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海民办新世纪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含答案解析)

上海民办新世纪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含答案解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一、选择题

1.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 )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

2.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固气液 C.气液固

B.固液气 D.液气固

3.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4.小明同学课外通过网络查询有关食盐的知识,在“秒懂百科”中看到下面一段话:食盐C,沸点 1442°C,味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纯净的氯化钠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熔点是801°

咸,易溶于水,氯化钠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盐湖中,可通过蒸煮结晶海水,天然的盐湖或盐井水来制取氯化钠。结合以上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于水,这是熔化现象 B.氯化钠为晶体

C.利用海水煮盐主要是利用了液化现象 C,盐为液态 D.温度为100°

5.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在《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 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

C.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钟声是通过水传到诗人的耳朵

6.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B.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 C.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音调

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音调

7.如图甲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乙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监测器A距离小明较远,频率减小 B.监测器A距离小明较远,响度减小 C.监测器B距离小明较远,音色改变 D.监测器B距离小明较远,声速改变

8.广场舞俗称“坝坝舞”,一方面让老年人有了锻炼身体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伴舞歌曲的声音也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伴舞歌曲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B.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音调过高 C.广场舞的伴舞歌曲是音乐,所以不能算噪声 D.当歌曲放得比较小声时,音箱没有产生振动

9.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甲和丙 C.甲、丙、丁

B.甲和丁 D.乙、丙、丁

10.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2m/s A.刻度尺

B.5m/s B.天平

C.4.8m/s C.量筒

D.4.5m/s D.弹簧测力计

11.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

12.2019 年 10 月 1 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12 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如图所示是某架飞机悬挂着国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B.以飞机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C.以国旗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D.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二、填空题

13.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冰棒后,发现以下几种现象:

A.冰棒上粘着“白粉”;B.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C.若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D .把冰棒放在嘴里变成“糖水”。这四种物态变化过程均放热的是______。(填写对应的字母)

14.如图所示,夏天小雷同学从游泳池出来后,一阵风吹过感到有些冷,这是因为水______,可他却惊奇的发现,旁边的一只小狗却热得吐出舌头,快速地喘着粗气,这样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并且加快了 ______,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而带走小狗体内多余热量的原因。

15.(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小清同学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所示,石块体积是______mL,合______m3;

(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起来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实验过程中的“感觉喉头振动了”、“小球被弹起来”,说明他们都用到了______法来进行实验的。

(4)小叶同学做探究“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实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装有“研究对象”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试管故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由图可知“适当”的含义是:试管不接触烧杯底以及______。

16.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震破,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_____,同时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

17.如图甲所示是手机T具箱中的一款T具,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测量的是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教学楼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乙的标志,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

18.“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

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____. 19.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 (1)张三的身高172______; (2)课桌的高7.0______;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_.

2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甲做的是______运动,速度为__________m/s,乙做____________运动;第3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第4s甲运动____________m。

三、解答题

21.用铝壶烧开水的时候,为什么铝壶不熔化?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原因?

22.小明在家里吃晚饭时,看到爸爸拿起一瓶已经在桌上放了两天的啤酒,用起瓶器(俗称瓶起子)打开瓶盖时,听到“砰”的一声,并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股“白气”,还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些啤酒沫。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股“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23.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l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4.2017年12月30日,经过四年两个多月的建设,芜湖长江二桥正式通车,项目起点位于无为县石涧,终于繁昌县峨山,是无为第三座跨江通道。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通行,在长江二桥上装有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用来检测行驶的车辆是否超速,当有一辆汽车经过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信号,0.2s接收到回波信号。求超声波接触汽车时,汽车和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中速度340m/s)

25.章明同学从安福驾车去羊狮慕游玩,车的速度表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3)该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行驶,到达羊狮慕可以节约多少时间?

26.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贺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1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1时45分。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为多少?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贺州需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到低温的冷冻肉会直接凝华形成一些白色的小颗粒附在上面,即我们看到的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解析:D

由于固体吸收热量变为液体,液体吸收热量变为气体,故能直接吸收两次热量的是固体,而此图中能够连续两次吸收热量的是丙状态,丙状态吸收热量变为了甲状态,甲状态吸收热量变为乙状态,故丙状态为固态,甲状态为液态,乙状态为气态,故甲乙丙的状态为液、气、固态,故选D。

3.A

解析:A

A C.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吸收了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的热量,温度升高,然后汽化,A正确、C错误;

B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从周围的水蒸气吸热,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B、D错误;

4.B

解析:B

A.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这是化学中的溶化现象,故A错误; B.由题可知,氯化钠有固定的溶化温度,即熔点,属于晶体,故B正确; C.利用海水煮盐主要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现象,故C错误;

D.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其熔点是801°C,所以温度为100°C时,盐为固态,故D错误。 故选B。

5.B

解析:B

AB.钟声是由撞击钟体,钟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诗人听到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诗人耳中的,故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B

A.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

B.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7.B

解析:B

A.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高的位置检测,由A波形图和B波形图可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不变,音调不变,故A错误;

B.A波形图比B波形图振幅变小,所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响度变小,故B正确;

C.声音由长笛发出,发声体不变,音色不变,故C错误;

D.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声音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8.A

解析:A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中。故A正确;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响度;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响度过高,故B错误;

C.音乐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故C错误;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音乐声是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9.A

解析:A 【详解】

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甲的路程不变,说明甲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故符合题意;

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乙的路程不断增大,并且乙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断增大,说明乙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乙车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说明丙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作用,故符合题意;

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增大,说明丁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乙车受到非平衡力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解析:A 【详解】

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s,则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2st12

v1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st22

v2物体全程时间

t=t1+t2

全程平均速度

2vvsss27m/s3m/s===12==4.2m/sssv=tt1t2v1v27m/s+3m/s 2v12v2故选A。

11.A

解析:A

【详解】

A.刻度尺是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此选项符合题意; B.天平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大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解析:A 【详解】

A.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国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正确; B.以飞机为参照物,国旗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国旗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3.ABC

解析:ABC

A.冰棒上粘着“白粉”,是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粒,此过程放出热量,故A符合题意;

B.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故B符合题意;

C.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茶杯外壁液化成的小水珠,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符合题意;

D.把冰棒放在嘴里变成“糖水”,是冰棒由固态变成了液态,是熔化现象,此过程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4.蒸发吸热空气流动速度

解析:蒸发吸热 空气流动速度

[1]从泳池出来后感觉冷是因为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吸热;

[2]小狗吐舌头,喘着粗气,既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又可以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液体蒸发,带走热量。

15.1mm380cm202×10-5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或发声体在振动)转换受热均匀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完全侵没在水中

解析:1mm 3.80cm 20 2×10-5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或发声体在振动) 转换 受热均匀 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完全侵没在水中

(1)[1][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8cm对齐,估读为9.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9.80cm-6.00cm=3.80cm

(2)[3][4]在量筒上,10mL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2mL,即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石块的体积为

V=40mL-20mL=20mL=20cm3=2×10-5m3

(3)[5][6]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起来了,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过程中的“感觉喉头振动了”、“小球被弹起来”,说明他们都用到了转换法。

(4)[7][8]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为了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需要将试管中装有固态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但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16.噪声能量信息

解析:噪声 能量 信息

[1][2]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震破,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噪声可以把居民家的窗玻璃震破,这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3]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17.响度声源

解析:响度 声源

[1]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因为是以分贝为单位。 [2]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8.产生传播

解析:产生 传播

盗贼的目的是在盗铃的时候不让别人听见,要达到目的,就需要不让铃响,也就是不让声音产生,没有做到;或者不让声音传播,传不到别人的耳朵中,他只是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了,也没有达到目的.

19.cmdmμm【详解】1张三的身高为172m=172cm; 2课桌的高07m=7dm;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μm

解析:cm dm μm 【详解】

[1]张三的身高为1.72m=172cm; [2]课桌的高0.7m=7dm;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μm。

20.匀速;15;变速;速度;15;【详解】1分析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所以是匀速运动;2从纵坐标上可以读出甲的速度为;3乙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故乙做变速运动;4在图象里面交点表示两个物体速度相

解析:匀速; 15; 变速; 速度; 15; 【详解】

[1]分析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所以是匀速运动;

[2]从纵坐标上可以读出甲的速度为15m/s; [3]乙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故乙做变速运动; [4]在vt图象里面交点表示两个物体速度相同; [5]甲做匀速运动,则有

xvt15m/s1s15m

三、解答题

21.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保持沸点温度不变; (2)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并且能够不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解:壶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温度不变,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只要壶内有水,温度就不会超过100℃,而铝的熔点是660℃,水的温度达不到铝的熔点,因此铝壶不可能熔化.

【点评】“纸锅烧水”的小实验对学生理解沸腾吸热很有帮助,这个实验实际上证明的就是沸腾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建议学生课后能去完成这个小实验.

22.啤酒里的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许多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了“白气”。 【解析】

由于是高压封装的啤酒,即瓶内气体压强远大于瓶外的大气压,当用起瓶器打开瓶盖时,瓶内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成空气的机械能,产生气流,使人听到“砰”的一声,同时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使瓶内和瓶口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人眼能看见的小水珠,即“白气”出现。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液化及液化现象,解题时需要注意“白气”的成分是人眼能看见的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 23.328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vt340m/s2s=680m,

汽车前进的距

svt12m/s2s=24m,

所以汽车鸣笛时距离高山为

(680m+24m)2=352m,

则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为

s352m24m328m。

24.m

设汽车和测速仪的距离为s,则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所经过的路程为2s,所花时间为0.2s,由速度公式vs可得 t2sv声t340m/s?0.2s=68m

解得s34m。

答:超声波接触汽车时,汽车和测速仪的距离是34m。 25.(1)60km/h;(2)9min;(3)135s 【详解】

(1)由速度表知:该车速度为v=60Km/h;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的时间

t1s9km=0.15h=9min v160km/h(3)如果以最快速度行驶,所需的时间

t2节约时间

s9km9=h=6.75min v280km/h80t=t1t2=9min-6.75min=2.25min=135s

答:(1)该车的速度是60km/h;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9min;

(3)该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行驶,到达羊狮慕可以节约135s。 26.(1)30min;(2)100km/h;(3) 42min 【详解】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

t45min-15min30min0.5h

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30min。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是

s120km-7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

vs50km100km/h t0.5h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100km/h。

(3)据图可知从B地到达贺州还需行驶的路程s'70km,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则轿车从B地到贺州所用时间是

s'70kmt0.7h42min

v100km/h'从B地到达贺州需要时间是42min。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为30min;(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贺州需要42mi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