行参与公开市场业务,在传统金融领域中,主要通过增加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使货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但当电子货币被广泛使用和替代通货时,由于电子货币发行较为分散,央行不再是唯一的发行人,导致央行无法及时地进行大规模的货币吞吐操作来调节供需关系,削弱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在再贴现方面,央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从而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能力。在金融机构能够自行发行电子货币的条件下,即使央行提高了再贴现率,商业银行
2.建立全国统一的支付转账网络
系统,加强对电子货币的监管。在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中央银行应该及时地调整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充分利用各主要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现有的电子化基础设施,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包括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参与的电子货币支付转账网络系统,来加强电子货币发行机构、支付结算渠道提供商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通过制定交纳准备金制度、报送金融统计数据的具体规程等来强化电子货币流通过程中安全支付标准的审查和监督;通过制定产生系统风险的各种环境和技术条件,包括公共钥匙基础设施
6.电子货币对国内外货币政策的
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将使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资本的国际流动性增强,金融机构将可以轻松进入外国市场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很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与冲击。中央银行在测定电子货币量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将不得不与相关国家进行相关政策的协调,从而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及执行的复杂性和难度。
四、解决电子货币发展对金融影响的对策思路
(PKl)、加密技术及制度和电子签名技
术及制度等,来加强网上银行安全性能的监管。通过发挥央行在电子货币支付体系中的领导作用,来实现对各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发行规模、交易领域、资金流向的监控。
3.建立健全电子货币的流通制
度。电子货币的管理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应建立适应电子货币发行与流通中的契约关系的法律规范,如电子货币流通中的法定签名制,电子货币发行方、交易方责任、权益的法律认定的技术与手段等。电子货币机制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组织、程序方面的安全防范措施,防范造假等风险。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即随时可以应持有人的要
1.对央行的货币管理制度进行创
新。为了有效地平衡电子货币发行中
46金卡工程
www.cardsworld.cn技术前沿
求,将所发行的电子货币等值兑现为法定货币。
结语
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对金融体系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传统货币政策体系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当然,我国电子货币的发行与流通相对于纸币的发行与流通而言,其规模和领域还是相当有限的,电子货币内在
矛盾性的表现也只是初露端倪。因此,及早地探讨电子货币的管理方法与制度安排,重视对其运作机制的分析,对有效消除其负面效应,促进我国金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金
【参考文献】
[1]张玉喜.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02,10
[2]李双键.银行unix网络系统的
金融教学与研究》,安全管理[J].《
2003,3
[3]黄诚,李纯安.电子货币的本质与网络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制度的创新[J].经济科学,2000,2
[4]冉勇.论我国中央银行对网上银行的监管[J].财经科学,2001,2
[5]倪建民,崔宇清.网上银行———风险识别与监管框架[J].国际金融研究,2001,3
ATM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分析■
季白杨张树人
(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自动柜员机(ATM)的体系架构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以往的完全依赖于硬件、发展到依赖于少数的专有操作系统平台,再到目前的开放式ATM体系架构。新的体系架构大大降低了ATM软硬件个性化设计的门槛,降低了银行的商家依赖性,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些个性化业务和特殊应用情景提出定制要求,或自行采购不同的硬件配件并自主设计个性化ATM的软件。这一变化给银行发展新的衍生业务提供了机遇,本文在综合总结当前ATM技术在各方面发展的前沿趋势的基础上,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可能给银行业带来的创新业务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ATM芯片信用卡WebATMEMV
随着中国支付体系的全面建立,我国银联与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加强了合作,我国的银联网络也成为世界金融网络体系的一部分,
术在国外其他地区的应用状况,不仅有助于在ATM技术发展过程中增加我国的参与意识,增强我国在ATM相关行业标准上的自主性,也可启发我国银行在开发新的应用业务模式时的思考,对于国内ATM相关研发制造企业来说,正确地掌握了ATM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有助于更加积极
地去应对这个产业未来的发展变化,从而更及时地开发出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新产品。
本文首先对ATM技术体系的变革进行了综合回顾,然后对最新技术发展及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银行中应用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主要介绍了开放式ATM技术架构、芯片信用卡、
ATM业务相关的一些技术标准与使
用标准也因此必须与世界接轨。在这种情形下,追踪掌握国际上ATM技术发展的前沿动向,分析最新的前沿技
【作者简介】季白杨(1972—),男(汉),福建人,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信雅达公司总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系统集成,金融信息化。
张树人(1975.3-),男(汉),河南人,工学博士,信雅达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系统。
www.cardsworld.cnOctober2007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