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6
A1型题
1. 核医学工作场所根据权重活度分为三级,其中二级的权重活度为
A.50~5000MBq
B.500~50000MBq
C.5000~500000MBq
D.50~50000MBq
E.500~500000MBq
答案:D
2. 一级核医学工作场所的要求为
A.地板与墙壁连接处无缝隙且光滑易清洗
B.需设通风设备
C.需设特殊下水系统
D.需设清洗去污设备
E.以上均是
答案:E
3. 核医学诊断用场所的布局顺序为
A.放射性贮存室-给药室-候诊室-检查室-诊断室
B.候诊室-给药室-放射性贮存室-检查室-诊断室
C.放射性贮存室-候诊室-给药室-检查室-诊断室
D.检查室-诊断室-候诊室-给药室-放射性贮存室
E.候诊室-检查室-诊断室-给药室-放射性贮存室
答案:A
4. 使用治疗量γ放射性药物的患者床边多大范围内应划为临时控制区
A.0.5m
B.1.0m
C.1.5m
D.2.0m
E.3.0m
答案:C
5. 评价医学诊断效能的方法中,将灵敏度和特异性结合起来进行评价的指标是
A.阳性结果预测值
B.阴性结果预测值
C.准确性
D.假阳性率
E.假阴性率
答案:B
6. 评价医学诊断效能的方法中,阳性例数中真正有病者的数量称为
A.灵敏度
B.特异性
C.准确性
D.阳性结果预测值
E.阴性结果预测值
答案:D
7. 准确性的计算公式是
A.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
B.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
C.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
D.(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
E.(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
答案:D
8. 根据Bayes理论,一个未作过任何检查的患者患某种疾病的概率是
A.大于他所处人群中该病的流行率
B.等于他所处人群中该病的流行率
C.小于他所处人群中该病的流行率
D.A、B、C均有可能
E.无法计算
答案:B
[解答] Bayes理论是根据新的信息重新计算原来概率的方法,是一种有条件的概率方程。对一个未作过任何检查的患者来说,他患某种疾病的概率就是他所处人群中该病的流行率。
9. 根据Bayes理论,阳性预测率公式是
A.(灵敏度×流行率)÷[灵敏度×流行率+(1-特异性)×(1-流行率)]
B.(特异性×流行率)÷[灵敏度×流行率+(1-特异性)×(1-流行率)]
C.流行率÷[灵敏度×流行率+(1-特异性)×(1-流行率)]
D.灵敏度÷[灵敏度×流行率+(1-特异性)×(1-流行率)]
E.流行率÷[灵敏度×流行率+特异性×(1-流行率)]
答案:A
10. 根据Bayes理论,阴性预测率公式是
A.[特异性×(1-流行率)]÷[(1-灵敏度)×流行率+特异性×(1-流行率)]
B.(特异性×流行率)÷[(1-灵敏度)×流行率+特异性×(1-流行率)]
C.流行率÷[灵敏度×流行率+(1-特异性)×(1-流行率)]
D.灵敏度÷[灵敏度×流行率+(1-特异性)×(1-流行率)]
E.流行率÷[灵敏度×流行率+特异性×(1-流行率)]
答案:A
11. 根据界值特征曲线(ROC分析)的判断标准,假阴性极高的界值
A.有助于排除疾病存在,判定为正常
B.提示很可能正常
C.只提示可能有病
D.很可能有病
E.可以肯定有病
答案:A
[解答] 在ROC曲线上确定五个判断界值或诊断标准以满足不同的要求或有助于结果的判断。①假阴性极高的界值有助于排除疾病存在,判定正常;②真阳性率小于假阳性率,提示很可能正常;③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相近,只提示可能有病;④真阳性率明显高于假阳性率则很可能有病;⑤假阳性率极低可以肯定有病。
12. 根据界值特征曲线(ROC分析)的判断标准,如果真阳性率小于假阳性率
A.有助于排除疾病存在,判定为正常
B.提示很可能正常
C.只提示可能有病
D.很可能有病
E.可以肯定有病
答案:B
[解答] 在ROC曲线上确定五个判断界值或诊断标准以满足不同的要求或有助于结果
的判断。①假阴性极高的界值有助于排除疾病存在,判定正常;②真阳性率小于假阳性率,提示很可能正常;③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相近,只提示可能有病;④真阳性率明显高于假阳性率则很可能有病;⑤假阳性率极低可以肯定有病。
13. 根据界值特征曲线(ROC分析)的判断标准,如果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相近
A.有助于排除疾病存在,判定为正常
B.提示很可能正常
C.只提示可能有病
D.很可能有病
E.可以肯定有病
答案:C
[解答] 在ROC曲线上确定五个判断界值或诊断标准以满足不同的要求或有助于结果的判断。①假阴性极高的界值有助于排除疾病存在,判定正常;②真阳性率小于假阳性率,提示很可能正常;③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相近,只提示可能有病;④真阳性率明显高于假阳性率则很可能有病;⑤假阳性率极低可以肯定有病。
14. 根据界值特征曲线(ROC分析)的判断标准,如果真阳性率明显高于假阳性率
A.有助于排除疾病存在,判定为正常
B.提示很可能正常
C.只提示可能有病
D.很可能有病
E.可以肯定有病
答案:D
[解答] 在ROC曲线上确定五个判断界值或诊断标准以满足不同的要求或有助于结果的判断。①假阴性极高的界值有助于排除疾病存在,判定正常;②真阳性率小于假阳性率,提示很可能正常;③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相近,只提示可能有病;④真阳性率明显高于假阳性率则很可能有病;⑤假阳性率极低可以肯定有病。
15. 根据界值特征曲线(ROC分析)的判断标准,如果假阳性率极低
A.有助于排除疾病存在,判定为正常
B.提示很可能正常
C.只提示可能有病
D.很可能有病
E.可以肯定有病
答案:E
[解答] 在ROC曲线上确定五个判断界值或诊断标准以满足不同的要求或有助于结果的判断。①假阴性极高的界值有助于排除疾病存在,判定正常;②真阳性率小于假阳性率,提示很可能正常;③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相近,只提示可能有病;④真阳性率明显高于假阳性率则很可能有病;⑤假阳性率极低可以肯定有病。
16. 关于磷屏成像系统,论述正确的是
A.磷屏成像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中,但是其特性不如传统的放射性自显影技术
B.磷屏成像系统是由附着于聚酯支撑面上的一层对射线敏感、可被电激发的磷晶体组成,在曝光的过程中,磷屏收集被照射到的射线能量,用以进行扫描激发过程
C.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使磷屏曝光,激发磷屏上的分子,使磷屏吸收能量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以高能氧化态形式储存在磷屏分子中,当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从而在PMT捕获进行光电转换而成像,磷屏分子回到还原态
D.磷屏成像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和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等特点,但是其只适合定位,不能进行定量分析
E.磷屏成像系统只能对如3H、14C、125I和18F等放射性核素进行成像,不能对核素标记化合物进行成像
答案:C
[解答] 磷屏成像系统是由附着于聚酯支撑面上的一层对射线敏感、可被光激发的磷晶体组成,在曝光的过程中,磷屏收集被照射到的射线能量,用以进行扫描激发过程。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使磷屏曝光,激发磷屏上的分子,使磷屏吸收能量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以高能氧化态形式储存在磷屏分子中,当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从而在PMT捕获进行光电转换而成像,磷屏分子回到还原态。磷屏成像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和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等特点,既可定位,又可定量分析。磷屏成像系统可以对如3H、14C、125I和18F等放射性核素和标记化合物进行成像。
17. 下列关于99mTc-植酸钠的描述错误的是
A.植酸钠本身是颗粒性物质,可以直接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而显像
B.植酸钠呈水溶性无色透明状
C.静脉注射后可与血液中Ca2+螯合
D.与血液中Ca2+螯合后成为99mTc-植酸钠钙胶体
E.与血液中Ca2+螯合后才能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
答案:A
[解答] 植酸钠本身并不是颗粒物质而呈水溶性无色透明状,静脉注射后需与血液中Ca2+螯合形成不溶性的99mTc-植酸钠钙胶体才能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
18. 核素显像剂的选择需要可靠的显像性能,下列对于显像剂的捕述,错误的是
A.要求标记方便
B.要求血液清除慢,以保证显像质量
C.要求进入靶器官时间早
D.要求靶器官与非靶器官的放射性比值高
E.要求显像剂稳定性好
答案:B
[解答] 显像剂要求血液清除快。
19. 关于SPECT/CT中CT的论述,下列错误的是
A.一般达不到诊断CT的级别
B.用于解剖定位
C.用于衰减校正
D.用于图像融合
E.用于CT诊断
答案:E
[解答] 多数SPECT/CT的CT档次不高,达不到诊断CT的级别,不能用于CT诊断。
20. 关于PET/CT显像,正确的是
A.目前市场中的PET/CT配置的CT装置,CT不能用于诊断CT使用
B.PET/CT显像时先进行PET扫描,然后再进行CT定位扫描
C.18F-FDG PET显像时,一般于注射显像剂后10分钟开始显像
D.全身显像扫描的范围为5~7个床位,一般每个床位采集10分钟左右
E.PET/CT显像可以进行图像解剖和功能融合
答案:E
[解答] 目前市场中的PET/CT均配置有4~64排螺旋CT装置,CT可以单独作为诊断CT使用。PET/CT显像需先进行CT扫描,再行PET扫描。18F-FDG PET显像时,一般于注射显像剂后50~60分钟开始显像,一般全身显像扫描的范围为5~7个床位,一般每个床位采集3~4分钟左右。
21. 下列哪一项不是分子影像成像的目标
A.细胞表面受体
B.转运载体
C.代谢分子
D.细胞内的酶
E.组织解剖形态
答案:E
[解答] 分子影像是指在活体状态下,应用影像学技术对细胞内的生物学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显示的影像。也就是说,无论采取何种成像技术,以及成像的目标是细胞表面受体、转运载体、代谢分子、细胞内的酶还是信使RNA等,只要是对发生在细胞内的生物学过程进行成像和量化的技术都可以称为分子影像。
22. 核医学分子影像中,尽管不同的技术和研究手段其依据和方法学原理不同,但是其共同的理论基础一样,这个理论基础是
A.示踪技术
B.同一性
C.可测性
D.分子识别
E.光电效应
答案:D
[解答] 核医学分子影像中,尽管不同的技术和研究手段其依据和方法学原理不同,但是其共同的理论基础都一样,这就是“分子识别”。
23. 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分子识别”的范畴
A.抗原与抗体结合
B.配体与受体结合
C.酶与底物结合
D.反义探针与癌基因分子的核酸碱基互补结合
E.骨显像剂与肿瘤骨转移病灶结合
答案:E
[解答] 骨显像剂浓聚于肿瘤骨转移病灶的原理为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其影像分布可以反映骨质代谢的活跃情况,不属于“分子识别”的范畴。
24. 目前最为成熟的核医学分子影像是
A.放射免疫显像
B.18F-FDG葡萄糖代谢显像
C.反义显像
D.细胞凋亡显像
E.受体显像
答案:B
[解答] 在分子核医学研究领域中,葡萄糖代谢显像是目前最成熟的分子影像,并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25. 18F-FDG葡萄糖代谢显像主要的临床应用不包括
A.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分期
B.肿瘤的复发监测和疗效评价
C.神经、精神疾病诊断
D.心肌细胞活性测定
E.肝脏细胞功能状态
答案:E
[解答] 18F-FDG葡萄糖代谢显像主要的临床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分期、转移与复发监测、疗效评价等,神经、精神疾病诊断与脑功能研究以及心肌细胞活性测定等。
26. 放射免疫显像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不包括
A.人抗鼠反应(HAMA)
B.分子量小,清除快
C.肿瘤与非肿瘤(T/NT)比值低
D.穿透能力差
E.靶组织分布不均匀
答案:B
[解答] 放射免疫显像中目前存在抗体分子量大而致血液清除慢,影响显像质量。因而目前逐步将视线转移到Fab'、F(ab')2、Fab、ScFv,甚至超变区肽段(分子识别单元)。
27. ScFv作为放射免疫显像的新型显像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cFv是由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连接起来的多肽链,分子量较Fab大
B.ScFv主要聚集于肿瘤近血管的部分
C.ScFv肿瘤靶/非靶比值较高
D.ScFv在血中半衰期较长,可以使显像剂滞留在血液中
E.ScFv亲和力和特异性显著高于Fab
答案:C
[解答] ScFv是由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连接起来的多肽链,分子量大约为Fab的一半,但是其亲和力和特异性与Fab相同。ScFv的肿瘤穿透能力为完整抗体分子的100多倍,在血中半减期仅0.5小时,其清除速率为Fab的5倍。ScFv能均匀分布于肿瘤,而完整的抗体分子则主要聚集于接近血管部分。ScFv的T/NT高达40,为Fab'的3倍和Fab的2倍。
28. 关于分子影像的临床应用前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RII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
B.受体显像主要用于精神、神经疾病的诊断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
C.18F-FDG葡萄糖代谢显像主要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
D.乏氧显像主要用于肿瘤的鉴别诊断
E.凋亡显像主要用于治疗效果监测、心脏移植排异反应监测、急性心肌梗死与心肌炎的评价
答案:D
[解答] 乏氧显像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与疗效评估,其用于肿瘤鉴别诊断意义较小。
29. 关于核医学与其他影像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以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当X线射向人体组织时,部分射线被组织吸收,还有部分射线穿过人体被探测器接收,产生信号
B.MRI的优点是图像清晰,解剖分辨率高,而且可以进行功能成像,甚至分子功能成像
C.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血流的显示是直观的,它已经成为定量诊断的最可靠的方法
D.核医学的影像是一种典型的功能影像,而不是组织的解剖学密度变化的图像
E.CT增强主要是了解病灶区的血供,帮助鉴别病变性质
答案:C
[解答]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血流的显示是直观的,它已经成为定性诊断的最可靠的
方法。
30. 下列哪一项不是运动实验禁忌证
A.急性心肌梗死
B.不稳定型心绞痛
C.心力衰竭
D.严重高血压
E.冠心病
答案:E
[解答] 运动实验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或左主干病变、严重心律失常等应列为禁忌证。
31.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重建图像时,经过滤波反投影重建得到三个断面图像是
A.垂直长轴、水平长轴、短轴
B.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
C.短轴、横断面、矢状面
D.矢状面、冠状面、长轴
E.长轴、短轴、曲线轴
答案:A
[解答]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重建图像时,由于心脏的长短轴与人躯体的轴向不一致,故重建图像时常应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处理,首先经滤波反投影重建得到如下三个断面图像:垂直长轴断面、水平长轴断面和短轴断面。
32. 下列有关图像重建滤波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斜坡滤波器的作用是在断层重建中均匀恢复各种频率的成分
B.断层重建图像的各种频率的成分中包含大量的低频噪声
C.探头的FWHM越小,截止频率应越高
D.Butterworth窗口只有一个参数,即其截止频率
E.Hanning窗有两个参数,一个是截止频率,一个是其阶数
答案:C
33. 下列有关衰减校正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对于无CT的SPECT,图像重建时一般未进行衰减校正
B.在采集图像前进行的衰减校正称前校正
C.后校正法包括几何平均法和算术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和算术平均法只适用于泛源的情况
E.散射的影响使实测的衰减系数比良好几何条件下的衰减系数小
答案:E
34. 下列有关符合探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符合窗内探测到的两个光子,一定来自同一湮灭事件
B.符合窗外探测到的两个光子,一定不是来自同一湮灭事件
C.真符合得到的湮灭事件的定位是错误的
D.散射符合探测到两个光子来源于同一湮灭事件
E.随机符合增加了图像的信噪比
答案:D
35. 下列有关PET探测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探测器模块中各晶体单元的切割均匀一致
B.晶体厚,则能量分辨率提高,灵敏度下降
C.晶体单元的表面面积小,则灵敏度提高,空间分辨率下降
D.探测器环的直径决定了系统的轴向视野的大小
E.同一环中探测器模块数量越多,系统的断层分辨率越高
答案:E
36. 下列有关PET断层重建获取投影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采集过程中,PET连续只记录所有符合线上的真符合事件
B.符合事件按角度重组,一个角度的投影对应一个矩阵单元的数据
C.矩阵的行号对应符合线的径向距离
D.矩阵的列号对应符合线的角度
E.正弦图的横坐标是径向距离
答案:E
37. 下列有关PET2D和3D采集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2D采集时只允许同一环内的探测器形成符合线
B.3D采集时同环和跨环的探测器之间形成符合线
C.2D采集的灵敏度远远高于3D采集方式
D.3D采集的衰减校正比2D采集更为简单
E.2D只能获取平面图像,3D采集可以获取三维图像
答案:B
38. SPECT断层采集时,采集矩阵的大小与断层图像关系极大,要准确地再现图像,数字图像的像素大小必须小于系统空间分辨率的
A.1/2
B.1/4
C.1/6
D.1/8
E.1/10
答案:A
39. 下列关于重建断层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迭代法适合解决具有严格数学分析答案的计算问题
B.迭代法较早用于图像重建,现已逐渐淘汰
C.迭代的次数越多,图像重建的越精确
D.MEML算法基于傅立叶变换,逐渐取代了迭代法
E.OSEM算法基于傅立叶变换,逐渐取代了迭代法
答案:C
40. 下列有关傅立叶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时间域的波形和空间域的形状可通过傅立叶变换相互转换
B.核素的空间分布有一个与之完全等价的频率分布
C.傅立叶变化是基于中心切片原理,而不是投影定理
D.核素空间分布的一个切片的投影就是图像矩阵中的一行像素
E.在频率分布中切片未经过的地方,可以用相邻切片的插值求得
答案:C
41. 下列有关滤波反投影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滤波反投影的方法源于简单反投影
B.简单投影易产生星状伪影
C.简单反投影衰减了投影的频率成分
D.频率越高的成分越容易被衰减
E.需要使用斜坡滤波器恢复各种频率成分
答案:D
B型题
A.<50MBq
B.50~50000MBq
C.500~500000MBq
D.5000~50000MBq
E.>50000MBq
1. 核医学一级工作场所的权重活度为
答案:E
2. 核医学二级工作场所的权重活度为
答案:B
3. 核医学三级工作场所的权重活度为
答案:A
4. 权重活度为______的核医学工作场所需设通风橱、抽风机、特殊下水系统及清洗去污设备
答案:E
5. 权重活度为______的核医学工作场所无需设通风橱
答案:A
A.标准品的放射性计数
B.标准品稀释倍数
C.静脉注入标记物的体积
D.血细胞比容
E.校正血细胞比容
6. 公式“红细胞容量RV=S·V·D·Ht·0.96/B”中的S是指
答案:A
7. 公式“红细胞容量RV=S·V·D·Ht·0.96/B”中的V是指
答案:C
8. 公式“全血容量BV=RV/Ht·0.96·0.91”中的Ht是指
答案:D
9. 公式“血浆容量PV=S·D·V/P”中的D是指
答案:B
10. 公式“全血容量BV=PV/(1-Ht·0.96·0.91)”中的0.96是用以
答案: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